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现在的大连,还是喜欢二十年前的大连?

长海小蒋


这么说吧,二十年前,去大连感觉是去了大城市,特别见世面,并且市面整洁,管理很到位,记得有一次我去大连,骗儿子说去北方香港,儿子高兴的告诉他妈,那时儿子很小,现在转眼二十二了!

现在感觉有点脏乱,特别是有些滚动电梯坏了给焊死了,让我心里很疼,相信以前不会这样的。

并且现在去大连感觉很一般,很多其它的城市都别具特色,都很有吸引力,并且当年青岛一直追大连,现在早把大连落得太远了,烟台现在都远超大连。

近二十年大连发展的有点乱,好像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往哪里走。

不管什么原因,总之是落伍了,让许多对大连有感情的人都感到深深的疼,希望大连早日振作起来!


陈庚子


说真的,要我选,我宁可选二十年前的。并不是说现在大连发展的不好,只是我觉得在经济发展浪潮的驱动下,缺少了太多的人文关怀,人们有了太多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二十年前的大连还能在全国数一数二,GDP也好,城市建设也好,甚至足球也好。虽然高楼大厦正一步步拔地而起,但是建设大大连的脚步也不过刚刚开始。泉水房价还只有4000,人们咬咬牙,还有机会安居乐业。



二十年前大连车还没那么多,多到能排到全国最堵城市前十名。当时也不用晚上一下班就赶紧往家跑,否则楼下停车的地方都没了。交通事故也少,虽然比我小时候差点,但是也能隔三差五的看到学生们自己坐公车和同学开开心心的把家还。到了现在恐怕连高中门口,一放学都挤满了家长,每到放学点,学校周边路段基本都是红色饱和。

二十年前我记得还有五块钱一碗的拉面,五毛
钱一根的冰棍。人们吃东西不用天天惦记地沟油,喝东西不用忌讳三氯氰胺,幼儿园和学校一定是最安全的地方,有病了去医院都可以解决。回头看看现在,不由得感叹能长这么大,生命力得多顽强呀。


时间永是流驶,都市依然太平。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变得更加清晰,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城市虽然改变但依然挺立,变得是我们,变得是人心。希望二十年过后,我们再回首这段历史,所有的欲望都会变成另一段的记忆。


大连情报站


都喜欢,我不是大连银,二十年前,因为这里的辽阔大海,优美的城市环境,大学毕业后选择来这里发展。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人说大连的环境变差了,经济落后了,人才不愿意来,但我也依然喜欢这里,这里有我大连媳妇、大连出生的孩子和可爱的家,我已经深深融入进这座城市,甚至口音都带着浓浓的大连味。我爱大连,不论她怎样,都希望她越来越好,每个大连人都应该珍惜她,爱护她,共同建设她,因为大连是我们的家。


江山任消遥


20年前的大连有很多回忆,带大家穿越一下

那时候的人民广场叫斯大林广场,广场的南部有苏联红军的雕像

裕景的前身大连老动物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鸟笼了。门票5毛,20分钟看完所有的动物,我每次去都是从临街的小山坡爬进去的。


20年前的大连属于中工业城市,市内四区到处都是工厂,寺儿沟的大连燃料厂、希望广场的渤海啤酒厂、鞍山路的高压阀门厂,等等。所以家属楼也特别多。我父亲曾经在高压阀门厂工作,房子是厂子分配的。高阀家属楼的小伙伴一定印象深刻,如下图。


服装节,大连是充满活力的新兴服装城,起步于七十年代末期,脱颖而出于八十年代,崛起于九十年代。成为服装助兴开路,服装为城锦上添花。

足球!一件球衣让记忆回到了二十年前。当时中国足球正是万达王朝逐渐崛起之时,获得了94、96、97、98年甲A冠军、亚俱杯亚军还有55场不败等等骄人的战绩。就连名帅塔瓦雷斯都称赞万达是“我丈母娘带大连都是冠军”的球队。
大连自1995年开始,针对地处市内的高耗能、污染重的工业企业实施了搬迁改造。到2000年底搬迁企业130家,腾出市内土地300多万平方米,换来大连的海碧天蓝!

二十年前的大连房屋均价1000元/平

1998年的夏天,星海会展中心四楼,大连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房展会正式拉开帷幕。首次将贷款购房引入房交会,减轻老百姓负担。今年房屋均价达到了14570元/平,较二十年前翻了14倍😱
未完继续......


