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被毁墓掘尸,孝庄太后为何如此痛恨多尔衮?

俸添梦话


或许,恨多尔衮的不是孝庄太后,而是她的儿子,也就是多尔衮的大侄子——爱新觉罗福临!这叔侄俩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或者说,孝庄太后跟多尔衮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难道真的如一些人所说——太后下嫁一事,让孝庄太后蒙受不白之冤;然后顺治小皇帝福临恨得牙痒痒,想要报仇然后顺便给头顶青青草原的老爹也血个恨?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仅仅两个月便被掘坟戮尸,始作俑者并非孝庄,而是顺治!


清朝入关的奠基者睿亲王多尔衮。小皇帝福临眼中苛刻的“坏叔叔”

皇太极暴毙之后,多尔衮曾与其长子豪格争夺帝位,最后为了大清江山,他们纷纷做出了让步,顾全了大局。看似是平分秋色,实际上多尔衮早已经占尽先机

作为摄政王辅政的多尔衮,很快便通过南征北战巩固了自己的威信和地位,一直坚持重用汉人也让他在文治方面颇有成就。清朝入关从一开始的遥不可及,在多尔衮的运营下渐渐提上日程,李自成的大顺军成功打进北京城,也让早就虎视眈眈的多尔衮找到了突破口。于是,在吴三桂的协助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主中原!

居功至伟的多尔衮,俨然是这个新帝国的统治者,只是少了一个皇帝头衔而已。刚刚入关之时,多尔衮的亲信曾劝他自立为帝,但多尔衮为了稳固政权内部,仍然选择迎还福临为北京之主。如此看来,算是白捡江山的福临应该对这个鞍前马后的叔叔感恩戴德才是,可为何最后却......

实际上,福临曾经也务必爱戴这位能力卓著、和蔼可亲的好叔叔!

昔日常伴身边且细心呵护自己的好叔叔,竟然动手抢自己的东西!

入关后的大清,在多尔衮的实际统治下蒸蒸日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一开始福临还是很开心的,但他慢慢发现,随着自己年龄的长大,对于皇帝权力的逐步了解,这个曾经的好叔叔,也显得不是那么好!

“因为他抢朕的东西!光明正大的抢!”先后加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头衔之大前所未有!要知道,皇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称呼的,这相当于皇帝他爹的级别!原本只是叔父而已的,怎么就少一个字儿变成父了呢!

不仅如此,甚至连皇帝印玺也不再属于福临!多尔衮在其睿亲王府中办公,并直接使用皇帝印玺,导致真正的朝堂变成摆设,清朝的政治权利中心也转移到睿亲王府。这对于已经逐渐长大懂事儿的福临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擅权、独裁我都可以忍你,要耍耍文字游戏当我爹也认了,可你一门心思要当我名正言顺的后爹,是几个意思?”

大玉儿和多尔衮,究竟是什么关系?所谓的秘史到底靠不靠谱?

托《孝庄秘史》的福,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帅出天际,深入人心。但问题是,现实中的他也是如此风流倜傥,引得无数女子倾慕吗?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没有马景涛这么帅,但是历史上的多尔衮属于高瘦类型,也算是帅锅一枚。而且在他小的时候就和大玉儿关系不错,因为当年皇太极还没翘辫子的时候,娶了时年14岁的大玉儿,而多尔衮则是个十三岁的小青年,这算不上青梅竹马吧,也差不离

先不说日久生情或一见钟情这种浪漫的,单以民族风俗来说,多尔衮也极有可能名正言顺的跟大玉儿睡一个被窝。游牧少数民族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生产能力相对较弱,为了不让资源浪费,早在汉唐时期就有父妃子承、兄嫂弟接的传统,为的就是不浪费生产力,提高部落的繁衍能力,至于后金女真族应该也不例外

而且多方证据也表明,多尔衮曾经大张旗鼓的迎娶皇太后孝庄,如此一来被叔叔夺去了权力不说,连妈妈都给抢走了,估计这小福临的心里不能太好受

估计任谁也不会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的吧!奈何此时的多尔衮一手遮天、权倾天下,福临只能默默的种下仇恨的种子,期待有一天能长成参天大树!

终于等到这一天!

39岁的多尔衮狩猎途中受伤,并很快死去。由于忌惮其势力根基之深厚,顺治先是追封其为皇帝,谥号清成宗;但随着多尔衮的党羽在两个月内被快速剪除,顺治帝也开始了自己疯狂的报复——抄家,虢夺谥号,掘坟,戮尸,一如当年万历皇帝对待他的老师张居正一样!

