拿破仑几乎打下整个欧洲,为什么不像秦始皇一样统一整个欧洲成为一个国家呢?

法医小白


在欧洲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强盛一时的帝国,比如奥匈帝国,罗马帝国,以及拿破仑帝国,但是他们都没有最终完成对欧洲的同统一,或者没能像中国一样将这种统一传承下去,最终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些强盛一时的帝国都无情的分崩离析,各个小国重新出现在欧洲大陆,并最终延续下去。相比较于中国,欧洲没有大江大河大山的阻挡,从道理上更应该适合统一。



欧洲的不能统一有很多种因素参杂其中,其中文化的隔阂是主要原因。欧洲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除了英语,还有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等等。这造成了文化的分割性,也让彼此之间缺少交流的渠道和对彼此文化的认同,这就相当于中国之于越南,朝鲜一样,只能成为属国。

另外民族因素也是一个问题。在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对其他民族文明对其他民族形成领先优势。中国之所以能够逐渐的统一,就是因为中原的文明对其他边塞地区的文明形成了优势,造就了“万邦来朝”的局面。而欧洲的日耳曼民族,撒克逊民族都没有对其他民族形成文明优势。


秦始皇对于中国的统一功不可没,这种功绩并非在于他当时的统一,而是此后的统一。自从秦始皇横扫八荒,剑开六合以后,所有的英雄豪杰,所有的有志之士,如果他们,他们的王朝不能完成对全国的统一,那么这个人就不能称作“伟大”。所以曹操,刘裕这些人只能成为枭雄。这是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统一的最大影响,这是秦始皇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而欧洲的拿破仑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欧洲没能统一成一个国家,全都得益于英国bug般的存在,所以英国也有“欧洲搅屎棍”之说。只要有英国存在,欧洲大陆就永远都是势力均衡,也就是法国强大,英国就和德国、俄国结盟打法国,德国强大,英国就和法国、俄国结盟打德国,苏联强大,英国就和德法结盟对付苏联。反正,就是不允许欧洲大陆有老大。

拿破仑几乎统一了欧洲大陆,但拿破仑对英国一点办法也没有。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而这个时候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占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缅甸等殖民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拿破仑打不到英国本土,可以英国军队却不断联合欧洲大陆其它国家组成反法同盟攻打法国,也就是说,法国在英国面前很被动。

而秦始皇面对的国家,在已知的世界里,也就那六国和南越地区,都被秦国打下来了。但拿破仑打不下英国,这是根本的区别,实力上的区别。


解忧时间


秦始皇是统一了天下,但是不要忘了秦始皇去世之后的第二年,天下就大乱了。然后,秦朝就灭亡了,天下又再次陷入分裂。如果不是因为刘邦打败了项羽,那么之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朝着大一统的方向,还是朝着大分裂的方向,这都是不可知的。

(项羽和刘邦分别代表分裂和统一的思想)

而且,即便刘邦最后夺得了天下,在当时刘邦所真正能够控制到的地区,还是以关中和四川一带为主,函谷关以东的大部分领土还是以诸侯国的方式存在。这种形式,是大一统思想和大分裂思想在秦朝末年激烈碰撞之后的妥协,所以即便到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天下,接下来朝哪方面发展还未可知!

(西汉初年疆域)


所以,到汉景帝时期才会爆发著名的七国之乱。

如果汉景帝像秦二世一样,是个不着调的皇帝,估计那个时候天下又会陷入和秦末一样的状态,乱成一锅粥了。还好汉景帝这个人比较靠谱,七国之乱爆发后没多长时间就被平定了,对于帝国的大部分老百姓来讲几乎没影响到生活!

(七国之乱大部分地区3个月就平定了)

可见,秦始皇只是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一个很重要的一步,但不能说他是绝对成功的。应该说大一统思想最终战胜大分裂思想,是秦朝到西汉200多年无数牛人努力的结果。

再看拿破仑,他就算是有秦始皇的英明神武,凭他一代人将四分五裂的欧洲统一,也只不过从形式上把这个大洲集中到了一块。不会获得欧洲各国人民的认同感,更不会持久。只要拿破仑的控制力减弱,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陷入大分裂。

(让拿破仑一个人做到古代中国几代人才做好的事,有点难为他了)



