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可以容忍翼王府被屠殺,為何卻無法忍受洪秀全掣肘?

1856年11月,聞知“天京事變”擴大化後,翼王石達開從湖北洪山大營星夜兼程趕回天京,只帶著曾錦謙、張遂謀兩位親信入城,而後直奔北王府而去。見到韋昌輝後,石達開厲聲斥責他:“其下何罪?何得盡戮?無乃自戕手足!倘官軍萬一知之,乘我之危、將何御?”對其濫殺之事表示強烈不滿。為此,北王韋昌輝便要收拾翼王,石達開聞訊,連夜縋城而出,跑回湖北洪山了。韋昌輝十分惱火,先是派燕王秦日綱去追殺石達開,後則親自帶兵屠殺翼王府,“天京事變”進入高潮,城內人心惶惶。

石達開可以容忍翼王府被屠殺,為何卻無法忍受洪秀全掣肘?

石達開逃回湖北洪山後,立刻召集天下兵馬,打著“靖難”之旗討伐韋昌輝,要求天王洪秀全交出韋昌輝人頭,否則立刻班師回朝,攻滅天京。石達開之語氣相當凌厲,咄咄逼人,所作所為已違揹人臣之事。此外,石達開從安慶渡江後,率兵攻擊寧國清軍,而後駐守,密切注視城內局勢。沒辦法,北王韋昌輝只好孤注一擲,帶僅存的兵馬去攻擊天王府,卻被府上女兵擊敗。不久,韋昌輝被捉拿歸案,洪秀全將其斬首,屍體懸掛城門,首級則送往石達開大營。得到北王首級後,石達開暫時停止進軍天京,返回安慶大營。

石達開可以容忍翼王府被屠殺,為何卻無法忍受洪秀全掣肘?

韋昌輝死後,首義五大王中就剩下石達開一人了,再加上他沒有實際參與“天京事變”,雖然他也是密謀者之一,其威望如日沖天。在實行“軍師負責制”的太平天國,洪秀全作為天王是沒實際權力的,他是虛位元首。為此,天國的全體軍民便奏請天王,讓石達開回來輔政,當軍師。按照李秀成《自述》中所說:“軍民共舉翼王提理政務”,尊稱其為“義王”。石達開回京後,強迫洪秀全殺掉燕王秦日綱、佐天侯陳承瑢,也許是出於消滅政敵需要,也許是為了給“天京事變”劃上一個圓滿句號。隨後,石達開輔政,天國局勢趨於平穩。不過,洪秀全此時對石達開猜忌很重,於是加封兩位兄長為安王、福王,讓其牽制石達開。

石達開可以容忍翼王府被屠殺,為何卻無法忍受洪秀全掣肘?

翼王石達開可不是一般人,他受不了兩位草包的掣肘,於是脫離洪家王朝搞單幹去了。沒辦法,洪秀全只好廢掉安王、福王,派人去請石達開回京,但石達開卻拒絕回來。此外,其他將領也勸他適可而止,繼續為太平天國效力,可惜石達開依然不理會,單幹之意已決。這就有意思了,“天京事變”時,石達開翼王府上下近千條人命被殺害,他可以忍下來,回京輔政時並沒有報復韋昌輝、秦日綱等餘黨,對有能力之人還提拔、重用。那麼,為何洪秀全讓安王、福王牽制石達開時,他立馬就玩單幹,無論洪秀全如何求情,他都拒絕回京了。

石達開可以容忍翼王府被屠殺,為何卻無法忍受洪秀全掣肘?

其實,若是仔細分析石達開內心之權欲世界以及當時之局勢,我們不難理解石達開為何受不了洪秀全制約與掣肘。總結起來,四個字——權力、自信。

先看石達開之權力訴求

按照李秀成《自述》所說:“東王專尊,北翼不滿,密謀誅殺東王,及兄弟仨,原清、輔清,其餘不得多殺”。可以說,翼王石達開也是“天京事變”的策劃者之一,只是因某種原因而沒有實際參與行動罷了。可是,當石達開回京勸阻韋昌輝時,居然公開袒護東王餘黨,將楊輔清保護起來。此舉雖說意在阻止大屠殺擴大化,但不能排除翼王沒趁機拉攏人心之嫌疑,因此,韋昌輝“頓起殺心”,天王“大為不悅”。此外,石達開回京後,強迫天王誅殺燕王、佐天侯,而且表現得極為迫切。可以說,石達開內心是有權力訴求的,何況他還是僅存的首義五大王呢。此外,他已經付出了翼王府近千條人命,如果還被洪秀全掣肘,那豈不是輸得一無所有了。

石達開可以容忍翼王府被屠殺,為何卻無法忍受洪秀全掣肘?

再看石達開自信在何處

俗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專制主義濃厚的古代中國,膽敢違抗皇帝詔令的,一般都沒好下場。那麼,翼王石達開難道就不怕天王治他罪嗎?換句話說,石達開忤逆龍鱗,抗旨不尊,就不怕弄了滿門抄斬嗎?其實,石達開還是相當自信的,因為洪秀全沒這本事。要知道,馮雲山給太平天國設計的政體是“軍師負責制”,天王沒實權,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國家大權掌握在“軍師”之手,此處的軍師相當了於秦漢時期的宰相,權力很大。此外,洪秀全沒有一支直屬部隊,不能直接調兵遣將。所以,對於石達開單幹,他無可奈何。

石達開可以容忍翼王府被屠殺,為何卻無法忍受洪秀全掣肘?

總而言之,石達開是有權力訴求的,在付出翼王府近千條人命後,他不可能繼續容忍洪秀全掣肘,乃至奪權。此外,洪秀全沒實際權力,就算他抗旨不尊,天王也奈何不了他。試想,若是洪秀全擁有實權,石達開還敢這麼做嗎?

本文由“巖巖說史”獨創,歡迎關注,一起品評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