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有名的泰国国王,其实是广东潮汕人!

这个最有名的泰国国王,其实是广东潮汕人!

01

公元1734年4月,郑信出生在泰国一个潮汕富商家庭。他的父亲郑镛,原是广东潮汕的一位乡野浪子。雍正初年,郑镛难以维持生计,便搭上了商人的走私船偷渡到了泰国。当时,清王朝有禁令:“片板不得下海,一旦被捉,处以极刑”。

自此,郑镛便成为天朝弃民。初到泰国,郑镛在泰国首都大城以赌博为生,赢了大钱,而且取得了赌场的承包权,名满京师。于是,泰国国王赐予郑镛“坤拍”爵位。之后,郑镛娶了一位名洛央的泰国姑娘。郑信出生不久,郑镛去世。

有一天,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微服出行,路过郑信的摇篮边,看他十分可爱,而却克里当时膝下无子,于是将他收为养子。

后来,昭披耶·却克里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自此,郑信遇到了他一生的好友:母亲是华裔的小却克里,他们一起接受泰国贵族的教育,掌握了泰文、中文、越文和梵文等4种语言。

13岁,他被任命为御前侍卫;20岁,入寺为僧;23岁,还俗。不久,他被派到大城任职,很快便封爵为“披耶”,晋升为大城的军政长官,人们叫他“披耶达信”。

这个最有名的泰国国王,其实是广东潮汕人!

(图:泰缅交战中的战象队)

1765年,强盛的缅甸分兵两路入侵泰国,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首都大城。郑信闻讯率部勤王,奋力作战,利用火炮数次打退了缅军的进攻,但大臣们却不停地诽谤他擅自使用大炮攻敌,而泰王素来又对郑信有疑心,对他更不信任了。

1767年1月,泰王兵分六路大规模反击,企图歼灭缅军主力,谁知却惨败而归。溃退之时,郑信部数千人马又被要求殿后,边退边打的郑信退到城门之外,守城官却闭门不纳:“郑将军!国王有令,自此刻起不得打开城门,以防奸细混入。”

02

走投无路的郑信,只好率部打回去,突出重围时,所部仅剩500余人。为了摆脱追兵,郑信在那空那育府附近,利用有利的山谷地形,设下口袋阵,一把火烧灭了1200多缅军。

郑信由此赢得善战之名,他的名字传遍泰国各地。很多民众慕名前来,郑信的部队迅速壮大,2月到达南方罗勇城时,他有了一万多人、枪,还有一支战象队。

4月底,泰国大城沦陷,王室成员及九万多战俘,都被送往缅甸为奴,堪称泰国的“靖康之变”。缅军犹不知足,向平民举起了战刀。没有半年,大城人口从一百万骤减到几千人。最后,大城被付之一炬,400多年的文明烟消云散。

听说泰王饿死在了逃亡路上,郑信决定自立为王,准备以泰国南部为基础,联合各地势力,进行抗缅战争。然而,不少地方势力拒不听命,“一个外来的杂种算什么东西,也敢吆五喝六!”实力最强、跳得最高的便是尖竹汶城。

这个最有名的泰国国王,其实是广东潮汕人!

(图:泰缅两军交战)

郑信决定杀一儆百,首先攻占了尖竹汶城附近的几个村寨,又移兵征服了附近的春武里城。切断了尖竹汶城的退路。措手不及的披耶尖竹汶派来了四名使节,请郑信前往尖竹汶城内和谈。

但这仅仅是个幌子,尖竹汶的兵马已半途埋伏,准备趁郑信渡河时突然袭击。幸好,郑信得到了这一情报,带出了7成的兵力,抄小路来到了尖竹汶城下。

郑信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要求披耶尖竹汶亲自出城迎接,三次回绝了尖竹汶的进城邀请,而披耶尖竹汶也是坚守不出。既然阴谋不成,双方只能用刀剑说话。

郑信仿效巨鹿之战前的项羽,下令将锅碗瓢盆全部砸掉,“今晚一定拿下尖竹汶,否则只好饿死!”他骑着战象,率先对尖竹汶城发起了冲击。激战中,他的座象受了伤,象奴担心他的安全,将大象往后赶。

郑信勃然大怒,举刀要杀象奴,象奴慌忙求饶,用匕首刺向象背。大象负痛狂奔,一下子把城门撞开了。郑信大军趁机一拥而入,攻占了尖竹汶城。随后,第二富庶的达叻城也宣布效忠于郑信。这样,泰国东南便统一于郑信的旗帜下。

1767年10月,郑信率领百艘战船、十余万大军挥师北上。当时,缅军烧杀抢掠,很不得人心;而缅甸当时也与清朝交恶,精锐缅军多数回国抵御清军,只留下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在大城附近的重镇三株菩提树。

11月6日,郑信顺利地攻下泰奸乃通因驻守的吞武里城,直指大城。缅军大将苏基派副将蒙耶率兵前往堵截,但双方实力悬殊,蒙耶不战而逃。而主将苏基仓促应战,四面楚歌,只好举旗投降。

这个最有名的泰国国王,其实是广东潮汕人!