这股怨气不是一天能养成的,由此见得福临对多尔衮的恨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如果有机会我想他应该很乐意跟万历同志一起聊聊当年自己的悲惨经历

至于那两个母亲,虽然没有啥共同语言,但至少有一点——她们应该都不会恨那个男人吧!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多尔衮在明清交替之际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执政审时度势,处事灵活变通,眼光卓越,为满洲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心而论,多尔衮的哥哥皇太极的能力绝不在多尔衮之下,两人做事皆以务实为本,这与清末的顽固迂腐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皇太极在上台之后,一改努尔哈赤对汉人的屠杀和奴役政策,在保障满洲特权的前提下,改善了汉人的生存境遇,并且积极招降明军将领,赐予明朝降将爵位,甚至加封耿仲明、孔有德等人为王爵,这在努尔哈赤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在经历松锦大战后,皇太极将明清战线推进到山海关城下,距离入关仅一步之遥。但是天不假年,皇太极在清兵入关的前一年突然暴毙,并且生前也没有指定继任者,导致皇族之间爆发了夺位大战。

皇太极死后,最后希望继位的人选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豪格在当时已经34岁了,做事有勇有谋,且为帝之长子,因此获得了正黄旗、镶黄旗和镶蓝旗的支持,而豪格自己则是正蓝旗旗主,四旗在手的他占据一定的军事优势。

不过皇太极的弟弟,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也有心争夺皇位。多尔衮手中有正白旗和镶白旗,而且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不是全心全意的支持豪格,他本人仍旧在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徘徊观望。而两红旗也没有明确自己的态度,这使得豪格和多尔衮的皇位之争更加地不可预测。

论绝对实力,豪格是有优势的,但豪格为人优柔寡断,他推举的会议上见镶蓝旗迟迟不肯站出来支持自己,便擅自起身离去。而多尔衮则抓住这一实际,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帝,让豪格陷入被动。

但是由于两黄旗大臣坚决不肯同意多尔衮继位,于是在继位无望的情况下,多尔衮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这个方案最后获得诸位旗主的一致同意,而多尔衮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当上了辅政大臣。

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除了3个早觞之外,还有8个儿子。而福临的年纪在里面是比较小的,多尔衮最后选择了福临,这其中肯定跟福临的母亲孝庄有极大的关系,两人之间100%有私情,坊间甚至盛传孝庄曾下嫁过多尔衮。只不过我们并不知道,孝庄对多尔衮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正是因为与孝庄的“这段感情”,多尔衮最后拥立福临为帝。在入关之后,多尔衮立即被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地位高于其他诸王。到顺治五年,多尔衮更是直接升格为“皇父摄政王”,所用礼器已与皇帝无异。

(《美人无泪》中的多尔衮,韩栋饰)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在古北口外行猎时不慎坠马跌伤。一个多月后,多尔衮古北口外喀喇城逝世,时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逝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顺治帝震惊,他率领王公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亲自迎多尔衮遗体回京。之后顺治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举行。

顺治八年正月初,顺治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并将豫亲王多铎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世袭睿亲王爵位,食三倍亲王俸禄。到此时为止,多尔衮的待遇是极高的,甚至被追封为皇帝,这是他生前可想而不可得的地位。

但就在多尔衮死后仅仅两个月,事态发展突然发生了重大改变。多尔衮的政敌接连揭发多尔衮生前有谋反之举,而顺治对多尔衮的评价也出现了180°大转弯。多尔衮很快被废除一切头衔,随后被抄家,掘墓鞭尸。

(《美人无泪》中的顺治,吴俊余饰)

从顺治的态度来看,他其实是非常痛恨多尔衮的。之所以在多尔衮去世的头几个月中对他大加褒奖,完全是为了稳固政局。毕竟当时南方还没有被清廷占领,汉人的反抗也很强烈,顺治需要平稳的从多尔衮手中接过大权,防止多尔衮一党出现暴乱。

但在彻底掌握大权之后,顺治就迫不及待的准备收拾多尔衮,不过要动多尔衮就必须得到孝庄的首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孝庄显然是同意了顺治的想法。

(《美人无泪》中的孝庄,袁珊珊饰)

