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红色历史】全州籍老红军肖合清

【口述红色历史】全州籍老红军肖合清

肖合清(有些资料书写作肖河清,也有些写作肖和青),1906年生,石塘镇水澄村人,有一个弟弟名叫肖大利。中央红军过全州时,他们都给地主打工。因为饱受地主欺压,当红军过路该村时,给地主放牛的肖合清,便放下牛鞭,带着本村三名青年参加了红军,但与他一同当红军的同村人,一去便杳无音讯,估计都牺牲了。八路军时在11师,后在华东野战军工作,经过红军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的肖合清可谓九死一生,他的手上、脚上、腰上,浑身是伤,可以说是经历过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在长征时他吃过草根、树皮、皮带,甚至还吃过一种泥土(音“燕土”),抗日战争时期他还喝过自己的尿液。由于没有文化,他一生最高职务是营长,离休时享受副师级待遇。

记忆中悲壮的全州大战

肖合清说,他一参加红军便经历了惊天动地的湘江血战。按他的话来说,那战斗打得可惨啦,死的人可是成堆成堆的,满山遍野都是!他的儿媳梁德华说,以后一看到红军血战的电影,肖合清就会想到当年血战的悲壮场面,便忍不住失声痛哭。

解放后,他也给人讲故事,可一讲到全州大战的时候,便忍不住失声大哭。

肖合清还参加过平型关大战,那场战斗虽然以我们八路军胜利而告终,但他所在的部队也牺牲了许多战士,与全州大战一样,也能听到同志们牺牲时鲜血如水喷薄而出的声音。抗日时有一次与敌人拼刺刀,他那个班12人,最后只余他一人活着。

救命的皮背心

过雪山前,有一位领导给过肖合清一件皮背心。那领导对他说,小肖啊,这件衣服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哪怕它被蛀虫蛀了!肖合清说,就是因为有这一件皮背心,他过雪山时才保住一命。

红军过雪山时,许多人穿的衣服非常单薄。有一天,他与一二十位红军过雪山时,因为走累了,大家为了取暖,便背靠背休息。待他一觉醒来,他惊讶地发现,其他的同志都僵硬了,只有他因为那位领导送给他的皮背心,才躲过被严寒冻死的悲剧。

过草地时,他亲眼见过军马挣扎着渐渐陷入泥潭的悲壮场面。

毛主席在雪山写字手发抖

肖合清长征时,有时会与毛主席同行。毛主席有在路上休息时坐着写字的习惯。在平地还好,但在过雪山时写字就不容易了。有一次,他在雪山上见毛主席拿笔在笔记本上写字。在寒风下,毛主席拿笔的手,是颤颤抖抖的,简直是写不起,但毛主席却还在写!

最后一个儿子差点牺牲在战场上

肖合清1945年结的婚,这年他39岁,还是组织“包办”的。妻子是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镇人,叫王蓝(是梁德华母亲的姐姐),1924年生,比肖合清小18岁。1944年,她给一个地主当丫环时,因为忍受不了地主的欺压逃出来参加了革命。因为肖合清一直在战争中,生了四个儿子都因战争先后夭折。1948年生下第五个儿子,因为是在山东省以西出生的,他将儿子取名肖鲁西。刚生下儿子三天,遇国民党军前来追杀,他随军转移。王蓝坐在担架上,一连走了七天,为躲避国民党飞机与地上追兵,常躲在高粱地里,流了许多血。有一次,在敌人跟踪追来时,为了保护部队的安全,王蓝差一点捂死尚是婴儿的肖鲁西。

严格要求家人

肖合清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儿子、儿媳填有关表格,他不允许他们填他这位老红军,怕他们打着他的“招牌”做一些有损党形象的事,要他们写他是“农民”。他严肃告诫家人:你们在外面办事,自己的路自己闯,不允许打我的“招牌”!

