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人:晉商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晉商人利潤的封建化,主要表現在捐輸助餉、購置土地、高利貸資本等方面。

山西特別是以太谷、祁縣、榆次、平遙等為代表的晉中盆地商人前輩,舉商貿之大業,經營範圍包羅萬象,奪金融之先聲,錢莊票號匯通天下,稱雄五百餘年,創造了亙古未有的世紀性繁榮,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燦爛的商業文化。

晉商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

山西晉商有著官商的特點,而皇商盛行也是在那一時期、那一地區得以發展起來的。山西離北京地理位置很近,當時進關出關都很方便,茶、私、鹽、糧有著得天獨厚的交易便利。也就是當時在山西得以實現便利的“物流”。山西商人也很有特點,就算再有錢、再驚天動地,他們也是這塊泥土地上的人,他們誠信待人,有很多純樸的特色。

中國商人:晉商

晉商家族由於歷史與社會種種原因,其家族呈現出不同的風姿。從興盛時間來看,儘管明清晉商稱雄商界五個多世紀,但從家族個例來看,興盛時間一般不超過二三百年。從地區來看,大商人家族明代多在山西南部,清代在山西中部。

自明初至清朝中葉300多年間,是平陽幫一枝獨秀的年代。這一時期平陽幫的突出代表是臨汾亢家。亢家既是大鹽商,又是大票商、大糧商和大地主,其生意壟斷華北,輻射全國。

自清朝中葉至清末一百多年間,是“北號南莊”,或者叫平祁太介幫與平陽幫兩大商業勁旅競輝並存的年代。

清末、民國至建國初期公私合營之前,是平陽幫依舊輝煌的年代。晉中票號在清末至民國初年先後倒閉,而晉南許多錢莊、商號卻一直延續到公私合營之前。

山西商人資本中的貨幣經營資本形式,最著名的是票號。票號又叫票莊或匯兌莊,是一種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在票號產生以前,商人外出採購和貿易全要靠現銀支付,在外地賺了錢捎寄老家也得靠專門的鏢局把現銀運送回去,不僅開支很大,費時誤事,而且經常發生差錯。這就迫使外出經商的山西商人不得不尋求新的辦法。

票號的起源有幾種說法,通行的說法是:山西第一家票號由雷履泰於道光初年,把日升昌顏料鋪改成票號,總號在平遙城西大街路南,分號在北京崇文門外草廠十條南口。幾年後出現蔚字五聯號等,為平遙幫票號。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祁縣合盛元茶莊改成票號,繼有大德通等,為祁縣幫票號。同年,太谷志成信綢緞雜貨莊改成票號,又有協成乾等,為太谷幫票號。

票號是隨著中國的半殖民地化而發展的,原因是社會經濟發展、商品流通擴大、交通發達、國內外匯兌的票號是隨著中國的半殖民地化而發展的,原因是社會經濟發展、商品流通擴大、交通發達、國內外匯兌的。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利用其在中國攫取的經濟特權,擠壓中國工商業者,使中國的手工業、商業蒙受了重大損失,而清政府對商人的肆意壓榨,則是山西商人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

駝幫是晉商中以駱駝運輸為主從事貿易活動的重要商幫之一,他們主要經營的產品為茶葉。當時南來"菸酒糖布茶",北來"牛羊駱駝馬"。晉商經營茶葉的獨到之處,就是運銷一條龍。晉商在福建、兩湖、安徽、浙江、江蘇一帶購買茶山,同時收購上茶葉以後就地加工成磚茶,然後經陸路、水路兩條路線運往他的各個分號。晉商的茶葉主要銷往蒙古及俄國一帶。在銷往蒙古的時候要路過殺虎口。遺址在朔州的右玉縣,當時運銷茶葉非常艱險。

船幫出現在清代中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流通量猛增,但當時中國產銅量極低,僅靠雲南一地產的滇銅遠遠滿足不了鑄幣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山西商人組織船幫對日貿易採辦洋銅。對於儒和賈,明清社會上的一般看法是“儒為名高,賈為厚利”,認為儒、賈追求目標不一。但一些山西商人卻提出了儒賈相通觀,他們認為行賈也可習儒,儒可賈,賈可仕,仕可不失賈業。

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的一種道德規範,也是禁約人們行為的準則。在義利相通觀的影響下,誠信戒欺,重視商譽,則成為山西商人的商業道德觀。

義利思想是明清山西商人的精神價值觀,也是經營管理哲學。但商品市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與人相對而爭利,天下之至難也”。深謀略,通權變,作為商場上的競爭之道,體現出明清山西商人文化觀的又一個特色。

