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大學生是活力青春、積極陽光的一群人,他們懷揣理想、意氣風發。同樣,他們又是充滿疑惑、內心迷茫的一群人,他們雖有目標,卻時常丟失方向。今天,我講述的這個故事,一定會讓大家豁然開朗,相信不僅能給即將走向社會,一展抱負的大學生提供幫助,還能給正在枯燥的工作和學習中消沉的人們以指引,如果身為父母,更應該看看。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她,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大學博士,28歲獲得《科學》雜誌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4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她就是自稱“網癮少女”的女科學家顏寧。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從不會有人不幻想自己能有所成就,然而,也有相同數量的人在抱怨:“成功的這條路太窄了,人太多了,根本擠不上去!”然而,顏寧用她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路足夠寬敞,成功是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是積跬步,行千里。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每個孩子都有天馬行空的能力,他們總會纏著長輩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追問“為什麼”。然而,卻又有多少父母會真正的在意孩子這些“為什麼”,他們往往做的不是”不予理會“,就是說“小小年紀瞎想什麼,是不是功課太少”。殊不知,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依靠的正是人的想象力。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成功的第一步需要一個理想或者目標,當你決定好前進的方向,之後才能做出相應的路線。不要害怕學生時代的你不知道要什麼,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你的目標就是考上能夠觸碰到的最好大學。在那裡,你將會遇到一些人、一些事,帶給你靈光一閃的時刻,正如顏寧。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誰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你只看到了人家的成功,卻沒有看到背後的付出。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嘗試。我們在做事的時候總是瞻前顧後,但是,卻要知道任何事只有“開始”,才會有“後來”。走錯了,可以吸取經驗,化為養分,重新再來。運用到學習、工作上也是如此,我們有了目標,有了計劃,不要想太多,先實施,後續再根據自己的能力,不斷修正改善。走出去,你就會發現,你的“天花板”,遠遠高出你的目及之處。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記者口中的“很多人”是不是也包含了“你”?看著別人的成功,你總能歸結與人家的運氣好,人家家世背景肯定強,諸如此類。接著,就為自己的不努力,就為自己的荒廢,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下臺階”。顏寧口中的“訓練積累到一定程度,它就水到渠成”說出了成功的真諦,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想想你足夠努力了嗎?高考衝刺985,每天學習超過12個小時,兩天用光一根水筆芯!二本考研上北大,一天只睡6個小時,每天學習計劃精確到分鐘。想要成功,從來沒有運氣。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每個人天生不公平,這是眾所知周的事情,但是,每個人也天生公平,因為大家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一生只有900個月。你每天花幾個小時刷電視劇、刷朋友圈、看電視看小說,然後,每當早晨醒來或者午夜躺在床上,又開始羨慕人家如何如何的優秀,何苦來哉!想要贏,你沒有時間可以揮霍!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交際,總是困擾很多人的地方。上大學了,有人想,是不是應該結交學姐老師。工作了,有人想,是不是應該巴結領導。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沒有成功,並不是人緣不好,而是能力不夠。做任何事都需要專心,與其花時間混圈子,不如拿出這些時間充實自己。同樣,顏寧也告訴我們“調節情緒”很重要,社會中“過勞死”、“猝死”的新聞早已不少,不要崩的太緊,張弛有度能走更遠。

她30歲成清華博導,40歲任普利斯頓終身教授,自稱“網癮少女

顏寧(右)與閨蜜李一諾(左)

這就是顏寧,一個像極了我們周邊每一個人的顏寧,一個又彷彿離我們足夠遠的顏寧。幻想、目標、失敗、堅持、爭分奪秒、專注以及張弛有度,正是她身上的這些特質,讓我們感覺她很近,又讓我們感覺她離我們很遠。各位看官,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上學的時候有過哪些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