孝庄对多尔衮的态度证明了孝庄并不是真心喜欢多尔衮,她只是为了帮助儿子当上皇帝,被迫委身于多尔衮。并且孝庄在晚年曾叮嘱过康熙皇帝,在她死后不用和皇太极合葬,埋在一旁就行。

虽然孝庄嘴上说是不愿意惊扰皇太极,但孝庄此举明显是自认有愧于皇太极,对不住皇太极,所以死后不愿意去见自己的丈夫。这更加说明了孝庄当初和多尔衮在一起是并非情愿的。因此在多尔衮暴毙后,孝庄满怀着对多尔衮的恨意,同意了顺治对多尔衮的报复。


千佛山车神


许多人记住了多尔衮的过,而忘记了多尔衮的功。所以当孝庄和顺治在多尔衮死后毁墓掘尸时拍手称快,大声叫好。其实多尔衮对皇太极、孝庄、顺治都有恩,而他们在多尔衮死后算账的行为是让人不齿的。那么多尔衮对他们有何恩?孝庄、顺治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如此对待多尔衮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先说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恩。努尔哈赤死后,大汗之位空缺,那么谁最有可能被推举为下一任大汗呢?多尔衮或者他的兄弟多铎。为什么这样说?

努尔哈赤原先设立了太子之位,当时的太子为大贝勒代善。本来代善是很有可能继承大汗之位的,但是最终却永远失去了。为什么呢?

代善被封为太子后变得骄傲蛮横,他听信后妻谗言,虐待自己的次子硕托。而且代善还和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富察氏私通,这让努尔哈赤恼怒不已,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废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将太子权利一分为八,让自己的六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共同议政。至此,代善被排除出权利核心之外。

那么。努尔哈赤死后谁最有可能继承大汗呢?一靠实力,二靠资历。当时代善因为和富察氏私通被废,而后来顶替富察氏获得努尔哈赤宠爱的就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正是因为努尔哈赤偏爱阿巴亥,所以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都有可能继承汗位,尤其是聪明的多尔衮和实力雄厚的多铎,但是最终却是皇太极当上了大汗。为什么呢?

当时代善虽然被废,却仍然具有很强的实力。他手握正红旗,镶红旗两旗的兵力,靠的是实力。而多尔衮及其兄弟多铎则更多依靠的是母亲阿巴亥的资历。代善嫉恨阿巴亥俘获努尔哈赤的欢心,顺带的也嫉恨多尔衮和多铎。最终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代善选择推举皇太极为大汗,选谁都不选多尔衮兄弟。因此,多尔衮对皇太极是有恩的,没有多尔衮兄弟的退出,哪里有皇太极的大汗之位呢?

再说多尔衮对孝庄和顺治的恩。皇太极死后并没有立储君,于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仍然靠的是实力,那么顺治有实力吗?没有。

顺治的母亲孝庄在嫁给皇太极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姑姑哲哲做代孕替补。因为哲哲在嫁给皇太极后一直没有子嗣,所以就请孝庄来帮忙。而皇太极最爱的妃子其实是孝庄的姐姐,而非孝庄。所以,论母亲关系及自身实力,皇太极死后,顺治无论如何是当不了皇帝的。但是最终却当上了,为什么呢?

皇太极死后,清朝的八旗实力分配如下:正黄旗和镶黄旗(皇太极统领)的大臣们支持太子豪格,正蓝旗当然会支持自己的首领豪格,正红旗,襄红旗的代善保持了传统,从支持皇太极一直到支持皇太极之子豪格,本色不变。镶蓝旗的吉尔哈朗因为一直追随皇太极,所以也选择支持太子豪格。多尔衮只有自己统领的正白旗,镶白旗两旗支持。

虽然表面上看,多尔衮在八旗大臣中支持者甚少,其实不然,当时多尔衮是最有实力的。在皇太极时期,多尔衮极其兄弟多铎是皇太极最为倚重的臂膀。多尔衮被皇太极任命为吏部主管,掌握了大部分官员的升迁。在军国大事上,每逢关键时刻,皇太极总是找多尔衮咨询。而多尔衮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例如,皇太极称帝后面临一个问题,朝鲜、蒙古残余,明朝,究竟先打哪个。多尔衮看到明朝农民起义肆起,战乱频繁,于是建议皇太极以明朝为最大的敌人。采取每年麦收季节入关抢劫,逐渐消耗大明国力的办法,最终拖垮了大明。而且当年也是多尔衮率部招降蒙古察哈尔部,获得传国玉玺,皇太极有了传国玉玺,才有资格称帝。因此,皇太极称帝后,对多尔衮十分信任。而多尔衮不负重托,文能理政,武能杀敌,可谓是全才。至皇太极猝死之时,朝中大臣都信服多尔衮。

