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有多厲害?能進戰壕躲嗎?

談文論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躲進戰壕躲避,意義不大。而且你也沒有這麼快的速度。

喀秋莎同傳統火炮最大的區別,在於火力覆蓋面大。

喀秋莎只要一次齊射,就覆蓋遠遠大於傳統火炮打擊的區域,會造成極大的殺傷。

當德軍惱羞成怒進行還擊的時候,喀秋莎早就撤退走了。

這種戰術讓喀秋莎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也成為前線蘇軍士兵最喜愛的東西。

喀秋莎火箭炮,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都有著非常良好的戰績。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來說,雙方在城市內激烈拉鋸,盡一切力量使用全部的火炮攻擊對方。蘇軍在該戰役中使用了1531門喀秋莎火箭炮,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而由於城內戰鬥很混亂,障礙物眾多,想要精確炮擊大量殺傷敵人,是很困難的。

然而,喀秋莎可以一次性覆蓋很大地區。

斯大林格勒的一個戰例,很好說明這點。

市郊有孤立的樓房,是舊沙俄時期的建築,非常堅固,75毫米火炮直接擊中也難以摧毀。

這裡又是一個制高點,誰佔領了它,就能用火力封鎖周圍數公里地區。

蘇聯先後投入5個營的部隊固守,德軍也先後攻佔了這所房子3次,3次都被蘇聯人反擊奪回。

在德軍第4次攻擊中,該房子裡面的紅軍戰士全部陣亡,僅剩下個受重傷的排長。

德軍大部隊四面向房屋包圍過來,英勇的蘇軍排長向後方命令:立即向我所在的座標開炮,不要用別的火炮,就用喀秋莎!!!

火箭炮部隊含淚向這個房屋開火,遮天蓋日的火箭彈飛過來,將上百名德軍士兵炸得血肉橫飛,還炸死了德軍一個團長。

由於炮火覆蓋面大,速度快,這些德軍士兵根本來不及躲避。

德軍傷亡過重,被迫退了下去。

二戰期間各國認為,對於敵人的作戰部隊進行炮擊,以第一輪,也就是開炮之後5到10分鐘內的效果最好。

超過這個時間,敵人就會有充分的防炮準備,第二輪炮擊就無法造成什麼大的效果。

喀秋莎БМ-13為例,一輛車上裝備16枚М-13 (РС-132的改進型)132毫米火箭彈。16枚火箭彈在7到10秒鐘內就可以完全發射出去,而132毫米火箭彈的威力基本相當於105毫米口徑的重炮炮彈。

區區7輛發射車的第一次齊射,就可以發射100多枚火箭彈,相當於蘇聯一個常規炮兵師的火力。

蘇軍火箭炮團就有24門喀秋莎,一次齊射就可以發射近400枚火箭彈,相當於3個蘇聯炮兵師。就問你怕不怕。

如果這麼多火箭彈落在同一個區域中,這個區域裡面的德軍士兵可就倒了大黴!

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的喀秋莎一次齊射,將美第7師進攻的兩個營重創,斃傷700多人。稍後志願軍一個火箭炮營的12門喀秋莎火箭炮一次準確的齊射,殲滅美軍1個坦克營,擊毀擊傷坦克23輛。這兩個戰例足可見火箭炮的威力。


薩沙


喀秋莎犁地沒聽說過嗎,連地皮都翻起來了,戰壕都沒了呀!

喀秋莎火箭炮初次露面是在奧爾沙火車站,當時德軍正準備補充給養,突然一排排的火箭彈瞬間讓奧爾沙火車站成為了一片火海。火箭彈是一種依靠數量進行面覆蓋的武器,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投送差不多一兩個常規火炮營相當的火力,這種無控的火箭彈不追求射擊準確度,只追求射擊密集度,只要儘量將火箭彈發射到指定的區域內就行了,以蘇聯的БМ-13火箭炮為例,該炮一共8條滑軌,一次能發射16枚М-13(РС-132的改進型)型132毫米火箭彈,在如此猛烈的火力下人員最好還是呆在原地默默祈禱吧!

