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謀略可比諸葛亮,孫權卻誓死不用,不然東吳或可吞併天下

在三國亂世之中,誰手下的能臣良將多,誰就佔據了一定的優勢,這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目的。但是,也有一些能臣良將毛遂自薦,卻被拒之門外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人,他才智可比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立下第一奇功,後來又到東吳孫權那裡毛遂自薦,卻並沒有被孫權所接納,轉而投奔到了劉備的麾下,為劉備攻佔益州立下了大功。那麼,這個人是誰呢?孫權為何誓死不用此人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此人謀略可比諸葛亮,孫權卻誓死不用,不然東吳或可吞併天下

在三國之中有“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說法,其中臥龍就是諸葛亮,而鳳雛則是龐統。龐統的才智絕不在諸葛亮之下,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遠超於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正是龐統給曹操獻出“連環計”,使得曹操將戰船鎖在一起,以利於北方士卒作戰。這就是為日後諸葛亮和周瑜火燒赤壁提供了前提,如果不是龐統暗中相助,或許赤壁之戰就將是另一番景象。龐統在三國亂世之中一直尋覓著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希望能夠遇見一個明君聖主。

此人謀略可比諸葛亮,孫權卻誓死不用,不然東吳或可吞併天下

赤壁之戰後,龐統首先想到的是東吳孫權,想在孫權的麾下幹出一番大事業來。於是,經過魯肅的舉薦,龐統就來見孫權。當時,孫權所倚仗的大都督周瑜剛剛必死,正值用人之際。魯肅評價龐統說:“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起初,孫權聽了之後大喜過望,急忙令魯肅引薦,可是等孫權看了龐統的容貌之後,臉上就泛起了不悅之色。原來,龐統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

此人謀略可比諸葛亮,孫權卻誓死不用,不然東吳或可吞併天下

之後,孫權就問龐統,自比周瑜才能如何?龐統笑著說:“我平生所學,與周瑜大不相同。”孫權平生對周瑜青睞有嘉,推崇至極,聽見龐統這麼輕蔑周瑜,心中更是不惜。直接對龐統說:“你先退下吧,如果有需要的話,我會派人來請。”就這樣,孫權將龐統拒之門外,使得東吳損失了一個能與諸葛亮媲美的謀臣。不久,龐統就轉投到了劉備麾下,被為其攻佔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龐統的才智在東吳絕對是一等一,但孫權卻以貌取人、以言視人,最終與龐統失之交臂。如果孫權能夠接納龐統,或許東吳可以吞併天下,也不說定。各位讀者,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