而当时拿破仑根本就做不到将欧洲统一到一起。

在他南方的西班牙帝国,虽然已经衰落了100多年,但这个国家拥有和侵略者斗争的丰富经验。当初阿拉伯帝国扩张到西班牙的时候都没有征服这里,而且最后被赶出了比利牛斯山以南。甚至连伊斯兰教在这里都被清除的一干二净。所以,当拿破仑试图征服西班牙的时候,数十万大军就深陷其中了。

他在西边,是隔着英吉利海峡相望的当时世界第一海上强国大英帝国,这个国家虽然从陆地上打不过法国,但是依靠强大的海军,说实话已经遏制了拿破仑向海外进军的道路,并直接导致路易斯安那被拿破仑贱卖给了美国。因为他知道,就算不卖给美国,这片地方也已经不是他的了,只要英国愿意,可以在加拿大轻松占领这里。

(白的地方就是路易斯安娜)

他的东边就是庞大俄罗斯,这个国家虽然屡次败给拿破仑,但是凭着坚韧的意志,拿破仑依然无法将他征服。所以不得已,亲率50万大军远征莫斯科,希望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最后在这里折戟沉沙。

可见,拿破仑周围强敌林立,法国当时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这种条件,让他根本就不可能统一天下。同时,又没有一个优秀的接班人,所以注定没有办法完成秦始皇那样的功绩,更没有办法建立大汉王朝那样延绵数百年的王朝。


以上!


历史风暴


深度解读:欧洲不可能统一的文化基因和现实状况,非拿破仑一人之力可改变,他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和政治格局间。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二个概念

第一:什么是封建社会。

第二:什么是帝国制度。

先说一点,我们小学教科书骗了我们,当年我们学习教科书说中国封建社会持续几千年,从开端帝王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都是封建社会,这是不准确的。

君主集权专制下的制度并不是封建制,而是帝国制,封建制到底是什么?

其实他只存在于中国先秦时期,特点是分邦建国,在虚君名义下,由天下共主将土地分封诸侯,这些爵位诸侯在分封给手下亲信的分封等级制。

比如:周朝时,武王伐纣创大周,根据功劳和关系将天下划分很多块,各诸侯在自己领土上行驶主权,共尊周天子为共主,这才是封建社会真谛。

东西方虽然文化传承文化基因不同,但在社会制度发展早期还是殊途同归,都选择封建制作为统治制度,而西方情况到底如何,我们继续说。

众所周知,欧洲地区最早文化传承来自希腊和罗马,而这二个文化发源地又有不同,希腊特色是城邦制城邦并列不断战争交融,最后谁当霸主谁领导希腊城邦,比如斯巴达做过希腊霸主,雅典也做过希腊霸主,有点像春秋时期春秋五霸调调。

而罗马则不同,是个持续数千年帝国,从早期共和国演化成帝国

如果说西方文化发源地是希腊,那么文化传承则是罗马,可罗马帝国虽叫帝国,却不是用的帝国制而是封建制,在罗马境内,充斥着公侯伯子男各种爵位分封贵族,这些贵族以罗马皇帝为共主,效忠皇帝同时发展自己,最后形成现在欧洲国家,这就是欧洲为何四分五裂的政治基因。

罗马帝国数千年历史中,其实也有统一欧洲希望,只是阴错阳差没人能做。

罗马帝国鼎盛时,按行省制治理国家,那时如加强统治力,文化向心力还是有可能将欧洲统一,可历史没如果,鼎盛罗马后来被一分为二,成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在上帝之鞭阿提拉打击下衰弱,渐渐失去地方实权,只能维持现状不断以分封制维持统治,更悲催的西罗马帝国,则因为连带驱赶作用,亡于日耳曼人手中。

为何说西罗马帝国因连带驱赶作用亡于日耳曼人之手,也和分封制有关

汉朝时不断征伐匈奴,最后南匈奴归降,北匈奴远走欧陆,不断融合后形成叫“匈”的民族,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母族,匈人帝国鼎盛时,不断攻打东罗马,东罗马不断赔钱求和,三番四次下,境内民族因压迫而迁移,原居住在东欧斯拉夫人西迁,西迁又遇到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打不过斯拉夫人,也只能西迁,这一迁就迁到西罗马境内。

这时候西罗马难办啊,打打不赢,伟大罗马帝国,除凯撒时期,其实就是战五渣,别人打来,只能赔钱求和,没办法只能选择分封瓦解日耳曼,分日耳曼首领为将军授予爵位土地,以期保留皇帝地位和国家名义统治权。