▲正在發射的喀秋莎火箭炮,一輪齊射只需要7到10秒鐘

РС-132型132毫米火箭彈原本是航空火箭彈,從1939年開始移植到了陸軍,這種火箭彈的尾翼極小,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飛行過程中尾翼幾乎都處在彈體產生的渦流中,這樣一來穩定性會大幅下降,而且採用滑軌發射時,約束能力遠沒有傳統火炮的身管強。此外火箭彈在飛行過程中發動機會提供持續不斷的推力,在一些外界或者自身因素的干擾下,發動機推力和彈體軸線容易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一個偏轉力矩,火箭彈的飛行過程就會變得很不穩定,導致射擊精度極差(射擊精度包括射擊密集度和射擊準確度)。

▲喀秋莎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彈,80毫米,132毫米到300毫米都有

正所謂精度不夠,火力來湊,蘇聯人最深知這個道理,所以該火箭彈的大多數裝藥量都留給了戰鬥部(戰鬥部重達20多公斤),而且該火箭炮不同於普通的支援火炮,它的任務就是打擊敵方的裝甲集群或者是軍隊的集結點從而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鋪天蓋地的火箭彈砸下來別說是人員了,就連裝甲坦克都會被掀翻,所以火箭炮也成為了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的噩夢。


▲估計經歷一次喀秋莎的打擊,人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二戰結束後蘇聯依舊大力發展火箭炮,從遍佈世界的BM-21火箭炮再到集團軍直接指揮的9K58“龍捲風”火箭炮再到一次齊射消滅一個村莊的TOS-1噴火坦克,蘇俄對火箭炮極其重視,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二戰喀秋莎火箭炮的影響,因為後者實在是太成功了,相比於蘇俄,西方則不太關注火箭炮,因為他們倚仗的是空軍發射的各種精確制導武器。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火箭炮的發射陣地就好像經歷了沙塵暴一樣,很容易暴露位置

不過話說回來喀秋莎火箭炮的缺點也是不少,首先就是發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塵土,煙霧以及噪音,發射陣地很容易就被發現並進行反制,一旦受到密集的打擊,這種毫無裝甲的火炮幾乎沒有生存性。此外火箭彈的密集度實在是太差了,如今的火箭彈都會走末端制導的路子,但問題是火箭炮的密集度本來就極差,這些微量的提升並沒有實質性的效果,如果採用精確制導技術成為有控火箭彈,一次齊射的價格之高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的,想象一下10門火炮在10秒鐘內齊射160發導彈,這簡直就是燒錢,所以往後火箭炮的發展重點就是如何提高射擊密集度。


武備營


火箭炮到底有多厲害,你看看電影《上甘嶺》的最後反攻階段就知道了。

當真是萬炮齊發、電閃雷鳴、動人心魄。

在現代戰鬥故事片中,其中有一個鏡頭最能激起我心中的沸騰,那就是火箭炮的齊射火力打擊、齊射火力覆蓋。

我看過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新兵馬強》、《自豪吧,母親》、《長排山之戰》中的火箭炮發射,也看過蘇聯的紀錄片中的火箭炮發射。

但我認為真正最精彩的火箭炮發射,那還得說電影《上甘嶺》。

那麼當火箭炮發射時,敵人能進戰壕躲避麼?

當然可以!

但真正的問題是你根本就來不及進戰壕躲避!

現在的122毫米40管火箭炮發射,全部打出只需要20秒的時間,比ak47突擊步槍慢不了多少。

電影《上甘嶺》戰鬥打響時,還沒有122毫米40管的,但它口徑大、出動的數量多,而且看發射速度要比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裡的發射速度要快多了。

一個現代的火箭炮營應該是有18臺發射車,一個齊射是720發火箭彈,發射彈藥的總重量達到40多噸,能覆蓋二十多萬的平方米。

這樣的打擊效果、這樣的火力齊射覆蓋,你覺得還能還來得及進入戰壕麼?

