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級別的領導職務與非領導職務的工資一樣,在可選的情況下,你會選哪個崗位?

gx茂林修竹


這個問題我看了看前面幾位的回答,有幾位號稱是機關公務員,以內行人的口吻解釋了公務員的工資制度,或許是有道理,首先我不是公務員,但我也有一些信息。

我認識的一個人,算不上是朋友,他在稅務局上班,在他的工作過程中,單位領導有意培養他在部門任職,他本人死活不同意,甚至連黨都入不,心甘情願做一個普通公務員。

雖然不是領導,但工資不低,工作壓力不大,權當自己是一個跑腿的,領導指到哪,他幹到哪。不爭功不搶利,默默無聞,一直這樣。當然他不是慫人,單位沒人敢對他怎麼樣。

相對於他來說,他媳婦就不一樣,媳婦在工商局上班,雖然不是女強人的性格,但她比較隨和,所以單位領導把她推為人事科科長。

每天工作壓力大,還容易得罪人,不是學習就是開會,整天忙的不可開交,輪到工資只是老公的一半。

我的一個同學,部隊專業到地方的時候,已經45歲了!專業時是正團級幹部,分到一個計量檢測局工作,他的級別和局長一樣高,工資待遇也一樣,只是他是普通公務員,沒有任何權利,但他輕鬆很多,按照單位的正常工作,按時上班即可,而且公務員要比在私企工作輕鬆很多,一年回家很多次,那種神仙似的日子無人能比。


瞭然說說


如果我選擇的話,我會選擇非領導職務,因為我感覺當普通員工挺好的,上班的時候,壓力小很多,過平淡的生活,上班下班,回家陪伴家人,這樣挺好。

我已經畢業很多年了,這麼多年以前,曾經的一些理想,現在我都看淡了。我感覺“平平凡凡的崗位”,其實挺好的。而且我越來越感到:學會一門賴以生存的技術,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作為技術型人才,在公司打工,通常情況下,加班也不會太多。而且如果能有一門技術傍身,上班的壓力也不會太大,而且也不會太過於擔心失業。

因為如果會一門技術,在找工作的時候。“供需關係”是有利於求職者的。因為培養一名技術型人才,需要花費的時間是很久的,公司無法在很短時間之內培訓出新人來。所以,往往都是會用不錯的薪水去吸引技術型人才。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做一個技能型人才,在上班的時候,也會受到足夠的重視和尊重。因為某個崗位缺少了技術人員,就等於缺失了核心人員了。比如公司的一臺機器壞了,急需人來維修,此時就可以看出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性了。

如果機器無法得到及時的維修,可能會導致當天的產量減少,導致公司利潤減少。所以,做一名技術型人才,大部分情況下,是會受到老闆足夠的重視和尊重的。

而且多數技術領域,加班也不會非常多,是會處於一種比較“安逸”的工作狀態,工作壓力會較小。適合追求平淡生活的人,日子會過的比較舒適。

所以說,選擇一個非領導職務的崗位,其實挺好的。最好是學一門技術,做一名“技術型人才”。


愛情至不易


公務員那些事,帶您瞭解公務員這一職業。

您的問題,我需要分兩個層次來回答。

一是關於同一個級別的領導職務與非領導職務的工資是不一樣的!首次需要明確,公務員的工資由四部分組成: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

上述表中對職務工資已經有了明顯的規定!答主所在的地區副處實職工作性津貼是1000元,生活性補貼是1495元,車補是1050元;副處虛職工作性津貼是955元,生活性補貼是1430元,車補是900元。差距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至於級別工資個人情況不同,就不細算了!

二是可選的情況是不可能的!都是上級任命的,怎麼可能由你自己選擇呢!


公務員那些事


一看這位題主的問題,就能知道:或許你是一個不關注工資的人,或許你就不是公務員身份,根本就不知道公務員工資的真實情況。我在基層公務員崗位上20多年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關於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的區別

領導職務是實職,他們是真正的領導,即領導班子成員,以及其之下的處長、副處長、科長、副科長們,即那一級實職領導按那一級領導的標準確定相對應的工資待遇。而非領導職務,是在《公務員法》修改之前的說法,現在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已改叫職級,不再叫非領導職務,這就淡化了“領導”色彩,他們不是官,只是享受相應工資待遇的工作人員,多數情況下只是等待到齡退休而已。有著本質的區別。

所謂的職級序列分為巡視員一、二級,調研員一、二、三、四級,主任科員一、二、三、四級,科員一、二級,分別對應原先的地廳級、縣處級、鄉科級、科員辦事員級。

2.實職領導和享受職級待遇的人工資也不同

目前,公務員的工資由四項構成,分別為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津貼,補貼。其中:實職與虛職的職務工資就不同。如地廳級正職3370元,相應職級的巡視員3150元,相差220元;縣處級副職1630元,而相應職級的調研員為1510元,相差120元。雖然數額不大,但絕對不一樣。其餘項目截止目前完全一樣。

3.實職、虛職可選嗎?

