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古輪拳法在河南偃師的百年傳承

少林古輪拳法在河南偃師的百年傳承

偃師府店鎮柏峪村吳古輪一脈五代人自晚清至今,歷經一百四十餘年矢志傳承“心意把”等少林絕學,書寫了少林禪武在民間的百年傳奇。

禪宗祖庭少林寺始建於495年,歷經多次興衰,尤其受清代反清復明運動的波及,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1869年,少林主持湛峰及少林高僧湛謨為防少林遭遇滅頂之災,對少林武學作出了“寂勤備份”,命精心培養的弟子寂勤打出少林,還俗民間,確保少林絕學嫡脈不失。

寂勤是誰?寂勤是晚清偃師禪武宗師吳古輪在少林寺出家的法號。1831年吳古輪生於我市府店鎮東管茅村,5歲出家少林寺,1869年受命打出少林存法寺外而還俗,1914年於府店鎮柏峪楊樹廟村去世。吳古輪傳少林禪武功夫於兒子吳山林,吳山林傳功夫於其子吳天有、吳有德,再後傳於吳天有次子吳木升。如今,古輪拳法的法脈已傳至吳天有之孫吳南方大師。

1869年,少林心意把法脈傳給了偃師武僧吳古輪

少林寺有習武傳統,歷史上留下了十三僧救唐王、明僧兵抗倭等事蹟,即使面對著名的“雍正四年禁武令”,少林禪武修行亦未絕跡。少林寺白衣殿繪有歷代武僧演武圖,又稱捶譜圖(校拳圖),北牆主圖中間二人就是寂勤師叔湛舉及寂勤本人,再現了清代少林演武的情景,此圖的作者是寂勤的弟子、偃師著名畫師吳明閣。清道光八年(1828年),滿清大員麟慶祭中嶽後至少林訪禪,敦請時任住持湛峰並一眾武僧演練少林絕學。住持無法推脫,請出湛謨、湛洛、湛林、湛舉等演武,麟慶當場為絕技所驚。演武后,寺院主持擔心因此而給少林招來禍患,秘密將存放佛像經書的千佛殿改為練功房,令部分僧人每夜藏身於殿中習練“心意把”。而負責授徒的海發、湛謨,則帶領眾弟子隱居在位於偃師的少林寺下院石溝寺中,傳授心意把絕學。海發、湛謨1830年重修石溝寺的石碑至今仍存。

吳古輪心性敦敏、天資過人,但一直得不到習練“心意把”的機緣,無奈只得自行偷學三年。直至忽有一日湛謨將他叫至面前,令其演練所學,吳古輪方知三年所謂偷學,師父心中早如明鏡。其師湛謨謂之“資質可嘉、恆心可喜”,遂悉心傳授“心意把”絕學。經多年苦修,吳古輪深諳禪武之真髓,心身氣皆入化境。

1869年,少林寺主持湛峰密令吳古輪還俗民間,以保全少林禪武法脈。按照寺規,吳古輪從千佛殿始,擊敗各道守關武僧,施展心意把中的提縱法,越牆而出,潛行隱蹤,直奔石溝寺而去。吳古輪成為了少林寺近代史上最後一個“打出山門”的僧人。在石溝寺中,海發和湛謨送別了吳古輪這個承載著保存傳承少林禪武重任的弟子,安排其前往登封縣唐莊歐家。經兩年多的隱居蓄髮,吳古輪與歐家結親,開啟了少林絕學世間傳的百年傳奇。

“習練心意把的僧人皆曾發重誓:終生不離少林。我高祖(吳古輪)奉密令離寺,其他僧人毫不知情,皆嚴格按照寺規層層把守,群起而攻之,舉手不留情,打死(吳古輪)亦有可能。”吳南方說。

雖是秘密還俗,終因有名,引來四方豪傑上門。1879年,有五人自稱東南方來人,想請吳古輪去其家中一聚,請教禪武學問。此五人身手了得,談吐不凡,令吳古輪頓起英雄相惜之感。一月過後,五人方露真實面目,趁吳古輪休息時用火將之困在窯洞,逼其交出“心意把”要訣。吳古輪用計脫身後,與五人相搏,雖對方招招死手,吳古輪卻依舊不願傷其性命,最終以一根竹杖擊敗五強,得返家中,但其右腿亦受重傷。此後,吳古輪帶家人從登封唐莊搬到偃師柏峪溝隱居。柏峪溝位於嵩山五乳峰北麓,與少林寺僅一山之隔,相距7裡。此地晴雨倏忽,煙霞變幻,千年來有虹霓奇觀,守望難得,須臾不見,佛家謂之佛光。吳古輪故居,至今仍存。在柏峪溝生活的三十多年間,吳古輪將絕學悉數傳與吳山林,並囑其擇時機還法少林。

《偃師縣誌》卷二十六第五章武術中對吳古輪事蹟作記載:清道光年間,楊樹廟村的吳古輪出家少林寺成為著名武僧。

登封史志辦主任呂宏軍提供了少林古輪拳的傳承譜系,確認吳古輪大師是明朝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創始人“無言正道”之後的第十五代禪武醫傳承人。

