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最好別再麻煩老人幫忙帶,否則對誰都沒好處

生命中最重的就是每日吃飽和被愛,可如果不懂得界限和適時退出那就是禍害了。

1.

前幾日,和幾位媽媽約起去市植物園遛娃。由於適逢週末,午後陽光暖暖的,不可避免帶娃出門的人很多。尋覓了許久,總算找到一處可以歇腳的小亭子。小孩子們撒開歡地在草坪上玩耍,我們這些被拋之腦後的大人也開啟百無聊賴的聊天模式。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最好別再麻煩老人幫忙帶,否則對誰都沒好處

期間有人說起《逆流而上的你》劇中的婆婆,為啥伺候完月子就回老家了?難道不知道對於小夫妻來說,沒人幫忙帶孩子,日子過得有多艱難嗎?非得讓掏幾千塊錢僱個保姆,不僅燒錢,還要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由於我也剛巧追劇,明白其中的前因後果。於是訕訕地說了句“劇情需要吧,要不然後面咋演夫妻倆辭職,創業開親子餐廳呀!”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位媽媽的想法其實也反映現在社會的整體現象。不同於以前的男主外女主內,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雙職工。等孩子出生以後,隨著產假的結束,女性是要重回職場上班賺錢的。而家裡的老人,如果身體狀況尚可的話,就要承擔起帶孩子的重要任務。

按道理老人願意幫忙這是好事,年輕人要心存感激。

但如果不懂得保持界限以及適時的退出,到時候往往會費力不討好,容易落下埋怨。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可能被養得亂七八糟。(真不是詆譭,而是在某個時間段以後,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位,而老人則是補位)

2.

如果沒有界限,關愛也會變成傷害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老人帶孩子,本意是給年輕人幫忙。但不管是出於對孩子的疼愛,亦或者是對年輕爸媽的不放心,有些老人的做法過於強勢。他們忘記了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第一責任人是父母。因此總是出現角色界限的混淆,換句話講就是代替了年輕爸媽。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最好別再麻煩老人幫忙帶,否則對誰都沒好處

要知道,如果沒有界限,那麼關愛也會變成傷害。倘若老人開始主導整個家庭生活,很可能會導致這幾種後果:1.孩子在老人和自己爸媽面前是截然不同的表現,如果只有爸媽在場,孩子相當聽話。但只要老人介入,爸媽的教育就是無效的,孩子只聽老人的,甚至還會和爸媽進行爭執;2.年輕爸媽很心累,焦慮但無能為力,家庭矛盾會將他們壓得喘不過氣。

因此,對於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請時刻保持清晰的界限。但是年輕人要上班,孩子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帶,到底該如何劃分界限?其實也不難,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商量,哪些事情要老人主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生病去醫院等),哪些事情要年輕爸媽主管(教育等)。當然,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老人適時地選擇撤退。

3.

爺爺奶奶幫忙帶娃,何時撤退才最合適?

正如《老師請回答》裡面的一位長者所說,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分三個階段:0——3歲主要是養育,這個時間段對孩子更多的是看護;4—6歲教育就變得更為重要,這個時間段主要是孩子的習慣,教養規矩,為人待物等一系列社會化行為的培養期。此時老人要做好撤退的準備;7—9歲孩子進入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需要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糾正和規範。

綜上,老人最好在孩子七歲時選擇撤退。這個過程可能會有失落感,但養育孩子本來就是快樂與傷感並存。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最好別再麻煩老人幫忙帶,否則對誰都沒好處

​估計看到這裡有些人會說自己想撤但撤不了,還要繼續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但這裡想說所謂的撤退不是完全剝離,而是不要過多介入孩子的教育。正如上文提到的,老人可以繼續負責孩子的後勤工作。否則可能你為了帶孩子,弄得自己筋疲力盡,結果還不討好。到頭來失去了自我,卻無人理解自己的辛苦和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