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

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俗話說得好,得此一人可比百萬雄師!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在舉手投足間滅掉一個勢力或者摧毀一個政權對這些頂級謀士來說的確不成問題。那麼我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看看三國時期的十大頂級謀士吧,希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有爭議,評論隨意哦~

第十位:徐庶

相信徐庶的名字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吧,早期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指點下加入了劉備勢力,成為了其第一任謀士,並且在上任後的第一場戰鬥中就識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曹操曾問過手下謀士程昱:徐庶之才比你如何?程昱回答到:十倍於我。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後來的事我們也知道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謀,之後更是識破了龐統的連環計但並未點出,他因為一生都秉持著“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因此直到最後都沒能在曹營得到重用,就連諸葛亮率軍北伐時都曾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足見他與徐庶之間的惺惺相惜。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第九位:沮授

沮授是袁紹麾下的頂級謀臣,“少有大志,擅於謀略”的他曾經做過冀州別駕,後來仕於韓馥手下,但胸無大志的韓馥對沮授提出的許多爭奪天下的提議都熟視無睹。沒過多久,袁紹入主了冀州,沮授本以為自己得遇明主,終於能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了,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袁紹其實是一個比韓馥更大的“坑”!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其實沮授早期是很受袁紹看重的,在他的輔佐下,袁紹也先後奪取了青州、幷州、幽州,從而統一了整個河北。但在一些關鍵決定上,袁紹從來都是猶豫不決,最後便不了了之。沮授先後為袁紹提過四個非常重要的謀略:迎回天子、反對分立、三年疲曹和官渡緩進。可以說這幾個謀略袁紹只要聽進一個,恐怕曹操勢力早已不復存在了。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袁紹大敗後,沮授也被曹操俘獲,但是他依舊保留了文士的氣節,誓不投降。曹操愛惜他的才華,便將其留在帳下厚待之,但沮授仍舊密謀返回河北,最終因事情敗露被殺。曹操也曾嘆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從沮授的四大謀略來看,他的戰略眼光絲毫不輸司馬懿、諸葛亮等人,因此被排在十大謀士之一也是理所應當。

第八位:郭嘉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也常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鬼才、算無遺策、料事如神……”這些都是郭嘉短暫但光輝的一生中留下的稱號,《十勝十敗》對後世的深遠影響自不用說,不過“遺計定遼東”這件事確實有點過於誇大了郭嘉的形象,其實這就是曹操自己的計策。至於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類的傳言,也有點過於荒謬了。

第七位:陸遜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奇襲荊州麻痺關羽、火燒連營擊退劉備、石亭之戰大敗曹休,在跟隨孫權的四十餘年時間裡,陸遜可謂是功勳卓著。以一介書生形象示人的他,對外示弱驕敵,對內示弱寬容,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孫權更是把他比作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甚至能與“王佐之資”的周瑜相提並論,足見他過人的謀略。

第六位:田豐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田豐自幼便天資聰慧,博學多才的他很早就成了冀州很有名望的謀士,與沮授的人生軌跡相似,田豐同樣是先入朝為官,後加入韓馥麾下。袁紹入主冀州之後,聽聞了田豐的大名,便親自將其請到了自己的麾下擔任首席謀士。

田豐不僅在袁紹拿下冀、青、幽、並四州的戰役中功不可沒,之後更是幫助袁紹消滅了公孫瓚,成為了中原最大的勢力。而且他的戰略眼光同樣驚人,奉迎天子、穩紮穩打的持久戰略都與沮授不謀而合。之後更是在曹操東擊劉備時,提出了奇襲許都之計,但都被多疑的袁紹所拒絕。之後袁紹大敗而歸,本就羞於面對田豐,身邊的謀士逢紀還趁機詆譭了田豐一番,惱羞成怒的袁紹便借坡下驢,將田豐在獄中處死。

第五位:龐統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這句話是龐統在勸說劉備直取益州之時所說的,千百年來,無數人在提起龐統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將他與諸葛亮作對比,但是比起奇謀百出、治國有方的“臥龍”諸葛亮來說,龐統其實才是真正的“謀士”,在看待每一件事上都只講成敗,不講立場!正是因為他對劉備說的這番話,才真正治癒了劉備的“道德潔癖”,成為了一個只以成敗論英雄的帝王!能夠用一句話就改變一個人,龐統之才,不可謂之不大。

第四位:荀彧

“王佐之才”這四個字彷彿都要被三國時期的這些諸侯們給用爛了,孫權說周瑜是王佐之才,劉備稱徐庶是王佐之才,到了曹操這,他的“王佐”就成了荀彧。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荀彧可謂是曹操手下真正的戰略大師,不僅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提醒曹操奉迎天子以號令諸侯,更是在曹操遠征徐州,後方空虛的時候成功抵禦了呂布的叛亂,保全了曹操的根據地兗州三城,之後還獻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在政治方面,更是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在軍事、政治、匡弼、舉人等等方面都有建樹的荀彧,就連司馬懿都稱讚其道:“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第三位:賈詡

評判一位謀士究竟能力如何,除了看他有沒有獻出什麼“奇策”之外,他的履歷也十分重要。俗話說得好,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的,而賈詡正是三國中的這樣一枚“金子”。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賈詡,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素有“毒士”的稱號,用計狠辣但往往一招致命。最初他任職於董卓的女婿牛輔麾下,之後又在郭汜帳下任謀士,為其提出了回攻長安的計策;李傕、郭汜反目之後,他又成了張繡的謀士,還兩次獻策擊敗了曹操;在張繡兵敗後,賈詡又歸降曹操,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包括之後大破馬超、韓遂的戰役中,賈詡都奇策頻出,曹操也曾稱讚他:“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第二位:周瑜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不得不說,赤壁之戰已經成了周瑜最大的標誌,但是早在21歲起就跟隨孫策南征北戰的他,立下的功勳可絲毫不比赤壁之戰差上多少,可以說也正是他幫東吳奠定了之後的基業。在孫策死後,周瑜更是輔佐孫權穩定了東吳局勢,敗黃祖、破曹仁,整個江左地區幾乎都是周瑜拿下的。更何況赤壁之戰奠定天下三分,周公瑾更是一舉改變了天下局勢,這是多少謀臣都夢寐以求的。

第一位:諸葛亮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隆中草廬一計定天下,三顧茅廬才得以出山的諸葛亮成功向劉備,也向天下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軍事上,“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計”智絕群雄;在文學上,《出師表》、《誡子書》流芳百世。在生活中,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的發明更是提升了蜀漢軍事作戰的水平。誠然,諸葛亮是一個典型的文人謀士,蜀漢後期軍事的羸弱與他不無關係,但是,他在歷朝歷代的賢相中能擁有如此高的地位,已經算是完成了謀士這一行業的終極目標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啦,如果大家想了解三國曆史,或者還想知道關於三國殺名將傳的最新資訊,歡迎點個關注,謝謝大家,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