欲望这东西是无限的,最终西罗马在日耳曼持续打击下亡国

这一亡国,就热闹啦各地分封的日耳曼贵族群魔乱舞,这块是我的,那块是你的,大家打来打去,能统一才有鬼。

途中也有个伟大国王曾将欧洲短暂统一,那就是日耳曼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他带领法兰克王国完成西欧统一,可还是逃不脱分封怪圈,死后将帝国一分为三,东中西法兰克并存,以中法兰克为尊,就是现在法国(东法兰克)意大利(中法兰克)德国(西法兰克)由来。

随后名义上的欧洲共主,承接罗马帝国皇冠的中法兰克又不争气,没实力也没魄力统一欧洲,后来皇冠被西法兰克后裔拿走,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可神圣罗马帝国还是分邦建国,封建制国家,而不是帝国制国家,于是欧洲就一直小块分裂直到现在。

以上是欧洲分裂的政治基因,那就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征服欧洲并在欧洲实现帝国制度,他们永远在分封制度怪圈中徘徊。

那么文化基因又是什么,其实很好理解,用一个统一的正面示范就可以得出,那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

如果说什么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影响事件,我觉得秦始皇统一中国才是,不是在他统一中国这件事,而是在他后续一切行政和制度改革,让中国有大一统政治基因。

秦始皇伟大不是统一六国,那不算什么,他的伟大在于,书同文,车同轨,货币统一和度量衡统一,这才是他最大功绩。

统一文化产生的基因,无非文字,书籍,货币,度量衡统一,也因此,原本和西方一样分邦建国,各个国家都有文化传承的状态被结束,直接影响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统一和中国境内民族认识统一。

基于意识形态下的文化统一,才是主体民族汉族诞生源点,秦以后的汉朝,又进一步发展意识形态,以儒学作为主体意识形态,再加汉族威武强大深入人心,于是主体民族汉族出现,文化相似,文字一样,学说一样,最后就成汉族精神源泉,从此后在中国文化里面大一统成统治者终极目标持续至今!

而西方情况如何,他们不断在分邦建国的封建制下循环,各个封建领主掌握实权,发展地盘。没有统一文字和文化传承,再加上欧洲复杂地理地貌特征,山川河流走势,进一步阻碍文化交流,没有相互融合哪来统一基因?

没有统一基因,没有主体民族,没有文化认同,就没大一统观,你跟欧洲说,统一吧,更强大,可惜这不过是废话,语言文字认识都不同,怎么统一?

以上就是欧洲无法统一的文化基因,无论谁来都没有用!

接下来我们在说拿破仑问题,为何强大一时的拿破仑也没有完成欧洲的统一。

其实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基因上就能看出,拿破仑统一欧洲是伪命题。拿破仑在强大真正整欧洲帝国,又如何,分裂不过时间问题,因为欧洲国家国民性格各不相同,文化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

虽然欧洲大革命后,工业化的欧洲确实有大一统需求,因为工业化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打破国家和民族壁垒,有利于经济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之下,欧洲还是有统一希望的,比如现在的欧盟就越来越有一统化趋势。

可是时代趋势是趋势,但不能超前,拿破仑失败,最终根本原因不过是急于求成,这也是很多伟大帝王失败根源,比如隋炀帝。

转折点在冬日的莫斯科:

1812年6月24日夜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向俄罗斯发起大规模进攻,法军很快占领了维尔诺、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个庸碌无能而又刚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挥才能,俄军节节败退,举国上下一致要求尽快任命全权统帅。8月亚历山大再次起用库图佐夫为总司令。当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时,库图佐夫已完成了反击拿破仑战略部署。

那就是坚壁清野,用冬天耗死拿破仑,面对坚壁清野的俄罗斯,面对空荡荡的莫斯科城,还有荒无人烟的俄国,拿破仑欲哭无泪,缺衣少食的部队没有死在战场上,全部被冻死饿死,最后无奈撤离伤心地。远征俄罗斯的惨败却改变了拿破仑命运,他一手缔造的法兰西帝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亡。

之后法国被彻底击败,高傲的皇帝被囚禁孤岛,不甘心的他出逃回法国,复辟复出,一声呼唤,法国再次被他领导,哪知道却被猪队友耽误,又一次兵败滑铁卢。

再次被流放到科西嘉岛上,随着他一起被流放的还有欧洲统一的希望,和无处安放的雄心壮志。

可惜啦拿破仑,怪只怪你生在一个没有统一基因的大洲欧洲,哪里的人们崇尚的是基于国家的自由,各民族的骄傲,而不是大一统后的强大,欧洲一族的骄傲,也许未来统一的欧洲会出现,而且不会太晚,我们有生之年吧!