长海小蒋


我是2000年9月去的大连,在大连生活和工作13年,在今年的9月和10月我又去了两次大连,可以说大连是我的第二故乡。对于上述问题我的体会是二十年前的大连我会更喜欢,其实我2000年去大连也只是应一位朋友的邀请去旅游的。我喜欢当时大连的山、大连的海和大连的环境,我才决定留在大连发展的。是20年前的大连让我留在大连13年,也是大连的城市给了我今天的成长和经历。现在想起来,在大连的回忆很多很多。我是一个没有学历也不会什么技术的唐山丰南农村人。也只是凭着一股年轻人的干劲,在大连站住脚跟,最初靠着做保健品的推销一步一步的做起。到后来开保健品商店,保健品公司、健康顾问公司、创建大连健康网、创办农业公司,再到后来亏损150多万,负债几十万。在大连的13年有辛苦、有快乐、有成功、又失败、有幸福、也有悲伤、有得到、也有失去。大连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把我的大连13年的经历写成电视剧的话完全可以写一部现代版的《闯关东新篇》。

今年9月和10月我再次到大连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当年大连的繁荣景象了,很多的当年非常火爆的商场也都是关的关倒的倒。火车站和胜利广场也没有以前人多了。在我看来好像大连这个城市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没有了当年的朝气和活力。

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20年前的大连。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发表您的观点。


天一堂房宅诊所


我喜欢20年前的大连。我第一次旅游就是去大连,当时旅游热还没兴起,也没有那么多旅行团,旅游的人不多。当时人们的收入也比较低,没钱走太远,东北人旅游首选大连。当时大连的城市建设在全国领先,城市建得像花园一样。

首先说一下大连人的素质。第一次去大连,感觉大连人都很自豪,也很有钱。😂😂😂每次问去景点应该乘什么车,大连人就告诉我,打的!😂😂😂我认为大连人有钱,就是因为他们总告诉你打的,是不是他们自己出门也这样?后来,问宾馆前台,在大连吃海鲜哪里好?前台告诉我海王府。海王府哇!大家一定要记住!在中山公园看完花展,打的去海王府。到了才知道,这海王府大连人一般也去不起。我一个人一顿饭花了360元。要了一个太子蟹,100多一斤,这一只蟹就200出头。还有一个海参扒鱼唇,服务员告诉我,鱼唇是鲨鱼唇。另外一个菜忘了。要了一瓶棒槌岛啤酒12元,第一次喝这么贵的啤酒。放在桌上射灯一照非常透明。虽然很贵,但很高兴。因为宾馆前台推荐我来这吃饭,一定认为我是有钱人,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接下来就是包车去南子弹库、电岩炮台、303高地,根本没意思,上当了。在大连7天花了3600元。当时哈尔滨的平均工资每月600-800元。

零几年的时候,第二次去大连,这次是跟媳妇一起去的。大连还是那个大连,但是大连人的素质明显提高。问路时再也没人告诉你打的了,告诉你乘几路车,然后再倒几路车,告诉的非常详细。有时候还要想一想,怕告诉错了。告诉你到哪儿吃海鲜,又好又便宜。没人再告诉我去海王府了。感动!从老虎滩打的去棒槌岛20元,司机师傅非常好,遇到好的景色就会放缓车速,让我们欣赏车外的景色。告诉司机我上次的经历,司机认为宰客是不对的,那样下去,游客都不来了。后来又去了开发区的董坨子、金石滩,真美!这次是两个人玩,玩得还好,花费和上次差不多。通过这次旅游,媳妇对大连、大连人印象非常好。

后来,又去过大连,感觉大连的发展停滞了,好像原地踏步。另外就是这些年,其它的城市迎头赶上来了,比较而言,大连不再领先了。所以,还是怀念从前的大连。


孤独不孤单在抽烟


二十年前,我偶尔的一次旅游,让我领略了大连的美:海风习习,海鸥呢喃,海浪翻涌,海鲜入脾……海,于是在心里扎了根。大连的街道清洁宽敞,记得那个时候的青泥洼桥,干净的没有一块碎屑,没有一点痰渍,路面上的大理石都能照出人的影子……干净,也是我念念不忘的记忆。

二年后,我辞掉公职,断了一切后路,独闯大连,继续我的大连梦。

辛苦与困难不是生活的全部,收获与融入成为主旋律。喜欢大连四季分明的气候,喜欢大连人热情好客,也喜欢大都市中的恬静。工作之余,购物,垂钓,滨海路慢跑,见到外地游客也会热情的指路——因为我也成为了一个大连人。

二十年后,你问我喜欢什么时候的大连,我都喜欢!

这二十年我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看着她每一天都在变化,楼更高,人更多,交通变的更好。繁华背后也肯定带来不满意的地方:海边再也赶不来海鲜,街道也没有以前干净,空气也没有以前清新。但这些都是成长的烦恼。我们不应该嫌弃,而是从我做起,一点一滴的努力改变身边环境。我们已经与大连水乳交融,荣辱与共。走出去,大连就是我们的名片。

我爱大连,无时无刻!


孙先生DL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不论是大连本地人还是外地人,99%会觉得20年前的大连好。

作为一名生于大连,长于大连,目前仍然生活在大连的大连本地人,对这座城市有着太深刻的印象了。

大连是个很吸引人的旅游城市,那时,对于大连的宣传语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大连要建成北方香港”。或许那个年代,大连正在显现出城市大规模建设改造带来的“红利”,环境优美,老百姓脸上洋溢着自信和甜蜜的笑容。那可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那时,很多外地人,尤其是南方人,一听说“大连”,脸上都是羡慕的目光。

大连的老百姓的素质也是很高的。上公交车排队,在那时还不多见的中国,俨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除此之外,大连也是个极富有爱心的城市,只要看到周围有困难的人,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帮一把”,哪怕自己也比较困难。

那时,大连的高校录取分数线也是很高的。想来大连念大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连“大连大学”这种“货色”的大学录取分数线都很高。可见,那时的大连多么有吸引力。

1999年是大连建市100周年,当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大连建市百年题词“百年风雨洗礼,北方明珠生辉!”一个非省会城市,能得到这种题词在当时来看是多么荣幸啊!