但是,八王议政的形势不利于多尔衮,为了谋取最高权力,维持平衡,多尔衮采取了妥协。多尔衮和太子多铎退出竞争,选不受待见的顺治帝登基。就这样,一直不被人重视的孝庄和顺治开始走向台前,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多尔衮的退让。

顺治登基后,满清还窝在关外生存。当李自成攻破京城时,多尔衮审时度势,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率兵援助。后在吴三桂和李自成两败俱伤时出兵,占据了明朝京城。至此,满清完成了从关外到关内的转变,从此入主中原。

后来,多尔衮又制定先消灭李自成、张献忠割据势力,最终消灭南明势力的大战略,最终率领八旗子弟统一了江山。因此,论缔造满清江山之功,多尔衮是有资格当皇帝的。而多尔衮确实也努力了,但是最终失败,为什么呢?孝庄起了很大作用。

多尔衮权盛时期,将皇帝的印玺拿到大将军府,执掌最高权力。所有大臣给顺治朝贺后还要到多尔衮府中去朝贺。多尔衮出师,所有大臣都要跪迎跪送,后来发展到多尔衮见到顺治可以不拜的地步。

而多尔衮的封号也越来越大,一开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仅仅为辅政大臣,两人地位相等。后来,多尔衮借济尔哈朗建府违背礼制而免掉了济尔哈朗的辅政之职,至此多尔衮成为唯一的摄政王。

孝庄见到多尔衮有觊觎最高权力之心,为了稳住他,牺牲了自己。顺治五年,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而这个名号就是因为孝庄嫁给多尔衮而设置的。在女真习俗中,有兄死弟妻其嫂的传统。例如当年和代善私通的富察氏,她就是因为丈夫戚准(努尔哈赤的表哥)病逝,然后转嫁给努尔哈赤的。

孝庄一个人肯定稳不住多尔衮,为了让多尔衮能够安于现状,只知道享乐,孝庄时刻告诫儿子顺治:一定要忍。于是孝庄打破旧制,没有给顺治选妃,而是广选八旗美女,送给多尔衮享受。八旗不够,又让朝鲜进献公主。后来,多尔衮嫌弃朝鲜进献的公主不漂亮,让他们重新进献。多尔衮之享乐就到了如此地步,而孝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多尔衮因为常年沉迷女色,导致身材细瘦,常常头昏目眩。最关键的是,多尔衮纵情声色这么多年,也没有留下一个后代。这可能也是孝庄不惜下血本下嫁多尔衮的原因,而她最终成功了。

顺治七年,多尔衮骑马在古北口狩猎,坠马跌伤,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仅39岁。一个意气风发、正值壮年的大将军,就这样猝死。幸福来得太突然,孝庄和顺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们确认多尔衮已死时,随即发动了报复。两个月后,多尔衮被掘坟鞭尸。孝庄和顺治终于有机会发泄积攒在自己心中多年的怨气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顺治是因为多尔衮和豪格的争斗才登上的帝位,而多尔衮在顺治登基后完成了清军入关,统一江山等大事,居功至伟。顺治和孝庄为了稳住多尔衮,不惜采取各种卑鄙手段透支了多尔衮的精力,最终是意外也是预谋,多尔衮猝死在狩猎途中。而孝庄和顺治为了泄私愤,采取了掘坟鞭尸的行为。这报复来的太突然,吃相也太难看,你觉得呢?


