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大家好,我是怪叔叔PANDA,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

今天是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今天有沒有去祭拜先祖,吃吃清明節的特色美食呢?

今天的《怪叔叔PANDA陪你漲知識》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的節日。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個對於中國人來說這麼重要的節日,不知道大家對於它又瞭解多少呢?

要想弄明白清明節,咱們就要先弄明白另外兩個中國傳統節日。

一個是“寒食節”,另一個則是“上巳節”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關於“寒食節”的起源有著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經有了2600多年的歷史,寒食節起初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禁菸火,吃寒食。

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的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寒食節曾經被稱為中國民間的第一大祭日。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咱們再來說說“上巳節”。

上巳節沒有像寒食節這樣的傳說故事,上巳節中的“上”指的是三月的上旬,而“巳”指的是“干支紀日”中的“巳日”。

上巳節指的也就是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在這一天,古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也稱為“祓禊”。

後來慢慢的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

上巳節在唐代時發展到了頂峰,一度成為全年的三大節日之一。

更有趣的是,這個節日被當時來唐朝學習大唐文化的日本使者帶回了日本。

雖然現在咱們對於這個節日已經非常的陌生了,但是在日本,每年的三月三日,還依然在過著這個節日,他們稱之為“雛祭”。也就是咱們中國的上巳女兒節。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說到這裡,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其實咱們中國不但有“女兒節”,咱們還有“男兒節”

“男兒節”是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有男孩兒的人家會在門外用高杆掛上鯉魚旗,期盼著家裡的男孩兒能夠鯉魚躍龍門。

這個節日後來也流傳到了日本,也就是今天日本的五月五日“兒童節”,掛鯉魚旗的傳統也被保留了下來,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說了這麼多關於“寒食節”和“上巳節”的事情,大家一定也看出來了,這兩個節日跟咱們現在過的清明節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相傳,晉文公重耳把放火燒山的那一天定為了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去祭奠介子推,晉文公看到去年被大火燒燬的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了清明節。

晉文公也成為了第一個在清明節掃墓的人,可憐的介子推則成為了第一個在清明節被掃墓的人。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隨著時代的演變,“寒食節”和“上巳節”慢慢的都消弭在了歷史的長河裡,而留下的就是咱們現在熟悉的清明節。

我們可以把現在的“清明節”看做是這三個節日的融合體。(清明小長假的三天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訂下來的,每個節日一天。開個玩笑!)

現代清明節融合了三個古代的節日,也沿襲了這三個節日的許多習俗。

而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就是“祭祖”“踏青”了。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清明節是傳統的春祭大節,與之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

清明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人們一方面感念祖先親人的恩惠,同時以培土、展墓、掛青的形式顯示後代的興旺。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踏青”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春日景象,郊外遠足,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除了“祭祖”與“踏青”之外,清明節其實還有著許多其他的習俗,不過其他的習俗大多也與祭祖和踏青有關。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比如插柳,牽鉤(拔河),放風箏,盪鞦韆,射柳(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蹴鞠,鬥雞,植樹,蠶花會等等。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這樣看來,古人還是比我們要會玩的多啊!

更可氣的是古人不僅會玩兒,還更會吃!

大家仔細的回想一下,在中國,只要是節日,自然就會和“吃”聯繫起來。

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春節就更不用說了。

中國人在“吃”這件事上就從來都沒有馬虎過。清明節,自然也不例外。

可是大家對於清明節的特色美食並沒有像對其他節日的美食那樣熟悉。

提到清明節,大家可能能想起來的美食,大概就是這幾年,商家們一直在推廣的“青團”(糯米糰子)。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清明節的美食絕不只有青團這一種!

相反的,清明節有著屬於自己的許多美食!

首先就有一道和青團非常相似的美食叫做“清明果”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清明果是浙江地區的一道美食。在清明節,人們採摘艾葉,洗淨搗爛和以糯米粉,在加上豐富的餡料,蒸熟就成為這道美食。

清明果的形狀各異,有做成圓餅形狀的,也有包成餃子形狀的。

內陷更是豐富,有鹹的豆腐乾,韭菜,香菇,醃菜;也有甜的豆沙,芝麻,桂花糖等等。

各有各的風味,各有各的特點。想必這道菜又會引起新一輪的鹹甜之爭。

除了上面兩種美食,清明節還有一些和咱們上面提到的寒食節和介子推有關的美食。

寒食麵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晉文公定下了寒食節,為了緬懷介子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不生火,大家都吃寒食,也就是涼的食物。

寒食麵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麵食是將麵條煮熟後,放在水中冷卻,吃時,拌黃瓜、西紅柿,蔥花薑末等等調味品。

這個寒食麵和咱們這的涼麵非常相似,我沒有考證過,不知道這兩者是不是同一種東西。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一下。

