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朱元璋有何相同之处?

至简历史


刘邦和朱元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他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是从最底层的社会人当中,逆袭成为皇帝的。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王史,能够逆袭成功的,也仅仅只有他们两个。

早年的刘邦就是一个地痞,混的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这时候要不是他的上司萧何,对他格外的关照,估计刘邦的这个小小泗水亭长的官职早就丢了。

刘邦以后能成就一代霸业,也是因为在当泗水亭长的时候,结交的一些人,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后来刘邦押送罪犯去都城的时候,因为跑了几个人,刘邦的命运开始为之转变了。要知道逃走了犯人,这在秦朝就是死罪,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闹革命,还不是大雨误了期限,因为去了也是被杀头,所以,他们不得已才起兵的。

刘邦相对比陈胜、吴广的情况,要严重的多了,所以,他也不得不开始了逃跑的生涯。

可以说刘邦的逆袭是从一个被大秦通缉的要犯开始的。

我们在看朱元璋,朱元璋比起刘邦来,好像更惨。最起码刘邦还有一个老爹,还有一个会种地的哥哥,我们也没听说他的老爹给那个地主打工。

朱元璋家就不一样了,他的老爹是给人家地主刘德家打工的。可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朱元璋小的时候,他的父母,除了他二哥之外的所有的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了。

那时候朱元璋穷的,连埋葬自己父母的土地都没有,说实话要不是刘继祖给了他一块半山腰上,可以让他埋葬父母的土地。真的不知道那时候的朱元璋会怎么办?

朱元璋埋葬了自己的父母之后,就到了庙里当和尚,本以为能当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混一天的饭吃。

但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当和尚的日子也不好过,再加上朱元璋是新去的人,他在寺庙里也是受人凌辱。

不得已朱元璋只能到外面当个野和尚,但是,野和尚更不好当。因为那个年头谁都没饭吃,即使丢下面子,要饭也是要不来的。

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朱元璋就投入到了部队。因为部队是有饭吃的,他加入部队也仅仅是为了讨一口饭吃。

你看刘邦和朱元璋是不是很类似呀,他们都是被生活逼迫的,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刘邦能当皇帝仰仗的几乎都是他老家的人,俗称老乡团,朱元璋也是如此。

你看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坐守大后方的人选,刘邦有老乡萧何,朱元璋有老乡李善长。他们是给前线打仗的人,补给士兵,供应粮草的。而且无论是萧何,还是李善长,在他们跟随的主子当了皇帝之后,都被封为了第一功臣。

武将方面开疆拓土的人,刘邦有韩信,朱元璋有徐达。

这两个人都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都是那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的帮助,就没有刘邦和朱元璋的皇位。

最主要的是刘邦身边有张良,朱元璋身边有刘基,这两个人就像是刘邦和朱元璋的头脑,给他们的主人,制定战略,把控全局的。

你看看他们在得到江山的时候,人员的任用是不是,也是十分的相似的呀。

最后,功成名就之后,他们都封了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并且手里握用兵权。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他们还都开始大肆的屠杀功臣。

刘邦在建立大汉之后,总结经验,觉得秦朝之所以亡国,是因为在秦末的时候,秦二世成了孤家寡人,根本没有亲人帮他,所以,导致了秦国在秦始皇死后,迅速的垮台了。所以,为了借鉴秦国灭亡的经验教训,他就把自己的儿子,分到了各地当王,同时他们手里也握有重兵,随时可以带领自己国家的军队,驰骋疆场之上。

当然了这也造成了汉朝时,经常有诸侯王叛乱的事情时有发生,最出名的是吴楚七国之乱。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他觉得汉朝能够延续四百多年,对比于大一统的王朝唐宋来说,已经够长了,这应该是和汉朝的制度有关,所以他也借鉴刘邦的做法,把自己的儿子分成了王,结果后来他的儿子不满孙子削藩,朱棣造反且成功了,不得不说这就是学刘邦带来的弊端。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大肆的屠杀功臣,燕王臧荼、韩王信、彭岳、英布、韩信等这些异姓王基本上都是被刘邦给干掉的。

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死后,也对功臣开始清理了,李善长、蓝玉、刘基.......

你看看,他们两个人之间,是不是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呢?

可以说他们从出身,到起家,再到用人,当皇帝,为后人清障,几乎他们走到都是一样的路。


史学达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由一介平民到九五之尊,他用一生书写草根逆袭的传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兜兜转转又是千百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南京开创大明王朝,中国历史上再现一位出身草莽的帝王。刘邦和朱元璋,自此成为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典型例子,而纵观两位帝王的一生,都于乱世起兵,上位初期都虚心纳谏,开启一代传奇的同时,也都因诛杀功臣而为后人诟病。

可是这看似两个的命运轨迹多有重合的人,细读历史,却又发现这两个人做事风格大不相同,而这一切,源于两者性格上的差异。

刘邦是真正的洒脱者,如果不是秦朝暴政,民不聊生,他会愿意乐呵呵的在沛县泗水做个小小的亭长,平日里喝点小酒,与三五好友聊天吹牛,到了适婚年纪娶个美娇娘,之后生两个大胖儿子,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平安喜乐,可他生不逢时,面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做不到坐视不理,于是他挺身而出了,那一年他四十八岁,八年戎马,在五十六那年成为一代帝王。成为帝王之后,他依旧还是当年的他,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兄弟,也依旧还是他的兄弟,但是身处高位,怎能不腹背受敌?

