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準備就有關再融資的政策作再評估,A股再融資或迎來鬆綁,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財經宋建文


按照傳統說法,A股有三駕抽水機,IPO、減持、再融資,相對於IPO而言,再融資更是猛於虎,這話還是不無道理的。
根據有關資料,13-19年再融資數據為;
年度 再融資公司數量 增發融資規模億元
13 267 3584
14 473 6842
15 813 12253
16 813 16879
17 540 12705
18 267 7523
19 67 2224
可見15/16/17三年是再融資最為瘋狂的三年,主要是鼓勵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通過併購做大做強自己,定向增發併購門檻越來越低,出現了定增的泛濫,再融資越來越猛,再融資金額是IPO的數倍,市場頗有怨言,實際上也對市場資金面造成巨大沖擊。
17年以後開始IPO常態化改革,消除IPO堰塞湖,支持更多IPO,再融資開始為IPO讓路,再融資門檻逐漸收緊,不僅僅是為IPO讓路,實際上也是為了照顧市場資金面和投資者情緒,IPO常態化17年一度是每週十家左右IPO,兩市存在巨大壓力,但是某些資金極力通過買進權重白馬股維持上證綜指穩定,但是這不能改變科技題材股下跌的事實,到了18年年底出現了股權質押風險,這就是副作用。市場呼籲進一步規範再融資的呼聲日益高漲。
2017年2月,證監會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非公開發行增發比例不能超過總股本20%,遏制上市公司再融資圈錢過度問題。另一個是有了一個時間間隔,原則上與上一次募集資金間隔不能少於18個月。規避上市公司頻繁融資。三是非金融企業不能持有數額較大的委託理財等金融資產,防止上市公司一邊融資圈錢一邊投資理財。
這一監管問答還是很有針對性的,對於再融資具有非常的針對性意義,所以再融資數量猛跌。18年開始再融資氾濫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作為投資者可能是深感政策的有效性,可是上市公司可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在投資的衝動下,資金鍊日益繃緊,不斷的質押股權融資,而股市在IPO重壓下,在去槓桿、貿易摩擦、經濟下滑壓力多重打擊下,市場不斷創調整新低,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股權質押風險,並出現了惡性循環,股價下跌-股權質押風險暴露-平倉-股價下跌。
為了進一步緩減上市公司流動性風險,證監會一方面是減少行政干預提高股市活躍度,另一方面是加大保險資金、資管資金、外資資金的引進力度,改善市場流動性。市場交投活躍以後,兩市承接力增加,證監會適度放開了再融資政策,2018年11月9日證監會修訂發佈《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主要是兩點放寬募集資金補充流動性資金的 限制,通過其他方式募集資金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的比例不得超過募集資金總額的30%;對於具有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特點的企業,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超過上述比例的,應充分論證其合理性,另一個是縮短間隔時間,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或募集資金投向未發生變更且按計劃投入的,可不受上述限制,但相應間隔原則上不得少於6個月。前次募集資金包括首發、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不適用本條規定。
隨後有關會議和部門均指出要加快民營企業首發和再融資的審核力度,市場對於再融資進一步放寬已經有所預期,最近再融資進一步放寬傳聞再度響起。
一個是放寬發行規模,從不超過總股本20%提高到50%,再融資的泛濫在於上市公司再融資規模太任性,根本不在乎股權被稀釋,而是盡最大比例發行股票再融資,好像融到錢就是天大的好事在,至於這個錢能不能產生效益給投資者帶來回報是另一碼事情。在筆者看來,面對上市公司的自己飢渴症,還是需要嚴格限制融資規模,放開發行股份比例限制,難以解決上市公司資金問題,關鍵在於約束上市公司盲目擴張問題,不要想著總是成為行業老大,不斷擴張規模造成惡性競爭,像鋼鐵、煤炭、火電、鋰電池、風電、新能源汽車等等行業均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另外就是夢想上下游通吃,攫取壟斷利潤,一個企業不可能無限制的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
其次是主板和創業板定增對象從10和5名一律放寬到35人,放寬定增對象,等於上市公司更容易資金完成發行。,也有利於發行規模的擴大。
三是原來規定12個月內減持不能超過50%,新規刪除了。定增規模縮減,在於減持限制約束,機構風險增加,不願意參與定增,導致很多定增自動失效。一旦放開減持限制,等於機構獲利出局更加容易,參與熱情會進一步提高,從而定增更加容易。
四是刪除了創業板定增連續兩年盈利要求和募集資金使用良好。等於是放寬了再融資資格,即使募集資金使用存在問題,比如更改募投項目、募投項目效益不佳、募投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等等違規問題,也不會影響創業板個股的再融資,筆者認為不太妥當,資本市場資源優化功能不可忘記,募投資金使用效果不佳,應該取消重新募集資金資格,前一次資金未能產生回報,再度募集資金誰能保證不被挪用,誰能保證又會產生效益,要把資金配置給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上市公司。
再融資 最終需要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套現或者實現退出,因此再融資規模無限制放大,就會影響到二級市場資金的流動性,一個市場一定時期的資金增量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在IPO節奏不變下,再融資太多,就會導致二級市場存量資金不足,影響市場走勢,而市場調整就會影響到新增資金進場,導致股市更多的調整,這就是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在上市公司有很強的的融資圈錢慾望下,嚴格控制再融資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投資飢渴症下,市場很難滿足上市公司的融資需求,畢竟資本是貪婪的,有一個詞叫慾壑難填。

