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明知吕后和戚夫人不和,为何不在临死前限制吕后的权力?

周兴健


刘邦在驾崩之前,曾经因为吕后和戚夫人不和而对吕后给予过警告,并且也对戚夫人被害的可能性做出了防范。

首先,刘邦在临终之前曾经命令陈平和周勃前往追击正在奉命出征的大将樊哙,樊哙最早追随刘邦起义,后来还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嬃为妻,他相当于是“吕党”中权利最大、威望最高的。而刘邦让陈平“到军中立斩哙头”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吕后联合武将樊哙,形成过大的权力网,这也是在杀鸡儆猴——吕雉不要做出格的事。

其次,刘邦派耿直男孩周昌为赵国相国。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而刘邦临终之时自然是长期郁郁寡欢,赵尧看透了刘邦的心事——你担心的就是戚夫人母子的安全呗,建议你现在找一个所有大臣(包括吕后)都害怕的人去赵国担任相国,这样戚夫人母子的安全便有保证了。吕后当政之后由于周昌的阻挠,果然有一段时间无法对戚夫人母子下手,后来她是先把周昌调走,才把戚夫人母子弄到长安城加害的。

另外,刘邦在决定不再更换太子之时,就曾经对戚夫人说过,刘盈现在是“羽翼已成”,这说的何尝不是吕后呢?刘邦就算是想限制吕雉的权力,他也不能限制刘盈的权力啊。刘邦和吕雉老夫老妻,他们的政治能力对方最了解了,刘邦为了维护汉朝的长治久安,也必须让吕雉出来垂帘听政才行。


国史通论


刘邦晚年做了两件事,就是为了解决戚夫人和吕后的问题的。

(1)周昌为相,保护刘如意。

周昌是西汉初期的大牛,打仗勇猛,在刘邦封侯的时候,周昌排名只有第十六,可是排名第一的萧何,排名第二的曹参都很敬畏他,由于他为人耿直,坚持原则,刘邦都拿他没办法。

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史记·张丞相列传》)

刘邦晚年想立刘如意为太子,周昌坚决反对,态度激烈,刘邦无可奈何,吕后很感激周昌。

但是刘邦在决定不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之后,就为戚夫人母子的未来发愁了,他直言不讳的说自己就怕将来戚夫人母子会遭到不测,于是御史赵尧劝刘邦,让周昌为相国,保护刘如意,刘邦听从其言。

吕后两次想加害刘如意,都被周昌挡了回去,后来吕后想出阴招,先将周昌召进京城,再把刘如意招来,这才害死了刘如意,继而加害戚夫人。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史记·张丞相列传》)

(2)捉拿樊哙,要将他杀掉。

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亲妹妹,本人战功赫赫,是西汉初年的超猛大将,刘邦临死前有人进言说,樊哙准备等到刘邦死后,将发兵诛杀戚夫人母子,刘邦大怒,命陈平和周勃去捉拿樊哙,将樊哙当场杀掉,但是陈平等拿了樊哙之后,刘邦已经死了,于是樊哙才没有被杀。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3)刘邦内心是怎么看待吕后的?

①对吕后。

刘邦想的是,死后刘氏江山首先要靠吕后扶持。因为刘盈是吕后的亲儿子,刘盈性格软弱,不足为帝,吕后杀伐决断,所以不能过于限制吕后。

刘邦想的是,反正是你的儿子做皇帝,你当妈的能不扶持吗?

刘邦没预料的是吕后自己去玩权力的游戏了,不带她儿子玩了。

②对戚夫人母子。

刘邦想的是,周昌可以保护好刘如意,刘如意没事,戚夫人也就没事,果然周昌做到了,可是架不住吕后有阴招啊,最后还是害死了刘如意。

以上两条都是推测。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刘邦不限制吕后的权力,原因有两个:

一是刘邦对吕后在他死后能够翻出什么政治波澜,并没有经验;

二是刘邦其实对吕后还是比较信任的。

很多网友都曾经疑惑,秦始皇有没有封皇后,他的皇后到底是谁,可惜这方面的史料已经散失,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秦始皇的皇后并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可以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事迹。

↑吕后其实相当于做了皇帝↑

但吕后则不然,这个女人,不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有两个非帝王人物写入了本纪,分别是吕太后本纪和项羽本纪。吕太后几乎是和武则天一个水平的女人,刘邦想要对付她,绝没有那么容易。

但问题反过来想,刘邦为什么要对付吕后呢?吕后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了吗?当然没有!