數學、地理、交通與商人的經商活動有著密切關係,明清山西商人很注意對數學、地理、交通等科技的實際應用。

山西大院是漢族民居建築的典範,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皖南民居以樸實清新而聞名,晉中大院則以深邃富麗著稱。在山西,元明清時期的民居現存尚有近1300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當數集中分佈在晉中一帶的晉商豪宅大院。建築雄偉,精雕細刻,匠心獨具,兼具南北漢族建築文化。這裡的建築群將木雕、磚雕、石雕陳於一院,繪畫、書法、詩文熔為一爐,人物、禽獸、花木匯成一體,姿態紛呈,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稱得上北方地區漢族民居建築藝苑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中國商人:晉商

喬家大院是最早修復開放的一座晉商大院,更因為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蜚聲海內外,幾為晉商大院的代名詞。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是山西省集中反映晉中地區民俗民風的博物館。喬家大院佔地8724.8平方米,建築面積3780平方米,有院落19進,房屋313間。從高空俯視整個院落佈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囍”字。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

中國商人:晉商

晉商銀行

是以太原市商業銀行為基礎組建而來的。

標識由“內方外圓”的古錢幣與“晉商銀行”的中、英文字共同組成。古錢幣以傳統紅色為主色調,由紅、紫、黃、綠、棕五種顏色和天地四方共80塊模塊組合而成。古錢幣的形狀源自三晉古魏國的垣字錢,象徵著晉商銀行悠久的歷史淵源。內方的造型,顯示出晉商銀行以義制利的商業倫理與規範、謹慎的風險控制理念。動態的圓形輪廓、五彩繽紛的色彩、數字化的模塊,既向內凝聚,象徵著晉商銀行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與創造力;同時又向外延伸,象徵著晉商銀行融匯天下,根植山西、面向全國,敢於競爭、善於競爭,努力做強、做大的蓬勃生機與企業精神。

中國商人:晉商

電視劇的主題曲一般都是結合電視劇的內容和精神而做,《遠情》也一樣,我們無妨回顧一下《喬家大院》的相關方面:咸豐初年,山西省祁縣喬家堡喬家大東家喬致廣因生意失敗後,病重去世。家人召回正在太原參加科舉的二少爺喬致庸,強迫他離開深愛的戀人江雪瑛,迎娶綽號“山西第一摳”的陸大可之女陸玉菡,並接管家事成為新任大東家。喬致庸本來就不願意作生意,更不願意和富家小姐陸玉菡結婚,但面對喬家家人的苦苦跪求,揹負著喬家大院的興衰榮辱,只好忍痛答應。而這一“答應”,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也放逐了他原本的“夢想”,從而開始了起伏跌宕、變化莫測而又得非所願的一生。基本上來說,《喬家大院》所演繹的就是喬致庸的一生。而觀其一生,有事業的三起三落,有感情的層層波瀾;有夢想的無情幻滅,也有命運的冥冥安排;有失望過彷徨過,也有振作過輝煌過,可謂是走遍了人生的千山萬水,遍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這裡,易茗用他自己最擅長的歌詞寫法,以及滿是滄桑變幻的詞語,通過詞語的組合與對比,為歌詞整體構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同時深化了歌詞主題思想的表達。也正因為如此,歌詞中的抽象的詞語都變得具體生動起來,就這樣,“塵緣苦短”是可以“嘆”“人間路長”,“春去秋來”也是可以“嘆”“世事滄桑”,而這其中的“一長一短”、“一來一去”,如此強烈的對比與反差,一字一句經過譚晶大氣而溫情的聲音娓娓唱來,極為震撼人們的心靈。同樣,所有的“繁華”仍然也不過是“夢幻一場”,算起來,“人生成敗”也是“相當”的。而起起伏伏的這一生,就在這樣的“幾番起落”、幾次“雨暴風狂”以後,就在“轉眼間”,我們都“鬢已成霜”。念老來世事多蒼茫,而曾經“不能夠容我細思量”的塵緣,曾經“幾番空忙”的繁華,曾經的奮鬥、安逸、憤怒、無助、悲傷、激情、失落、高傲、卑微……也早已成了過眼雲煙,消失在時光的盡頭,再也不回來,也回不來了。而恰恰就在這“登臨遠望看山水迷茫”的時刻,我們心中從此是不是也只想“留住所愛”,心中是不是也只願“留住所想”,“留住一夢相伴日月長”嗎?雖然,這“一夢”也終歸是“虛幻”的。《遠情》,道不盡的是人生的“滄桑”,訴不盡的是人生的“變幻”,“滄桑變幻”,我們終將會在老去的時候懂得。《遠情》,何止是“老去”?何止是“鬢已成霜”?簡直是老淚縱橫!春去秋來、行去往來,世事多空忙,人生多變幻,繁華瞬間都成了過往,雖然多了白髮也多了思索,多了經歷也多了體會,多了體會也多了淡定,而多了淡定的我們,卻總是難免悲傷。但人生,本來就是一首悲傷的詠歎調,《遠情》,只不過是最好的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