可以說,表面陣地上的一切都來不及躲避和進入掩體。


東方評史


火箭炮的優勢在於在單位時間內的炮彈輸出量非常高,打一發普通的152毫米榴彈炮時間最快也要10秒鐘,而10秒鐘之內火箭炮最快能輸出15-20發炮彈,所以一門火箭炮的單位時間內的炮彈輸出量幾乎等效於一個炮兵營的火力輸出量。而卡秋莎火箭炮作為世界第一款應用於實戰的火箭炮,它在蘇德戰場上的第一次應用就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其中感受最為深刻的就是躲在戰壕裡瑟瑟發抖的德軍。


對於問題所說的能躲進戰壕躲避炮彈攻擊,這是必須的,因為敵人的炮火打擊是不會有前兆的,所以面對突然的炮火打擊只能躲進戰壕,當然有防空洞、地下防彈辦工事更好,而戰壕裡除了我們在電視劇看的那種一道道溝壑以外其實戰壕戰壕還有用來躲避炮彈的防炮洞、貓耳洞,雖然躲在裡面防炮彈很難受,但是起碼能保命,不然只是在戰壕裡沒有防炮洞的話傷亡會更大。

而火箭炮與普通的榴彈炮相比裝藥量會更多,所以威力會更強,而防炮時或者臥倒時身體絕不能挨著洞壁或者地面,因為炮彈爆炸的衝擊波會隨著地面傳播,如果身體貼著地面的話,衝擊波會通過地面震傷你的內臟,嚴重的話出現內傷而死。在看海戰電影獵殺u571也有相關介紹,在泰勒一行人奪取德軍潛艇躲避德軍驅逐艦深水炸彈攻擊時,大副叫一個緊挨著艇壁的人不要挨著,用手扶穩就可以了,不然衝擊波也同樣會傳導到你的身體形成內傷。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先要說一下,我沒感受過真實火箭炮轟擊的場景,僅僅是推測。也許說得不對路,不喜路過即可,勿噴。

喀秋莎火箭炮,主要是齊射造成大面積殺傷。以面殺傷為主,準確度較低,準備時間較長。主要是打擊敵方兵力集結地、防禦工事、裝備集結地等大面積目標。

如果陣地不幸遭到火箭炮轟擊,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找掩體躲起來。然後祈禱掩體別被哪發不長眼的火箭打中…

一般經歷過火箭炮的轟擊,這麼大陣仗的,士兵不死也快瘋了。畢竟,心理壓力太大。有很多士兵就是因為禁不起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戰場上發瘋了。這也是為什麼德軍士兵那麼怕喀秋莎火箭炮的原因了。





黑鬱金香966


無論炮彈多厲害,都是可以躲進戰壕的,一個有經驗的指揮官或者士兵,在佈置陣地的時候,會針對對手的火力,挖不同的戰壕,而且在碰到對手用猛烈的火炮攻擊(包括喀秋莎),會有相應的躲炮擊規範的。二戰當中,喀秋莎之所以那麼厲害,是因為它屬於機密級新武器,德軍對它的出現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和應對經驗。無論是指揮官還是老兵,面對突然而來的火箭炮攻擊,完全沒有什麼可以應對的方法。

到了後面的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儘管火箭炮的出現頻率非常高,因為交戰各方都針對性做出來了部署,所以戰果遠不及二戰時期客秋莎所獲得的戰果那麼高。


行攝清遠


不能躲避。

蘇聯火箭炮喀秋莎威力相當驚人,可以讓極大範圍內的德軍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什麼坦克裝甲都,普通戰壕都難以逃脫這種覆蓋式的轟炸。

火箭炮厲害的是對暴露目標的快速殺傷,躲戰壕裡肯定能避免大多數破片損傷,最主要原因就是火箭炮瞬間投送能力遠超身管火炮,以BM-13為例,其132mm彈重42.5千克,有16個發射軌,總計能在十幾秒內投送全部彈藥,而德國一個標準150榴彈炮兵營,共有18門火炮使用的sFH18型榴彈炮能以4/Mins的射速發射43.5千克高爆榴彈[因為炮彈壁更厚,所以喀秋莎的裝藥比炮彈更多],也就是說在短時間之內1門喀秋莎就能發揮出相當於對面一個營的火炮威力,而且是突然出現的,如果是遭到持續炮擊你肯定會躲起來,但是突然出現一個營的炮擊火力向你開火,你肯定躲不開,在與德軍衝突裡面,德軍好幾次大量損失都是在野地駐紮的時候遭到火箭子母彈覆蓋式打擊,全軍覆沒都是常有的事。


總說裝甲


喀秋莎火箭炮相當厲害的,是前蘇聯的絕活武器,具體的說不清,但從德國倖存的人回憶,打出去一片火海。


東龍45


這個問題我確實不懂,很抱歉,請參考其他回答。

再次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