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媽祖俗語傳古今

媽祖文化是歷史上人們對媽祖信仰逐漸形成的精神財富,它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著民俗、歷史、文學等內容。在歷史上,留下許多有關媽祖的神話傳說以及美麗動人的故事。媽祖文化也有雅有俗,而與媽祖有關的民間傳說、歌謠、俗語等可算是俗文化了。今天我們要談談的便是潮汕民間有關媽祖文化的俗語。說起俗語,它具有口語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等特點,並在人們口語交流中不斷流傳,因此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潮汕民間有關媽祖文化的俗語不僅展現了潮汕的媽祖文化,而且也彰顯潮汕的地方特色,讓人們能通過俗語瞭解潮汕的媽祖文化。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亥爺得份媽祖廟,媽祖得份亥爺福”。這句俗語源於清代澄海樟林古港的北社媽祖廟。在樟林古港北社媽祖廟的大殿東側,供奉著一頭泥塑的公豬,稱為“亥爺”,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相對應,所以豬的排次是亥。“亥爺”為何能和媽祖一樣深受世人敬仰呢?相傳,澄海樟林有一對年輕的夫妻,婚後不久,因生活所迫,丈夫只好漂洋過海到暹羅謀生,將母親及妻子留在家中。他雖然每天都在暹羅努力打工,但是生活仍然難以為繼,更談不上寄錢回家,所以家中母親及妻子生活十分艱難,只能捱餓度日,婆婆無奈勸媳婦改嫁。迫於無奈,這位媳婦只好橫心離開家中,不料其走到半路,忽然遇到一頭公豬橫衝出來,濺了她一身泥,由於全身都被泥土濺汙了,她只好返回家中。這位媳婦自感天意不許,便從此每日苦守。終於有一天丈夫發跡回鄉,夫妻母子終得團圓,這對年輕的夫妻也開始生兒育女,並創辦了茂和號船壟,生意十分興隆。他們感恩媽祖對他遠渡重洋外出謀生的保佑,感念“亥爺”的攔路有功,於是決定出資建立新的媽祖廟,並將“亥爺”配祀於天后殿東側。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伓拜媽祖,伓會發家”,意思是說,如果不拜祭媽祖,這個家就不會興旺發達。傳統的潮汕商人、船員、漁民等無不敬仰媽祖的,可以說他們對媽祖的敬仰首先就是出於對自然的敬畏。潮汕地區瀕臨沿海,大部分潮汕商人、船員、漁民都是靠海而生,而海上險象迭生,他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媽祖的保佑之上,因此躲過災難且經營得利的商人們,就會把這些功勞直接歸功於媽祖的保佑,感恩媽祖,大部分商人們也會經常積極捐資修葺和改建舊的媽祖廟或是興建新的媽祖廟。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毫無疑問,媽祖信仰使成功的潮汕商人獲得自信與安慰。而對於船員和漁民來說,海洋捕撈和航運是他們的主要生計,在茫茫大海之中航行,自然希望冥冥之中有得到媽祖的保佑。於是,他們在上船之前總要到媽祖廟進香許願,祈望這一趟出海能夠贏利而歸。他們從媽祖信仰中吸取了勇敢無畏的精神,增添戰勝海上風浪的信心與勇氣。媽祖信仰有著這麼強大的生命力,與海上作業的危險性以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息息相關,人們因而需要心理上的安慰,而這似乎也可理解為是媽祖文化內涵的一種延伸乃至弘揚。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摜屐綴唔著人走庵”。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生”,潮汕各地的“營媽祖”活動十分隆重。這一天,有些鄉村會挑選健壯有力,且結婚多年未有子嗣或剛剛結婚的男青年作為抬媽祖的“轎伕”。媽祖鑾駕經過時,祭拜者會取三炷點燃著的香,插在隊伍前面的香爐裡。假如是結婚多年未有子,且又輪不到抬轎的男青年,一定會爭著擠著去摸摸媽祖像或轎頂,如果摸著的話,則象徵今年必生貴子。營完媽祖回廟時,要看看哪臺轎跑得快,快者則新年更吉祥如意。因此,每當快接近媽祖廟時,抬轎者總會使勁狂奔。這時體弱者即便是脫掉木屐,提在手上也難以趕上他們,所以“摜屐綴唔著人走庵”成為一句潮汕俗語。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館尾媽祖佑外鄉”。館尾天后宮位於南澳縣後宅鎮館尾路金山北麓,其實原名是“金山古廟”,大約建於明朝1368至1644年。相傳明朝天啟年間,饒平才子黃錦,與同伴一同泛舟遊海,來到南澳島。達到之後,他聽說館尾天后宮十分靈驗,便前去拜拜媽祖。他虔誠地許願:“如果中了進士,便購田4畝、水池1個來答謝媽祖。”不久之後,他果然中了進士,崇禎年間還升任禮部尚書,世稱“黃尚書”。他也不食言來到南澳島答謝媽祖。後來,南澳有一秀才,想考舉人,見如此靈驗,便來到館尾天后宮許願。可惜的是,他卻無能如願,便感嘆道:“館尾媽祖佑外鄉”。從此,這句話成為一句俗話,流傳至今。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此外,還有一些帶有比喻義的潮汕媽祖俗語。例如,“陳橋阿媽驚吊瓜,溪東老爺畏麥粿。”這句俗語表達了久則生厭的意思。“吊瓜”(潮語)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黃瓜。傳說,潮州西郊的陳橋在以前盛產黃瓜,所以當地的人們就一直用黃瓜來供奉媽祖,同樣,江東產麥,那裡人們就一直用麥粿來祭神。又如,“南陽祠堂外砂宮”,這句俗語是用來比喻建築規模的巨大。澄海蓮陽以祠堂龐大而聞名,而外砂則以媽祖宮冠潮汕。

由此可見,潮汕民間有關媽祖的俗語蘊涵著豐富的媽祖文化。我們需要繼續蒐集挖掘潮汕民間有關媽祖的俗語,以更好地瞭解頗具潮汕特色的媽祖文化。


澄海為何擺著一尊“豬”塑像?亥爺為何和媽祖一樣受潮汕人敬仰?


本文刊載於2018年《中華媽祖》雜誌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