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首例機器人輔助治療帕金森病手術在哈醫大一院完成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據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林志國醫療團隊介紹,我國帕金森的發病率為 1%,帕金森不僅會讓人顫抖,還會讓人全身發硬,坐不下,起不來,走不了。而治療帕金森的藥物有一個甜蜜期,患者一旦耐藥,藥效就減小了大半。孟先生近幾年的藥量一直在增大,但是吃藥後能活動的時間一直在縮短。

帕金森病患者孟先生的妻子張經花說,丈夫 10 年前腦梗之後得了帕金森綜合徵,照顧丈夫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丈夫的僵直特別明顯," 我不敢領他出去走,不知啥時候藥效過了,就動不了了 "。張經花說,一般人起床洗漱幾分鐘的事,丈夫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最讓她力不從心的是,大部分時間都僵直的丈夫的任何活動都需要她拼盡全力地拽著。丈夫原來當兵,身體素質很好,有 210 斤重,每天張經花像拔河一樣拽著丈夫,實在拽不動,就拽一半挺住,和丈夫一起搖一搖,找到合適的角度接著拽。張經花也有洩氣的時候," 有時真的太累了,我就跟他說等會我再拽你。" 因為常年用力,她的腰和膝蓋都得了病。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此前,張經花聽說去北京手術可以治療帕金森,但總是擔心丈夫上了飛機下不來。前一陣,一病友去家裡看丈夫,讓張經花看到了希望。那位病友原來比她丈夫的病還重,因為身體僵硬 3 個月都沒脫過衣服,幾次想輕生都被家人攔了下來。但這病友如今能自己走了,精神狀態很好,跟正常人區別不大。

原來,他在腦中植入了電極,通過脈衝的刺激,幫助糾正大腦中異常放電的核團,人就正常多了,最關鍵的是不再僵硬。

張經花帶著丈夫慕名來到哈醫大一院,找到了哈醫大一院副院長、神經外科四病房主任、博士生導師林志國教授。正巧,他們遇上了一個名叫 ROSA 的機器人,它能幫助醫生完成腦部手術,比人類能更加精準地找到靶點。除了帕金森,癲癇、三叉神經痛也能派上用場,甚至還能幫助有毒癮的人戒毒。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林志國教授剛剛在 ROSA 的幫助下成功解除了兩位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苦惱,而張經花的丈夫孟先生將成為我省首位由機器人輔助完成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

11 日 11 時,醫生為局部麻醉的孟先生頭部打開兩個孔,緊接著 ROSA 就上場了。據林志國教授介紹,對於孟先生這樣的中晚期患者,藥物已經無法有效控制症狀,必須通過腦深部電刺激術才能改善症狀。術前,醫生通過孟先生的 CT 和核磁影像定位了孟先生需要刺激的核團,在傳統手術中,需要醫生通過經驗找到這一靶點位置,術中無法確保手術精確性,具有一定誤差,而 ROSA 會根據醫生定位的點,精準地放置電極,術中多次驗證操作的精確性,最後植入電極刺激相應神經核團,誤差不到 0.5 毫米。

ROSA 完成操作後,林志國醫療團隊通過植入的微電極捕捉到了神經核團的特異放電信號,進一步確定靶點的位置。最後將電極植入相應神經核團內,通過電極刺激," 好多了,不那麼硬了。"一直有意識和感覺的孟先生和醫生說。

隨後,醫療團隊為孟先生全麻,在他的胸部皮下植入一個脈衝發射器,通過刺激器釋放電脈衝阻斷異常信號產生。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林志國教授說,一個月後,等水腫消退了,下一步將為孟先生進行開機調試。屆時,孟先生有望擺脫震顫僵直的痛苦,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當機器人的機械手精準點到醫生計算的中心點,計算機顯示它抓到了電生理信號,57歲的帕金森患者孟先生說:" 我感覺好多了,沒那麼僵了。" 我省首例機器人輔助的帕金森病治療手術在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四病房宣告成功。手術室外,孟先生的妻子眼眶溼潤,她像拔河一樣每天拽著僵硬的丈夫堅持了 10 年,這樣的日子終於可以結束了。

隨後,醫療團隊為孟先生全麻,在他的胸部皮下植入一個脈衝發射器,通過刺激器釋放電脈衝阻斷異常信號產生。

50萬人還看了T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