可以肯定地說:不能選,完全不可能讓你選。唯一可以自己提出要求的是:如果年紀大了,不想幹了,經過組織批准,可以改任相應職級序列的“虛職”崗位,但從此,你就告別了有職有權的黨政領導職務。還有,組織上認為你在領導崗位上不符合要求或幹得不好,也可直接改任為只享受相應待遇的工作人員。當然,反過來,這些職級的人也可以改任相對應的實職領導崗位。

概括一下:原先所謂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與實職領導公務員崗位職責完全不同;工資待遇也不同;個人可以要求組織上改任,但本人絕對沒有選擇權,一切以組織部門的決定為準。


水波不興3291


謝謝大家的回答!其實我本人是老公務員,在中層領導崗位多年,因為年齡大了,正考慮申請調整到非領導崗位工作。關於同一級別實職和虛職兩者的工資待遇基本一樣的事我是聽財務人員說的,大家都說兩者工資差別在工齡工資而已,其他項目基本一樣。實職和虛職最大的區別是責任完全不同,當然也意味著權利和機會不同,是留是走現在我是有選擇餘地的。

最近,一系列新的工資套改已經啟動,具體有無差別,差別多大,不得而知。常言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我選擇了輕鬆的工作,就能接受工資和其他待遇的降低!


gx茂林修竹


同一個級別的領導職務與非領導職務的工資一樣,在可選的情況下,你會選哪個崗位?

首先,很明確地說,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的工資是不一樣的。具體來講,同樣是副科級,副科級實職和副主任科員的工資是不一樣的,主要體現在崗位工資上。同類,處級幹部和調研中的工資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差距,和崗位工資級別有關,但是大家習慣上說同一級另的非領導職務和領導職務,工資“差半級”。科級幹部崗位工資差不到一百,縣級幹部比一百稍多點,但差距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

其次,領導職務是實職,是機構編制部門在核定三定方案的時候,明確在“領導職數”一項中,核定的職數、級別,組織部門嚴格按此配置,嚴禁超職數配備領導幹部。而非領導職務,是組織部門為了解決幹部級別待遇,自行設置的領導級別和數額限制,不經機構編制部門核定,也不寫入單位的“三定方案”中的領導職數。一般按組織部門的規定來講,非領導職務設置為領導職數的三分之一,最多不超過一半。也就是說,單位核定三個領導職數,一般配備一個非領導職務。

第三,非領導職務只是一種工資待遇、個人待遇,並非真正的領導幹部,其分工都是協助領導班子成員工作,一般不單獨承擔領導分工,不單獨承擔領導責任。其使用的編制,也和其他一般人員一樣,論資排輩,並不像核定的領導職數一樣優先使用編制。舉個例子,某局副局長,使用的就是副局長的編制,即使組織部門未能及時配備,其編制也應該空缺出來。如果在空缺期間其編制被其他人佔據,在組織部門配備後,也應該騰退出來,供副局長使用。而非領導職務則不同,不僅要和一般人員擠編制,即使未能使用編制,也不能將一般人員已經使用的編制,專門退出使用,給非領導職務騰退。非領導職務無此優待權力,也沒有規定必須如此,這一點是與領導職務有嚴格區別的。

至於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選哪個,因人而異。對於距離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領導幹部來講,因為個人身體和精力原因,可以向組織要求退居二線,擔任非領導職務。對於年富力強的領導幹部來講,如果條件具備,當然優先選擇領導職務。

新《公務員法》頒佈實施之後,非領導職務全部取消,僅成為一種工資待遇,從低到高分為二級、一級科員,四級、三級、二級、一級主任科員,四級、三級、二級、一級調研員,二級、一級巡視員,不再稱呼為非領導職務,僅體現在工資檔案上。其認定也不再由組織部門自行規定,而是按實施細則自行晉升,二級主任科員以上全有條件限制。


真寧腔調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無論是領導職務或非領導職務,必須經組織選拔考核,由組織按程序公示下文任命,才符合幹部任職條件,不是你想選就能選的。除非你是在領導崗位,因身體等原因要求退二線,組織綜合考慮才會給你轉非領導職務,享受相應的待遇。