所以先驱者总是死在沙滩上的人,拿破仑就是如此。


阿斗不傻


这个问题要从两千年前的罗马帝国说起,这里的“罗马”,不是狭义的罗马城,而是指从罗马城发源、将地中海变为内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现代欧洲的历史源头。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公元前27年屋大维正获“奥古斯都”称谓开始,这个统治几乎整个欧洲的国家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帝国,奥古斯都即是皇帝,此后400年,整个欧洲便是以罗马帝国名义存续。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有一件事需要记住,基督教成为国教,教区主教获得了名义上的神的权利,并在罗马设置了大主教的角色,即后来的教皇。罗马帝国的皇帝,即是上帝的指派,形式上即是由教皇来加冕。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放之欧洲也成立。


历史课本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后来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又很快被北方蛮族入侵而覆灭,东罗马帝国一直以在君士坦丁堡存续至十五世纪,直至伊斯兰文化的奥斯曼帝国入侵,罗马帝国彻底结束。


不过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实际的罗马帝国一直没有消失:北方蛮族入侵并没有消灭西罗马,而是继承,日尔曼人建立起的法兰克王国壮大后,公元8世纪国王查理“邀请”罗马教皇将其加冕为皇帝,称“罗马人的皇帝”,即历史上的查理曼大帝;后来法兰克帝国分裂,这一支血脉在莱茵河流域延续,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延续至拿破仑时代。


而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入侵后,奥斯曼苏丹也以罗马皇帝继承者身份自居,不过由于宗教信仰并不相同,所以处于北方的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大公国也跑来抢东罗马衣钵,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也就是我们说的“沙皇俄国”,这个“沙皇”就是罗马帝国副皇帝“凯撒”的音译,也就是皇帝的意思。


到这,该拿破仑出场了。拿破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十多年里,带领法军横扫欧洲,多次击败以普、奥为主的返法同盟,1804年,盛极一时的拿破仑同样把教皇“请到”巴黎,为自己加冕,称帝,随后一年,拿破仑逼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退位,本来就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彻底解体,此时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才更具法理上的意义,不过这还是局限于“西罗马”。

按照罗马帝国以来的法理系统,要建立一个统一欧洲帝国,奥斯曼帝国是异族,暂放一边可以不管,可是东边的俄罗斯帝国就不能放任了,那边的沙皇可是标榜着是罗马正统后裔呢。


很多人诟病拿破仑不该去打俄罗斯,而应该治理西欧即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拿破仑的野心极大,是要重新建立以法兰西为核心的新“罗马帝国”,所以必须把“东罗马”给收回来,这是其一。


另外彼时崛起的俄罗斯帝国更是野心勃勃,自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以来,崛起的俄罗斯大帝国北上打败瑞典后称霸波罗的海,向远东扩张的同时,对南部的西亚出海口也虎视眈眈,即便拿破仑不去进攻俄罗斯,俄国也随时有可能西进。所以,是以法兰西为主体统一欧洲,还是由斯拉夫人来统一欧洲?当然斯拉夫人血统不够纯正,拿破仑必须进攻俄罗斯。

不过欧洲自罗马帝国分裂以来,就很难再以武力重新统一起来,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各个独立的王国对自身独立主权的贪婪,当某一个势力崛起时,总会被其他联合起来剿灭,拿破仑被俄帝国,英、奥、普的联合起来给打败,强盛一时的法兰西帝国衰败。


后来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也遭到了法、英、奥斯曼联合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再后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以及第三帝国,也是同样的命运。所以拿破仑不可能统一欧洲的主要原因,是独立王权独立性的需求。


卢曦采访手记


欧洲的地形,由众多短促的河流流域面积拼凑而成的。这些河流多数从欧洲中部的喀尔巴阡山发源,向北流向北海、波罗的海,向南流向地中海。如塞纳河、莱茵河、尼斯河、奥得河、波河等,由于河流很短,流域面积也有限,能够养活的人口自然也不多。

