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應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

李禕濛


諸葛亮一代名臣,《出師表》傳世雄文。文以人顯,人以文傳。人文輝映,燭照千古。

華夏曆史上不乏名臣佳作,為什麼是諸葛亮,為什麼是出師表,獲得了這樣一個崇高的地位?

我的回答,是要跳出這篇文章的本身,來看這篇文章。

漢末天下三分,曹魏雄踞中原,地大物博、人才濟濟。蜀漢和東吳都是偏據一隅,依託天險而自存。普遍的觀點,認為先主劉備駕崩後,諸葛亮感於明主知遇之恩、託孤之重,又有興復漢室的素志,亟欲有所作為,所以親自誓師北伐。然而,《三國志》中有這樣的話:“諸葛亮……驟用蜀兵,此知小國弱民難以久存也”,我認為這是說中了諸葛亮的心頭之痛。如果不能在戰場上攻取北方,靠國力對峙,蜀漢的前途是很黯淡的。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亮不得不北伐。

問題是,戰爭拼的是國力,靠的是人才。這兩點,蜀漢全無優勢,諸葛亮並不樂觀。他的沉重心情,《後出師表》裡進一步寫得明白:“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諸葛亮的一生總結。雖然最後蜀漢傾覆,但諸葛亮上不負先主,下無愧庶民。耿耿孤忠,可昭日月。

所以,知道三國結局和名臣命運的後人,在讀《出師表》的時候,能感受到一種悲壯之美。這樣一個悲劇英雄的人格光輝,洗滌了我們這些塵世中久已蒙塵的心靈。

這樣一篇文章,應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


輕讀經典


對於是否應該將《出師表》移出中學課本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學習《出師表》的目的:

首先,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選文,《出師表》最大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古文。在這方面,《出師表》的文學價值不言而喻,其中包含了許多成語的出處。如:妄自菲薄、陟罰臧否、作奸犯科、裨補缺漏、不知所言等等;文言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即通假字、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等現象也不勝枚舉。另外出師表條理清晰,整體工整,講求排比、對偶,朗讀起來相當上口,雖然辭藻不夠華麗,但是流暢、簡明、通達。

其次,好的文言文,文、質各佔一半。《出師表》表達的是丞相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勸勉後主劉禪、表達堅定信念、志在報恩效忠的一篇文章,內容詳實、言語質樸、態度懇切、感情真摯。句句在理字字珠璣,這樣一篇佳文,既具有實在的內容,又飽含熱烈的感情,為什麼不讓學生們進行學習呢?

那麼,主張刪除《出師表》的人主要持哪些觀點呢?

第一個是,認為諸葛亮的“愚忠”會影響未成年人的思想價值觀。我認為這一點純屬誹謗。愚忠一詞有多種含義,一是對自我忠心的謙稱,二是昧於事理的忠心,三是有能力而忠於沒有能力之人的行為。恐怕人們對於諸葛亮,多指的是第三條吧。但是我們應當認清,諸葛亮只是忠心於劉備父子,而不是完全聽從於後主劉禪的指揮。恰恰相反,諸葛亮作為劉禪的叔輩,且是劉備託孤之人,諸葛亮對於劉禪的“指揮”反而更多。這一方面體現在諸葛亮對於劉禪的諄諄教導上,這點從《出師表》中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等等。另一方面,蜀國的政務、軍事方面,諸葛亮並不聽從於劉禪的指揮,而是“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反倒是諸葛亮進諫應當如何處理,而劉禪則只負責批准。從這兩方面來看,並不能說諸葛亮是一種“愚忠”。

第二個是,認為諸葛亮主張北伐的思想不利於如今“止戰生息”的正確軍事觀在未成年人腦海中的形成。我認為這一點更是子虛烏有。現如今社會是主張和平發展沒錯,但不代表人們不需要學習軍事戰爭知識,或軍事戰爭方面的思想,這正是所謂的“居安思危”。何況,如果說但凡有關戰爭思想的文章都要移出未成年人的教科書,那麼《曹劌論戰》學不學了?《圍魏救趙》學不學了?《木蘭辭》學不學了?戰爭史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對這部分的學習就是對中華民族歷史學習的不全面、不充分。另外,我不相信中學的孩子們在學習《出師表》時,會對諸葛亮的忠誠、勤懇、細心、負責等等這些優秀品質,以及他驚為天人的智慧與謀略都無動於衷,偏偏記住一個諸葛亮的主戰思想,這是怎麼可能的呢?