換而言之,非領導職務只是虛職,是一種級別待遇,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導,只是因為有較高級別,且隨時可能轉領導職務,所以同事們一般都比較尊重,不敢輕易得罪,把非領導職務人員也當作領導來對待。在工作上,大多數情況下,非領導職務人員在分工上都是配合領導職務人員協助分管某一塊工作。為了區分非領導職務與領導職務,即將實施的新公務員法把非領導職務改為職級,比如說原來的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和調研員、副調研員,都分為1-4級主任科員和調研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領導與非領導概念的混淆。

至於領導職務,屬於實職,是實打實的“官”,手中掌握著具體的職權,而不是隻享受級別待遇。一般情況下,實職領導名字後面都跟著具體的職務,而非括號某某級別,比如副科長,科長,副主任、主任,副部長,部長,副縣長,副書記,縣長,副市長,市長等等,都是實職領導崗位。部分領導低職高配,比如組織部副部長(正處級),其副部長是領導職務,而正處級只是級別待遇,屬於非領導職務,綜合來說,就是副處的領導崗位享受了正處的級別待遇,其再提拔正處領導職務,按規定也必須走考核程序,公示下文才行,原則上不能直接轉任。

同級別的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工資待遇是不同的,但差別不大,主要體現在崗位工資上,領導職務一般比非領導職務每月高几十塊或一百多,視級別而定,除此之外就是工齡工資不同,其他的津補貼,比如車補、通訊補貼、餐䃼等,領導和非領導一樣,沒有區別。


80後小公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選擇領導職務!

在職場當中,我們會面臨多重選擇,工資與崗位,機遇和福利,責任和勞動強度都是影響我們抉擇的主要因素!

根據我的職場經驗,雖然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的薪資待遇一樣,但是在其他方面有很大區別:

平臺不一樣

管理與非管理最大的區別就是平臺不一樣,想要鍛鍊自己,管理崗位更具有優勢。

接觸的資源不一樣

因為管理需要更多的跟上級管理以及其他資源打交道,這就導致影響圈擴大,同樣的會增加更多的機會。

晉升具有優先性

在向更高一級晉升時,肯定也是從管理崗位提拔,這就決定了在基礎上領先一步,更有優勢!

所以,相較於非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確實有很大的風險需要承擔,但是也會有更多的機會。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當然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崗位!


僅是路人


這其實就是晉升通道問題,橫向晉升還是縱向晉升。如果可以,我選領導崗位!

一般企業,都是縱向晉升,從專員,到主管,到主任,一步步,看似符合邏輯,但架不住僧多粥少,晉升更多隻是理論。

於是橫向晉升出現了,要拿高工資,不一定當領導。

不過,屁股決定腦袋,領導對格局的培養,對管理的認識,不是一般崗位能比擬的!


人資實戰專家曹鋒


國企與公務事業單位是不一樣的。國企裡的非領導職務,主要有在職的調研員、非在職的調研員,現在又有了實職領導該任專家崗位。在職的調研員是一種過渡,非在職的調研員一般是指退二線,退出現職崗位。專家崗位,有的是為了解決領導職數不夠的問題,有的是為了讓領導再多幹幾年。所以,怎麼選?年齡超過50歲的,可以考慮選非領導職務,想開一點,輕鬆一點。如果50歲以下,你還有提升的盼頭,一定要選領導職務。問題是,大多數情況下,由不得你去挑選的。

現在的國企中高層才有這個待遇,當然了一些大國企,科級幹部也有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了。一般是55歲就退二線了,改任調研員,就可以回家玩去了。企業與地方不同,改任調研員後拿80%的收入水平。儘管企業也要求調研員承擔一點工作,但調研員誰還來上班啊。新人的在職領導也不希望調研員來干涉工作吧。老同志湊在一起就是發牢騷,何必招惹他們呢,所以,改任調研員的意思,就是拿著工資回家吧。

還有一種領導職務改任專家崗位。企業都有幹部職數,比如,你這個公司1000人,只給你50個處級幹部職數。這些處級幹部只能上不能下,年輕人就等不及了,可是老幹部都在崗位上,你總不能把他們趕走吧。企業總有聰明的辦法,比如,讓領導改任專家,工資漲一點,還能多幹幾年。這是安置實職領導給下面人騰位置的招數。所謂的專家,就是那麼回事,平時也沒啥事,還是變相地讓你騰出位置來。

如果工資一樣,年齡偏大,還不如選非領導職務呢。現在的領導管理越來越嚴了,考核越來越多了,任務壓力也越來越大了。退一步海口天空,早一點退出實職崗位,給年輕有為的人才騰出位置。想開一點,看淡一點,看看那些基層員工,年齡再大,不還是在加班加點幹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