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創作的大師典範:用10分鐘寫一首歌,傳唱40年還被寫進教科書

“晚風吹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這首70年代末紅遍大江南北的《外婆的澎湖灣》是由臺灣校園民謠奠基人之一的葉佳修所創作,歌詞寫的是原唱潘安邦的真實故事,他從小跟著外婆長大,吹著澎湖灣的風,追逐著澎湖灣的浪,度過年少時期的悠悠歲月。

歌曲創作的大師典範:用10分鐘寫一首歌,傳唱40年還被寫進教科書

在聽完潘安邦所描述的童年故事後,葉佳修靈感爆發,只花了十分鐘就將整首歌創作完成,曾一度登上央視春晚,成為傳唱的名曲,後來,這首歌被選入教科書,恐怕就連葉佳修自己都沒想到,這樣一首即興之作將改變他的一生。當然,靠著這首歌,潘安邦妥妥大火了一把,後來他輾轉反側遠渡重洋,之後因病去世。

歌曲創作的大師典範:用10分鐘寫一首歌,傳唱40年還被寫進教科書

按照潘安邦生前遺願,最後將他的骨灰送到了澎湖老家進行海葬,潘安邦也就長眠在了外婆的澎湖灣,那個他歌曲裡的地方,也是影響了他一生的地方。

一首歌記錄了一位歌手的整個童年記憶,也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作品,雖然這首《外婆的澎湖灣》是葉佳修第一次為別人填詞作曲,但是依然將潘安邦口中的童年體現的分文不差。

歌曲創作的大師典範:用10分鐘寫一首歌,傳唱40年還被寫進教科書

與其說這是一首歌,不如說是一部電影,一部童年的電影:夕陽西下,溫柔的晚風拂過灼熱的面頰,浪花一波接一波打在沙灘上,外婆拄著柺杖,牽著我的手,給我講著她小時候的故事,歸途緩緩……

總體來說,不論是從影響力來說,還是從獲獎數目來說,這首歌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只是這首歌,那些我們只要聽到旋律總能跟上哼幾句的歌曲,比如《鄉間的小路上》、《思念總在風雨後》都是由他創作的,由於音樂的創作風格都是偏質樸、清新,葉佳修被歌迷稱為“最真誠質樸的音樂詩人”。

歌曲創作的大師典範:用10分鐘寫一首歌,傳唱40年還被寫進教科書

早在大一時,葉佳修就創作了第一首歌《流浪者的獨白》,問及創作緣由,他說這是寫給隔壁班一個喜歡的女生,後來也是未能如願,漸漸的,他發現用歌曲來表達比文字更多出來一雙翅膀,能表達出更多的東西。

歌曲創作的大師典範:用10分鐘寫一首歌,傳唱40年還被寫進教科書

葉佳修開始用創作的歌曲來表達他的情感,於是愈來愈多的經典歌曲逐漸誕生,大學四年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葉佳修作詞作曲演唱專輯》,他的歌曲旋律暢快,風景宜人,頗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韻味。

而葉佳修本人也曾說過,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陶淵明的田園風格,如果他的歌能給人帶來心靈的片刻寧靜與美好,就是他最大的幸福與滿足,因為他喜歡鄉村風景。

歌曲創作的大師典範:用10分鐘寫一首歌,傳唱40年還被寫進教科書

在如今網絡經濟爆炸的當代,網紅滿天飛,神曲此起彼伏,相信很少有人能如他這般不是為了名利去創作,而是為了享受寧靜,之所以《外婆的澎湖灣》能夠歷經40餘年經久不衰,我想,每個聽到這首歌的人,一定也神往這那片寧靜祥和的澎湖灣,觸動了他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回憶起最親近的人。

葉佳修的質樸的田園歌曲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如今歌壇上的他早已退出創作的歌壇,但是留下的經典,永遠盪滌著我們的心靈,即使在喧囂的城市裡,仍然能夠“而無車馬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