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最后一集丁伟论文里的ABC三国为什么不直接说日本、美国和俄罗斯?

概率费用计算


《亮剑》剧中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一句“军事学院毕竟不是总参谋部”,得以延续了丁伟的军旅生涯,刘帅吩咐手下将丁伟的毕业论文通过但是存档(不公开发表),算是挽救了他的政治生命。在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将老大哥设定为假想敌,捅出去就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足以让丁伟脱了军装,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问题中称为俄罗斯当然是错误的,应该是前苏联。这篇论文十年之后的60年代中苏交恶,东北、华北和西北所面临的军事压力,非今天的年轻人可以了解的。小时候常去父亲的办公室玩耍,满眼全部是苏军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资料,那已经不是什么“假想敌”,ZBD已经打起来了,只是因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两国的克制,没有爆发全面战争而已。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丁伟的论文确实是未雨绸缪,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经常搞搞兵棋推演没有坏处,用刘帅的话说,在军事学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把任何国家的军队当成假想敌”。



只不过,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公开讨论对苏戒备肯定是大忌,丁伟只能打打擦边球,以“C国”代指前苏。至于代号“B”的日本已经无所谓了,抗日战争打完没有几年,血海深仇;而跟代号“A”的美国已于1950年正式交手,即便是丁伟上台发言的时期,仍然处于敌对状态,这俩国家根本没什么可顾忌的,他们被用字母代指,完全是沾了前苏联的光。

术业有专攻,晋西北的“铁三角”在军事上各有所长,李云龙长于战术突击,孔捷贵在执行坚决,而丁伟的战略眼光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所展露,比如凭空判断平安格勒战役的形势、比如分析楚云飞进占大孤镇等桥段,因此在毕业论文中阐述我国未来的国防战略问题,一点也不稀奇。台下的常乃超都听懵圈了,这就是差距,军人不能仅仅是一把枪,需要有思想。



丁伟的论文题目是《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实际上研判和规划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未来二十年的防御重心和应对战略,我们没有必要深究太专业的军事理论,不妨归纳为三点中心思想:

1,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及其军事联盟,它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总有支离破碎的那一天,丁伟用“一个大家族的老太爷总有过世那一天”,隐晦地预言了“华约组织”的解散乃至苏联本身的解体和,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尚比比皆是,况国家乎?历史发展的事实是,斯大林逝世后,确实产生了巨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军事工业和战争能力,在美国的管控下,它至少在20年内形成不了军事威胁;美国虽然帮助国民党协防台海,但蒋介石并无力大规模反攻,最多是局部骚扰,而美国自己刚从半岛抽身,以及国内政治体制的约束,也轻易不会卷入全面战争,那么,ABC谁能对我国构成真正的威胁,已经不言而喻了。

3、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地形无险可守,极利装甲集群和摩托化部队的快速推进和大纵深锲入,应在东北建立永备国防工事,建立两线兵团的纵深防御;华北和西北则让开一马平川的草原与戈壁,后退至山岳地带实施主要防御。这个论点与60年代解放军的防御战略完全相同,不过是借丁伟的嘴提前说了出来。



中国古代历来推崇“文死谏,武死战”,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站在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角度考虑军事问题,绝对是本分,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我们该为丁伟将军点个赞。哪怕是今天,有些将领的言语和论点稍显过激,也是需要包容和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看看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什么都明白了,记住丁伟的话吧:

“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永远高于意思形态的信仰,别的,都是扯淡”!


