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为什么会被盗掘一空?

姬梦尘


清东陵是清朝规模最大的皇陵,它始建于1661年,共历时247年,相继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15座大小陵园,这里葬着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5位大清皇帝,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15位皇后,另有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总之,直系“皇亲”达161人。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尊卑有别”入位的,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据悉,里面有数不尽的陪葬的奇异宝,而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的定东陵,工程前后耗时147年,耗银227万两,其随葬品更是价值连城。

也正因为这样,为了防盗,清朝对清东陵的防备是很森严的——双保险。

第一道保险:军队护林。

当时清王朝规定,凡皇帝陵,保护人员设总管一员、翼长二员,骁騎校二员、章京十六员、甲兵八十名左右。这些官兵每月分成八班,每班有章京二员、甲兵十名,昼夜巡逻。即便是到了光绪朝中期,驻扎在东陵的八旗兵总兵力仍达100多名。

除此之外,设在马兰关的绿营是专门保护东陵陵区安全的军队。雍正元年下辖3个营,随着陵寝的不断增建,到嘉庆五年,马兰镇已下辖8个营,人数由原来的600名扩展到1000余名,到光绪九年,人数猛增至3157名。

第二道保险:法律护林。

清朝把皇家陵区划为第一禁区,在《大清律》中明确规定“三重罪”:

第一重罪:车马过陵者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杖一百。

第二重罪:如延烧殿宇墙垣,为首拟绞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

第三重罪:树株关系山陵荫护,盗砍与取土、取石、开窑、放火者,俱于山陵有伤,亦大不敬也。不论监守常人,为首者斩,为从者充军。

总之,敢对皇陵“大不敬”或者胆敢破坏者,将受到严惩。

清东陵的护陵人员、机构承袭清制。属于“皇族私产”的清东陵,按照“一体保护”的规定,设有护陵大臣,驻守着八旗陵户,宗人府、礼工部等机构分别继续承担陵区的各项事务。

清政府对正宗满族八旗子弟兵实行颇为优厚的“食钱粮”供奉制,名八旗士兵的薪俸足可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但这种好日子在咸丰帝之后,逐渐“缩水”,好景不再。

溥仪退位、清朝灭亡时,据优待条件中的有关条款,民国政府每年拨发白银400万两供“护陵”之用,然而由于民国政府的拖欠,以及溥仪小朝廷的挥霍,用于东陵的经费大缩特缩。护陵兵到后来饷银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甚至几年,他们连温饱都是问题,最后没办法,护陵兵不得不另谋出路,从事小商贩买卖等。

1914年,薪饷无着落的守陵人员打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超级口号,推举护陵大臣报请溥仪准予开垦陵区土地,用以维持生计。囊中羞涩的溥仪只好同意此举,于是护陵兵开始开荒种地,自给自足;此后,附近村民也开始对东陵土地和林木进行砍伐和破坏。到了1928年,清东陵已变成荒山陵了。

而护陵大臣开始串监护人员将各陵隆恩殿前月台上陈设的大型鼎炉、铜鹤、铜鹿等拆运偷售,中饱私囊。当地居民见护陵大臣都监守自盗,便纷纷涌进陵区,群起拆毁殿庭,肆意盗卖。

后来,趁天下大乱之际,一伙盗贼闯进清东陵,掘开了惠妃陵寝,进入地宫,抛棺扬尸,盗走了大量珍宝。

清东陵的宝藏也因此成了众军眶、强盗“唐僧肉”,东陵浩劫已在所难免,后来“盗墓大王”孙殿英便以军演为借口,赤裸裸地偷盗了乾隆墓和慈禧墓,致使众多国宝流失。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在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处,国家开始将清东陵纳入一级文物保护区。后来收集了一些遗漏的珍宝,陈列在展览馆里。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一个字:财!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因为清东陵里埋藏了无以计数的财宝,才会令无数盗墓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清东陵盗掘一空。


1:“树大招风”引来盗贼。

清东陵里埋葬着清朝历史上好大喜功、追求奢侈的乾隆皇帝,以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这两个人生前就极尽奢华,死后更是陪葬了无数的珍宝,自然成为盗墓贼心里惦记的一块“肥肉”,被盗掘的命运不可避免。


2:清东陵有多少财宝?

简单来说:无法计数!如果非要说个数字的话,举一个例子:1928年,孙殿英盗掘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之后,财宝足足装满了30多辆大马车。清东陵里的财宝之多,可见一斑。


3:清东陵并不是被一次盗空。

说起盗掘清东陵,很多人都会想起孙殿英。其实,清东陵并不是被孙殿英一个人一次性盗空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928年,孙殿英盗掘裕陵和定东陵之后,一直到1949年之前,清东陵还被很多批盗墓贼“轮番光顾”。经过十数年的时间,如今的清东陵只剩下空荡荡的地宫和房屋,几乎没有任何珍宝留存。


当然,每个人的见解不同,以上只是我自己的“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一起讨论!我是哎呀旅行,觉得我说的在理,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