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說“胡虜無百年國運”,諷刺的是大清滅明後卻活了三百年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諭中原檄》中意氣風發的指出“胡虜無百年國運”。也正是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以明朝雙碧常遇春和徐達為代表的漢人將領們熱血沸騰的投入到了殲滅元朝這個“胡”的戰鬥當中去。而朱元璋之所以敢這麼說,一來是他說的是事實,在五千年的中華歷史中,很多少數民族都進行了建國的嘗試,魏晉南北朝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建國的第一個高峰。

朱元璋曾說“胡虜無百年國運”,諷刺的是大清滅明後卻活了三百年

在眼花繚亂的少數民族政權中,基本都是百年的國祚,二來那是朱元璋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可是在明太祖說完這句話之後不到300年,滿清就開始著手打破句話了,哪怕從清朝入關才開始算起,就算在退一步,從清朝完全肅清南明勢力統一中原開始說起,清朝的國運那也是有百年以上。就算百年我們說的是虛詞,但就算再什麼虛也只能虛個五十年而已,但清朝的存在已經超出了這個最高界限了。但朱元璋的這句如今這句話還是經常被我們所提及,因此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如果對那清朝又什麼算?為何成了一個例外呢?

朱元璋曾說“胡虜無百年國運”,諷刺的是大清滅明後卻活了三百年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清朝的前身金朝。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到1234年金哀宗完顏守緒和金末帝完顏承麟身死蔡州城金國滅亡,女真族第一次建立帝國的嘗試最終謝幕。在所有的少數民族政權中,金國的盛衰速度可謂是獨一無二。短短百年不到的時間,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金帝國就在蒙古和南宋的聯合鐵蹄之下被踐踏被蹂躪最終走向了滅亡。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一切如此之快?而金朝和後金的區別又在哪裡呢?

朱元璋曾說“胡虜無百年國運”,諷刺的是大清滅明後卻活了三百年

小編為了這個答案翻閱了很多史料,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兩個政權的最大區別在於漢化程度。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面對比自己多出百倍千倍的漢族人口,如想建立統治,主動進行漢化無疑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漢化也要分情況,像北魏那樣全盤漢化就有很大問題,好的沒學到多少,內部爭權奪利卻學的很溜,結果五十年就崩塌了。而金朝並沒有吸取教訓,也跟北魏一樣,走進了死衚衕裡。就好比玩朝代遊戲一品官老爺或者麻雀飛青天一樣,低級的事後一起聯盟,到了發展起來了,原先那種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勁沒了,開始劃分階級了,不是一條心了,自然吃不到一起,吃不到一起,自然就等著滅亡了。

朱元璋曾說“胡虜無百年國運”,諷刺的是大清滅明後卻活了三百年

而清朝就不一樣了,由於有了第一洗的經驗,讓他們知道和主體民族長期對立是沒有好果子吃的,因此清代早期統治者非常重視歷史教訓,積極漢化,促進民族融合與和解,拉攏士大夫。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滿清貴族們雖然還有這一層身份在那裡,但無論習俗還是生活習慣,那都已經跟漢人你多大區別了。甚至清中晚期時,很多滿人連滿語都看不懂了,就比如溥儀,中文英文都滿溜,但自家的語言滿語卻一竅不通。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滿清早亡了。

朱元璋曾說“胡虜無百年國運”,諷刺的是大清滅明後卻活了三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