度度狼gg


《亮剑》最后一集,丁伟的论文答辩中先后提出了ABC三个假想敌。

A国,拥有第七舰队,又刚签过《板门店协议》,毋庸置疑,是美国。

B国,在中国的东边,二战期间的军事工业已被全部摧毁,说的是日本。

C国,与我们边境线的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接壤的军事强国,只能是苏联。


丁伟用A国开头,简述了一下东南防务,很快话锋一转,指出A国的体制限制,使它不会轻易陷入大型战争。

这句结论已经很与主流不合了,尽管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丁伟阐述的是更接近正确的,但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泾渭分明,美国是整个阵营中被树立起来的敌方,以它为假想敌才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丁伟的论述显然是非主流——哪怕他一直解释自己不从政治、外交领域分析,而只是从纯军事防御角度来着眼。

关于B国,丁伟的论述中更是一带而过,B国充当了丁伟毕业论文答辩中的打酱油角色。

C国才是丁伟毕业论文的核心,虽然论述过程中被考官以“你的政治立场很危险”为由打断并驳斥,但丁伟还是坚持着基本阐述完毕,十几年后的事实告诉我们,丁伟的论文简直是未雨绸缪,他的担心成为了现实,这才是军队优质主官的良好视野。

丁伟在论述中这样说到:

一、建立永备国防工事,加强防御纵深,强化战略预备队。

二、让出无险可守的戈壁草原,主力屯兵在山脉地带,据险可守。

三、不被动防御,要全攻全守。

为了加强阐述第三条,丁伟甚至举了个例子,敌人进攻我们时,我们可以针锋相对的跨越到敌方境内,破坏其运输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使他们失去后勤保障。

考官就是在这个时候打断了丁伟的答辩,好家伙,你这小子思想太危险了!那个时候(论文答辩的时间大约在1954年)的苏俄和我国是蜜月阶段,你丁伟居然想到了去破坏西伯利亚铁路,这要是传到对方耳边,那你就是破坏两国和平友好睦邻关系的罪魁祸首。

丁伟擅长逆向思维,在晋西北铁三角中,他惯以头脑冷静、喜欢钻研战略战术著称,按军事思想境界来评定,不客气的说,他的这篇论文的军事价值要比李云龙的《亮剑精神》要高上一大截。

再联想到丁伟在论文答辩的开始阶段,曾经举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例子,毫不客气的指出这个大家庭随着强人家长的死去,未来一定将陷入分裂状态,这简直就是期盼苏俄解体了,无怪乎丁伟的毕业论文“技惊四座,引发了一场军事学院的八级地震”。


历来现实


其实这个在原著小说里是这么说的:

我国领土的防御重点问题,请看地图……

我国东部的日本在二战中军事工业被全部摧毁,二十年之内难以东山再起。

我国的西部及西南部,惟一有能力搞起点事端的国家…….

结论是,西南边境一旦发生战争,将是场有限的边境战争,我军所动用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个步兵团。我刚才说过了,我国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及东部都无太大的威胁。”

从军事角度,从国土防务角度上看,我认为,我国领土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西北部、北部、东北部……”丁伟的话音未落,在座的将校们都大惊失色,这个丁伟简直吃了豹子胆,我国的西北部、北部、东北部是谁?

在小说里,作者可是赤裸裸的指名道姓,什么ABC,不存在的。

总的来说丁伟的战略眼光独到,丁伟该提到的威胁基本上提到了,美国,蒋校长,印度,当然还有最主要的苏联。

能够摆脱当时的局限围而提出这样的独到观点,实属不易。尽管丁伟的观点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这篇文章还是存在问题、文章一出,一片哗然。

当然小说的这些国名因为种种原因也让编剧给改了,结果表现出来的就是ABC。

另外要说一下,题主的问题有错误,不是俄罗斯是前苏联。

本问答“大国重器解析”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原创不易,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转发都是对于创作源源不断的支持!


大国重器解析


事实上,在原著当中丁伟在那次著名的答辩中,提到了四个国家,除了ABC之外,还有第四个国家印度,当然跟AB两国一样,只作为背景存在,而ABC分别为以下三个国家:

A:美国;B:日本;C:苏联;

在连续剧亮剑当中,有关丁伟在毕业时的答辩论文,除了印度这个国家没有出现之外,其他内容相差幅度并不大,美国因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外加国民党败淘台湾,短期之内不会与中国发生大范围的军事冲突;日本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重大摧毁,未来一二十年之内很难东山再起;印度虽然与中国有领土纠纷,但受困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重装备和空军很难在这一区域大范围展开,未来只会发生有限冲突,这三个国家未来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