歷史上優秀的古文的確有很多,而《出師表》這樣出類拔萃的文章在中學課本中的入選卻也絕不是偶然。如果說想要剔除它在中學課本中的位置,那麼恐怕也很難再找到一篇能夠在文學、內容、背景、作者、意義、影響等方面全面超越《出師表》的文章了吧。


三聯中讀


如果大家看到最近很火的《軍師聯盟》中王洛勇扮演的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估計對出師表這一段太有感觸。反正我看著真是太動人,本來對三國曆史並不感興趣的我,也因為這篇《出師表》的情真意切鞠躬盡瘁而受感染。

中學語文教育的目的不是背誦名篇作為談資,所以題主說的“出名的也就那麼幾句”完全不構成不選擇《出師表》的原因。相反,文學作品,其實除了學習書面交流,語法,詞彙和閱讀理解的重要性,還有很多其他作用。比如

1.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你比五年級更聰明嗎?”中讓人看到,由於小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並不比在這些年輕人心中灌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它成功地將許多成年人的小學課程問題弄糟了。可是,內容很快被遺忘,但方法仍然存在。在高中時,你會被要求撰寫關於可論證的沉悶話題的散文,老師不僅試圖讓你接觸他們認為是偉大的文學作品等,更重要地是試圖傳授給你批判性的思考技巧和手段來組織和傳播你的想法。無論你在生活中做什麼,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2.文學的意義,其實最終不在功用,那些靈魂的碰撞,人生廣度深度的擴展,不是能夠用具體的作用來量化的。可是諸葛亮的氣節、三國時代的志向、甚至只是其中關於政局的分析和真知灼見,都是對中學生很好的薰陶。比起看娛樂新聞、快餐影像,這些經典作品給人帶來的心靈滌盪是不可取代的。

3.《出師表》不僅在於它是偉大的經典散文,更在於它在中國文學、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對於中學教學,我始終認為,瞭解自己國家的文化至關重要。在一個青少年形成個人身份感,個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能夠真正深入自己的文化去感受、去探索,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件事情,放到成年之後,就難得多了。 


作者微信公眾號:人人都愛丁小佩(woaidingxiaopei)^_^


圖書館員丁丁


《出師表》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當然不能退出,因為它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畢竟學生時代老師的要求就是“背誦全文”,雖然沒背完,但仍舊知道做人要講義氣,講忠誠。

有一段時間,關於“《出師表》應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這件事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生活中大家都在討論,關於《出師表》的文學意義也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份奏表向學生們傳遞了“愚忠”思想,傳遞了諸葛亮做事不顧全大局的衝動,也有人認為傳遞的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忠誠之心。

我認為,單憑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就不應該把《出師表》剔除中學課本,畢竟,作為一個足智多謀、學識淵博的人,也作為一個愛國愛民的人,他的人格魅力以及為蜀國做出的貢獻都證明了他的忠心。

學生們要學習的是文言文的鑑賞能力與文言句法,培養他們的文學修養性與思考能力,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告訴他們這篇文章的結果就是這樣,你不能反駁。

在這篇《出師表》裡,諸葛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目的就是希望劉禪能夠知道有國才有家的道理,讓劉禪知道蜀國江山的到來是許許多多戰士付出了生命與鮮血換來的。這篇文言文雖然讀起來有點拗口,但多讀幾遍後仍舊會感到一股沸騰的熱血流淌在身體裡,傳遞了忠誠、忠義的肝膽之心。