每日趣评


其他解释都不完美,事实是多尔衮先是被高规格厚葬,然后才被翻旧账毁墓掘尸的。蔡东藩老先生的《清史演义》里的说法最为合情合理。

事件背景是:多尔衮害死豪格以后,把豪格老婆据为己有(娶侄媳妇),天天跟侄媳妇鬼混,气死了自己的原配福晋(大老婆)。孝庄一听多尔衮正室老婆死了,就找多尔衮商议他们俩在一起的事(之前就有勾搭,只不过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多尔衮正室死了,机会来了)。

在有心人(多尔衮心腹大臣)的撺掇下,皇母孝庄和皇父多尔衮举行盛大婚礼,就是史料记载的二人“合宫同居”。俩人终成眷属后,多尔衮还惦记侄媳妇,就请求孝庄同意纳侄媳妇为侧福晋(小老婆)。孝庄肯定不乐意,但是勉强同意了。

可是多尔衮这家伙吃着碗里,看在锅里,还惦记隔壁老王家的。没多久多尔衮以打猎为名,去山海关外偷偷接回来朝鲜的一对公主姐妹花。从此多尔衮外出打猎次数越来越频繁,当然要带上姐妹花。而多尔衮就是死在最后一次外出打猎中。(有说法是死于跟姐妹花纵欲过度)

多尔衮死的突然,孝庄和顺治按着正常的高规格厚葬了多尔衮。但是顺治心有不甘、对多尔衮怀恨在心。这样有心大臣就开始搜罗多尔衮的罪状和黑历史。顺治要翻老账定多尔衮的罪名,必须要征求孝庄的意见。好歹多尔衮跟孝庄一日夫妻百日恩,孝庄不同意给多尔衮定罪。

当顺治指使人,把多尔衮跟两个朝鲜公主姐妹花的事跟孝庄一说,而且指出多尔衮可能死在姐妹花肚皮上。有皇太后嫂子和侄媳妇做老婆,他多尔衮还外出偷腥,孝庄醋瓶子一倒,这下孝庄爆发了,骂到:“他死也死得迟了。”这等于告诉顺治,老娘很生气,多尔衮那老不死的随便你处理。

以顺治对多尔衮的强大敌意,这就有了后来的多尔衮被毁墓掘尸的事情。


尔朱少帅


历史上,通常权势威信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权臣,大多都没有善终的好下场。但如多尔衮这样,死后都要被毁墓鞭尸的,也算是少见。

多尔衮对于孝庄、顺治母子,应当说是有恩的。而扩大到整个满清政权的高度来看,多尔衮又是有不世之功的。

想当初皇太极猝死,最高权力瞬间陷入真空,八旗之内最有实力的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围绕着皇位的归属,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内战一触即发之际,是代善出面调停,各方达成协议,决定从皇太极除豪格外的其他儿子中挑选继位人。

顺治非嫡非长,其生母孝庄在皇太极生前也不是特别受宠幸,然而最终却能幸运登上皇帝宝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得到了多尔衮对她们母子的支持。而作为政治交易的条件,在顺治成年亲政前,由多尔衮担任摄政王,处理朝廷大小一切事务。

恰巧此时,关内局势遭逢剧变,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明朝首都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在复杂的政治局势面前,是多尔衮积极得拉拢摇摆不定的吴三桂,一举将李自成从北京城赶出。

接着,多尔衮又力排众议,坚持把孝庄和顺治,连同整个朝廷,从关外迁移至北京,从而将局促东北一隅的满清政权,推向了统一全国之路。

由此看来,站在顺治的角度,多尔衮不仅给了他皇位,而且更是为他打下了大一统的锦绣江山,顺治理应对多尔衮更加尊崇才是。

然而现实情形是,顺治竟然下令对多尔衮进行毁墓鞭尸。如此强烈的复仇情绪,是多尔衮怎样刺痛了顺治的自尊和权威呢?

作为权臣的通病,主弱臣强的局面,本身就隐含着皇帝与臣属之间矛盾积累与爆发的问题。

身居摄政王高位的多尔衮,如果是单独的权倾朝野也就罢了,甚至让顺治给他上“皇叔父摄政王”的尊号也说得过去,以多尔衮的功劳,绝对是有这个资格的。

只不过后来要让顺治喊多尔衮“皇父摄政王”,这就有些过头了。多尔衮是“皇父”,孝庄是顺治的生母,流传到民间这就是说,顺治的生母和小叔子多尔衮乱伦搞到了一起,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当了绿王八!

