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足球聯賽裡沒有日本外援?

濤聲啊依舊


題主好!

我覺得中國足球聯賽裡沒有日籍外援的問題應該從幾個方面去想。

第一當然是政治因素,足球講求的是關注點和價值性,中國部分人對日本都存在著偏見,球隊如果引用日籍外援的話可能需要頂著莫大的壓力。

第二是球風問題,日本球員的球風偏向技巧型,腳下技巧細膩,體力過人,擁有很強的綜合素質,亞洲足球強國。而中國球員劍走偏鋒,最擅長用長傳吊打。這兩種風格有著很大的區別。

第三是日本人的榮辱感很強,他們自小接受青訓,踢球為的不是錢,為的是要為國家跟球隊爭光,中國聯賽能給予他們的只有金錢,並沒有給與他們很大的榮譽,所以這個也是日籍球員不會加盟中國聯賽球隊的原因。


精準推薦競彩


我覺得原因有三:1、日本球員屬於體系球員,走傳球控球路線,不適合中超體系,日本球員在亞洲足球裡面算很強的,踢球風格與中超有很大差別。

2、日本球員對中超不感興趣,更願意去歐洲賽場發展。歐洲足球算世界上足球的殿堂,一般請的外援都是國外比較強的球員,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以及挑戰自身。



3、中日之間的不穩定政治因素,中日雖說建交四十餘載,兩國之間難免會有小摩擦,屬於政治敏感話題。
最終是為了進國家隊,必須去歐洲賽場踢球,其實中超歷史一共出現過四位日本外援,分別是樂山孝志、卷誠一郎、大黑將志、埃斯庫德羅。後來因為各種條件,而且日本外援不來中超已經是普遍現象。

這裡是追今憶往昔,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ICE說球


先更正一下題主的提問:

自從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誕生之日起,並非沒有日本外援加入,滿打滿算總共有六位日本球員,先後在中國的職業聯賽效力過。

時間最早的有兩位:



一位是1995年,甲A時代的廣東宏遠隊(當時的主教練是陳益明,核心球員有黎兵、馬明宇、謝育新),一名叫佐藤義生的日本球員,代表宏遠參加過3場甲A比賽,未進過球。

央視五臺體育頻道《足球之夜》欄目,還曾經採訪過他。



另一位日本球員,是曾經在同屬甲A的廣州太陽神隊踢球的辻勇,總共上場4次,也無進球。

央視五臺《足球之夜》欄目,同樣報道過他。

之後的四位日本外援,分別是:



效力中超深圳紅鑽隊(當時的主教練是前日本國家隊主帥特魯西埃)的樂山孝志,他在球隊待了4年,出場79次,共打進4球,是第一個在中國頂級聯賽進球的日本人。



樂山孝志退役後定居在深圳,至今一直在深圳從事青少年足球訓練工作。



同樂山孝志一起加盟深圳紅鑽的,還有另一位日本外援,叫卷城一郎,不過他上場的機會不多。


杭州綠城隊也招募過一名日本外援,名叫大黑將志,此人入選過日本國家隊,到綠城時已是“高齡”,26次出場,總共進了7個球。


迄今為止,最後一位在中國聯賽踢球的日本外援,是效力過江蘇舜天(現在的江蘇蘇寧)的埃斯庫德羅。

此人非正宗日本血統,而是日本足球歸化的西班牙人(入籍日本前,擁有西班牙和阿根廷雙國籍),是日本隊前國腳主力,一共代表江蘇隊參賽29場,交出6球8助攻的數據,在所有六名日本外援中,名氣最大、取得成就最高。

為何中國聯賽很少引進日本外援呢? 個人認為有四個原因:

第一、眾所周知的歷史積怨

日本從中國明朝戚繼光抗倭時期算起,到清朝的甲午戰爭,再到近代的抗日戰爭,一直在不斷的侵略中國,犯下過滔天罪行,所有這些,都是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悲慘記憶。

有這樣的歷史積怨,導致中國足球聯賽很少引進日本外援,否則,不是招罵嗎?

