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免費獲得不同的育兒知識乾貨。

文 | 語不惜

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科學研究表明:0-3歲是嬰幼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是今後智力、情感、運動、社會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

而3-6歲這個年齡段,又被學術界稱為“潮溼的水泥”期,可塑性很強。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可以抓住孩子6歲前的關鍵時期,教會孩子這3件事。


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01 培養閱讀習慣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三年級的閱讀能力與高中畢業率呈現高度正相關,閱讀能力低的孩子,在高中輟學的可能性是閱讀能力好的孩子的4倍。

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從小培養。

在《閱讀需要誘惑》一文中,尹建莉老師講了這樣一件事。

為了擴大圓圓的閱讀範圍,她特意去買了《倚天屠龍記》等武俠小說,自己每天翻上幾頁,讀完了順口讚歎一句說,這本書真好看。然後,有意無意地把一些情節講給圓圓聽,講到高潮時就說我只讀到這裡,後面還不知道呢,等讀完了再給你講。

這樣幾次,圓圓心裡就開始癢癢了,看圓圓著急,她就順水推舟說,“媽媽沒有時間一下子看那麼多,你自己看吧。”

她還鼓勵圓圓說,你試試,有不認識的字沒關係,把大概意思看懂就行,不理解的字可以問媽媽。

當圓圓讀到超過媽媽讀的部分時,媽媽又讓圓圓講給自己聽,並和她一起探討裡面有趣的人和事。

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這讓圓圓越讀越有興趣,閱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尹建莉老師說:“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無獨有偶,我一個朋友的女兒就是這樣愛上閱讀的。

朋友說,她是在孩子2歲半的時候,開始帶她進行親子閱讀的。起初,只是讀兒童繪本給女兒聽。

這個過程中,女兒逐漸記住了一些字,她就在自己讀書的時候,故意做些誇張表情,或大笑,或裝作很難過的樣子,還時不時讀一段給女兒聽。受到了媽媽“誘惑”的女兒,就自己找來書磕磕絆絆地讀,慢慢地,涉獵越來越廣,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

如今,她12歲的女兒,都已經自己開始寫小說了。

孩子的閱讀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親子閱讀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02 專注力的培養


看過一個有關股神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受邀參加比爾·蓋茨父母舉行的私人聚會。晚飯時,比爾·蓋茨的父親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回答都是,“專注力”。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認為,“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有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注意力(專注)問題佔65%。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每次陪孩子寫作業,孩子都各種理由,一會這樣一會那樣:“媽媽,我要上廁所”;“媽媽,我要喝水”;“爸爸,我要上廁所”;或者咬著筆頭髮呆,或者一會逗逗貓抱抱狗。

總之,就是一刻都停不下來。

這些,都是因為專注力不足造成的。而專注力不足,大多與小時候的不良習慣有關。

其實,孩子是可以自己培養專注力的,比如,孩子留戀於花叢裡的一隻蝴蝶,醉心於拆解玩具、搭積木,這些都是他們在鍛鍊專注力。

而孩子的專注力,多是大人無意識地給破壞的。

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是,家長對孩子行為的干擾。

孩子要自己繫鞋帶,你說“來不及了,我來吧”;孩子在專心畫畫,你說“這個顏色不對,熊貓的眼睛是黑色的”;孩子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你說“都看2小時了,這有什麼好看的”……

你的每一次“打斷”,都是對孩子專注力的破壞,你的每一次“我幫你”,都是對孩子專注力的扼殺。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做指揮者,只做觀察者和聆聽者,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03 教會孩子玩


在一次大數據峰會上,馬雲坦言:知識是可以學的,但智慧只能靠體驗。如果只讓孩子去記、背、算,不讓孩子去玩、去體驗、去嘗試琴棋書畫,有可能30年後,孩子找不到工作。

馬雲還談到一個現象,在他公司的幾萬年輕人中,凡是有出息的都特別會玩。

教育家盧梭說,教育要順應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最自然的天性,但讓孩子玩,絕對不是讓孩子“傻玩”。

兒童順利通過敏感期,這3個習慣很重要

重要的是,在玩耍和遊戲中,培養孩子自主式學習的習慣。

如果孩子在玩中,自動問你一些問題,比如,看著南飛的大雁,問,“大雁為什麼往南飛?”你不是要去思考如何滿足他的好奇心,而是要思考,如何進一步引起他的好奇心。

一問一答中,讓孩子知道了四季更替、春華秋實、物種起源,何嘗不是一種收穫。

席慕蓉說: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孩子成長階段的很多重要敏感期,都在0-6歲之間,我們要把握住這一時期,呵護好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他在自由玩耍中去探索、去認識世界。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不要催他、唬他,責備他,不要讓孩子活成一隻流淚的蝸牛。

童年是趟奇特的旅程,我們應該慢下來,陪孩子一起細數流年,看繁星點點,一起抒寫生命之初最美好的樂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