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一位90後中國女孩任娜瑛曾引起了全球的矚目,因為她是非英語國家中第一位獲得了羅德獎學金的人,並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女性學碩士。

這個獎學金被稱為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本科生的諾貝爾獎”,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獎學金之一。不僅使她獲得了優質的教育資源,還得到“一個終身制的會員身份”。

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任娜瑛照片)

當她談起經驗的時候強調,批判性思維對她的影響非常重要!這種思維是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關注,能將學術研究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的能力,這也是她為什麼能從眾多精英中突出重圍,獲得羅德獎學金青睞的原因。

批判性思維到底有多重要?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大多數中國父母並沒有清晰的瞭解。


批判性思維是全球勝任力的基礎

當今,很多國家及國際組織普遍強調加強培養青少年的核心素養4C,即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溝 通 能 力(Communication)、創 造 性(Creativity)、合 作(Collaboration)。而這些能力也正是21世紀全球勝任力人才所具備的核心能力。

良好的溝通是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是以問題和挑戰精神為前提的,合作需要有尊重和自尊為條件,而這些都是批判性思維的內在要素,它們相互依存,共同促進。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

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在美國近百年的教育體制中,非常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批判性思維是美國K-12的課程標準最看重的三大能力之一。

美國學校會在學生很小的時候開始循序漸進地加入這種思維訓練,引導學生抓住問題核心深入思考,從原因、結果、影響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和接納不同立場的能力。

作為國內深耕英語教育領域多年的專家,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優加青少英語創始人胡敏教授認為,“全球化時代,英語能力已成為一種必備技能,培養青少年全球勝任力也已成為英語教育的新趨勢。而批判性思維是全球勝任力的基礎。要想在全球問題上形成個人觀點,必須有廣博的知識,與批判性思維結合,提出問題、尋找論據、推導結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自我認知能力,從而具備解決自身及社會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批判性地思考問題是獲得全球勝任力的基礎。

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去年11月,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與劍橋大學出版社首席執行官Peter Phil


中外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差異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孔融讓梨,教育孩子凡事應懂謙讓。故事主要講述孔融在分梨的時候挑了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

那麼,擁有批判性思維的美國孩子是如何看待孔融讓梨的故事呢?在他們眼裡,這個故事並不是道德的典範。下面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理解的:

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老師:關於孔融讓梨你們怎麼看?

學生:孔融為什麼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準呢?他難道沒有固定的做事原則嗎?

老師:他是在表現謙讓。

學生:他只能表現自己的謙讓,給自己拿一個最小的好了,他為什麼不給其他兄弟表現謙讓的機會呢?

老師:那你怎麼看孔融?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這麼做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和表現的機會。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麼?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沒有行為能力四歲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沒有是非觀念,孔融分梨的行為很主觀武斷,卻得到了父親的表揚。

老師: ……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這種扭曲自己的慾望去贏得讚揚的做法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這就是美國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人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驅使他們探索的原動力。

他們會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相關事物,他們用各種方法驗證相關事物的真實性。批判性思維的本義並非是要去批判,而是對一個事物架構起一個比較全面的想法。批判性思維不意味著反對,而是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為了讓人更好地認識世界。

如何培養中國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國與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共融互通對青少年的能力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全球視野、跨文化交際能力,還要擁有批判性思維、與他人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創造與創新能力。

目前,大多數中小學階段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邏輯,一般表現為在課堂上不喜歡參與交流互動、公眾場合表達能力不夠自信、對所學知識缺乏深入思考,導致學生綜合能力較差,尤其是閱讀和寫作能力,出國留學也很難適應國外的課堂學習。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尤其重要。

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在美國的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引導孩子們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從教學生學會提問開始的,採用5W+H模型,一個學齡前孩子每年起碼會問400個問題。因此,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開放性問題”的遊戲。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提問孩子:“給我講講學校今天發生的事兒吧!”、“這個事情你怎麼看?”等等,這時候

孩子就會無拘束的去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回答是或否。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特級教師餘黨緒提倡在家庭共讀中激發孩子的批判性思維,“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選擇中外名著去讀,並就一本書的內容、某個話題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激發批判性思維。”

與此同時,家長應該為孩子選擇更前沿、更科學、更權威的課程體系,通過規範的、持續的學習,循序漸進提高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而具備更高能力要求的全球勝任力。

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新航道旗下K-12品牌優加青少英語一直以“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為教育使命,並不斷踐行“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目標,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認可。

目前,優加青少英語已在全國20餘個城市設立英語教學中心40餘個,在校學生人數突破萬人。2018年11月,優加青少英語獨家引進並代理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教材。

同樣是分梨,西方教育為什麼反對“孔融讓梨”!

獨立批判性思維模塊是《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的一大亮點,同時此套教材擁有大量跨學科英語內容,包括數學、地理、科技等10餘門科目,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提升英語語言能力及讀寫能力,建立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的技能,同時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2019年3月30日,優加青少英語將與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啟動新聞發佈會”,以《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為依託的全球勝任力課程也將於4月開始落地優加青少英語7個城市分校。圍繞該教材,優加青少英語將打造浸入式國際學校課堂,重新定義英語學習。

讓我們一起期待新聞發佈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