再融資氾濫的前車之鑑不可以忘記,即使要適度放開再融資,也需要嚴格監管資金的使用合規性和資金使用效率。


杜坤維


A股再融資或迎來鬆綁,這或許是A股未來的一大變數,是好是壞現在還不好說,不過從西方成熟資本市場的演變規律來看,再融資的鬆綁是早晚的事,因為股票市場來來就是為企業提供融資的平臺,這個基本的需求怎麼可能會長期關緊閉。

歷史上再融資政策面對A股影響

2016、2017、2018年,的再融資規模分別是1.95萬億、1.49萬億、1.07萬億,連續三年再融資規模成斷崖式下滑,這也是這三年股市不景氣的一個原因。特別是2017年,再融資新規,鎖住了定增價格,規模,募資投向和週期。把很多主業低迷的企業打入深淵,本身主業不賺錢,定增的門又被堵死,大量企業處於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狀態。當15年的再融資週期到期後,按三年的禁售算,2018年恰恰是2015年再融資解禁的高潮。但是疊加去槓桿的宏觀背景下,導致A股的債務違約爆發,把A股推向了系統性風險的邊緣。數據統計,2018年,共計120只債券違約,餘額達1173.61億元,違約金額是上一年的近三倍。

2018年10月,債務違約達到高峰後,接連出臺政策,重組鬆綁、IPO被否再上市間隔縮短等,由此,再融資政策轉暖,債市見底的同時,股市也迎來了10.19號的第一次探底,下一個交易日10.22號,證券在消息面影響下全板塊漲停。由此可見,再融資政策對股市影響深遠。

再融資政策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再融資對市場的影響可分為三大點:

1.正向作用是為上市企業提供了一個直接融資的平臺,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2.負面作用是,因為制度的不完善,再融資成為大股東套現和利益輸送的通道;

3.再融資到期後的減持壓力。2019年截止4月份,減持公告已經達到2000多份,僅僅4.4號一天的減持公告就達到了40份之多,減持壓力之大,可想一般。

結論,再融資放寬,不管怎麼說,短期都是機會,特別是對券商行業是利好,不管是股市向好後成交量的放大,還是再融資業務,對券商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利好。當然,如果制度完善後,把利益輸送的口子堵住,對股市長期也是利好。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我們小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叫“狼來了!\

秋宜聲


目前我國面臨經濟下行的擔憂,扶持實體經濟融資已經成為重點。儘管當下政策頻繁出臺部分利好政策,如4月1日的增值稅改革,利好製造業。5月1日降社保費,降低企業的支出成本,有利於保存部分利潤,用於後期發展。但顯然這部分資金用於後期發展仍略顯不足。因此對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來說,還需要一個更加核心的調整措施。

因此本次再融資雖說還沒有得到確定,但明顯後面會出現此類政策,此舉能搞活市場,因此對市場構成利好。

甚至再融資市場如果沒有回暖,不排除後面再融資規定出現更大的修改,畢竟當前有經濟放緩的擔憂。

有更多問題可以關注我進行解答


清風自來58913


再融資是股市的基本功能,優化健全股市再融資機制,是證監會的應有職責。

近段時間,公司可轉債發行頻率明顯加快,幾乎每個交易日都可以申購可轉債,多則一日二隻,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股市再融資力度明顯加大。

