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1.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来了。在宽阔的街道上,孩子们提着红红绿绿的花灯,尾随看父母去公园看花灯

大会。透过那些斑斓的的灯光和人流,心中的记忆点燃,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每过元宵节,不仅喜欢美味的元宵和彩色的花灯,最渴望的就是放烟花,看电影或者看民间艺人表演。

很小的时候,因为放烟花有危险性,元宵节前,母亲就会给我们买那种线香样的,俗称”荻锦“的小烟花,小孩子玩起来比较安全。用火柴点着了,就会发出轻微的”哧哧“声,在暗夜里,绽放出稍纵即逝的火花,感觉挺漂亮。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而且这细长的”荻锦“,一般在正月十五晚上燃放。因为民间有一种传说,说正月十五晚上,用这”荻锦“在屋内的角落照照,能杀灭屋内的各种害虫。

过去,蚰虫、蝎子、蜈蚣等比较多,老屋内最容易生这些可怕的害虫。它们都会咬人,被它们咬一口,红肿长期不消,身上又疼又痒,如果不及时治疗,被这些有剧毒的虫子咬了,还会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所以人们很恨它们,有歌谣说;“照照照蚰虫,照得蚰虫害腚疼;照照照蝎子,照得蝎子两节子,照照照蜈蚣,照得蜈蚣断了种。……”

母亲告诉我们姐弟几个,到各个房间的床底、门后、墙角、瓦缸边去照。然后到灶房里去照,记得一定要在锅的四周照一圈,据说这样,全年就不会有蚂蚁爬上锅台。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弟弟不甘心只玩这样没有声响的”荻锦“,母亲就给他买些可以用手拿的、带长杆的烟花放,比如“钻天猴”和“飞天鼠”,也能让他高兴一阵子。

只有父亲在家的时候,才会买得多一些,如雷子鞭、电光排炮、天女散花。魔术弹等等,这时,全家人都站在院子里,看天空升起的七彩烟花,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2.

那时没有电视,平时的娱乐就是听听收音机,一年能看上几场露天电影。村里往往在元宵节时候包一场电影,或者请乡里的民间艺术团,来表演一场大戏。当然各村要排队,不一定在元宵节那天来演。

我最喜欢那民间大戏,节目五花八门;有流行歌曲,有传统戏曲,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相声小品,武术表演,还有动物表演,比如猴子钻圈、爬竹杆,生动有趣。整个节目加起来,堪比现代春晚。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大戏过后,村里的街道巷口,常看到小孩子在那儿翻跟头,玩木头枪,这些情节大戏里都有,真是见啥学啥。

看过大戏,我很喜欢,那天听到的一首革命歌曲《逛新城》,内容是父女俩的对唱,歌唱拉萨城的新面貌。这首歌我曾听母亲唱过,所以很亲切,印象也很深刻,至今难忘。

3.

忽然我听人喊:到了,到了。抬头一看,不知不觉中,我也随着观灯的人流,来到了灯火通明的公园。

公园内,各种各样的花灯造型,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道路两边的红色宫灯,飞在半空的龙灯,炫目的彩凤灯,肥头大耳的福猪灯,巨大的扇子灯,金碧辉煌的城堡灯,仙女灯、金鸡灯、莲花灯,菊花灯等等,到处是灯的海洋,亭台楼阁都被彩色的灯火环绕着,仿佛走进了神秘的童话世界,让人留连忘返。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今昔对比,现在的元宵节,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到处都是迷人的灯盏,照亮了天下,照亮了半空,将整个城市装扮得如同仙境。

现在,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不用出门,就能看到很多精彩的节目,民间大戏,不用说。真是,想看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随便买。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个元宵节,我只想说,回忆,是对过去的怀念;今朝,才是更值得称赞和留恋的。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天天快乐!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童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