第二、日本球員的特點,不符合中國聯賽

在亞洲,日本足球一直堅持學習巴西技術風格長達幾十年,日本球員的個人技術優勢,建立在高度默契的團隊配合基礎之上,說直白點,越是整體配合默契的球隊,日本球員的特點,就越容易發揮出來,他們的戰術執行能力非常強,鮮有單打獨鬥型選手。

而中國球隊的整體配合的意識和能力,一直都是致命的短板,為解決球隊得分問題,更青睞單打獨鬥、能力超強的個體化外援。

所以,南美和非洲外援比歐洲外援在中超更吃得開,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中國球隊買外援,恨不得讓他一個人,就能帶球完成突破、擺脫、射門、進球一條龍。

而體系化的日本外援不受中國球隊待見,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第三、跟中國球隊普遍的引援思路有關

無論是以前的甲A,還是現在的中超,各隊最喜歡的引進外援,強力前鋒和前腰,永遠排在前兩位(因為本土前鋒和中場都不行)。

可日本不管是國家隊也好,還是俱樂部隊也罷,中場實力最強,後場整體協防也不差,恰恰最缺強力前鋒。

既然日本球隊自己都缺好前鋒,那中國球隊更不會招募得分能力一般的日本前鋒了。

同樣,中國球隊很少招募外援後衛,即使引進,也傾向於像巴辛、伊斯梅洛夫、吉爾這類的高大壯漢型後衛,身材矮小、防守技術雖然不差,但對抗和爭高球能力不足的日本後衛,自然難入中國球隊的法眼。

第四、日本球員的性格很難融入中國聯賽

日本球員秉承了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徵,外表很禮貌、很職業,但性格內斂甚至孤僻,情緒不易外露,也不太擅長社交。

而中國足球界的江湖味道很濃,有時我們把一個球員是否懂人情世故,看得比他本身的技術能力更重要。

正因如此,那些天生性格外向、情商高、“會來事”的南美和非洲外援,能更快接受中國文化,跟本土球員、教練、球迷打成一片,比如“網紅”外援帕託(巴西)和姆比亞(喀麥隆)。

關於這點,不要說日本球員不行,就是歐洲外援,也很難適應中國的足球環境和文化,如多奇卡爾(捷克)、漢克(德國)。

甚至跟巴西同屬南美,但個性孤傲的阿根廷外援,也時常抱怨中國足球環境,如特維斯、吉利奧蒂。

日本球員其實心眼一點不少,就是外表顯得“彬彬有禮”卻又呆板拘謹,加上中國人歷來不喜歡日本人,造成日本外援的確不太容易讓我們接納。相對而言,同屬東亞的韓國外援,比日本外援事故和圓滑得多。


留得花里名


其實,在之前中超聯賽還是有幾名日本外援的,比如說江蘇舜天的埃斯庫德羅、杭州綠城的大黑將志、深圳隊的樂山孝志等,而近幾個賽季徹底沒有了日本外援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一,球員特點。眾所周知,由於中國足協對於外援名額的限制,只有少數能夠打亞冠聯賽的球隊才會籤亞洲外援。一般來說,中超球隊會選擇防守型中場或者中後衛位置的亞外,比如說此前山東魯能的尤西雷、本賽季北京國安的金玟哉等。

反觀日本球員,在這兩個位置上幾乎沒有實力出眾的選手,而槙野智章這種少數頂級後衛則屬於非賣品,一般買不來。此外,日本球員大都是團隊型,更換球隊後大概率會適應很長時間,對於中國聯賽球隊來說有些等不起。

二,政治原因。要知道,近些年的中日關係一直不太穩定。而且近幾年隨著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一系列敵對我國的政策使得兩國的關係再次變得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球隊再使用日本外援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足球部落


日本人不想來,和給多錢沒關係,因為人家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理念不一樣。 而且中國聯賽請外援的風格一般是前中後三條線,前峰,高大柱式中鋒或者速度快,突破快兩種類型。中場,前腰前場策動進攻,製造威脅球和中後場攔截和組織類型(節拍器)。中後衛,高大中衛,身體條件出色,對抗外援前鋒,意識和領袖精神。所以日本球員踢球的風格不適合中國聯賽。日本足協也不希望日本球員來比本國低級別的聯賽淘金的,而是鼓勵和幫助球員輸送到更高級別五大聯賽去練級,世界盃時候回來為國家隊效力,亞洲盃這種比賽人家也不是全部主力回來參加的。中國現在也有好多年輕隊員留洋的,可大部分都是在u系列很難首發的,所以就又被國內的高工資和u23政策吸引回來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67509383


首先,中國足球聯賽中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日本籍球員,本賽季中超升班馬深圳佳兆業的前身深圳紅鑽曾在2011年的時候簽過2名日本外援,卷誠一郎和樂山孝志,杭州綠城隊還曾經聘請過日本教練岡田武史,但總的來說日本球員在國內聯賽確實較少。

總結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跟兩國的足球風格有分不開的關係。眾所周知,日本足球是典型的傳控足球,講究小範圍內傳導,整體配合,球員腳下技術細膩,跑位積極主動,中國足球講究個人技術,速度,不喜歡傳控搗腳,側重定位球,所以日本球員來到中超很難適應中國足球環境,融入不到球隊,很難發揮作用。

