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納稅人有收入但沒有成本費用發票,企業所得稅如何繳?

GavinYs


針對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來給你解答一下吧,不妥的地方歡迎其他網友補充。

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查賬徵收,另一種是核定徵收。當納稅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

  (三)擅自銷燬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你說的這種情況就屬於收入、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徵收。因此可以申請核定徵收。

核定徵收分為核定應稅所得率或者核定應納所得稅額兩種方式。

能正確核算收入,但不能正確核算成本費用總額的,應該採取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方式。

應納稅所得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

注意:應稅收入額=收入總額-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應稅所得率”幅度標準。比如批發零售商貿企業為4%至15%,製造業為5%至15%。

當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範圍、主營業務發生重大變化,或者應納稅所得額或應納稅額增減變化達到20%的,應及時向稅務機關申報調整已確定的應納稅額或應稅所得率。不然稅務機關可以按照稅收徵管法對你予以處罰。



小蔡說稅


關於題中相似情況的問答出現過很多次,財經創造者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都著急忙慌的直奔主題——企業所得稅如何繳!回顧過往,筆者也犯了這樣不注重過程的錯誤!


小規模納稅人有收入,但沒有成本發票,僅僅是沒有發票,這可怎麼辦?本文筆者主要說說,沒有發票的這個過程和會計處理!企業所得稅如何繳這個主題,或許大家也就更容易理解!

一、沒有發票的現實

很多剛畢業的讀書人,覺得一家正常經營的主體,真實的業務,怎麼會沒有發票呢?步入職場,融入中小企業的經濟生活,你會發現,這樣的情況還比較普遍!以採購業務為例!

中小企業在採購的時候,面臨三種選擇:

1、我這裡不開發票,都是小本買賣,從來不開發票!

市場競爭激烈,這樣的情況比較少,但客觀存在。賣家的產品方圓百里之內,就TA家有賣的,又是零星採購!算了,路費都比這物資貴,買吧。沒有發票,給開個收據吧(白條)!

2、哎呦,你這價格是不含稅的,要開發票我不得虧死!

詢價階段,對於價格是否含稅沒有明確。即使明確詢問是否含稅,賣家居於生存競爭關係,依然有諸多套路。加稅金開票,實有不甘心。不出稅金,貨物依然可以買到。還是省點錢吧,不開票了!

3、哎呦,這個月的發票開完了,您下個月來,我給您開!

賣家的發票開完了,這樣的生態還真有,經辦人不一定是財務人員,這點常識還是有的!怎麼辦,人家確實沒有票,距離下個月也就那麼幾天,那就下個月我來開。

商品經濟社會,玩的就是週轉率。“下個月”去開票,商品早賣了渣渣都不剩了!臨了,賣家還是那句話“發票又開完了,下月,下月一定給你開”!如此反覆幾個月,你才發現人家為了省稅金,壓根就不想給你開。以後不在TA這採購了!

二、沒有發票要不要做賬?

沒有發票,又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還做什麼賬?

沒有發票,白條不合法,還做什麼賬?

使用白條,違反發票管理辦法,還做什麼賬?

上述3條疑惑,應該是目前白條不做賬最主流的藉口吧!這是典型錯誤的認識,是對相關會計準則錯誤的解讀!會計核算與稅前扣除壓根就不是一碼事!現實經濟工作中,把會計核算與稅法混為一談的還不在少數!同時,也是"兩套賬"的慣性思維!必須要從根本上做出改變!

沒有發票的真實經濟業務,不是要不要做賬的問題,而是必須據實做會計核算!雖然通常情況下,白條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彙算清繳時須調增成本費用!那就正常做賬,在彙算清繳時調增就是了!

三、現在說說主題,企業所得稅如何繳?

企業所得稅還是遵循會計賬簿為重要依據的原則,根據會計賬簿相關信息,填報彙算清繳內容,屬於白條部分的,須單獨理清歸類彙總,依據稅法相關規範,不得在稅前扣除!簡單的一句話,那就上稅唄!


