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据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林志国医疗团队介绍,我国帕金森的发病率为 1%,帕金森不仅会让人颤抖,还会让人全身发硬,坐不下,起不来,走不了。而治疗帕金森的药物有一个甜蜜期,患者一旦耐药,药效就减小了大半。孟先生近几年的药量一直在增大,但是吃药后能活动的时间一直在缩短。

帕金森病患者孟先生的妻子张经花说,丈夫 10 年前脑梗之后得了帕金森综合征,照顾丈夫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丈夫的僵直特别明显," 我不敢领他出去走,不知啥时候药效过了,就动不了了 "。张经花说,一般人起床洗漱几分钟的事,丈夫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最让她力不从心的是,大部分时间都僵直的丈夫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她拼尽全力地拽着。丈夫原来当兵,身体素质很好,有 210 斤重,每天张经花像拔河一样拽着丈夫,实在拽不动,就拽一半挺住,和丈夫一起摇一摇,找到合适的角度接着拽。张经花也有泄气的时候," 有时真的太累了,我就跟他说等会我再拽你。" 因为常年用力,她的腰和膝盖都得了病。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此前,张经花听说去北京手术可以治疗帕金森,但总是担心丈夫上了飞机下不来。前一阵,一病友去家里看丈夫,让张经花看到了希望。那位病友原来比她丈夫的病还重,因为身体僵硬 3 个月都没脱过衣服,几次想轻生都被家人拦了下来。但这病友如今能自己走了,精神状态很好,跟正常人区别不大。

原来,他在脑中植入了电极,通过脉冲的刺激,帮助纠正大脑中异常放电的核团,人就正常多了,最关键的是不再僵硬。

张经花带着丈夫慕名来到哈医大一院,找到了哈医大一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四病房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志国教授。正巧,他们遇上了一个名叫 ROSA 的机器人,它能帮助医生完成脑部手术,比人类能更加精准地找到靶点。除了帕金森,癫痫、三叉神经痛也能派上用场,甚至还能帮助有毒瘾的人戒毒。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林志国教授刚刚在 ROSA 的帮助下成功解除了两位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苦恼,而张经花的丈夫孟先生将成为我省首位由机器人辅助完成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

11 日 11 时,医生为局部麻醉的孟先生头部打开两个孔,紧接着 ROSA 就上场了。据林志国教授介绍,对于孟先生这样的中晚期患者,药物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症状,必须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才能改善症状。术前,医生通过孟先生的 CT 和核磁影像定位了孟先生需要刺激的核团,在传统手术中,需要医生通过经验找到这一靶点位置,术中无法确保手术精确性,具有一定误差,而 ROSA 会根据医生定位的点,精准地放置电极,术中多次验证操作的精确性,最后植入电极刺激相应神经核团,误差不到 0.5 毫米。

ROSA 完成操作后,林志国医疗团队通过植入的微电极捕捉到了神经核团的特异放电信号,进一步确定靶点的位置。最后将电极植入相应神经核团内,通过电极刺激," 好多了,不那么硬了。"一直有意识和感觉的孟先生和医生说。

随后,医疗团队为孟先生全麻,在他的胸部皮下植入一个脉冲发射器,通过刺激器释放电脉冲阻断异常信号产生。

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哈医大一院完成

林志国教授说,一个月后,等水肿消退了,下一步将为孟先生进行开机调试。届时,孟先生有望摆脱震颤僵直的痛苦,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机器人的机械手精准点到医生计算的中心点,计算机显示它抓到了电生理信号,57岁的帕金森患者孟先生说:" 我感觉好多了,没那么僵了。" 我省首例机器人辅助的帕金森病治疗手术在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四病房宣告成功。手术室外,孟先生的妻子眼眶湿润,她像拔河一样每天拽着僵硬的丈夫坚持了 10 年,这样的日子终于可以结束了。

随后,医疗团队为孟先生全麻,在他的胸部皮下植入一个脉冲发射器,通过刺激器释放电脉冲阻断异常信号产生。

50万人还看了T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