这样尴尬的家庭关系,对于顺治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耻辱。一旦哪天顺治羽翼丰满,权势声望盖过多尔衮,则必然回过头来扫除童年的阴影。

如此,便有了多尔衮被毁墓鞭尸的下场,而且连他在世的同母哥哥阿济格,也受到牵连被抄家、幽禁,最后落得个被赐死的结局。


竹山清溪涧


多尔衮死后三个月,顺治下旨废除他皇室宗亲的身份,财产全部充公;开棺砍头、鞭尸,禁止亲属去扫墓。把多尔衮养子归宗,让他断子绝孙。几年后顺治还废掉了自己的皇后,只因为她是多尔衮选定的。

做到这个程度,这份恨意,估计深入骨髓了吧。

孝庄母子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里

皇太极死的时候,没有定皇位的继承人。八旗的旗主们各个手握重兵,准备在皇位继承上投机一把。他们分别选中多尔衮和豪格,两人中多尔衮的战功最大,但是豪格是皇长子,两个都有一部分追随者,针锋相对。

正当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北京城被攻破了。熟悉汉文化的多尔衮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马上拥立顺治为皇帝,自己担任为摄政王,带兵直扑山海关。

我想这时候,多尔衮没有放弃皇位,顺治只是一枚棋子,废掉不过是时间问题。孝庄自然也知道,她是清朝很有能力的一位女性,清朝早期有两个人出生时伴随异象,一个是顺治,一个是康熙,都是孝庄看见的。而且洪承畴降清,也是被孝庄说服的。

所以就有了下面一幕,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去北京时,计划是直达北京城,结果孝庄、多尔衮聊了下天,马上就改了行程,在通州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出发前往北京。

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孝庄还把多为滚从叔父摄政王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整个清朝政权都交给他,连给朝鲜的国书都是以皇父摄政王名义写的。

多尔衮死后,为了稳住他的部下,还把他追封为皇帝。发股份如此的凶,中国历史上,只有刘邦能跟她比了。

也因为她是成熟的政治家,我觉得她对多尔衮谈不上恨,只是权力的争斗。

但是顺治不一样,他当时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这么多年,看孝庄为了保护自己,费尽心思,忍辱负重。他对孝庄感激加一层,对多尔衮的恨就深一层,做出那样的事就不奇怪了。

并且,因为孝庄对康熙的爱护。连康熙也对多尔衮恨之入骨,削掉了他的宗籍。


桂西散人


这事不是孝庄干的,是顺治干的。

要说这多尔衮遭此待遇,该不该呢?

该!

第一个该:占便宜要当顺治的爹

多尔衮摄政的时候,顺治年龄很小,一开始称他是叔父摄政王,没多久,就变成了皇叔父摄政王,这个吧,还能理解,多尔衮可不就是顺治的正宗叔父嘛。

但是吧,很快就变成了皇父摄政王,你说这是嘛回事?这多尔衮是猪油蒙了心了吧,你想当皇帝不要钱的爹?人家顺治的亲爹好好的在地下躺着呢,你想占这么大一个便宜?

好吧,顺治年龄小,干不过你,可是等到亲政了,多尔衮死了,那还不把你拖出来啊?什么?你死了?死了也得从地底下拖出来鞭尸!

所以,多尔衮真的是有自己作死的味道,你要么就自己做皇帝,要么就好好的做摄政王,非要占那嘴上的便宜干啥呢?人家曹操一代枭雄,也就是做做汉献帝的岳父,你比曹操还能呀!

当然,多尔衮这样做,可能也有深意,为了他以后夺权称帝做铺垫,也有可能,不过他一死,这大不敬的罪名可就坐实了。

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鞑靼战纪》)

第二个该:有想做皇帝的野心

多尔衮没做皇帝,扶植顺治做皇帝,可不是他不想做皇帝,而是当时的情势逼得他不得不如此选择。

当初,顺治的老爹皇太极死的时候,八旗合计有210个牛录,皇太极的儿子豪格有61个牛录,多尔衮兄弟有65个牛录,的确有和豪格争夺帝位的资格,但是另外三旗的旗主代善(51个牛录)和济尔哈朗(33个牛录)属于偏向于支持豪格的势力,多尔衮不敢冒险,才立年龄幼小还没有理政能力的顺治继位,自己以便摄政。

多尔衮摄政之后,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位,不断地向顺治讨要权力,顺治五年十一月,多尔衮加自己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的语气批文降旨;顺治七年,他逼皇帝追封自己的生母纳喇氏为太皇太后,这简直就是以皇帝自居了。

自古皇权只能归属一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多尔衮和顺治之间是只能留一个的战争,他活着的时候顺治不敢动他,但是想必顺治心里恨到了极点,是以多尔衮死了也要把他挖出来挫骨扬灰。