因此,最有可能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只有C国——苏联。

至于为什么在连续剧当中没有指名道姓,相信在2005年那几年看过亮剑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年放映的亮剑与最近几年电视上或互联网上播出的亮剑,篇幅方面有很大的缩短,其中就包括丁伟答辩的内容,首播的那几年,这点内容被删剪的七零八碎,答辩中提到的国家根本没有出现,只是出现了一些宏观上的防御内容,2010年以后电视台上映的亮剑,才开始恢复原有的情节,当然,早年被删除的也不止这一段。



几年前扮演丁伟的演员在参加电视综艺节目时,曾经解释过该片段一度被删剪的原因,就是亮剑热播的初期,正值俄罗斯高官访华,出于和谐的因素删减掉了这部分情节,当然也由于审核时有些段落的情节比较敏感,所以暂时进行了删除。

当然,即便是没有删除在这部分情节中也没有指名道姓说这个国家是苏联,而是用字母C代替,至于为何没有指明这个国家,在连续剧中院长刘伯承的评价解释了这一点,一个合格的指挥官要根据国家的周边形势,制定理想的假想敌,而假想敌只是一个代号,不必刻意强调他的国家名称,如果愿意叫阿猫阿狗都可以,换言之,在这一话题上需要考量的是指挥官的头脑和战略眼光,而不是具体外国的名字。


辽宁资深球迷


2005版的电视剧《亮剑》肯定给大家留下了特别深刻回忆和印象。

亮剑中最后一集丁伟在毕业论文中说ABC三个国家,而不是直接说成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呢?

毋容置疑,在丁伟的论文答辩中先后提出的ABC三个假想敌。A国,拥有第七舰队,又刚刚签过《板门店协议》,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B国,位于中国的东边,在二战期间的军事工业已被全部摧毁,说的就是日本;而C国,与我国的边境线的西北部、北部以及东北部相接壤,这只能是苏联。

当时的中国刚刚解放,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中国而言,苏联是老大哥,而且当时国际情况和环境是处于冷战中。在建国初期苏联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多的,所以在当时是没有人敢说苏联的,只能用字母代替。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在丁伟论文中还把苏联当成假想敌,他认为我国内陆领土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西北部、北部以及东北部边境。毋容置疑,丁伟所提出的的问题是相当准确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丁伟所说的观点是正确的,在1966年中苏关系交恶,两国在边境都部署了很多兵,随时准备开战,但是后来苏联忌惮国际环境没有打起来。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如果公开讨论对苏戒备的话肯定是大忌,对此,丁伟只能打擦边球。

不过对于用B代替日本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当时抗日战争已经打完了好几年,中国和日本有着血海深仇;同时和代号A的美国已经在1950年的时候,在战场上已经正面交手,即便是丁伟上台发表言论的时候,中美还处于敌对的时期,这两个国家是没有什么顾忌的。

最后,中国自古以来推崇的就是“文死谏,武死战”,作为一名军人,站在国家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的角度考虑军事问题,应该是大力提倡的,放在现在的时代,有些将领的言论和论点稍有过激,也是需要包容和理解的,因为出发点都是正确的,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四十五度军报


首先啊,我们来看一下时间背景,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是在1955年,共和国成立第6年。

书归正传,我们来说一下丁伟答辩发表论文中的 A B C三国,毫无疑问,实际上就指的是美国、日本、苏联,只是当时的世界形式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而我国出于自身考虑,虽然没有明确的加入华约,但还是站在华约这一边,所以丁伟论文里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写上将苏联视为假想敌,所以只能以字母代替,那既然苏联以字母代替,那么美国和日本同样也得以字母代替。

那这里我们再说一说丁伟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讲苏联老大哥视为假想敌,而且着重强调如何防备苏联?