順通財稅段賢明


先說企業所得稅如何繳,再說企業面對沒有發票的情況可以考慮的方向。

1. 企業所得稅如何繳

主要是看徵收的方式。

(1)在查賬徵收的情況下,無疑沒有成本票,會使得應納稅所得額上升,從而導致最終需要多交企業所得稅。

(2)在核定徵收的情況下,如果是以收入來核定,那麼所得稅=收入*應稅所得率*稅率,沒有成本票,並不會引起你的所得稅增加。

然而,現實問題是,很多地方現在核定徵收難以申請到,此外,根據發票管理辦法的要求,在哪種方式下,都是要儘量取得發票。因此,企業的重點應該更多地放在如何取得發票上。

2. 從內部管理著手,應對無票問題。

每個企業不能取得發票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對自己的企業做一個診斷,並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

(1) 採購貨物沒有發票:

如果是生產或者貿易型企業,這個成本是大頭。因此,要仔細分析為什麼沒有發票,是否能解決。

一般最普遍的理由是:對方不給票,給票就加價。如果這樣的採購是依賴於幾個重點供應商,那可以看看有沒有可能重新選取有資質的、能夠提供發票的供應商;或者看看供應商那方的稅收籌劃,有沒有可能經過重新規劃,能夠開票,但稅收成本沒有太大的上升,反而能夠幫他帶來更多的生意;或者匡算不要票所帶來的企業稅收增加與要票所帶來的採購成本增加哪個更高,通過與供應商議價,來達到取得發票、成本可控的目的。

(2) 採購勞務沒有發票:

如果經常需要請人來幹活兒。那麼要區分業務模式。對於請大量工作人員集體提供勞務的,要與正規的公司簽訂合同;如果是請的個人提供勞務,那麼要提前做好個人的稅收籌劃。因為個人談合同通常是講到手價,企業要根據其金額、頻率等來確定如何獲取發票,同時稅費可控。

(3) 員工報銷沒有發票:

這個歸根結底是一個制度管理的問題。一般如果強行要求員工在各個地方儘量獲取發票,那麼沒有發票的概率不會超過10%。最後這10%,可以看看是否符合28號公告所規定的小額零星的標準,用收款憑證等來作為稅前扣除的依據。

總之,沒有發票有可能涉及到企業的稅收成本上升,企業要從各個方面詳細分析、測算,在不引起綜合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儘可能獲取合規的發票,降低沒有發票的比率。

我是財會小童,與您分享我的觀點,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財會小童


小規模納稅人在增值稅上有政策優惠,小微企業在企業所得稅上有政策優惠,這個概念是不同的。

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稅負降至5%和10%。

成本發票自己想辦法去找,如果你的成本高於5%或者10%,那還不如去交稅,提高自己的納稅信用等級,現在銀行還有針對納稅金額的貸款,以後說不定貸款還能用的上

以後對成本這塊多注意,誰有發票就去找誰,應納稅稅額299萬和301萬,稅收相差能達到50萬,一定要注意!


我是哪兒跑


啥是企業所得稅?就是企業經營最後的利潤,按照規定稅率上交的稅款。當然會計與稅法有一定的差異,但總體而言,還是企業賺了錢才交稅的。

但是,沒有成本發票就意味著不能稅前扣除,那利潤不就被擴大了嗎?答案是肯定的。那咋整?


一、儘量去取得發票。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稅法逐漸完善。開不開發票都是需要繳納增值稅的。因此,大部分企業還是可以提供普通發票的。企業在發生業務時就帶著稅務思想,很多時候是能要票而忘記要了。比如網購有電子票;超市購物有機打發票;坐車各種車票。普票還有優惠政策,現在發票沒有這麼難得,但要記得張嘴要。

如果確實沒法取得發票,自然是要有其他憑證的,比如收據,交割單等等。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確實有規定,外部扣除憑證包括但不限於發票、完稅證明、收款憑證、分割單等。

大家都默認為只有發票才能扣除是片面的思想。國稅總局2018年28號公告《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的出臺就是為了企業減負的,只要交易真實,在減稅降費大環境下稅局一般會認同的。

二、申請核定徵收。

小規模企業一般可以申請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既稅局按照行業給你核定一個應稅所得率,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收入*應稅所得率*稅率。

這樣,沒有取得成本發票,只要業務真實,就可以根據收入交企業所得稅了。這個應稅所得率大多是10%左右吧,對大部分企業純利還是能達到10%以上的,這樣交也不虧。

三、享受小微企業優惠。

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各行各業都有,根據自己企業去查一查就可以,現在不要求備案,直接申報享受,資料留存備查即可。

2019年新政,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的,實際稅率降至5%;超過100萬不超過300萬的部分,實際稅率降至10%。

注意核定應稅所得率與上述新政優惠是可以共享的,實際稅負可以達到10%*5%=千分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