刘邦一度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让刘如意当,可是他却没有想过废掉吕后的皇后之位,尽管吕太后已经失宠了,刘邦并未想着去对付她。

为什么?因为吕后是自己人,政治上绝对牢靠的同盟,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几乎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平定各地方和功臣的叛乱。

吕后不但没有和外臣勾结,反而帮刘邦杀了韩信,更是把已经废为庶民的梁王彭越带回长安,杀掉彭越后砍成肉酱分别赐给其他异性诸王,极大的震慑了这些异姓王。

这种手段,简直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吕后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夫妻之情,她和刘邦的夫妻之情早就随着刘邦的花心而烟消云散,甚至到了见刘邦一面都很难的地步。

↑刘邦再宠戚夫人,也没有打算废掉吕后之位↑

但她有个儿子刘盈,而且还以嫡子身份成为太子,未来的皇帝。吕后所有维护汉室的行为都是为了扶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这一过程也充满波折和辛苦。

在留侯张良的帮助下,在群臣的支持下,刘盈的太子之位保住了。刘邦当然知道吕后残酷的手段,所以他对戚夫人感叹说以后她的命运只有天知道了。

有的答案指出,刘邦曾经在临死前想杀死樊哙,也就是吕后的妹婿,以防止吕后做大,但其实这是无用功,只要刘盈仍然是太子并且即将登基,刘邦拿吕后没有什么办法。

刘邦尽管出于政治家的敏锐嗅觉,想抑制吕后,那他为什么不治罪吕后的弟弟吕释之,驱逐吕后的侄子吕产,吕禄等人,而要拿樊哙开刀呢?摆明了只是杀鸡儆猴,给群臣树立个示范,给吕后立一个警钟。

↑樊哙差一点就被刘邦杀掉↑


但樊哙被陈平和周勃保了下来,刘邦的苦心也破产了。

实际上,外戚集团一直是汉朝的致命伤,东汉更加明显,它体现出皇权的矛盾:当皇帝年纪太轻或者性格过于软弱,皇权会大部分转移到皇太后手中,外戚集团自然会做大。

汉武帝刘彻临死前杀死钩弋夫人,扶立了年仅8岁的刘弗陵,可见刘彻早已深刻意识到这个政治症结。

实际上,吕后死去,吕家覆亡之后,陈平等人就已经开始吸取教训,他们之所以挑选汉文帝刘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娘家力量单薄,皇权不容易被转移到外戚手中。

并且,这个原则还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政治规矩。

↑窦漪房对汉朝政治影响深远↑

汉景帝的母亲是窦漪房窦太后,这个老太后尽管娘家单薄,但仍然凭借强势的性格,较长的寿命,深刻的影响了西汉的政治格局。

刘邦时代,刘邦当然不可能预见到未来外戚集团对刘汉皇室的强大的影响,他之所以要杀樊哙,可能还是担忧吕后强势的性格,以及强大的政治能力。

但他总体上是对吕后放心的,毕竟刘盈是皇帝,吕后再浪也不可能让吕家人抢走自己儿子的位置(后来的武则天也没有这么做)——侄子亲近还是儿子亲近?一目了然啊。

刘邦缺乏经验,也是因为秦始皇这位始皇帝以及秦二世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的局面,他没法向前人吸取教训,假如把他放在汉武帝刘彻的位子上,可能他处理的会更好。