少林古輪拳法在河南偃師的百年傳承

1928年少林寺毀於兵火,1931年吳山林少林傳藝

距“麟慶觀武”整整一百年後的1928年,湛謨的憂慮竟成事實,少林寺在軍閥混戰中被一把大火毀之殆盡。

吳山林聞聽少林寺毀於兵火,倍感痛心。然而戰亂年代,要找到資質良好、德才兼備的少林僧人作為傳授者,完成吳家還法少林的宿願談何容易。據少林寺《德禪碑》記載,應少林監院貞緒法師的邀請,吳山林於1931年初回少林傳法,長達三年。1931年,恰是吳古輪百年誕辰。少林知名武僧貞緒、德根、德禪、行章等十餘人皆稱曾師從吳山林習武。吳山林回少林寺教授少林武功,這段歷史也記載於釋永信所著的《少林功夫》第142頁。

吳山林作為少林絕學“心意把”的第一位民間傳人,他的生活承載著人世間的真實:既要種田維持生計,出診治病,還要照顧天生體弱多病的弟弟吳雙林,更是在大哥去世後承擔了撫養其一雙兒女的重擔。儘管現實給了吳山林重重壓力,但他始終牢記自己要還法少林的使命,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機會修行古輪拳法。

吳天有傳藝鄉鄰抗日救國,吳木升屢立戰功名揚朝鮮

吳山林的長子吳天有,青年時期便教拳於鄉鄰,壯年時更是練拳不輟。1931年隨父到少林寺傳拳三年。吳天有後應登封縣和少林寺之邀在中嶽廟創辦國術館,傳授古輪拳法。日軍大舉來襲後,曾赴鞏義組建抗日救國會,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為當地抗戰做出了卓越貢獻。近四十歲時,吳天有在芝田帶領大刀隊在日軍層層阻撓下成功突圍,於此戰中心臟受傷。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吳天有令得其真傳的次子吳木升參軍保家衛國。吳木升離家一個多月後,吳天有心臟舊傷復發,不幸逝世。

吳山林的次子吳有德,是吳山林悉心栽培的又一位衣缽弟子。在吳山林晚年,吳有德代師授藝,教導吳木升、喬黑保、行性等弟子。吳南方說:“我小時候得祖父吳有德手把手親自指導,他為我詳盡地講解拳法要領,使我在十八歲之前便掌握了古輪拳法的古套路、器械,並熟記拳法要訣,為我以後習武打下了堅實基礎”。

吳南方:將少林古輪拳法發揚光大是我最大的使命

2015年春,吳古輪第五世孫,少林古輪拳法第五代傳人吳南方攜家人至楊樹廟村祭祖,紀念高祖古輪公逝世百年。吳南方說,先祖吳古輪遵師命一生保存和發展少林絕學,使其能世代相傳,最終其子孫又還法少林。現在,傳承發揚光大先祖留下的少林古輪拳法,是他的最大使命。

1962年,吳南方出生。曾祖吳山林大師其時88歲,對曾孫格外疼愛。吳南方幼小時,就被抱去與曾祖同榻。年歲稍長,便整天被山林大師帶在身邊,聽曾祖講述家學淵源,隨曾祖給人行醫治病。吳山林感知世事,讓次子吳有德親自教授吳南方功夫。長輩們更不時帶他去看少林寺白衣殿壁畫,聽關於高祖父吳古輪的故事。吳南方從小就樹立了繼承吳家絕學的志向。

吳南方先後隨祖父吳有德、伯父吳木升、表叔喬黑保習古輪拳法,後又師從行性法師學習禪武二十餘載。1995年,皈依佛門,禮少林寺當代高僧素喜大和尚為師,得賜法號德方。吳南方一生都在收集散落在民間各處的古輪拳法“碎片”,踏遍了偃師的山山水水,無論是一位曾跟隨吳家先祖學過幾個月的老拳師,還是一幅可能記錄古輪文化的壁畫,都能讓他翻山越嶺,一次又一次的探訪。經過多年努力,吳南方將吳家所傳的古輪拳法悉數吸收,成為集吳家各時代武學精華於一身的“武庫”。

在2014年,第十屆中國鄭州少林國際武術節中,吳南方的弟子們向世人展示了古輪拳法體系中的諸多套路,獲得了4金5銀13銅的佳績。

少林古輪拳法在河南偃師的百年傳承

在他的古輪禪院中,既有國內學生,也有外籍學員。Aleksandr是一位丹麥學員,在此,他有一箇中國名字“行緣”。他說:“這是我的家,我會在這裡生活很多年。因為來到這裡的第一天,我就知道,這就是我要尋找的真正的中國文化。”

Naomitsu是一位來自意大利學員,曾去過中國的很多城市尋訪真正的中國功夫,直到他來到這裡,為古輪拳法的魅力所折服,方寄心於此,在五年的時光中,每年都不遠萬里來此修行數月。

Alex說:“古輪拳法所蘊含的價值太大了,我很希望回國後能在西班牙推廣。因為我們國家很需要這麼好的文化來解決養老問題和改善人們的健康”。(洛陽記者王祝鵬 高翔 文/圖)

少林古輪拳法在河南偃師的百年傳承
少林古輪拳法在河南偃師的百年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