这些各自独立的流域面积由于水运的关系,逐渐形成了迥异于其他流域的政治和经济体。民风、民俗不同,语言、文化也不同,而且由于离得近,难免会有争端,因此千百年下来,共同利益点没有形成多少,彼此的仇恨反而列举不完。在彼此仇恨的基础上,这些流域面积内的群体形成了民族认同,形成了众多的欧洲民族。

我们看欧洲人好像都差不多,但是欧洲人却能一眼看出国别、民族,这些细微的差异早已随着众多的战争和仇怨深刻而被扩大化了。所以,欧洲从一开始的封建制就容易形成特别彻底的分封制。

其一,在政治上,欧洲自查理曼大帝以来,没有确立明确的继承人制度,导致他的子孙后代都拥有合法的继承权。这些后代为了获得属民的支持,都执行了分封制度。时间久了,各地区都开始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难于整合。

其二,在经济上,欧洲的地理单元各种各样,他们的经济发展也各有不同,他们的诉求各有不同,对形成一个统一的帝国,多数国家并不感兴趣。

其三,在文化上,基督教崇尚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是个人主义的,并且在近代以来形成了个人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民众对个体的权益看的更为重要。

其四,在军事上,欧洲内部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地缘核心来充当统一欧洲的主体,不管是法国还是德国,他们的体量都不足以统合整个欧洲。

所以,拿破仑最强盛时,不管在各个方面,他距离统一欧洲还有很大距离。奥地利帝国还在蠢蠢欲动,使得拿破仑不得不与亚历山大一世在欧洲表演亲切的场景秀,用于震慑奥地利帝国。由于英国和俄国的联合,使得拿破仑错误地发动了征服俄国的战争,并最终在俄国失败。

拿破仑发迹时,欧洲的民族主义已经形成。它们是在法军武力的胁迫下,越来越多的民族的自我意识开始被激发出来的。拿破仑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在民族主义的欧洲,它们的军事征服策略并不十分成功。在西班牙、俄罗斯,甚至是法国国内,拿破仑拥有十分多的反对者。拿破仑在法国掌权的时间很有限,他还没有来得及通过法国文化的强制输出,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的文化,他就已经倒台了。

拿破仑如果能有30年的执政期,会统一欧洲吗?同样也不会。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这些拿破仑的敌国,不止一次的发动了反法同盟。出于对大陆霸权的忌惮,英国和俄国必然会走到一起,而拿破仑却不能征服英国和俄国,这一点拿破仑已经尝试过很多次。拿破仑即使想与英国谈和,英国也不会同意法国绝对主导欧洲大陆。

即使英国同意了,中欧地区的德意志地区,如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十分强大的德意志邦国,他们也同样不会同意拿破仑的民族同化政策。

相比于中国的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招致了天下汹汹,二世而亡,拿破仑的帝国同样也会面临着帝国统一之初的压力,在封建贵族被完全清除出社会秩序,并重新组建一套布衣将相作为执政班底前,拿破仑帝国几乎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统一的问题。


而知而行


【欧洲碎片化的原因:“多元化的拼音文字,多方向的山川河流”。】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军事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拿破仑不能像秦始皇一样统一欧洲的原因,是拿破仑不知道《孙子兵法》,结果他失败了。深层次的原因,是欧洲的河流流向“四面八方”,山川的走向“乱七八遭”,不具备统一的向心力;没有一个主体民族,也没有统一的文字,反而具备强大的离心力。

秦始皇伟大不是统一六国,而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早在4800年前炎黄二帝就统一了中国。罗马帝国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多民族的巨大帝国。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保留了方块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而罗马帝国没有统一文字,却让文字走向了拼音化。

拼音化文字脱离象形表意文字,也更容易让文字走向“多元化”。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欧洲的野蛮落后民族,都受到罗马人的文化浸染,大大地推进了欧洲文明的进程。罗马人先进的拼音化文字系统,更容易学习和模仿,结果造成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字。

多元化的语言文字,对大一统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为罗马帝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了祸根。被汉朝打败的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向东汉投降纳入中国的版图;北匈奴实在支撑不住,就远走欧洲。匈奴的首领阿提拉,被称为“上帝之鞭”,首先打垮了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又冲击日耳曼人,日耳曼的哥特人,进攻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就瓦解而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欧洲在九世纪,在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时代,有过短暂的统一。查理曼大帝死了以后,欧洲就再次分裂了,出现了法兰西、日耳曼、意大利的雏形。拼音化的文字,造成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字,再继续发展就演变为欧洲“碎片化”,一个民族是一个国家,每一个国家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拼音文字。