如果你认为那时的大连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内涵的长得漂亮的小姑娘”那可就错了。

事实证明,那个时候的大连,工业同样骄人。大连市内有造船厂,机车厂,大钢,大化,冰山集团,大橡塑,华录,大显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其产品也是叫得响的。

除此之外,大连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在当时也是很丰富。

那时的大连电视台总能请到些当红的明星来录节目。那个时候,大连台有个节目叫《久久合家欢》是很吸引大连观众的,经常性的请一些大腕儿来前来助阵。

说到文化娱乐,就不得不提这个城市的传统节日——大连国际服装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服装节期间花1200去富丽华看一次“世界名师时装展演会”是不值得的,不过,观看广场艺术晚会和巡游表演对于老百姓来讲还是兴趣蛮大的。

我记得有一年大连国际服装节广场艺术晚会请来了当时的当红歌星孙燕姿助阵。她当时现场演唱了《绿光》。我那时刚刚上高中,我有个发小当时刚考上大连八中,据他告诉我,他们学校有的高一学生参加了服装节广场艺术晚会的排练,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孙燕姿脸上有“青春痘”。

大连老百姓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答案是足球。那个年代,万达和实德是中国足坛的霸主。在体育场看球(如今的恒隆广场)是大连球迷感到最“受”的事。那个时候,大连的球迷几乎各个都能聊一聊关于足球的事,俨然自己就是球队主教练。

大连的则学生不像那些岁数大的人一顿“侃”,他们直接下场踢球。没场地没关系,有砖头就行。就算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仍然“乐此不疲”。在那时,大连的男孩子如果不会踢球是会被人笑话的。


不过,时光荏苒,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东北地区的衰落,大连也慢慢地衰落了。其发展速度也慢慢降了下来,渐渐地,“她”这个当年的“优等生”慢慢地变成了“中等生”。

虽然大连依然拥有美丽的山海风光;

虽然大连人坐公交车依然排队;

虽然大连人仍然极富有爱心。

但是,好像那个曾经的大连再也回不去了。

许多当年基本上不离家的大连孩子也开始走出家门,去外地工作生活了;

大连本地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逐渐消失;

当年那些优秀的大连企业也慢慢地倒闭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连台也看不到《久久合家欢》了;

大连服装节的广场艺术晚会也见不到了;

大连的足球目前还处在“负重前行”。

是啊,这还是那个曾经的大连么?不是的。“她”早已不是那个大连了。

不过,这种状况已经成了事实了,又能怎样?就好像当年那个被你成为“无所不能”的你的父母,他们“老了”,思想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但是,请相信,大连这座城市有光荣的历史,即使目前陷入到了“陷阱”,终有一天,她仍然会再次“复兴”。希望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各位要有信心,相信,这座城市未来一定会更好!

最后,我只想说:

“如果,你身在大连,你想在这里长久地工作生活,你爱这座城市,那么,请身体力行地多为这座城市做点正能量的事。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能影响身边的人,请不要随意诋毁这座城市。想一下,如果你的父母因为岁数大了,记性不好了,随意办错事,你就辱骂你年迈的父母么?

所以,请给这座城市留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诋毁你的家乡,就是在诋毁你自己!”


大连的杂家


大连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喜欢20年前的大连!二十年前,应该是1999年。那时候房子没那么贵,物价没那么高,街道上的车没那么多,也没有什么那些会着火的化工厂。那时候大连被誉为北方明珠,有五连冠的万达队,每年夏天有热闹的服装节。那时候,大连风景美,空气好,名气大!大连人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很骄傲的说一句,我是大连人,那是发自内心的自豪,会坦然面对他人羡慕的眼光。现在出去人家问起来,已经没有那份优越感了。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大连不行了,物价全国前列,工资却排不上号。大连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大连了。作为大连人,如果有好的发展,我想我也会考虑离开。。。


陌丶颜颜


我们经常讲,“现在”并不代表“未来”。二十年前大连有当时的“现在”,谁也没有想到大连会在后续几年沉寂;同样,大连今日的“现在”虽然并不好看,但你不敢否认她会有爆发的未来。

对于一个人来讲,精神状态和对未来的态度很重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这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都明白现在低微而勇于奋进的走的是上坡路,而现在好看却躺在功劳簿上晒太阳的必然会走向下坡。

万事都是辩证的,二十年前的大连或许是后者,但你不敢否认现在的大连越来越靠近前者。伴随足球的回归,核心央企于民企的走入,大连会越来越凸显其基础和底蕴,凸显其环境与位置的优势!

共同期待大连的未来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