↑刘邦极擅学习,但有些东西学不到↑

此外,刘邦身后汉朝历代的外戚问题,显示出这不是皇帝杀掉太子的母亲就能解决外戚问题的。

西汉最终还是断送在有着超长寿命的王政君这位太皇太后的手里。到了东汉时期,外戚更是成为无解的难题。

所以,要求刘邦解决吕后,限制吕后的权力,实在是对古人太过苛求啦。


我见青史多妩媚


吕雉是刘邦的正妻。刘邦登基为帝、建立大汉王朝后,吕雉被封为皇后,其子刘盈为太子。而刘邦当时却宠爱戚夫人,戚夫人也为刘邦生下一子刘如意,刘如意亦得刘邦宠爱。


一则刘邦觉得太子刘盈不像自己,觉得刘如意更像自己,二则戚夫人因为受刘邦的宠爱。所以戚夫人就劝刘邦废刘盈而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于是也决定要废了刘盈的太子位,而改刘如意为太子。不过当刘邦把这个想法说给大臣们后,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坚决反对。之后吕雉又为刘盈请来商山四皓。刘邦见到太子和吕雉羽翼已成,若强行改立太子,就会给刚建立的大汉带来混乱,这是刘邦所不愿看到的,所以最终刘邦就放弃了改立太子的决定,刘如意被封为赵王。

刘盈的太子之位虽然得以保存,但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威胁到了皇后吕雉和太子刘盈的地位,所以吕雉对戚夫人和刘如意是非常痛恨的。也一直想除去戚夫人和刘如意,只不过当时刘邦还在,她也只能把这痛恨埋在心里。其实刘邦也知道吕雉的性格和为人,也知道吕雉和戚夫人之间的矛盾。


戚夫人本人也因为曾劝刘邦改立太子,这也给以后戚夫人得到悲惨的结局埋下伏笔。

那刘邦知道吕后和戚夫人不和,为何不在临终前限制吕后的权利呢?

当初刘邦在反秦抗楚的时候,吕雉是为刘邦受了不少的苦难,吕雉在这段时间里,一个人撑起了刘邦的家,对刘太公也很孝顺。所以刘邦对吕雉不仅愧疚,而且感动。

在刘邦建立大汉、登基为帝后,作为正室的吕雉被封为皇后,刘盈被立为太子,刘邦因为对吕雉有着愧疚和感动之情,所以对吕雉参与朝政之事,虽然不满,却也没有过多的限制。

吕雉多次参与刘邦除去几个异姓诸侯王之事,在这几件事中,显示出吕雉的能力和手段,吕雉虽然手段凌厉,但她的确有很强的能力。


当时大汉初建,很多事情都是处在开始阶段,吕雉虽然专权,对于刘邦而言,他觉得吕雉的确可以更好处理好当时的局势。就这样吕雉的权利也越来越大。

后来戚夫人希望刘如意为太子的事破灭,故而遭到吕雉的痛恨,刘邦也知道戚夫人和吕雉不和,也担心以后吕雉会对戚夫人下手。

所以刘邦也曾经对戚夫人说过,在他驾崩后,让戚夫人离开皇宫去赵王刘如意那里。不过刘邦是让戚夫人在他驾崩后才离开,岂不知刘邦一旦驾崩,吕雉就会掌权,又怎会放戚夫人离开呢!


刘邦虽然知道吕雉和戚夫人不和,但却不能否定一个事实,就是吕雉当时是皇后,其子刘盈是太子。将来刘盈登基为帝,吕雉就是太后。就算刘邦在临终前限制吕雉的权利,然而当刘盈登基后,吕雉同样还是太后之尊。在说当时的吕雉权利已经很大,又能限制多少呢!


中孚鉴


到了刘邦起义之后,就和吕后分开了。在这期间吕后一直都是在刘邦的老家沛县生活。而刘邦四海为家,带着军队到处打仗。

到了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和项羽相持在荥阳,而且刘邦一直都是处于弱势,项羽是处于强势。

在这期间,刘邦认识了戚夫人,当时的刘邦已经五十多岁了,戚夫人仅仅是个二十不到的小姑娘,她不但貌美,而且多才多艺,她不但会写词,谱曲,还会吟唱。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乐队。

刘邦也有这个爱好,所以,他们两个兴趣相投,更能玩到一块去了。

到了后来,韩信收复了北方大部分领土,又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天下。

刘邦称帝之后,就把原配吕后给立为了皇后,刘邦和吕后的儿子,也就是刘盈,也被立为了太子。

戚夫人虽然没有吕后的地位高,但是,她始终得到了刘邦的爱。

刘邦在当皇帝后,每天都是和戚夫人生活在一起,两个人还经常秀恩爱。

有一次御史大夫周昌去刘邦的家里找刘邦报告事情,不小心就看到了刘邦和戚夫人秀恩爱。那时候正好是吃饭的点,戚夫人坐在刘邦的腿上,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正在喂饭吃呢,可见,这对老夫少妻,确实是恩爱的很。