要说苏联人(俄罗斯人),他们对于土地的痴迷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从满清开始,俄罗斯就跟华夏民族因为领土问题打打和和,一直到满清末期,割占了大片土地,就算到了苏联(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时代,同样觊觎我国领土。

满清时代中国地图-一片美丽的海棠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雄鸡报晓



再有二战后,苏军干掉东北的日军皇军之花-关东军后,在东北没少拿走我们的资源(用拿是看在和关东军作战中阵亡的苏军将士),丁伟作为首批出关的部队的团级指挥官,不可能不了解这样的情况,只是出于意识形态,不好明说罢了。

事实证明,我们的丁伟同学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甚至于他的部分假设应验了,中苏关系破解,苏军远东不对百万大军枕戈待旦,妄图进攻中国,中苏珍宝岛军事冲突,这无疑证明了丘吉尔的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息。


想念瞬间-中尉


一般在军事演习中都会用代号来指称敌对国

在《亮剑》中最后一集,丁伟的论文答辩中用三个字母来指代别的国家,其实是很正常的,别说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刚刚建国,即使是现在各个国家在军事演习的时候都会采用假想敌的方式来进行指代,而不会将真实的国家名字代入其中,一边引起不必要的外交冲突。

比如美国在西北太平洋的联合军演,其实假想敌不是朝鲜就是中国,但是美国敢说拿这两个国家当假想敌军事演习吗?肯定不会,即使是在演习的地图上,可能都不会出现国家的字眼,而是以字母来标识。

实际上在军队中对于不明的敌军用字母标识也很正常,军人不管作战的对象是谁,不管是谁在他们的枪口下也都是ABC。这应该是一种常识吧!而现在国内的军演都是红蓝两军对峙,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以丁伟作论文的时间,即使是说ABC来指代国家也很危险

实际上这也就是在军事学院内部少将军衔以上的毕业论文答辩中,是一个人数比较少规模的一次答辩,应该是属于内部讨论,并且不对外公布的答辩,即使是这样,在讨论这三个国家的时候,还是犯了大忌。

为什么?因为丁伟讨论的不止是军事,还有政治,军人不谈政治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然而军事是政治的外延,当政治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往往就需要军事来完成,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

尤其是在当时的国家环境中,我们坚决的倒向了苏联老大哥,郭沫若当时好像还写过斯大林是他爸爸的诗,只能说刚刚经历N年战火的中国好不容易迎来和平,实际上很不容易的。

以日本来说,刚刚结束十年,当时老蒋也天天喊着要反攻,朝鲜战争也刚刚结束,这个时候丁伟把方向一转,我们要防苏联,实际上有点骇人听闻了,因为我们实在是折腾不起了,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了,再也不是打这个打那个的时候了。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面对多线作战,当时中国再怎么强大(自我感觉)也不可能和苏美同时开战。

很多答主或者观众对丁伟的一番高谈阔论都很赞赏,因为后来闹掰了,两国关系恶化,因此证明丁伟是个伟大的预言家,实际上,我国高层对国防问题一向很拎得清,并不是说对苏联一点防御也没有。

至于丁伟提的建立永备国防工事,大纵深防御,后来的确是实施了,然而也没起到毛的作用,别说苏联的钢铁洪流咱们打不过,当时苏联还研制了原子弹,战争早就是现代化立体化战争发展了,这一点丁伟没有参加朝鲜战争,所以他体会不到现代化战争的模式,还单纯的以“北-中-南”三条线来防御。当然,丁伟也只是一个少将,考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以少将替元帅担忧的角度。


史论纵横


丁伟的毕业论文是《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首先他很明确就说了ABC三国只是假想敌,而非真实的敌人,但是即便如此,我们都可以推测出A国是当时驻守舰队在台湾海峡的美国,B国在我们的东部被打成残废,那么无疑是日本,C国西北部,北部,东北部,这肯定是当时的苏联,这么明显的暗指为什么丁伟不直接写名字呢?

