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項票太多,銷售不開發票,怎麼處理越來越大的庫存?

關運福


進項票太多,銷售不開發票,成本無法結轉,自然會造成庫存越來越大。

當然,我不知道這裡的庫存是賬面庫存還是實際庫存,如果是實際庫存,大就大了吧,因為沒有銷售啊,賬實一致,也不用擔心什麼,相反,如果是賬面庫存大,實際庫存沒有,那就有點危險了,因為題主說銷售不開發票,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因為是無票銷售,沒有確認收入,自然就不能結轉成本導致的賬面庫存過大呢?這樣的話,被稅局稽查到,發現有賬外收入,會補稅還有滯納金的。

前一段時間,頭條的朋友@康愉子,說進項可以看做是一項資產,其實存貨本來就在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屬於資產的行列,既然是資產,就不是無緣無故的來,也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的去。

所以庫存大是否有風險,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第一,如果企業屬於季節性銷售企業,在淡季肯定是要囤貨的,在旺季才開始銷售,所以這種情況,不用擔心,庫存大,也符合實際情況。說白了就是賬實一致的情況,不用擔心,自己解釋也說得通。

第二,如果是未確認收入,導致成本不能結轉,造成賬面庫存大,那就危險一些了。怎麼辦呢,別為了少交稅,而不確認收入了,客戶不要發票,也要確認為無票收入,這樣賬面庫存才能減少。

2019年,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很大,小規模納稅人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都不用交稅了,但還是有很多企業做零申報,零申報,沒有收入,肯定也沒有物料成本支出,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賬實不一致。

所以,我的想法是,可以正大光明的享受優惠政策,幹嘛要偷偷摸摸逃稅避稅?最後,庫存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存貨既意味著成本,也意味著收入,稅局稽查直接去倉庫看庫存,用意也就很明顯了,知道實際多少,再去看賬面數據,再結合銀行流水,有沒有賬外收入,一目瞭然了。


簡淨軒語


哈哈,樓主你這是貪心才會問這個問題。

不管是稅務法規還是會計核算,從來不是不開票就不要確認收入,不納稅的。開票只不過是一個憑據而已,不開票,只要符合收入確認條件,就要確認收入結轉成本,申報納稅。

樓主這樣問,不就是貪心。

其實,如果是不要票的業務為主,可以考慮註冊為小個體戶,那你採購的時候也可以不要票,最後納稅用核定或者定額,基本上就不用糾結庫存的問題了。

類似的問題,有個老師講過一個案例,他是這樣說的。

最好是把業務好好地進行劃分,跟正規大公司的生意,就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為人家大公司對稅的要求本來就高,你想不開票或者開3%的小規模票,不那麼容易過得去。那既然要開票,就一定要把採購成本算準了,然後才好跟對方公司多要價。不要帳還沒算清楚,把好好的生意做虧錢了。

如果跟小規模納稅人的生意多,那就自己也登記一個小規模納稅人。大家都按照不抵扣低稅點算賬,都能有優勢。

當然,那如果對方是個體戶、個人,根本就不要票,那自然是個體戶最合適,最好是賬都不用,最後多跟稅務人員哭點窮,核定的稅就少咯。

總之,就是要對自己的生意很清楚。

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康愉子


非請自來。

簡單,聽說過“一鍵清除”嗎?哈哈。怎麼處理,難道心裡沒有底數嗎?按現在的思維,永遠無法解決。

這裡的“進項票太多”,按經驗判斷,說明不時有采購業務,累計數量,重要的是這部分進行賬簿登記,反映在賬面上,為日後存貨賬實不符埋下隱患。大概原因,估計大家都能猜到或都經歷過,不想過多解釋。

銷售不開票,隱瞞收入,簡單粗暴,目的是為逃避繳納稅款,這已經算是公開的秘密。類似的銷售業務完全沒有進行會計處理,出庫不能如實記錄,商品實際出庫,而未登記,導致賬實不符。

要說處理這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補記幾筆會計分錄就完事。道理很簡單,如果發生銷售業務,按實際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是否開具發票都不會存在庫存越來越大的問題。

不知道提問者是什麼身份,是企業負責人還是財務人員,如果能作主的話,讓財務人員,大筆一揮,寫以下分錄,借記“銀行存款”、“應賬賬款”等,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然後,再寫一筆,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隨便這筆分錄的補記,庫存商品很快就可以“蕩然無存”

看,簡單吧。類似這種問題,我答過不少,可以說,這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第後一個。如實記賬,就是解決的最佳方法。

大概就是這樣,閃了。


龍門賬


一般企業都是嫌進項票不夠,題主這個企業比較特殊,進項票太多。

對於這樣的狀況,我們需要分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情況1:由於銷售不開票,導致賬面庫存越來越大。