(图:郑信宫廷)

郑信顺利地收复了大城,距陷落只有六个月的时间。光复后,他收留、安抚幸存下来的王室成员,又派人寻找先王遗体,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散财施食于民众。

12月28日,33岁的郑信被部下拥戴为泰国国王,建都于吞武里,史称“吞武里王朝”。

03

据说郑信称王后,有老家潮汕的邻里去看他,以获得一些赏赐。离别时,郑信送给他们十八缸礼物,嘱咐“途中万万不得翻看!”途中,一行人实在忍不住,打开一看,“妈的,全是咸菜,什么东西!呸!”

“这厮送的咸菜,连狗都不吃!还是扔进海里喂鱼吧!”于是,他们把十七缸咸菜全丢入大海才解了气,只留了一缸作纪念。

登岸后,不少乡亲争相来看唯一的大缸,才发现咸菜下面全是金银珠宝。原来郑信怕他们遇到海盗,便在缸口盖上咸菜以掩人耳目。

这个最有名的泰国国王,其实是广东潮汕人!

(图:潮汕地区的郑信衣冠冢)

王朝建立初期,郑信面临的形势很严峻。缅甸虎视眈眈,泰国群雄竞起。北有统治着那空素旺、彭世洛一带的“銮候”和统治难府、帕府一带的僧侣封建主“枋长老”;南有控制马来半岛六坤城一带的“穆锡卡王”;东北则有披迈城的统治者“贴披碧”。

其中,枋长老最有个性,虽身披袈裟,但野心勃勃。自泰王饿死后,枋长老就自立为王,手下有一支穿红袈裟的军队,这些人虽名为和尚,但饮酒吃荤,娶妻宿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到了灭亡关头,枋长老居然逃到清迈,投靠了缅甸人。

在三年的时间里,郑信利用四大派的矛盾,纵横捭阖,将他们一一消灭。1770年11月14日,吞武里皇郑信在彭世洛城举行了三天隆重的庆典。

此后,郑信又和缅甸进行了9次大战。1774年,郑信从缅甸人手中夺回了清迈,两国的较量以吞武里王朝的胜利而告终。而且,郑信还把兵峰指向越南、柬埔寨、老挝,使吞武里王朝成为泰国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王朝,因此,郑信被誉为“泰国五大帝之首”!

04

郑信虽然称王,但必须得到东亚霸主清王朝的承认。一开始,乾隆对郑信的政权很反感,因为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而汉人郑信的政权很有可能成为反清基地。

但泰国使者多次朝贡,请求册封,郑信还送还了被缅军俘虏的士兵,乾隆终于改变了看法,承认郑信的国主地位,来往贡书将之称为“郑昭”(“昭”是泰国王的意思)。

晚年,郑信为树立绝对权威,极为暴躁,偏信多疑。下属动辄得咎,乱加酷刑。尤其是对僧侣的大肆清洗,这使他失去了僧侣势力的支持,使得吞武里王朝内忧外患,险相丛生。

1782年,郑信动员二十万大军,由“发小”小却克里率领,讨伐反叛的柬埔寨。在途中,后方发生叛乱,郑信被迫退位出家。听闻此信,却克里率军回朝,软禁且杀死了发小郑信和他的满门。

根据泰国习俗,杀死国王的血不能流到地上。所以,小却克里把郑信装到麻袋里,用木杖击顶而死,终年48岁。死前,郑信发下了诅咒:“夺我王位者,九世而亡”。

这个最有名的泰国国王,其实是广东潮汕人!

(图:曼谷郊区的吞武里大帝铜像)

小却克里由此成为现在泰国王室的鼻祖,史称“拉玛一世”。虽然篡位成功,但拉玛一世怕清朝怪罪,在贡书中诈称是郑信之子郑华,“我爹病死了,轮到我继位。”直到鸦片战争,泰国王室一直姓郑。

1954年4月17日,泰国政府在曼谷郊区特意为“吞武里大帝”建造铜像,拉玛九世亲临主持朝祭大典,纪念碑上刻着“此碑为吞武里大帝而建,他是泰国的大丈夫!”

同年12月28日,拉普九世再次主持献花圈朝祭大典。自此,泰国政府将12月28日定为郑王朝祭大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