子推饃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是山西省清明節傳統美食。

子推饃一個重約一斤,用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工具,以及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精心捏製出“子推饃”,裡面包著雞蛋或紅棗,上面捏製有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用旺火蒸出。

子推燕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子推燕也是山西的美食,因為造型優美,味道可口,已經成為了山西的一種民俗。

做法上和子推饃相類似,只是在造型上沒有子推饃那麼大,而是將三隻麵糰做成的燕子疊在一起,形成一個品字。也象徵著介子推高尚的品格。

蛇盤兔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蛇盤兔同樣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從造型上來說,這道菜就像一條蛇盤起來一樣,但是它的頭不是蛇頭,而是一隻兔頭。

相傳晉文公重耳被比作是龍,而輔佐他的五位重臣,就被比喻成了蛇,而介子推就是那五位重臣之一。這也就是這道菜的來源。

其實清明節的美食還遠遠不止這些,像是清明螺、艾粄、饊子、護龍鱗、春餅、棗糕、潤菜餅、菠菠粿這些都是清明節的美食。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不能再說了,我的口水已經止不住的在流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在清明節這天,自己試著做一做這些傳統美食。也算是用吃貨的方式來過過清明節了!

說了這麼多關於清明節的事情,不知道在大家的眼裡,清明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過去的許多習俗,在慢慢的演化過程中,有的已經消失了,有的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留下的大概也就只有祭祖和踏青了。

過去的許多美食,在今天的清明節,有的已經消失了,有的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道普通的菜,也並不是只有在清明節這一天才能吃到。

現在的清明節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意味著三天假期,意味著人山人海的陵園。其他的東西似乎都變淡了許多。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有哪位朋友還記得清明節的意義或者說清明節的節日精神到底是什麼呢?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年之中有那麼多的日子,為什麼要在清明這一天去祭祖掃墓呢?

清明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節。

也就是說,清明是一個時間點!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就像春節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年的結束,一年的總結一樣。

清明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新一年的開始。

新一年的開始,你對這一年有沒有新的規劃,有沒有新的目標。

如果你有,不妨去到先輩們的墓前,跟他們說一說你今年的計劃和目標。

慎終追遠,方得始終!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在清明這一天去祭祖掃墓的原因。

這是後輩對於先輩們的一種交代,這也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督促!

這就是清明節的文化精神!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其實除此之外,我倒是覺得,清明節還有另一層深刻的意義。

去年清明節掃墓的時候,我的孩子問我:“爸爸,什麼是死了?”

我當時一下子被問的愣住了,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死亡”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

特別是在中國人的思想觀點裡,我們甚至很多時候都在逃避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想明白,想清楚,我們又怎麼去跟我們的孩子解釋呢?

如果我們都不說,我們的孩子們又該如何去面對這個問題呢?

有人說中國的“清明節”和美國的“感恩節”在節日意義上很相似。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我不否認這個說法,但是我覺得清明節在節日意義上要比感恩節所包含的節日意義更多,它甚至還有著一部分美國“萬聖節”的節日意義在裡面。

美國的萬聖節前夜,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同時有些家庭也會在這天晚上,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恐怖故事,故事裡有鬼怪,也有死亡。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認識恐懼,認識死亡。從而能夠去正視恐懼,正視死亡。

只有讓孩子們真正的認識了死亡,他們才能夠真正明白生命的珍貴!

在中國,在面對我們孩子的時候,有很多的問題我們都避而不談,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為這些問題,他們終究會碰到,他們也終究要對這些問題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不能給他們一個正確的引導,那麼我們又怎麼保證他們在性格成長的階段不會出現偏差呢?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清明節,帶著孩子們去祭拜他們的先輩,祭拜的可能是孩子的爺爺或者奶奶。

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是他的親人,他們甚至比我們跟孩子們更加親近。

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跟孩子們講講他們爺爺奶奶的故事,讓孩子們瞭解他們,讓孩子們尊敬他們,讓孩子們對於生命有一種敬畏感!

這也是對於“孝”這個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種傳承。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孝”永遠都不應該只是一種形式,“孝”更應該是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之上的一種行為。

只有在瞭解了先輩們對於這個家族,對於後輩們的付出之後,我們才能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他們,學習他們,才能把這份精神一直的傳承下去。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也許會更加的有意義!

這也許就是現代清明節更應該展現出來的新的文化精神!

“清明節”——生與死的交流,良辰,美景,奈何天!

好了,今天跟大家聊了這麼多清明節相關的內容,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

這一期的《怪叔叔PANDA陪你漲知識》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吧,88!

喜歡怪叔叔PANDA的朋友記得點贊評論分享哦!關注頭條號“怪叔叔PANDA”,會有更多精彩內容帶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