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文武状元省亲路上……

民间流传着北宋时徐铎、薛奕两位文武状元及第后,一同回乡省亲的传说。在水路乘船时,他们因谁的船在前而争执。按照惯例,文状元应在前,但薛奕非要争这口气。他说:“我开国皇帝就是武将出身,而且能得天下并统一中国,全靠武将南征北战,所以,我船在你之先,理所当然。”

徐铎道:“太祖皇帝是武将出身不假,但他之所以能得天下并治理天下,还是倚重赵普这样的文臣。没有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能行么?武将本领再大,也要靠文臣调遣。我们两人虽然都是状元,但我是文状元,文状元在先理所当然。”于是,两人争论不休。

最后,他们用对对联办法一决前后。薛奕沉吟片刻,出上联道:“二舟同行,橹速(鲁肃)哪及帆快(樊哙)!”

此联利用谐音,既指物(橹和帆),又指人(三国时东吴大臣、文官鲁肃和西汉的开国元勋、武将樊哙),寓有“文不及武”之意。真是构思奇妙,意境深邃。尽管徐铎是文状元,但苦思冥想许久,仍无法对出下联。薛奕见他窘迫不已的模样,不忍心让他过分难堪,便说道:“徐兄毋需过分认真。有道是,出联容易对联难,我相信只要多给时间,你是完全能够对出的。”

徐铎一听更觉惭愧:“我本以为兄台乃武人,在题联对句上绝非本人对手,谁料兄台文才远胜于我,实在令人佩服!”

薛奕见他出语真诚,便给他台阶下,说道:“并非薛某才识过人,适才只不过偶尔想到这一联句,与兄台相比,薛某差之远矣。若凭一上联就断定我的文才胜于你,那真是天大的笑话!刚才的比试纯属戏言,兄台不必在意。还是按一般习惯,文在前,武在后,你的船在前面行驶,薛某愿跟随于后!”

徐铎忙说:“不可!薛兄理当在前!”

此时,河道渐阔,薛奕又见其执意不愿前行,便说道:“既然兄台不愿前行,那就并舟而行吧!”于是,高悬文、武状元旗号的两艘船只齐头并进,靠近莆田码头。

民间传说:文武状元省亲路上……

此后,十几年过去了,徐铎还不忘如何对出下联。直到他的儿子结婚时,喜堂外响起吹吹奏奏的欢快乐曲声,才突然激起了他的灵感,终于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狄青)怎比箫和(萧何)?”

此下联,也是既指物(笛和箫),又指人(宋仁宗的大将狄青和西汉开国功臣萧何)含有“武将不及文臣”之意,与先前薛奕的上联可谓对得天衣无缝,珠联璧合。可惜,当徐铎对出下联时,薛奕已为国捐躯多年。不能在薛奕生前对出下联,徐铎终生感到遗憾。

民间传说:文武状元省亲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