股市好、融資多;股市差、融資少。股市好,對經濟支持力強;股市差,對經濟支持能力弱,對經濟傷害大。足見股市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大直接融資力度,要靠股市,對現有的一些不利於再融資的政策,進行修改和優化,應在意料之中,也不必驚慌。只要人氣恢復了,成交量每日能過萬億,適度加大融資力度,對股市的影響應該不大。


德廣天下JOE


2017年2月份,為抑制過度融資、募集資金脫實向虛等現象,中國證監會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了調整,涉及定增規模、再融資間隔週期,以及再融資募集資金用途等方面,這曾經被稱為“再融資新規”。同年5月份,證監會及交易所出臺“減持新規”,對上市公司大股東、IPO和定增前入股的特定股東以及董監高等減持行為,進一步予以規範。


“再融資新規”與“減持新規”的出臺,徹底改變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格局,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僅受到更多的限制,其實施再融資(比如定增)也不再積極。比如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定增實施家數僅有40家,同比減少54%;募資總額2263.80億元,同比減少40%。而在定增新規實施前的2016年度,A股實施定增的公司多達796家。數據已經充分說明“再融資新規”與“減持新規”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所產生的影響。


目前對於證監會準備就再融資政策進行調整,市場上所傳的版本並不相同,但再融資政策迎來鬆綁,或將是不爭的事實,這也符合監管部門擴大股權直接融資比例的要求。


再融資政策鬆綁,無形中將會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積極性。至於說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將與再融資政策鬆綁到何種程度密切相關。但無論如何,既然是鬆綁,那麼上市公司再融資對於市場的抽血作用將會比目前放大,這是肯定的。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比“再融資新規”出臺前還寬鬆,那麼將會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壓力,進而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這將是不容置疑的。


曹中銘股市觀察


說明市場旺了,也說明需要解綁的資本多了


老羊讀財經


融資鬆綁,以及股指期貨鬆綁,實際對股市是巨大利好。當前股市雖然漲了,但是場外的真正大資金並沒有進場,因為進場可不是幾億幾十億小菜,幾百字甚至千億體格,進去容易,出來可就不容易,畢竟動靜大,鬆綁意味著有資金工具對沖,主力大部隊才敢進場。


中國社會大學首創


難怪券商板塊大漲!這絕對是券商的利好,而且每一次制度改革都幾乎構成券商利好。券商月報業績好到爆!而且還只是“起步價”,今年券商的業績可能翻番!那麼,股價基本鐵定要翻三倍!萬億成交量還只是起步,今後會成為常態,甚至是“縮量”狀態!按現在對股市的重視程度,都提到了“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史無前例的高度,那麼三年內中國股市總市值規模最少都要上百萬億級,是目前的四倍!所以,券商的成長空間大得都不敢想!不敢想!不敢想!沒有強大而健康的資本市場,沒有大規模的直接融資,而僅僅只靠傳統銀行的間接融資,就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去槓桿,就會永遠陷入一放就濫一收就死的循環。所以,必須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股市,大力提升股市總市值規模,以與GDP總量相匹配!國外的股市規模與GDP至少是1:1,而我們的市值現在遠遠不到,僅僅40萬億左右,至上要增加三倍到110萬億才匹配。國家已經看到了股市的短板,因而才把它提升到“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史無前例的高度,一旦提出,以我國的實力就一定能做到。所以,牛市是必須的!誰再懷疑誰就是傻叉,誰再猶豫誰就必然措施今生最大的機會!既然股市要大發展,萬億日成交量只是個“起步價”,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誰會是最大最確定的贏家,當然券商股!


股海二十六年


不消滅股票貶值和管控不了投資風險的發生,不改革和創新規則和體制,所有的改革和創新都是拉肚子吃補藥!為什麼?因為股票貶值和投資風險是資本市場的惡魔!

非常的遺憾,沒有人給它們這麼定位和定性!該改的不改,不該改的瞎改!

沒有資本市場商業領袖的出現,無論是我們中國還是全世界資本市場,都不可能健康發展!為什麼?因為領袖能打破舊的,所有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