課文是“死板的”,人是“活的”,對於課文而言還是看老師怎麼教學生,畢竟現在的學生思想都很跳躍,如果老師們能夠正確教學生們認識古今的不同,讓大家用辯證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進行思想碰撞,說不定還能夠摩擦出新奇的火花。

綜合來說,我認為《出師表》不能刪,無論是從作者影響力還是從其語言藝術以及文學內涵都具有代表性,而且,能夠教學生如何寫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更重要的一點,能夠讓學生引以為戒,以史為鑑,學會汲取精華、剔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的牴觸,甚至裝聾作啞。


沈善書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北伐之前給劉禪表文。這篇文章以抒情和議論為主,沒有華麗的辭藻、浮誇的語言,只有真摯而又忠貞的情感,如一個長輩將治國的大智慧娓娓道來。我至今還能背出諸葛亮感恩劉備知遇之恩的那句話:“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十分感人,幾乎讓人潸然淚下。

然而近些年來卻有人提議將《出師表》刪除出中學課本,他們的理由是這樣的:

1.這篇文章過於長,有用的只有那麼幾句話,只為了應付考試,實際價值不大,也不具有文采;2.這篇文章傳遞的是一種能夠“愚忠”的思想,不利於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我看來,《出師表》絕對不該退出中學課本,提議退出的人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

一、 我們為何學文言文?因為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根。中華文化能夠源遠流長,就在於文化的傳承,作為中華兒女有義務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而文言文是最便捷的傳承中華文化的途徑。在文言當中我們能接受“為往聖繼絕學”的優秀價值觀薰陶,我們還能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質。一個吐字俊雅有涵養的人,遠比一個滿口大白話、汙言穢語的人更受人尊敬。這篇文章長?我不知道你是懶還是厭惡文言文,連一篇文章都不想背誦,你又何談肩負祖國的未來?

二、 即便《出師表》沒有文采又如何?我相信大家都學過朱自清一篇課文叫《背影》,你在其中看不到任何華麗的語言描寫,只有平鋪直敘,但卻十分具有真情實感,令人潸然淚下。真正好的文字,不需要賣弄文采;真正優秀的作者是靠豐富生活的經歷和自己博覽群書的文學積澱才創造出不朽的名篇。

三、“愚忠”不利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難道不忠不孝就是正確的嗎?多少英雄只因忠貞的品質就名垂青史,即便是“愚忠”,若把你放到那個時代,你能抵禦名利的誘惑,無條件忠於自己的國家嗎?更遺憾的是現在好多人連樸素的愛國情感都沒有!

所以,最後江暮雲認為,不光《出師表》不該退出中學課本,任何一篇文言、古詩都不能夠被刪除!

我是江暮雲,天各一方,讓我們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


江暮雲


提出《出師表》退出中學課本的,是陝西省委黨校65歲的退休歷史教授胡覺照,他上書教育部提出這個要求。胡教授認為:1、《出師表》宣傳愚忠;2、諸葛亮發動戰爭是想當皇帝;3、諸葛亮把蜀地民眾綁上內戰戰車,造成民不聊生;4、《出師表》造成新一輪軍閥混戰;5、諸葛亮發動戰爭造成國家長期分裂,犧牲民族大義;6、《隆中對》透露了諸葛亮妄圖分裂華夏的意圖,是功與罪的問題;而《出師表》只造成了新一輪的軍閥混戰,停留在對與錯的問題上。基於以上觀點,胡教授要求將《出師表》退出中學課本,結果被教育部退回。

胡教授可謂邏輯錯亂,這樣的研究真讓人啼笑皆飛。

第一、諸葛亮難道不忠於劉禪,要他造反或投敵嗎?

