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公元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时年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楚庄王一飞冲天的过程中离不开这九大功臣的鞍前马后,他们分别是: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又称椒举(出自《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三》)。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曾任春秋楚庄王时期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职右司马。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就源于与伍举的对话。楚庄王即位近三年以来,他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这一天,大夫伍举(一说申无畏)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苏从,(约公元前600年前后),中国春秋时期楚国能臣。伍举劝谏楚庄王后,过了几个月,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伍参: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这时伍参对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孙叔敖生气的说:“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如果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伍参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于是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代沿袭伍姓,形成伍氏。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孙叔敖: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孙叔姓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官孙叔敖之后,孙叔敖开发水利,楚国人非常拥护,死了以后子孙以此为荣,一部分姓孙叔,一部分姓孙。孙叔敖是孙叔姓的起源。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养由基:嬴姓,养氏,字叔,名由基(亦作繇基),公元前7世纪出生于养国(今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 养由基自小就很会射箭,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被称为神箭手。楚庄王时,令尹(相当于宰相)斗越椒叛乱。庄王张榜招贤:“胜越椒者,即为令尹。”校兵养由基出,愿与斗互射三箭。斗三箭未中,由基一箭致斗毙命。人称“养一箭”。庄王诺以令尹,由基以孙叔敖荐之,自掌车右。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唐狡: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在一次宴会上因酒后失态而非礼楚庄王妃子许姬,被许姬扯下盔缨。而楚庄王却设“绝缨会”而不追究此事,唐狡深受感动。后在伐郑之战中作战英勇,一直打到郑国都城之前。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子重:芈姓,熊氏,名婴齐,字子重,是楚穆王之子,楚庄王之弟,楚共王的叔父。子重初任左尹(仅次于令尹)之职。楚庄王十六年(鲁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子重率军袭击宋国。 楚庄王十七年(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子重率领楚国右军,参加大败晋军的邲之战。前590年,楚共王即位,任令尹。按照楚庄王遗嘱,清查户口,免除欠税,救济老弱,赦免罪人,作好安定内部的工作,而后全军出动,远伐卫、鲁。又与蔡侯、许男、鲁公及秦、宋、陈、卫、郑、齐之大夫盟于蜀(鲁地,今山东泰安西),暂时拉拢了一些中原诸侯国。楚共王六、七年连续两次率楚军伐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子反,即公子侧:楚庄王十六年(鲁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公子侧跟随楚庄王攻打陈国,俘获夏姬。楚庄王十七年(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公子侧率领右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 楚庄王二十年(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庄王围攻宋国。宋国不堪围城之苦,右师华元为保全脸面,趁夜潜入公子侧军营。威胁公子侧:“我们已经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但即使这样,因兵临城下而被逼签订的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你们如果撤退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公子侧害怕了,便与华元互盟并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答应了,盟誓说:“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巫臣,本名屈巫,因从楚国出逃时闻知全家被灭族,愤恨不已,决心与楚国决裂,遂将姓名改为“巫臣”。后又为申氏,所以又称申公巫臣。春秋时期著名人物,原是楚庄王大夫,出自楚国公族之一的屈氏,是楚国又一个先知式大臣,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并且再楚庄王死时为顾命大臣之一。但因慕夏姬之美,而用计携夏姬出奔晋,辅佐晋景公。他建议晋国联合吴国,夹击楚国。后闻知宗族为子反、子重所杀,于是为晋国献“联吴疲楚”之计,又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驾驶战车。这成为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使吴国走向争霸的舞台。

助楚庄王一飞冲天的九大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