其实单看后面教官们的反应,我们可以知道丁伟的这篇论文,虽然最后被印证了,但是显然是非常超前的,他的重点是C国,也就苏联将会是我们中国未来在国土防御上的重点对象,教官们听完都是虚汗直冒,甚至认为丁伟有挑拨国际关系的嫌疑,从这一点我们就大概也可以知道,为什么丁伟不能直接在论文中写ABC三国分别是美国,日本,苏联了。另外当时我们和苏联关系还很好,那些教官们也想象不到后面真的两国会爆发珍宝岛战争,所以丁伟很有战略眼光。

另外丁伟等人他们的身份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是我们新中国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将军们,另外他们在军事院校的论文是直接报备军委的,直接以真实国名代替假想国,一些内容一旦泄露解密,很容易就会被外部敌对势力利用,想象一下这个新闻标题,中国将领提议重兵驻防苏联边境,这样一个标题,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完全站在苏联一边,西方如果搞出这么个新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外交影响。所以只能用ABC假想国代替真实名字,即便到现在我们和俄罗斯作为盟友也不能指名道姓。

那么我们说说A国和B国,当时侧重点不在他们,虽然世界格局东西对抗,日本当时已经残废了,有实力的还是美国,但是百废待兴,世界新秩序的建立,短时间内大家都认为大国之间很难在爆发大战,另外美国在朝鲜才刚吃瘪,所以这两个国家代指一下,提防就好,并且我们当时要树立的形象是热爱和平的,很多人主要把目光集中在台海,所以暗示一下就好,直接点名也不是很好,同样这也会引起外交纠纷。

那么今天我们一天天更加强大,那就更不能说真名了,西方时不时就说我们威胁他们的“和平”发展,如果直接点名道姓那么有些国家不得被吓死啊?说不定到时候又开始向国际社会黑我们,你们看嘛,他们的将军都一直在讨论怎么打我们,这种黑锅我们可不能背!基于以上原因所以丁伟的论文中,只能够用ABC分别只带美国,日本和苏联。


玄坤


2005版的《亮剑》最后一集中,晋西北的铁三角们都完成了毕业答辩,其中李云龙的毕业论文是《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丁伟的毕业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孔捷的论文在电视剧中没有体现出来。


原著中李云龙的毕业论文并非《亮剑精神》,但编剧之所以这么安排,自然是为了点题,这个倒是没有没有什么问题。

而丁伟的毕业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是相当精彩的一篇军事论文,属于战略层面是高瞻远瞩。

在丁伟的毕业论文中,出现了A、B、C三个国家,根据丁伟对这三个国家的描述,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三个国家的原型。


国A国拥有驻守在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刚刚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这毫无疑问是美国。

B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工业被全部摧毁,位于我国东部,毫无疑问这是日本。

C国位于我国领土的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满足这个条件国家只有是苏联。

丁伟在论文中用ABC代指美日苏三国,其实是非常符合当时的背景的。美国和日本倒是无所谓,但是苏联却是不能提的,特别是丁伟还把苏联当成了假想敌,认为我国内陆领土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

毫无疑问,丁伟提出问题是相当准确的。其实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人会明目张胆的提出来,毕竟当时我们和“老大哥”关系还处在蜜月期。

更重要的是,丁伟在答辩中还一一个四世同堂大家族解体的例子,生动形象的预言了后来苏联解体的局面。

所以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被摆到台面上来,搞不好就会引发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危机,这也是为什么丁伟在答辩过程多次被考官打断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切断纵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那么敌人的突击集团就会失去后勤保障!攻击势头必然顿挫!而后我们就可以……

当丁伟说出上面那句话的时候,考官都吓到,直呼丁伟的立场太可怕!


小镇月明


丁伟举A国和B国的目的是为了说明C国,既然都用了字母,后面的同样该用字母代替。丁伟此举确实很容易被人乱扣帽子,试想一下当时两国的关系是怎样的,缺少战略头脑的一般人怎么会想这么远呢?

实际上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为了避免一些东西,大家常常说“黑话”。以军迷经常说的“黑话”为例,黑丝带、常凯申、果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