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高速增長 煉化行業競爭激化

“目前油價在80美元/桶下方,這對於最大進口量的中國來說是好事,因此中國企業加大進口量是可以理解的。” 有石油央企專家坦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2015年後中國原油產量不斷下降。2018年原油產量跌已至1.89億噸,但當年原油進口量卻達到4.6億噸。

3月24日,《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8—2019)》(下稱“藍皮書”)報告稱,2018年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淨增2225萬噸/年,超過全球淨增能力的50%,總煉能增至8.3億噸/年,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72.9%。

“預計在2019年還有大的民營煉廠要投產”,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表示,因此未來中國原油進口量進一步增加是必然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2019年3月恆力集團旗下2000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基地在大連正式投產,4月將正式向市場銷售成品油;而規模一樣的榮盛集團旗下的浙石化也即將投產,這些民營巨頭一旦投產,中國原油進口量將繼續快速增加。

不過,中國石化集團總裁馬永生表示,國家要統籌規劃,不能無限制發展。去年很多企業開工率僅為60%-70%,從提高能效和經營效率角度講,需要調整。

中國煉化大發展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3923.3萬噸。1-2月為8182.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4%。

伴隨原油進口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煉化基地也快速發展。“藍皮書”透露,以石化項目的規劃為例,中國現有煉油能力為8.5億噸。2018年加工量為6.03億噸,同比增長6.7%;成品油產量3.6億噸,增長3.6%;成品油淨出口量再創新高,達到4608萬噸,與上年相比增長12.8%。

與此同時,各石油央企的原油加工量亦大幅增長。

中石化2018年年報報顯示,2018年公司加工原油達2.46億噸,生產成品油 1.55 億噸;預計2019年計劃加工原油 2.46 億噸,生產成品油 1.57 億噸;

此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中化等也在增加自己的原油加工量,三者加工量佔國內近一半,“目前中國原油進口量快速增加主要是這幾個央企的作用”,上述石油央企專家坦言。

他認為,汽車消費和化工品消費是促進中國原油消費量不斷增長的主要動力。以滌綸為例,它是紡織、服裝的重要原料,其上游產量正是石化產業中的三大合成纖維,而且是合成纖維工藝最簡單的一種。隨著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恆力石化、榮盛集團等民營巨頭開始進入石化產業的煉化基地。

民企巨頭髮力的背後

2019年後,石化民企成為進口原油的另一端,其中恆力集團旗下2000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基地和榮盛集團旗下的浙石化都是代表。

據瞭解,恆力集團是以石化,聚酯新材料,地產和織造等四大板塊為主業,熱電、機械、金融、酒店等多元化發展的國際型企業。

企業擴大後,企業於2014年開始進行2000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基地的建設。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位於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是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的《石化產業佈局規劃方案(修訂版)》重大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990億元,設計年產992萬噸汽油、柴油、航空煤油,450萬噸對二甲苯,同時還有大量化工輕油、苯、液化氣等副產品。

一旦2000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基地達產,其進口原油量將達到每年千萬噸以上。

此外,山東還有很多地煉企業,“這些企業已經有了很大的規模,同時有原油使用權資質,一旦完全達產,每年也可以進口幾千萬噸原油”,上述石油央企專家說。

2019年2月,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動煉化一體化,全力推進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這是一個總產能高達4000萬噸的大型煉化基地項目,承載著整個山東煉化產業的整合、轉型、升級的重擔。

然而 “隨著國內煉化企業產能的擴大,行業過剩將加速,到2030年中國煉化產能將達到10億噸,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中石油成品油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仇玄坦言。

中國石化集團總裁馬永生表示,,國家要統籌規劃,不能無限制發展。中石化也在轉型探索新發展路徑,比如煉油向化工轉型,即可消納過剩產能。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