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西藏生死書》中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每一個人都在極力迴避死亡話題,而孩子更在父母的刻意之下,在童年時代裡永遠與死亡話題隔絕。而當我們長大以後,真正需要獨立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又顯得十分慌張不安。

其實在我們一脈傳承的文化裡,並非沒有給死亡留下空間,甚至用了一個特殊的日子來讓我們去直面離去,那就是清明節。

但遺憾的是,和祭祖緬懷相比,如今的清明節更重要的職能在於小長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這草長鶯飛的日子裡結伴出遊,祭祖上墳這樣的傳統習俗交給家中老人去辦。而這樣的做法,已經讓清明節喪失了其最大的意義。

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清明是中華文化留給我們的,一次認真聆聽死亡的機會。

還記得兒時的回憶嗎?當年少的我們問及某一位親人為什麼消失的時候,父母長輩總是用善意的謊言告訴我們,他們只是去旅遊了,只不過這一次旅遊的時間很漫長。

漫長到我們再也不會有機會見面了。

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清明是我們去緬懷先輩的日子,我們有機會從父母的口中聽到先輩曾經的故事,也許在平時無緣提起的記憶,會因為清明契機而從父母口中聽到。

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是一本書。我們會聽到逝去者曾經鮮為後輩所知的故事,瞭解到他一生最得意之事,記住他曾經未盡的遺憾。

那些隨著逝去而逐漸淡薄的血緣親情,也會在因為祭祖而重新溫暖起來。

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我們小時候對清明唯一的印象,就是杜牧那首著名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即便是在道路難通的古代,清明祭祖也是多少遠行在外的遊子們心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去醫院,你會發現很多人正身染疾病,奄奄一息,而他們的親人則常伴在他身邊,想陪他度過最後的時間。

時間對於這些人來說,變成了最奢侈的一件事。在死別面前,每分每秒都變得彌足珍貴。

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我多希望可以好好陪陪他。”“等他好了,我要一直陪著他,給他盡孝,帶他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但醫學到了這一步,往往也會顯得無能為力。那些悔恨和許諾都會變成遺憾,一切都會蒼白無力。

清明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在提醒我們要記住曾經的遺憾,雖然死者已矣,但是生者尚在,我們還可以把曾經的遺憾在身體尚佳的親人身上得到彌補。

清明,除了是祭奠逝去者,更重要的作用,是提醒我們要珍惜眼前人。

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論語》說:未知生,焉知死?

但其實反之亦然,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讓我們無法直面死亡,更不懂得死亡的本質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不懂得死亡的意義,所以把死亡當成了逃避問題的辦法,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很多青少年,一遇到挫折,即便是那些只是一時的難關,他們也用自殺來解決。只有好好了解死亡,才懂得如何好好活下去。

還記得那個復旦女博士于娟嗎?從2009年2月被診斷乳腺癌後,于娟陸陸續續寫下了70多篇癌症日記。其中提及最多的,年紀輕輕的自己從未想過死亡原來離自己這麼近。

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當死亡真正來臨的時候,于娟才開始認真反省曾經的生活。熬夜、胡吃海喝、不運動,這些誰都明白的壞習慣於娟過去三十年的生活中一直存在,而這些也是導致她最終罹患乳腺癌的原因。

其實現實生活中,于娟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只有當面對絕症,真切感受到死亡威脅的時候,才會停下來認真思考過去,考慮未來。

清明是最好的契機,讓我們停下來認真考慮死亡,在祭祖的同時,不妨想想這個問題:如果生命到此為止,是否有遺憾,最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又是什麼?

等你想明白了這些,也許你就知道,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做了。

清明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時間去聆聽死亡

今年的清明,你回家了嗎?

有沒有陪著父母一起去祭祖呢?

還記得那個已經遠去,但卻陪你長大的親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