第三个该:杀顺治的哥哥,霸占顺治的嫂子

多尔衮好色是出了名的,当初因为豪格有资格继承皇太极的帝位,被多尔衮设计打下台,后来又找机会诬陷豪格入狱,不久豪格就死了。

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薨。(《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

豪格原有嫡福晋,早在崇德元年,就被多尔衮杀死,其后的继福晋,又在死后被多尔衮强纳为妻。

这些不是野史,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可见多尔衮实在也太不地道,把自己亲侄子害死了,又把人家福晋都抢过来了,这算这么回事?当时顺治已经十岁了,相必心里恨死了多尔衮。

第四个该:和顺治的老妈孝庄有私情

这第四条,本是现代人认为多尔衮被顺治鞭尸的最大原因,但是从历史上看, 这一条反而是最没有历史依据的,只是因为这种桃色政治绯闻最容易传播,最容易被津津乐道,是以流传最广。

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迄今为止并没有让人信服的史料,支持派和反对派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孝庄和多尔衮有私情可能是真的,最大的原因可能也是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这样一来,顺治痛恨多尔衮又增添了一条。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话说顺治七年十二月,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喀喇城,死因不明,据说是毒疮发作,也就是满人最害怕的天花。

死因先不去管他,倒是顺治皇帝如何对待这位“老皇父”、老功臣的变化很有些意思。

最初,多尔衮死讯传来后,顺治悲痛万分,并亲率群臣到东直门外迎接多尔衮的灵柩,执礼甚恭。

在将多尔衮隆重下葬后,顺治又追封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定庙号“成宗”。

请注意,在明文记载上,多尔衮只是摄政王,从未称过帝,虽然他对于八旗入关并巩固清朝入关后的统治居功至伟。



换言之,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入定中原就是一句空话。

但是,就算多尔衮功劳大,权势熏天,他也不曾做过皇帝啊。

而更加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后,顺治却像换了个人似的,随即将多尔衮的所有功勋爵位一概废除,废为庶人。

不仅如此,恨意未消的顺治还下令将多尔衮的坟墓扒开,将尚未腐烂的多尔衮尸首加以鞭尸,以消其心头之恨。

瞧瞧,这简直就是翻脸不认人的节奏了。

自古以来,世界人民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如此戏剧性的场面,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事说来话长了。



众所周知,皇太极暴病身亡后,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夺皇位,因为势均力敌,最后多尔衮以退为进,将6岁的顺治推上了皇帝宝座。

于是乎,多尔衮便以皇叔父的名义摄政,一时权倾天下。这时的多尔衮,说他等同于皇帝,也没有问题。

由此,问题也来了,顺治及其母亲当时完全被掌控在多尔衮的手上,而据当时的民间传说,孝庄太后为保顺治的皇位而不得不下嫁多尔衮。

而这,就是顺治尊奉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的原因。

民间传说是民间传说,即便没有这事,恐怕也说不清楚。

而在当时,顺治年龄尚小,还不知道这烂事,等他稍微懂事,那种难以启齿的莫名屈辱,那就要随时会喷薄而出了。



当然,在多尔衮死前,顺治也好、孝庄也罢,他们心里十分清楚,任何的不满都会导致母子被废的悲剧发生。

即便是多尔衮刚死,慑于其余威和残余势力,顺治也不敢立即发难,而是亲自出迎,“跪奠三爵,为之大恸”。

等到亲政后,顺治可就要对这位“继皇父”加罪泄愤,疯狂报复了。

那么,当时的孝庄太后是什么意见呢?想必也是同意的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多尔衮疯狂报复、挫骨扬灰虽然是顺治做的,但也未必不是孝庄太后的意思!


坑爹史册


痛恨多尔衮的是顺治帝福临,并非孝庄皇太后 ;而下令削夺多尔衮封号并掘其墓毁其尸的也是顺治帝,和孝庄太后无关。

多尔衮,满清入关时的摄政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14子。史载,1628年,多尔衮开始了其处子之战——随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并立下战功。

此后,他多次率军深入大明境内,攻掠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又攻伐察哈尔、朝鲜,还与明军鏖战于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他处事果断,能征善战,且有智谋,屡立战功,逐渐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跃居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

后金天聪五年,多尔衮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受封和硕睿亲王。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病逝,多尔衮凭借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第9子、年仅6岁的福临(清世祖)为帝,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大权独揽,成了满清八旗的实际控制者。