因为刘邦宠爱戚夫人,吕后肯定有意见。但是,她有意见却无处发泄。因为刘邦就不听她的。

久而久之,吕后也就习惯了寂寞。

也许是她想开了,既然得不到刘邦的爱,那就不要他的爱了。只要自己能牢牢的抓住皇后这个位置,抓住儿子的太子的位置就好。

毕竟刘邦一死,她的儿子继位,就成了皇帝。到时候她和儿子就是天下最为富贵的人。

可是,就在这时候,让吕后痛苦的事情发生了。

戚夫人开始给刘邦吹枕头风,要刘邦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觉得戚夫人说得有道理,他告诉戚夫人,说他觉得太子刘盈不像他,倒是刘如意和他很像。

刘邦开始有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刘邦在废刘盈之前,必须要征求大臣的意见,因为在古代废立太子,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一件大事,不是说你想废就能废的。

刘邦争取的结果是,他所问的所有的大臣都不同意。

最后,吕后还听了张良的意见,把商山四皓给请来了。刘邦见到商山四皓之后,再也不提废太子刘盈的事情了。

后来,刘邦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刘邦死后,吕后就把戚夫人给制成了人彘,还把刘邦的爱子刘如意给杀了。

那么刘邦明知道吕后和戚夫人有矛盾,为何他不限制吕后的权利呢?

说实话刘邦这个人,他只顾自己生前享受了。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死后,戚夫人的命运是如何。为何我会这样说呢?

因为刘邦在临死前,给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安排了一个大臣,让这个大臣去保护刘如意。

可是,对于戚夫人,他是一点叮嘱都没有。

在刘邦看来,对于他说,只要他们刘家的江山在,只要他的爱子刘如意的命在,就足够了。至于戚夫人的命运究竟会如何,他已经不想知道了,因为他死后,戚夫人就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还有就是,刘邦及时限制吕后的权利,也未必能如意。

毕竟刘邦已经去世了,以后的事情千变万化,谁都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的。

正如刘邦临死前让周昌保护他的爱子刘如意,但是,最后刘如意还不是被吕后给杀了。

所以说吕后的权利是限制不了的,除非把她给杀了。


史学达人


汉高祖刘邦,本是沛县一混混,四十多岁才娶到媳妇,也就是城中的吕公之女吕雉。而后便遭遇到了秦末动荡,诸侯纷争。刘邦因为未能履行秦朝的任务,被逼无奈便带着沛县的那帮弟兄聚众反秦,而自己一家也开始了胆战心惊、颠沛流离的生活。

后来刘邦反秦成功,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了汉王。吕雉也随着刘家老小一同被接到了巴蜀之地。他们原本想着能够安定下来,却没曾想刚到蜀地不久,就又被刘邦拖着进入了更大的一场战争:楚汉争霸。原来刘邦自来就不甘心只当个诸侯,他隐忍多年,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倒项羽做皇帝。但项羽岂是等闲之辈,于是在楚汉之争爆发不久,刘邦一家老小便被掳到了楚营,做了阶下囚。

吕雉作为一个女人,经历了无数次的颠沛流离,见惯了战场上的血雨腥风。心智变得也越来越刚强,性情也变得越来越阴狠。如今谁也不知道她当年是如何在楚营的牢狱中熬过来的,但人们却都知道,她回到汉营之后,性情就变的深沉了。再加上那时候刘邦正在宠幸戚夫人,对她母子异常冷淡,就更激发了她的仇怨和狠辣。

后来,刘邦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做了皇帝,身为正室的吕雉也就成了皇后。但她显然没有只做个后宫之主的想法,更何况戚夫人的威胁还始终存在。于是她开始像个男人一般,不断的运用权谋,渗透到了政治军事的方方面面。在那段期间,吕后不仅用计帮助刘邦除掉了韩信,以欺骗手段害死了彭越,还成功要挟张良,让他帮他出了“商山四皓”的主意,彻底断了刘邦易储的念头。