文革时,梁德华见红卫兵的雨衣挺漂亮,想让肖合清给一件。肖合清不给她,而是给她钱说:“你自己去买吧。”梁德华作为红卫兵在长沙市红卫兵接待站借了三斤粮票,按当时的做法,一般是不用还的,但肖合清知道后坚持给她粮票让她寄给了长沙红卫兵接待站。

只给予不索取

老百姓有困难,他把钱借出去,但他叮嘱儿女不能追讨。有一次,他的亲外甥买了半斤糖前来看他,他硬是退了回去。

六十年代,国家困难。按规定供给他的粮、肉,县里也供应不起。县里便让粮所供应他的大米,让酒厂供应他的酒糟,让他自己养猪。他二话不说,便真的自己养猪。他杀了猪,便请来他家的老百姓吃肉,吃后,还割一块让老百姓带回家。其它的肉便腌着,谁家有困难,他就给谁一块。那时吃肉,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所以,许多当地居民都说肖合清待人好。有人让他把杀的猪拿去卖,他说,这是国家的,不能卖!

看望许世友半途而废

1966年梁德华跟随肖合清去看望生病的外婆,到南京时,肖合清说要去看一看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梁德华听了,心里很高兴,忙去买了两个大蟹,也想跟着去看看许世友。由于当时也有一些委屈,她也想跟许世友说一说。但肖合清发现后,怕梁德华多嘴,便没有去了。结果,大蟹死了,又没有跟着肖合清见到许世友,心一酸,梁德华忍不住大哭起来。

为老战友作证

1966年他带着梁德华回江苏赣榆县,肖合清看着一位驼背的老人发起呆来,良久,两位老人忽然张开双臂拥抱着大哭起来。原来,老人是肖合清红军时期的战友,两人又走到了解放战争。就在跟随解放大军的队伍路过赣榆县,那老人回了一趟老家会老婆,岂料,这么匆匆一走,队伍便转移了,他再也找不到队伍。

晃眼文革到了,老人自称自己当过红军,但没有人相信,他生气时与当权者发生了冲突。这么一来,老人遭了难,他不仅被打成四类分子,连子女也与他“划清”了界限,老人天天在痛苦中挣扎。如今见到肖合清,算是见到了救星!肖合清便带着两个护理他的干部,到当地政府为老战友作证。这还了那老人一个“老红军”的身份,老人自此也享受到了政府的应有的待遇。

不要非分之物

有一年,他发现县里少给了他的工资。他觉得这不是对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对他们这些老红军不尊重,便给上级写了信。上级很重视,忙让县里纠正错误,补发了他的工资。

县里主管的人还买了两担东西挑到他家里来,以示向他赔礼道歉,但他将那两担东西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说,不是国家给我的,不是毛主席批准发给我的东西,我一分钱也不能要!

讲故事 流泪多

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人知道肖合清是老红军,便请他讲故事。因为往事太悲惨了,有时他也不想讲。但多数情况下,他还是愿意讲的,但讲起来,他总是忍不住哭。

1966年他肺出血,住在上海华山医院。当医院的人知道他是老红军时,人们蜂拥而来,纷纷请他讲故事。来人说,肖伯伯,讲个故事给俺听!他便讲红军大战全州、讲八路军大战平型关、讲解放军大战淮海的故事,讲着讲着,心一酸,便忍不住呜呜咽咽地哭着说,死的人都能铺成长城了!陪同他的人唐志高,见他这么讲下去,比他在外面还累,为了他的身体,便让他提前出了院。

遗物

听梁德华说,肖合清当年有许多纪念章,包括平型关大捷的纪念章,可惜当年以为没有用,保管不慎,多数丢失了。尚存的仅有渡江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等几枚。他用过的军用红军皮包,被人索取走了。如今只有绑带还有两条、照片数张、服装供给证、华东军区的干部优待证、国防部退休军官证明书等少数东西尚在。

口述人:全州县民主街退休干部 梁德华(肖合清的儿媳妇)

采访时间:2016年8月3日

采访整理:蒋廷松

【口述红色历史】全州籍老红军肖合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