老闆們要明確一點,不開票≠不交稅。當然可能有部分人抱著僥倖心理,隱瞞銷售收入,收款不走公賬,對應的庫存也不結轉。那麼自然就會造成賬面庫存越來越高,實際庫存虧庫的問題出現。

這樣問題的產生,一方面還是老闆的風險意識不夠,認為隱瞞收入沒有問題。其實在信息化越來越發達的時候,這樣的操作風險是與日俱增的。沒有特殊情況,卻長期有大量留抵的企業,本身就是一個風險點。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要停止兩套賬的做法,消化掉當前的庫存。隨後,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業務,來進行稅務上的規劃,降低綜合成本。

情況2:由於大量採購,導致實際庫存增大。

這個問題可能更多的是經營上的問題。其表現就是銷售滯銷,外加本來就很多不開票的情況,導致銷項小於進項,企業有大量的進項留抵,影響了資金流。

這種情況下就要“雙管齊下”。一方面,認真研究經營上是否存在問題,是否能夠拓寬銷售渠道,解決產品的銷售問題,另一方面,研究稅收上的政策,比如企業的進項是否都是由於正常的貨物採購產生的?有沒有大規模的採購設備等採購計劃,是否需要調整?另外,是否能夠享受留抵退稅的政策等。當然,同時要關注這些不需要開票的金額到底有多大,企業是否有必要轉變經營模式,從而解決大量進項票無法抵扣的問題。

總的來說,企業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進行判斷,看選擇什麼樣的對策解決進項和庫存的問題,同時注意避免在處理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風險。


財會小童


題主這個問題,沒有表達清楚。

進項票太多,銷售不開票,怎樣處理越來越多的庫存?

只要有銷售,庫存就不會越來越多,庫存多少並不是開票、申報抵扣、來決定的。

不開票,只要實現了銷售收入, 也要計算銷項稅額 ,也要納稅申報,只是申報時按未開票收入申報,也可以抵扣進項。

比如:某一般納稅人公司,稅率13%,2019年8月,實現銷售收入100000元(含稅),未開具發票,同時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金額70000元,稅額9100元,假設上月沒有留抵。

8月主要稅收數據:

銷項=100000÷(1+13%)×13%=11504.42

進項=9100

應繳增值稅=11504.42-9100=2404.42

申報標填寫:

所以 ,銷售不開票不影響進項抵扣,也不會造成庫存增加。為什麼會出現大量庫存?

第二種情況,就是隻有大量進項,沒有銷售,也沒有開票。

如果是這樣的情形,控制一下進項,沒有銷售大量進項佔用資金,同時 如果企業納稅信用等級A、或B級,並且符合增量留抵退稅條件 ,自己可以對照留抵退稅的政策規定,自我判斷一下,符合條件可以申請留抵退稅。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企業銷售未開票,未開票收入沒有做納稅申報,所以進項也沒有抵扣, 形成賬面大量留抵稅額,如果是這樣,會 面臨稅務風險的。


新稅視點


這個問答的本質屬於金稅系統魅力的範疇,金稅系統的大數據比對就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其神奇的地方,更是少數“蠢蠢欲動者”心驚膽顫的根源。

進項票歷來沒有納稅人嫌多的!銷售不開發票就沒有納稅義務?庫存怎麼就越來越大了?一步步被逼進“死衚衕”!是焦慮,還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我非常敬佩題主的勇氣,似這般“司馬氏之心,路人皆知”的問答,能有幾人公開放在臺面上討論的?問答中的問題,確有解決的辦法!營商環境監管越來越嚴、數據比對讓納稅人毫無秘密的背景下,筆者僅能站在徵納平衡的角度給你幾點建議:

一、處理問題前,需要強調的概念

具體的處理辦法分為兩類,根據問題的類別攏共分兩大步決解問題。處理問題之前,需要強調的概念,從重要性的角度看,莫過於再次交代一下納稅義務。

關於納稅義務的名詞解釋,本文就不再說了,只說一句樸素的話:不開票的銷售收入,無論對於增值稅,還是所得稅等其他稅費種,納稅義務客觀存在。只要發生應稅銷售,無論開不開票,都有納稅義務!

以往沒有“天眼”,部分中小微企業將不開票的、收現金的等等疑似可以藏匿的收入,裝進“外賬”,納稅申報看不見摸不著。

金稅系統,可以讓納稅人“裸奔”,納稅人的一舉一動都在其眼皮子底下。以往的路數,現實絕對沒有機會!

二、問題的分類

“進項票太多,銷售不開票,庫存越來越大”從趨勢上判斷,造成這樣的後果,僅僅跟藏匿收入,偷逃國家稅款有關係!