回头再说拿破仑,欧洲大革命以后,工业化的欧洲亟需大一统,时势造英雄拿破仑应运而生。拿破仑的成功,是欧洲有统一的内在需要,工业化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拿破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把出兵的时间选错了。

《孙子兵法,兵争》“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兵祖孙子的意思是说“以战养战”,这就有个出兵的时间问题。既然是“因粮于敌,就地取材”,千里征伐出兵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冬春季节,棉衣还没有脱去,打到敌方的首都的时候,就是夏天了,遍地的麦子庄稼成熟了。兵贵神速,胜利了没啥好说的,打成持久战了,也没关系,就地割麦子收棉花,有吃有喝做棉衣。

可是,拿破仑不懂呀,夏天出兵50万,打到莫斯科的时候,就到冬天了。库图佐夫一把火把莫斯科烧了,坚壁清野冬天来了。拿破仑50万大军守着空城莫斯科,要吃没吃要棉衣没棉衣,饿死冻死的士兵,比被库图佐夫打死的还多。没熬到来年春天,拿破仑只好率领残余的2万人,狼狈的撤回了法国,失败了。

后来,拿破仑再次复辟复出,却被猪队友给耽误了,再次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到科西嘉岛上。没有自由的拿破仑,终于有时间读书了。偶然有一天,拿破仑从教堂的图书馆里发现法文版的《孙子兵法》,读完以后拍案而起仰天长啸,“我要是早读过此书怎么会失败呢?”

再后来,拿破仑死了,他的书记官克劳塞维茨,把5000字的《孙子兵法》,改写成50万字的《战争论》,被西方称为“兵家之父”。孙子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战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用了5万字解释“战争”的含义,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冷清先生


这个东西你去问一下当时欧洲的搅屎棍,英国是怎么想的?

原先的欧洲的搅屎棍不是英国,是教皇,教皇觉得如果手底下出现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对于教皇在世俗间的权利是一种挑战,所以他不断的挑拨是非,让其他的那些君王啊,听从自己的命令或者是互相之间产生矛盾打起来。

这也就造成了历史上面多次欧洲面临大统一的情况下支持突然诶这个君王暴毙了,或者是这个国家不由自主的乱起来了,有人叛变了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相信这里面一定有教皇的影子。

当然,对于欧洲来讲,它本身的民族性就特别的混乱,我们中国是汉族作为主体民族,人口占到90%以上,但是在欧洲各个民族,可以说分摊的及其平均,而且各个民族之间还互相拿对方没办法,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只有历史,比如说希腊信奉古希腊传说,而英国信奉的就是亚瑟王。至于说北欧就是信奉的北欧神话,大家都是互相看不起对方,都觉得对方都是低的民族,不应该跟我们的民族相提并论,再加上一个教皇从中作梗,那统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渐渐的民族开始分开,独自居住,大家形成各自的文化圈,谁也干扰不到谁谁也折腾不到谁就这么一直存在了将近于千年。中世纪结束了,王权崛起,教皇的权力衰弱。

原本以为,这个时候王权的崛起让欧洲面临着统一的曙光,但是此时此刻,(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另一个国家也崛起了,谁英吉利或者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他们比较黄,做的更加过分,教皇是偷偷摸摸做那些事情的,英国是直接明目张胆啊,老子就是搅屎棍,有本事来咬我呀,隔着个英吉利海峡,你就知道在对面嘤嘤狂吠!

所以说当时欧洲内乱百分之百都有英国人的影子,每当欧洲面临统一的时候,英国人就站出来说你这个国家哪个地方做得不对,所以我要来讨伐你或者是你不应该吞并其他国家的土地,我就要联合其他国家来揍你。

拿破仑内心也苦啊,他不是不想欧洲同意,一方面各个民族之间有各自的文化!如果说派前法兰西的人去管理德意志土地上面的人那还不乱了套啊,但是你如果派德意志的人继续管理德意志的徒弟,那和他独立有啥区别?而且还有个英国人在后面摇旗呐喊,你只要敢去吞并其他国家土地,英国直接联合沙皇,联合普鲁士,联合意大利,联合这个那个的国家一起把你往死里揍,你有什么办法?法兰西或者说拿破仑自己不怕打仗,但是怕没完没了的打仗!

