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民族是在石头上书写历史的,泰山的石刻中的许多记载,可以与历史相佐证。几千年来泰山之所以成为「五岳独尊」,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石刻上。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登高必自


登高必自

为泰山登山起点孔子登临处石坊前碑刻(明嘉靖39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泰山的“登高必自”石碑有双重含义:1、.碑文字面意思指从泰山脚下往上“登高”必须要“自”此经过。“自”是从、经过的意思。2、“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切合《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之句,是古人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第一山

此碑位于“孔子登临处”石坊前。碑高300厘米,宽110厘米。字径65×60厘米,楷书体。系明嘉靖年间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 。碑阴有 “入云有路” 四大字 ,字径70×55厘米,系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张继红书,篆书体。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中流砥柱( 明嘉靖丁未中秋日, 莆田少渠陈甘雨书

“中流砥柱”石刻大字径为80×60cm,字体为飞白书体,书于明朝嘉靖丁未年间,即公元1547年中秋,作者为当时任莱芜知县的陈甘雨。陈甘雨为福建莆田人,公元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第二年也就是1545年即任莱芜知县,可以说是得到朝廷的重用。“中流砥柱”一词比喻坚强独立的人或事物,喻指泰山是能抵挡一切的坚强力量。吕继祥推测,罗汉崖附近的溪涧在历史上应该水流湍急,根据石刻所处的位置可以想象,当陈甘雨行至此处时,看到洪流中一块巨石屹立不倒,有抵挡激流之势,再加上作者感情使然,便挥笔在这一巨石上留下了气势磅礴的“中流砥柱”四个大字。

陈甘雨所处的嘉靖年间朝廷政局并不稳定,而泰山作为国家政权稳固的象征,陈甘雨以天下为己任,在泰山上留下了“中流砥柱”四个大字,抒发自己希望能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中干出一番事业,为国效力之情,因此这一石刻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寓意。同时,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泰山作为中国的国山,自古便有“国泰民安”之说,而“中流砥柱”一词的涵义与“国泰民安”之寓意相辅相成,是对泰山精神的更好诠释。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天下名山第一 光绪庚子八月,石祖芬题。

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160厘米,宽95厘米,大字径20×24厘米,系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八月,石祖芬题书,楷书体。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造化钟神秀,语出杜甫《望岳》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江山多娇

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120厘米,宽315厘米,字径62×70厘米,系泰安市文物风景管理局于1983年据毛泽东手迹刻制,草书体。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如意 辛酉春三月,李和谦游山乐。

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45厘米,宽110厘米,系辛酉年(公元1921年)春三月,李和谦游山乐题。大字径20*50厘米,草书体。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逍遥游

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120厘米,宽400厘米,系泰安市文物局1989年集毛泽东手迹而成。大字径90×80厘米,草书体。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唐摩崖

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所制。铭文刻于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现存铭文1008字(包括标题“纪泰山铭”和“御制御书”),字径25厘米,隶书。额高395厘米,题“纪泰山铭”,2行4字,字径56厘米,隶书。铭文为玄宗李隆基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形制壮观,文辞雅驯,为汉以来碑碣之最。其书法道劲婉润,端严浑厚,为隶书造成一种新面目,透露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无字碑

此石在泰山极顶玉皇庙山门前8米处,因通体无字,故俗称无字。通石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石柱高 495厘米,左右二侧面上宽69.3厘米,下宽83.2厘米;前后二面上宽110厘米,下宽124.7厘米;四隅棱面宽皆约4.93厘米。石柱之下无榫,直接下寝于自然石穴内。顶覆顶盖石,呈覆斗形,类似四阿式屋顶,高40厘米。斗沿厚13.8厘米,左右长166.4厘米,出檐28.2厘米;前后宽97厘米,出檐13.8厘米。顶盖石无任何纹饰,其石质与石柱同,皆为花岗岩质。顶盖石之上为顶柱石,高6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前后厚20厘米,最顶部略呈圆形,亦无纹饰,其石质为石灰岩,疑为后人更换。因此石无一字痕可考,故对立石人及立石年代众说不一。一说是秦始皇封禅坛上北边的石阙,现从汉武帝所立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