第二、諸葛亮發動戰爭是興復漢室,站在當時歷史環境下是理所當然,說他想當皇帝是最大的汙衊;

第三、我不打你,你也會打我,劉表、張魯、劉璋偏安一隅被滅就是前鑑;

第四、隆中對怎麼會是分裂華夏呢?是先三分天下,再統一華夏的兩步走戰略;

《出師表》是戰前動員令,感人至深,諸葛亮為了統一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胡教授眼裡成了好戰的軍閥,真是可笑至極。《出師表》當然不能退出中國歷史課本,既便退出也不可能是胡教授的原因。他太淺薄了,真不知道怎麼當的歷史學教授的,無語。


歷史春秋網


我作為一個有良知的公民,堅決反對《出師表》如此優秀的文章退出課本!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就事論事,出師表開篇即講: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圖報的做人基本準則。倘若人沒有一顆感恩的心,還能有良心乎?先帝也就是劉皇叔,一個起於草莽,從一無所有到蜀開國皇帝的勵志故事。群臣為感激先帝的恩德而盡心竭力輔佐後主劉禪,這從那方面來看也沒有絲毫值得指摘批評的地方啊!還有就只是希望後主劉禪能夠廣開言路,讓群臣中的忠良之士能夠直抒心意,抨擊時政,後主能夠納言採策,從而做出利國利民的舉措,這沒問題啊!)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第二段建議後主劉禪公正公平公開的對待群臣以及下屬,做到賞罰嚴明,不枉不縱,即便如今社會,當政者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於國於民的大好事啊,何錯之有?然後建議後主劉禪能夠多聽忠良之言,做個有道名君,即便如今,也需要這樣為人做事的管理者啊,這哪錯了??!)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親賢臣,遠小人,作為一國之君才能夠正確地做出判斷,從而做出正確的治國安民的方略,即便如今,能夠做到這種地步的官員也不是太多,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為什麼有些所謂磚家要發出禍亂視聽的建議呢?)


即便張飛性如烈火,也說不出如今一些磚家的錯誤言論,一切要憑良心,諸葛亮雖然……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後人敬重而學習嘛?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的拳拳之誠,溢於言表,值得後人稱讚學習。)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障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全篇來看,作為一個臣子,諸葛亮做到了忠正、義理、公平、耿直等一切人性最美好的東西。何來愚忠之談?難道一個人不該忠於自己的祖國母親嘛?難道不應該愛戴如偉大領袖毛主席一樣的領導人嘛?難道誠如磚家所言,要做一個自私自利,只忠於自己利益的人嘛?


靜言讀史


討論《出師表》是否要退出中學課本,大概圍繞著這兩點:1.文章所宣揚價值觀念 2.文章的文學性價值

其中主張將《出師表》剔除出中學課文的人們,討論得尤其多的是第一點,對這篇文章及作者發出了眾多質疑,他們大概主張這幾個觀念:

1.還原諸葛亮出師的最根本動機

主張將本文章退出中學課本的人們認為,應該還原諸葛亮出師的最根本動機,而根據他們研究古代文學及歷史得出來的結論,他們認為諸葛亮有著較強烈的個人動機,甚至得出了諸葛亮置蜀國百姓於不顧,強行出師統一,導致民不聊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成就偉業達到高位的動機。

這一點當然也被其它學者強烈駁回,說諸葛亮如果只為個人的話,就不會落得子女皆死於國事,自身也清貧寡財的下場。

2.還原諸葛亮出師的歷史功過

這一點上,攻擊者主要討論諸葛亮的歷史功過,認為他並沒有傳說留下來的那般,有著絕世的智慧與對人民百姓的貢獻,並認為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的情況。出師之行,造成了新的軍閥混戰。

3.出師表宣揚的是“忠誠”還是“愚忠”

反對者們認為,出師表宣揚的是一種“愚忠”的價值導向,這一點不利於中學生們塑造自己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認為愚忠愚孝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


最主要的爭論點,是圍繞著文章的內核進行的,而這幾點,也是兩派唇槍舌劍爭論不休各持己見的現狀。

而在我看來,古人因為當時的歷史情況和受制於時代的價值導向,定有一些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的東西,這太過正常。不管是《出師表》也好,《陳情表》也好,甚至近年來不斷被黑的《弟子規》之類,都有著一些價值觀的不適用之處。這點,只要教育者向學生們加以正確引導就行。

