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作者吴晓波,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腾讯传》作者吴晓波,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吴晓波《腾讯传》

在2011年的时候腾讯找到了吴晓波,在发挥作者独立创作的前提下邀请他帮忙写《腾讯传》,并希望在2013年11月,也就是腾讯15周年的时候出版,但是我们知道最终的出版时间是2017年01月01日,这本书的写作时间长达五年之久,吴晓伟也说这是他创作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了。在这五年时间里,吴晓波约谈了腾讯近百位中高层在职以及退休的管理人员,查阅了腾讯内部大量历史资料,还走访大量互联网从业者。花费这么长时间、这么大经历来写一个公司的传记,在中国这本书出版前可以说前无古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腾讯传》作者吴晓波,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腾讯是由马化腾等五人于1998年11月在深圳创立,到今年刚好20岁了,值得说的是新浪也是1998年成立的,比腾讯晚了一个月。我记得我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才申请的QQ,好像是2005年吧,也不算短了,不知不觉都13年了。那个围着红围脖的小企鹅也真正长大了,可以说QQ就是我们80、90后的青春回忆,记得那时候手机还没怎么普及,最好的手机就是诺基亚了,那时候常常借有电脑的同学挂QQ,同学之间比谁的等级高。成群结队去网吧,第一件事就是先登录QQ,玩偷菜游戏啊,装扮空间啊等。那时候家长很多都还不了解互联网,在他们心中互联网就是网吧中的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但是我们这一代(80、90后)的青春中腾讯是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腾讯传》作者吴晓波,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20年

腾讯的这20年,也正好就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20年,腾讯在我们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好带领我们开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史的宏大世界。之所以吴晓波创作《腾讯传》的时候花费那么长时间,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腾讯自己对自己的历史过去没有记录,什么原始资料都没有留存。想想也是谁一开始就能预知到几年后自己公司能如此巨大,况且互联网本来就是快车道,昨天已成为过去,很少人关心昨天,对于公司、对于用户,明天才最有价值。另一个原因那时候正好3Q大战,移动互联网兴起,新浪微博如日中天,微信也才刚刚上线,腾讯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两年正是移动互联网的弯道超车年代,马化腾后来回忆说,如果微信不在我们手上,估计腾讯已经死了。

《腾讯传》作者吴晓波,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万物皆有裂痕

《腾讯传》开头的第一句,“万物皆有裂痕,而那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吴晓波引用科恩的这句话,描述腾讯的发展史在合适不过了,这句话也广受大家好评。回想20年前的生活方式,再看看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腾讯改变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而且不止一次。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就像海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能坚持走到现在的真不多,以史为鉴,方知兴替。吴晓波眼前的腾讯,是历史没有固化的腾讯,是正在不断壮大的腾讯,我们不仅仅是用户,我们更是见证者。

读书分享需要毅力,感谢有你

《腾讯传》作者吴晓波,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