老谋深算的刘邦,自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吕后的谋划,他也深刻知道吕后的狠辣手段一点不比自己差。所以他在临终之前,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刘如意,特意将其派到了赵地避难,并委托了一名靠得住的心腹帮他。而且还特意立下了“非刘姓子孙不得称王”的规矩,目的就是为了对吕后有所制约。

做出的这些举动,充分说明了刘邦早就知道吕后会干政,但他所做的这些都只是对刘氏的保护而已。却始终都没有对吕后干政这个问题采取直接的应对举措。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向心思缜密的刘邦疏漏了这点呢?难不成真的是因为他老糊涂了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刘邦之所以在临死前没对吕后采取限制举措,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看中了吕后的阴狠手段。当初他之所以始终不看好太子刘盈,就是因为刘盈过分仁弱,不堪君主重任。但当他看到吕后成功请到了“商山四皓”之后,便知道了一点,那就是:吕后才是他最放心的继承人。

当时汉朝初建,对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但对朝廷大臣却要有足够震慑。刘邦深知自己的那些儿孙都没有吕后的手段和魄力,所以想要稳住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只能利用吕后。而吕后作为刘盈的母亲,自然不会坑害自己儿子的江山。而如果贸然限制了吕后的权力,则势必会引起她的反弹,造成朝局的不稳。他活着的时候,吕后都能与他分庭抗礼,他死了之后,那些刘氏儿孙自然不是吕后的对手。

所以,刘邦不仅没有限制吕后的权力,而且还故意将戚夫人留在了宫中,目的就是想以后宫的纠纷稍稍牵制吕后的行动,使吕后弱化一下对自己儿孙的恨意。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太子刘盈居然没过几年就病死了,而被吕后直接掌控了朝局。但无论怎么说,刘邦临终前的盘算并没有错,而且是相当的有心机。


不枉人生6126528134


不是没限制,限制了啊!他临死前让陈平去斩了吕后的妹夫樊哙,结果陈平磨磨蹭蹭的执行他的命令,好容易拖到军营,陈平也没斩了樊哙,二手把樊哙打入囚车,说是什么樊哙是功臣,咋们不能擅自处置,应该回长安让领导自己去处置樊哙。结果走到半路,刘邦死了,陈平马上去巴结老板娘。看见了吗?刘邦的命令失效了,他想制裁吕后也未必制裁的了。长期的造反过程中,刘邦集团已经承认了吕雉老板娘的地位,用现在的话说,她的地位是历史造成的。刘邦早有以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替代吕后的儿子刘盈的意思。可是元老忠臣都反对啊!口吃的周昌面折庭争,又是期期不可,又是期期不奉诏,弄的刘邦也没法子,叔松通也反对,早就隐居的张良还出了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的注意。刘邦可能是看见人心归太子,实在不能易储,就作罢了。既然不能易储,那何必削弱吕后的势力。


牛魔王78736374


怎么限制,自打败项羽之后,刘邦为皇帝,根本就没舒服一天,从清理异姓诸侯王开始消停过么,还没有他在沛县丰邑那些年,喝酒打架闹事陪寡妇舒服,吕家你已经是吃干饭的么,吕雉可是正妻,刘盈可是嫡长子,后面那些沛县的老伙计们,那可不是好惹的。刘邦是有换太子为如意的想法,但是后面这些人不要掂量掂量么,戚夫人毫无背景啥势力没有,就一个刘邦喜欢如意。光凭这点是不够的,我们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后期立李治,你以为他愿意么!不见得!刘邦还是没有吕雉手腕毒辣啊!太猛了,说杀就杀,韩信彭越杀的一点都不含糊,刘邦一死,你觉得还有谁能保护戚夫人娘儿俩!


趙先森sir


刘邦心理十分清楚,他死后只有吕后能保刘氏天下。美人儿毕竟没有江山重要。


顺天府尹999


刘邦怎会知道死后会有这样残酷的事发生啊,他感觉后事安排很好,太子继位很好,有商山四皓帮助太子治国,吕后又精明强干,母子是最佳搭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