最主要的是這片古文的文學價值,應該多被討論,而《出師表》不管是從文采上,行文結構上,情感抒發上,都是一篇上乘之作,我想,這才是它入選中學課本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上古天真


看了你的提問聯想到前一段時間臺灣省的一個高中生受獨派分子鼓惑,要求修改教科書,在這裡我只想說,一個不懂自己歷史的民族,就是一個愚蠢的民族。

話說,出師表當年壓根沒全背,只記出名的句子。但是那些語文題也是夠了,不管作者怎麼想的,語境,寓意,內涵還有中心思想,真是繞暈了,當時背套話,答題時改改就寫,大部分都答對了。

《出師表》以其“鬼神泣壯烈”而聞名於史,不論是從ZZ、軍事還是從文學的角度來評價,都堪稱不朽的千古名篇。它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諸葛亮一統天下的宏 願和鞠躬盡瘁的治國之心,讀之自有一種浩然正氣迴盪於心。就算它有“愚忠”之嫌,也不能因此被刪除。中學生都很清楚那是封建社會,作為語文課範文的教學不能因噎廢食,而應該進行與時俱進的解讀。即便對於處在當時具體歷史情境下的古人的這份“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志向和情感的忠貞性和真摯性,理智也不容輕易懷疑,最好不要簡單草率地視為“愚忠”。更何況,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完整,從來就是中華歷史的主旋律,是歷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家國理想。

憑著這種歷史心理、民族情感背景,哪怕《出師表》確實“表現出的是一種愚忠”,那也絕非僅僅針對個人之忠。事實上,正是因為《出師表》真實生動地體現了一種家 國之忠,所以才能強烈地感染和激勵著後人,尤其每當國家危亡之際,警醒得無數愛國意志和情感壯懷激烈。“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白居易),“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皆為強證。

現在有人懷疑《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所寫,只有《前出師表》才是他本人寫的。不過,其內容還符合諸葛亮的為人,特別是那句“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傳為諸葛亮的《後出師表》,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說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引咎責躬,厲兵講武,當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之時,他上此表請求再次伐魏。因為他第一次北伐時有一篇《出師表》,因此這一次的被稱為《後出師表》。

出自《出師表》的成語:危急存亡、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陟罰臧否、作奸犯科、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親賢遠佞、計日而待、苟全性命、不毛之地、庶竭駑鈍、斟酌損益、有所興革、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感激涕零、不知所云。

全文只624字,成為後世的成語有18個,基本可以算讀一句一個成語來源,如果這還算“只因為諸葛亮的個人魅力”的話,我只能覺得題主您的要求太高了…


邏輯文史游


退不退說一句不好聽的話,現在中學生有幾個會去領悟(出師表)的內涵呢?不管它指的是愚忠什麼丫。大多學生都是為了能應付考試應付老師去死記硬背的,他們還管你說的什麼,反映的是什麼中心思想,這可能就是中國教育方面的悲劇。

再者說諸葛亮本身是後人神話的,例如草船借箭吶,這不扯淡麼,歷史真有麼?有,是有,但這個事情也不是赤壁之戰,而是赤壁之戰五年後的一次戰役發生的,並且是人家孫權主導的,但在課本中偏偏就有這個故事,讓學生們去學習諸葛亮的智慧,可我就想不通了,用欺騙的手段去神話一個人讓學生去學他的精神他的智慧,這不是可笑麼,我真感到這是可恥行為,歷史決不是一個小姑娘任有後人打扮,歷史就是歷史,看看現在學生被教科書腐蝕成什麼了?在教科書上誰誰是賣國賊,是壞人,誰誰是絕對的好人,我就笑了,真的我是無言以對這些編書的。

現在還在討論什麼該不該退出教科書,本身教科書就有問題,學生思想就有問題,教育就有問題,退與不退,我想有那麼重要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