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日軍俘虜8萬英軍!二戰初期日本為何橫掃東南亞?原因有三點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南亞戰場上一開始可謂是勢如破竹,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擊敗美英等國勢力佔領了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而日本之所以一度橫掃東南亞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這麼三點。

首先第一點就是日本的海軍當時非常強大在太平洋戰場佔據了巨大優勢。

日本在二戰中一直有北上進攻蘇聯的北進派和南下奪取東南亞等地的南進派兩種不同的擴張思路。北上進攻蘇聯是日本陸軍極力主張的擴路線,他們設想的是和納粹德國聯合消滅蘇聯實現會師共同瓜分世界,當然了目標就算實現了日得兩國遲早也是要打起來的。然而日本海軍卻極力主張先奪取石油等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地區,這樣就可以實現以戰養戰的目的支撐物資匱乏的日本長期作戰,因為陷入全面侵華戰爭泥潭的日本已經快要被拖垮了。

這樣本來就長期不和的日本陸軍和海軍就更加關係惡劣了,不過由於日本陸軍在和蘇聯紅軍的諾門罕戰役中遭到慘敗,使得日本軍中主張北上進攻蘇聯的聲音大為減弱,海軍南下奪取東南亞的主張最終獲得了執行。就這樣日本和美英關係惡化爆發了太平洋戰爭,而日本海軍經過長期的發展實力已經一度可以美英兩國媲美了。

3萬日軍俘虜8萬英軍!二戰初期日本為何橫掃東南亞?原因有三點

當時美英日三國海軍艦艇各自的總噸位大概為140萬噸、130萬噸和120萬噸作左右,從總噸位來說日本海軍並不比美英兩國的海軍遜色多少。更關鍵的是日本海軍當時有10艘航母且基本上分佈於太平洋,而美英兩國海軍則各有8艘航母還分散在個大洋,所以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全面佔優。

結果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在珍珠港偷襲中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又在馬來海戰和錫蘭海戰中重創英國遠東艦隊,於是日本海軍一度取得了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太平洋戰場制海權,而沒有了制海權美英等國軍隊因為得不到支援自然兵敗如山倒了,美國控制的菲律賓和英國馬來半島等地迅速落入日本手中,直到日本喪失制海權後才又重新奪回來。

然而第二點就是二戰初期的日軍戰鬥力非常強大美英等國軍隊戰鬥力不足。

二戰初期日本軍隊的士兵大多都是一些經過長期訓練的精銳,因此雖然武器不如歐美國家但是戰鬥力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而美英等國盤踞東南亞的軍隊卻因為人員混雜等原因戰鬥力並不強,所以在日軍的攻勢下迅速落敗大規模的投降。

3萬日軍俘虜8萬英軍!二戰初期日本為何橫掃東南亞?原因有三點

尤其是新加坡戰役中8萬英軍竟然被只有3萬的日軍給俘虜了,仁安羌戰役中7000英軍又再次被處於人數劣勢的日軍圍困,最終還不得不請求中國遠征軍前來解救。可以說英軍在東南亞戰場可以說是有夠丟臉的,其實整個二戰英軍也沒有什麼太出彩奪表現,要不是有英吉利海峽早就不知道被納粹德滅了多少會了。

不過後來日本大量的精銳士兵不斷消耗在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上,再加上不斷戰敗長期得不到物資補給士氣低落,於是狂妄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也終於戰鬥力銳減,以至於在國各個戰場都大潰敗,連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都被前來摘桃子的蘇聯給輕易的消滅了。

最後第三點就是日本侵略者以亞洲解放者自居一度騙取了東南亞人的信任。

我們知道二戰時期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都處美英荷等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唯一獨立的國家泰國也長期受到英法等國的殖民侵略淪為半殖民地國家,而日本卻將自己包裝成是這些東南亞國家人民的解放者,聲稱自己入侵東南亞是為了將他們從西方殖民統治中解救出來,還扶植了大量的傀儡政權。

3萬日軍俘虜8萬英軍!二戰初期日本為何橫掃東南亞?原因有三點

這樣東南亞國家的百姓紛紛都支持日本侵略軍和其傀儡政權反對美英等國的殖民軍,泰國也在稍微抵抗了一下後就很快投入了日本懷抱充當其僕從國。有了許多東南亞人支持的日軍就如本土作戰一樣,而美英等國軍隊得不到大部分人支持處境不妙,兩相對比之下日軍無疑是佔了便宜。

然而日本侵略者最終還是本性暴露了,控制東南亞就就不斷掠奪其資源財富以實現自己以戰養戰的目的,還殘酷的殺戮和奴役那些東南亞人,結果部分人又聯合中美英等同盟國的軍隊反抗日本的侵略。不過在東南亞依舊有許多人至今都對日本懷有好感,比如泰國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