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歌姬——李師師


李師師(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樓歌姬,東京開封府人。多見於野史、筆記小說。

據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並得到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傳說曾與《水滸傳》中的燕青有染,其事蹟頗具傳奇色彩,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師師是汴京名伎,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

高俅、王黼自然慫恿宋徽宗,並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走漏消息。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擄,李師師的下落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李師師是東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天生一副美聲唱法的好嗓子,不滿15歲的小孩,就已經是“人風流、歌婉轉”,在首都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豔幟。

根據各種資料來看,和李師師有過交往的歷史名人中有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晏幾道、秦觀、周邦彥以及宋徽宗趙佶等人。

1125年,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太子尊徽宗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宮內,專奉道教。

不久,金兵大舉入侵,宋軍節節敗退,宋徽宗與宋欽宗在靖康之難成了金人的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

宋朝南渡後,李師師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家資助宋軍抗金,自己在慈雲觀出家做了道士。

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她蓬頭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見金人,乘人不備,吞金簪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為妾,後來在錢塘江淹死了。

李師師,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伎,她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她的事蹟在筆記野史、小說評話中多有記述。

較早的可見張端義《貴耳集》 、張邦基《墨莊漫錄》 、宋代評話《宣和遺事》 。相傳李師師還為保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大宋的徽宗皇帝趙佶是個很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高手,他既是皇帝,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風流才子,同時很喜歡玩女人,儘管有後宮佳麗無數,但時間久了他也覺得沒意思了,挺生厭的。

有個叫張迪的太監,在他淨身進宮前是個特喜歡出入煙花柳巷的嫖客,對東京城中的妓女熟悉得很,他和李師師的那個養媽挺熟,他自然也知道李師師的芳名,便把這些告訴了徽宗皇帝。

李師師明知他是位大貴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覺味道新鮮,歡娛無比。

李師師有一種怪癖,凡是到她這裡來,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詩詞一首。

她見宋徽宗雍容華貴,雅緻非常,當然不會放 過。宋徽宗詩詞、書畫無不冠絕古今,這時又正在興頭上,欣然命筆,用他那獨一無二的“瘦金體”書法賦詩一首。

清晨,皇上解下龍鳳鮫綃絲帶,送給師師作定情信物。李師師才驚覺,昨晚與自己同床共枕的竟是當今皇上,不禁嚇了一身的冷汗。

儘管這件事傳了出去,可徽宗並沒有把她怎麼著。第二年的元月,皇帝反而還派人送來了一把名琴給李師師,又送了銀子給李媽媽。

微宗皇帝曾經說過,論才、論貌、論人品,後宮嬪妃無一人能及李師師。

徽宗喜愛師師,但他卻沒有把師師接到宮中,因為他是皇帝,是統治者。他前有滿朝文武,後有六宮妃嬪,上有七廟列宗,下有皇子王孫,他不可能親自去挑戰封建的規律,便是有心也無力。

周邦彥博涉百家,且能按譜制曲,所作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在宋神宗的時候就做了朝廷的太樂正。他和李師師時常往來,李師師以善歌聞名,為她作曲寫詞的就是周邦彥。

在《水滸傳》中,李師師絕對是引人注目的角色。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了穿針引線的關鍵作用,就因為她是“天子心愛的人”。

《靖康稗史》也說“侯蒙上書,未若師師進言”,小說的構思倒並非空穴來風。至於讀者記得她,恐怕主要是道君皇帝與她那段若明若暗的豔史。

李師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與宋徽宗也真有過一段風流情。但《水滸》中的李師師基本上是小說家的虛構,人們自然希望瞭解那個真實的李師師。

關於李師師,除了宋代筆記野史裡的雪泥鴻爪,最集中的材料有兩種。一是南宋平話《宣和遺事》,一是清初著錄的《李師師外傳》,兩者都是與《水滸》相去不遠的小說家言。

相對說來,後者是明季偽作,自不足以徵信;倒還是《宣和遺事》,因說本朝史,總得有基本史實作為敷衍故事的背景與骨幹,去偽存真,還可以沙裡淘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