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靈石旌介龍天廟(昊然)

  三月的靈石和風送暖,春意盎然。我和朋友小閆驅車來到位於太嶽山腳下的歷史文化古村落旌介,探訪久負盛名的古蹟——龍天廟。

在村幹部老張引導下,我們走過深深的小巷,剛踏上一處緩坡,即刻被眼前雄偉壯觀的古建築所吸引。老張告訴我們,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龍天廟。

  旌介龍天廟位於古村中部,始建於明朝,清光緒23年、民國22年重修,佔地2100平米。廟宇倚坡而建,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院。後院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簷硬山頂,六檁前出廊式,桶瓦蓋頂,彩繪斗拱,雕樑畫棟,槅扇門窗。據老張講,原來正殿中供奉著龍天大帝和龍天娘娘彩塑,兩旁是侍女像,栩栩如生。金碧輝煌的暖閣下,供桌、香爐等祭器一應俱全。東西配殿分別設有諸神牌位,兩側各有耳房一間,用來存放祭祀物品。正殿前建有閱臺,周圍為刻有精緻圖案的青石望柱。兩院以木結構牌樓相隔,下砌九級青石臺階。走下臺階便進入前院,古樸的戲臺坐南朝北與正殿對峙,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飛簷斗拱的臺頂。兩側建有鐘鼓二樓,拱形門洞頂上晨鐘暮鼓,舊時均有人專司,聲傳全村,餘音繚繞,良久方息。兩株蒼勁的古槐矗立院中,樹身高挺,樹冠覆宇,遮天蔽日。據村志記載,廟內很早以前還有一間房子安置著吊架、老虎凳等刑罰設施,若有冒犯村規者,便用刑于此。戲院東是村裡人俗稱的下宿院,有瓦房十餘間,為村中義倉,民國年間曾儲糧123石6鬥9升,以應天災之急。戲班子化妝、居住、村社排練節目亦在此。

  關於龍天廟,自古有這麼一個傳說。西晉惠帝永安元年,匈奴左賢王劉淵起兵造反,自稱漢王,建都於離石。此人追尊蜀漢後主劉禪為孝懷皇帝,以劉宣為相,網羅漢族士子舉旗起事,先後攻佔上黨、西河、太原、河東、平陽等地。當時後趙主石勒正在劉淵麾下,派遣部將喬晞攻打介休(當時靈石屬介休管轄)。介休知縣賈渾自知敵眾我寡,仍抗節不屈,組織兵丁奮力阻擊,鄉民為之感動,紛紛冒死助陣。但身處風雨飄搖的晉王朝,賈知縣既無險可守,又無援相救,最終不幸殉難。其妻宗氏時年20歲,藏於旌介附近的張嵩村,被喬晞所俘,宗氏臨危不俱,仰天長嘯,罵其為賊,覆被喬晞殺之。賈知縣夫妻遇難後,旌介、張嵩、西地、集廣等村的百姓悲痛不已,群情激憤,聲討勒軍。石勒深知賈知縣剛正忠烈,素被民眾擁戴,自感愧疚不已,於是順應民心,斬殺喬晞。劉淵得報後,為籠絡民心,親往張嵩安排賈渾夫婦葬禮。隨後封賈渾為龍天大帝,主管風調雨順,保護一方平安。同時尊宗氏為龍天娘娘,主管生育傳承、多子多福,並立廟像神,四時祭祀。過去每年的“六月六”古廟會,旌介村民都要在龍天廟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還要唱大戲三天,以追思親民愛民的賈渾夫婦。周圍十里八鄉的老百姓都來燒香看戲,禱告祈福,人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老張介紹,解放後龍天廟先後作過村公所辦公場所和學校,各種文藝演出和大會亦在此舉行。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廟內各處殿堂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或人為改建,加之年久失修,風雨侵蝕,現在岌岌可危。他懇切希望各級政府和社會賢達關注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投資保護,加緊搶救,早日修復,使之重放異彩,我們也迫切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