所以说我们去看拿破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种保护国或者是保护人的身份存在,也就是这是我弟弟,我到你这个国家去当国王,然后我是你们国家的保护人都懂了吗?谁敢欺负我弟弟就是欺负我,我就要揍你,明白了吗?

但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导致法国一直要面临反法同盟的危险,拿破仑也不是不想打英国,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大炮朝屁股后面开火,这一点已经证明了当时法国人确实被英国人给打怕了。


漩涡鸣人yy


主观上觉得这个一大类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另一大类是人文社会的,并且要详尽准确的分析涉及的时间跨度太大,不容易说好,有些方面之间内部的联系也不是我这个层次能表达清楚的,所以讲个大概浅显的看法。欧洲国家跟古代中国差异还是很大的,欧洲之所以形成不了古代中国一样长期的、统一的国度,我个人认为一是欧洲各国在文化上没有一支的认同感,欧洲在罗马帝国之后各种分支教会层出不穷,这导致了在文化上出现很大的差异,领另外欧洲各国还有着许多由来已久的历史纠纷等,这也加大了欧洲国家间的间隙,比如英国和荷兰的矛盾,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等等,以及还有众多小国家之间的矛盾。而古代中国在汉武帝之后都是尊崇的儒家思想,这做到了文化统一。

欧洲这片大陆在地形地貌上来看,许多河流山川分裂掉欧洲,记得高中地理书上就讲,可以用破碎来形容,特别是在爱琴海区域。也因为这个原因,如果真的要实施完全的统一,管理的成本也不是很低的。而中国虽然也经历了很多的改朝换代,但是每一朝每一代,只要建都,就能够将整个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迁移”到都城,这做到了地理意义上的统一。

第三个方面就是种族民族方面的原因。欧洲历史曾经诞生过的大帝国,像罗马、奥斯曼土耳其、拜占庭,创设这些帝国的民族都具有着鲜明的种族优越感,主观上认为本民族、本种族就应该是欧洲这片大陆的统治者,其他的民族都是自己的财产一样。而中国不一样,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影响较为重大的民族大融合,其中孝文帝期间的那次可能最为著名,另外始终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汉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的各朝各代中,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可能是欧洲远远不能达到的。虽然元朝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但是奈何汉族实在是众多了,统治阶级无法忽视的。所以虽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王朝,最后也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被同化了。

最后一句总结,中国之所以能够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度,没有从中国变成西国、东国,是因为中国一直有着这个国度的正统!思想上的正统是儒家思想!民族上的正统主流是汉族!文字有着统一的汉字!在经济活动上,各朝各代有着全国通行通用的货币度量衡等。而反观欧洲,并不具备这些,欧洲这片大陆,能够用武力去统一,但是无法磨灭思想文化上、自然经济上的差异,因而无法做到整整的统一。

理解一般,有错误的话望请指正。


渚川


拿破仑距离打下整个欧洲还有很大的距离。拿破仑在欧洲除了直接掌控法国、低地三国、意大利西部等地以外,西班牙、华沙公国、意大利、法国东部等国家臣服于法国之下。而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挪威等国只是法国的结盟国家。

至于俄罗斯、英国、葡萄牙、奥斯曼帝国等大片地区,并不在拿破仑掌控之下。因此,拿破仑实际上还是缺乏让欧洲统一的基础。而远征俄罗斯的失败,则让统一欧洲更加不可能。


此外,与秦始皇对吞并国直接掌控的方式不同,拿破仑更像周武王或项羽,对攻下的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分封和委任统治。比如,拿破仑的哥哥先后被封为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国王,拿破仑弟弟被封为荷兰国王等。

在拿破仑以前,欧洲从来没有实现过大一统,比如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也仅仅将欧洲的南部糅合在了一起。至于神圣罗马帝国,更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且主要集中于中欧地区。因此,欧洲统一这个思想在拿破仑时代并未形成,拿破仑也只是想和项羽一样,成为一个王中之王,仅此而已。



当然,欧洲的局势也是不利于拿破仑统一的,除了拿破仑远征的俄罗斯以外,与拿破仑结盟的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挪威等国也并不是善茬,一旦拿破仑背盟对这几个国家下手,根据这几国的实力而言,拿破仑不一定顺利得手。反之,如果拿破仑不背盟,则统一也无从说起。

此外,英国、以及拿破仑统治下各国的反叛,也是拿破仑帝国非常不稳定因素。因此,拿破仑想同秦始皇那样做统一之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