從責任劃分來看,形成這樣的事實,既有會計處理的責任,也有稅務處理的責任,綜合為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合謀負直接責任;授意或者指示財稅人員的老闆和領導,負領導責任。關於司法解釋,筆者認為直接責任需要承擔的風險會更大。從獲取的經濟利益看,老闆是最終受益者。直接責任和最終受益者之間的矛盾,由財稅人員自主選擇。

“進項票太多,銷售不開票”的路數分析,無外乎將不開票的收入藏匿進了老闆的腰包,不依法申報繳納稅費;藏匿收入對應的成本沒有辦法結轉,直接體現為數量金額不匹配;賬面金額和數量,長期大於實際庫存的價值和數量,且這種差異趨勢越來越大。少數極端的納稅人,倉庫什麼實物都沒有,賬面上有無限大的存貨(數量+金額)。

從問題形成的時間劃分,可以分為:歷史時期形成的偏差;現實形成和將來展望。以下根據問題的分類,具體分析不同的處理辦法。

三、處理辦法

一)、歷史形成的偏差

1、財稅處理的反思

歷史時期為什麼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差異,財稅人員不得不反思!

教科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會計主體假設”,也就是告訴財務人員,對服務的會計主體不能與其他主體混同,做哪家會計主體的賬,就不能將多個主體混淆。這裡需要反思的是,個人發生的經營活動,屬於該自然人的經濟業務,並不屬於正在服務的會計主體的賬務,為什麼不及時剔除並區別處理呢?

稅務會計沒有申報納稅這部分收入,既然稅務會計認定為不是納稅人的經濟業務,為什麼不勒令財務會計從會計主體的賬務中剔除?

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之間的銜接是非常重要的,任何閉門造車者、各崗位我行我素者,都是會計整體工作的破壞者!

2、會計處理差錯的糾正

既然發現錯了,就需要及時更正。可以分為兩部分內容:單一賬務差錯的,及時將賬套信息更正;稅務處理存在少繳稅款的,應當與主管稅務機關聯繫,及時補繳稅款和滯納金。

一方面,問答中提到“銷售不開票”,需要核實不開票銷售是不是本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業務。如果這部分銷售並非本會計主體發生的業務,需要從會計主體的賬務信息中刪除,包括採購入庫、銷售出庫等相關信息。

另一方面,查實確為本會計主體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但沒有做相關的納稅申報,除補繳稅款和滯納金外。賬務處理需要根據實際經濟業務發生的情況,補記包括但不限於採購入庫、銷售出入庫、其他出入庫等供應鏈核算數據,同時總賬系統補錄相關信息,並賬賬核對、賬實核對一致!

二)、現實整改與未來展望

1、現實整改

誠信經營,依然納稅在現實階段,不再是一種口號,是法制建設的必然結果。以往“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再符合時代潮流。中小微企業主和管理人員,經營理念得與時俱進。財稅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風險控制,已經迫在眉睫。財政部關於財務人員嚴重失信人員徵信意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討論,隨時呼之欲出。

懂法還要守法,是對經營主體的生存負責、是對會計主體和納稅主體負責,同時也是對個人和家庭承擔應有責任的重要表現!

2、未來展望

未來,無論你是否願意,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貫穿整個人類歷史長河,從不缺乏不能自律將自己送入牢籠的人群。

未來,所有讓大家認為是口號的政策落實了,所有人都能欣然接受了,一切懂法守法都成為理所當然了。或許,未來依然有犯罪,但一定是高智商犯罪。現實的即興犯罪,大概率要被世人恥笑!

順祝:所有老闆,生意興隆通四海;天下財務,財源茂盛達三江!以下,沒有更多需要補充的了!


順通財稅段賢明


明顯該確認收入不確認,不計算增值稅。這金三年代還這麼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況且增值稅義務發生不是不開票就不計的,看看申請表,無票收入也有地兒填,不是嗎?誠信經營,誠信納稅是正途


目標周遊列國


進項稅太多,銷售不開票,不做收入,不結轉成本,賬面庫存只會越來越大,實際貨早沒了。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不僅給企業,給老闆和會計帶來很大的風險。

1、銷售不開票不等於不做收入,不提銷項稅,不交增值稅,這是常識性的錯誤。

2、這樣做財務報表一眼就看出有問題,很大概率會觸及金稅三期報警,不僅涉及增值稅,還有所得稅和其它附稅

3、不做銷售,收到的銷售款肯定也沒進公司賬,採購貨的款從哪來?

建議趕緊把收入做了,不開票可以,到但不能不做收入,想節稅可以,但不能用這種方法。

最後,如果你是會計建議再找家公司吧。


LUCKHEI


申請退稅(進向轉出),具體諮詢稅局,可以直接返還稅金的。千千萬萬不要賣票


電動工具迷


題主的老闆堪稱是商業奇才,中國的企業從來只會是進項票不夠,進項票太多的還是第一次聽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