顺治元年(1644)4月,改写历史的山海关之战爆发,大将军多尔衮率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联手,一举击溃了李自成的大顺军。5月,多尔衮率清军乘势入京。同年被顺治封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又被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父的名义代行最高职权,成为满清入关早期的实际统治者。

39岁时,多尔衮在一次狩猎活动中不慎坠马受伤,后不治而亡。不久,开始亲政的顺治帝因其独断专行,擅权跋扈,下令削夺其封号并掘墓毁尸,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与爵位。

扶植福临上位、满清入主中原、初定天下的首功非多尔衮莫属。随着他的地位愈加尊崇,他也愈发擅权专断,有恃无恐。他明目张胆的排除异己:豪格被罗织罪名置于死地,济尔哈朗也被剥夺了辅政大权。天下政令皆出于多尔衮之手,他甚至将大内宝玺“信符”(皇帝御印)贮藏在自己府内。他入朝时,诸臣皆行跪拜之礼,多尔衮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无冕之王”,早已是彼时朝野尽人皆知的事。

而小皇帝福临不过是摆设而已,他“惟拱手以承祭祀”,沦为了傀儡皇帝。甚至有史料记载说为了保全自己儿子的皇位,顺治生母孝庄皇太后曾委身下嫁给了多尔衮。如果说这点有疑问的话,那么后来多尔衮被顺治封为皇父摄政王则是确凿无疑之事。

顺治渐渐长大。他不仅精于骑射,更关心治国用兵之道。但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无丝毫要归政于他的意思。多尔衮在39岁那年死于意外,也算天佑福临。多尔衮生前犹如天子,富甲天下,死后恩义兼隆,哀荣备至,虽然英年早逝,但也算得上善始善终、结局圆满了。

出人意料的是,形势很快急转直下。

多尔衮死后不过两月,苏克萨哈、詹岱首告多尔衮曾“谋篡大位” 。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诸王大臣也纷纷奏劾多尔衮独擅威权、架空皇帝、逼死豪格、强行霸占其妃子等一系列罪行。

顺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下诏削夺了多尔衮的爵位,抄没了他的家产,还下令捣毁他的陵墓。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遭鞭尸枭首,暴尸示众。

通过这些带有报复性的处置,顺治感到狠出了一口闷气,心里畅快多了,多年来他容忍多尔衮的僭妄之举、以及对他和母亲孝庄太后传出的那些绯闻所郁积的种种不快,一下子全都发泄了出来。 14岁的顺治至此才成了实至名归的一国之君。史载,顺治八年(1651)5月12日,顺治帝福临在太和殿开始正式亲政。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多尔衮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多尔衮也是清朝皇权的巨大威胁。有清一朝,多尔衮是最大的权臣,处于多尔衮压力之下的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不痛恨他才是怪事。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由于实力庞大,原本想僭越称帝,只是受到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制约,多尔衮的企图才不得已失败。最终,在多尔衮和豪格的相互妥协之下,让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帝位,即顺治皇帝。

顺治当上皇帝以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掌握了清朝的实际权力,年幼的顺治皇帝成为了多尔衮的傀儡,尊称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但是,多尔衮称帝的野心一直没有减弱,顺治皇帝依然时时处于多尔衮的威胁之下。

顺治三年,多尔衮排挤了另一个辅政王济尔哈朗,并随即将济尔哈朗贬为庶人,取得朝纲独断之权。顺治四年,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剥夺了豪格的兵权,并将豪格幽禁至死。从此以后,多尔衮彻底没有了对手,整个清朝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多尔衮成为了事实上的皇帝。

为了顺治皇帝的江山,孝庄太后主动委身下嫁多尔衮,以迷惑多尔衮,并请求多尔衮保全孤儿寡莫。在孝庄太后的“周旋”之下,多尔衮暂时收敛了对皇位的觊觎,但还是要求顺治皇帝尊其为皇父,顺治帝依然处在多尔衮的强大压力之下。

公元1650年,年仅39岁的多尔衮去世。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皇帝提前亲政。当时的顺治皇帝还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在孝庄太后的安排下,迫于多尔衮强大的残存势力,顺治皇帝被迫追尊多尔衮为皇帝。

多尔衮死后两个多月,经过周密的部署,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拉拢和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同时逐步将多尔衮旧部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到了这个时候,孝庄太和和顺治皇帝迫不及待地剥夺了多尔衮所有的封号,并掘其墓,以雪前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