2 國內俱樂部追求短期效益。看過外國足球聯賽尤其是歐洲五大聯賽的球迷都會發現,歐洲一家足球俱樂部成立幾十年上百年,贊助商可能不停在變但是球隊隊名很少有更改,但反觀國內球隊,換一個贊助商改一下隊名,這其實就是反應了國內俱樂部往往為了短時間內取得好的成績,會去追求一些中前場能力出眾,能夠單獨解決問題,進球高效的球員,一般都會高價引進知名前鋒,進攻型中場例如德羅巴,孔卡,保利尼奧等,日本球員或者說亞洲球員很少能夠在中前場有世界級表現的。

3 個人覺得跟中日曆史背景多少還是有點關係的。中國跟日本有史以來摩擦不斷,尤其是近代的抗日戰爭,更讓中國人對日本人天然有種排斥感。還記得去年的南京的世羽賽,石宇奇在南京主場輸給了日本選手桃田賢鬥,結果引發了網友大規模的批判,可想而知,如果一個坐滿幾萬人球迷的主場被一個日本人打穿了球門,會是一個怎樣的場面!

熱愛體育,喜歡看體育資訊可以關注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體育視角。





月白的中場時間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下目前中超的外援政策。目前中超規定球隊可以引進四個外援,但是隻能上場三個,並沒有額外為亞外做規定。也就是說現在亞洲外援和歐洲、南美這些高水平外援是同等競爭的。在這種情況下,俱樂部更願意引進水平更高的外援吧,比如韓國的金英權就是因為這個政策沒有上場機會,離開了中超。日本球員強項是團隊和傳控技術,所以日本國家隊整體水平很高。但是中超需要外援作為一個爆點,有一己之力帶領球隊獲勝的能力,顯然大部分日本球員是沒有這個能力的。站在日本球員的角度分析,在他們看來J聯賽水平比中超要高,所以能力強的球員選擇是去水平更高的歐洲聯賽效力。水平相對一般的球員,則傾向於留在J聯賽了。他們的鄰國韓國球員為什麼願意來中超,因為韓國國家小,市場有限,K聯賽不管從經濟還是實力上都無法和中超競爭。


鵬哥一鍋燉


中國足球歷史上並非沒有日本外援。1995年,日本球員佐藤義生加盟了廣東宏遠,身披17號球衣。效力廣東1年多的時間,佐藤只出戰3次,並沒有顯示出過人的能力。



除此之外,前中超球隊杭州綠城還邀請過日本足球教父岡田武史執教球隊,他也是第一位執教中超的日本教練,由於其謙虛的為人,得到了中國球迷的肯定。



再說一下為何日本球員一直沒有登陸中超聯賽。其實這一點非常好解釋,此前3+1的外援政策時,亞外基本都是韓國球員,出任防守位置。而在中前場肯定會去歐美洲挑選一些單兵作戰能力強的外援。

還有,日本球員腳下技術好,喜歡打傳控,根本不適合中國聯賽,性價比非常低。中超球隊花大價錢肯定會買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外援,所以日本球員不加盟中國聯賽,和歷史沒有任何關係,單純的就是風格不符。

此外,去年日本球星本田圭佑一度和中超球隊傳出緋聞,但最終他加盟了墨西哥聯賽。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到10年內,即便直接開房壓外政策,國內球隊尋找日本球員的幾率幾乎為零。而未來一段時間內,歸化將是中國聯賽的一個潮流。


愛嗨體育


我覺得有兩點原因:1、日本球員技術特點不適合中超聯賽,日本足球長期培養的是團隊足球,重視個人技術和團隊配合,這種特點在對外援單兵能力要求高、團隊配合差的中超聯賽中完全不適合。2、日本球員主觀意願上不願意去中超,畢竟日本覺得中國是足球落後國家,去中超最多的是為了掙錢,對自己個人能力和發展沒有幫助,且日本國內媒體也對中超持有貶義,完全是燒錢的聯賽,宣傳報告也比較消極,也讓日本球員主觀上就不願加盟中超。


waynelampard


感覺日本球員踢球的目的,並不是只為了賺錢,而更看重的足球這一項事業。個人認為,中國球員和日韓球員的差距,在於對踢足球目的的理解上。

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在足球的發展上,我們更應該研究日韓球員對足球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根據中國人的性格文化,研究發現中國足球應該走的路。

現在中國足球管理者與從業者,東一榔頭西一柺杖的胡亂舞揸,到頭來依然是瞎忙活,最終還是回到原點,週而復始的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