可刘邦的确是理性的消除异姓王的威胁,对于其他的功臣,他是非常优待的,哪怕是曾经骂过他背叛过他的雍齿最后也封侯,安享晚年, 倘若不是韩信有造反之心,他也会和萧何,张良一样善始善终。刘邦洒脱,想要这天下人人都过上太平日子,所以他朝堂之上敢于放权,沿袭秦制,设立丞相,让相权和君权达到平衡,他给大臣权力,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奋斗,对于百姓,他轻徭薄赋,无为而治,恢复民生民力。刘邦更多时候不像一个帝王,反而像一个豪放的江湖侠客,他有气魄有心胸,海纳百川,能定乾坤。

反观朱元璋,他的性格里是没有刘邦那份洒脱的,可是这也是人之常情,为何?

因为他早期活着的最大目标是复仇,而他的敌人,是一个王朝,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死于这个王朝的腐败与黑暗,那年黄河泛滥成灾,沿岸数十万民众受灾,可朝廷的救灾物资到灾民却被层层剥削所剩无几,数十万民众活活饿,而朱元璋的至亲就是这其中之人,活下来的他,连求地主刘德给一块墓地都被拒绝,这样的经历让朱元璋的性格变得隐忍却又偏激,以及,极度的任何安全感,敏感,多疑。他这样的人,倘若一生没有掌握大权或许最后不过是历史平凡而又普通的一个人,可他偏偏造反成功了。

从二十五岁到四十岁,他的帝王之路走的漫长而艰辛,在他登基之后,他制定严刑峻法,以管束民众,在打击贪官污吏方面,力度之大,更是历代帝王之最——“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轮番上阵;由于他对官员一直以来都是抱着深深的不信任之心,他几乎把整个官场清洗了一遍,这其中就包括陪他打下天下的弟兄,他忌惮他们功高震主,害怕他们觊觎皇位,几乎是非理性的诛杀功臣;他罢中书省,废丞相,独揽大权,设锦衣卫,特务治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害怕,害怕有一天从九五之尊之位下来,再次一无所有。朱元璋就像一个惴惴不安的孩子,他把一切都紧紧的拽在手心里,不容许出现偏差,可他不知道,他紧握的拳头最终累的是他自己,帝王所拥有的一切,不是只靠帝王一个人才守护的了的。

刘邦和朱元璋,他们的性格从本质上来讲,是截然相反的,这也就导致了,同为开国皇帝,他们开创的王朝有截然不同的开始,如果王朝也有性格,那么汉朝就是宽松包容的,明朝就是严格苛刻的,不过,无论是汉朝还是明朝,它们最终都随风而去了,徒留后人感慨罢了。


亭殿阁


刘邦与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的布衣皇帝还真是屈指可数,而其中最有作为的就首推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刘邦曾经做过泗水亭长这种下级官吏,但最终却开创了强大汉朝,朱元璋在起兵之初就开始以老乡刘邦为楷模,希望能够“奄有中华地,重开大宋天”,于是他几乎是将刘邦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

起兵之初

秦末起义形势

朱元璋起事之初,曾经向谋士李善长请教,自己怎么做才能平定天下,李善长回答:“汉高祖刘邦起自布衣,尽管他‘好酒及色’并且喜欢骂人,但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所以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成就帝业。您和汉高祖算是老乡,为何不向他学习呢?”朱元璋感觉他说得很有道理,便开始处处模仿刘邦。

元末起义形势

后来他也曾经对孔克仁说过:“秦朝施行苛政、暴政,但是汉高祖却宽容大度,与人约法三章,从而深得民心。现在的情形可秦末非常类似,但是我的竞争对手却都不懂得修明法度,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同时也是我的机会。”

治理天下

在起义取得成功之后,朱元璋依然在向刘邦学习,下面就是国史君(国史通论)总结的几个例子:

西汉版图

第一、修皇宫。刘邦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宫殿时,责备萧何在百废待兴之时滥用民力,萧何却说“不重则不威”。而朱元璋在定都金陵之后,就把皇宫修建得极其壮丽,一眼望去,满是皇家威严。

明朝版图

第二、迁富户。其实迁富户之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一个政权为了拱卫京师,往往需要将豪门大族迁往都城附近。刘邦曾经听取刘敬的意见,将齐国、楚国的豪门十余万户迁往关中,朱元璋建国之后,就曾迁江南富户十四万充实金陵。

七国之乱形势

第三、封诸子。刘邦建国后继续采取周朝的“分封制”,先是分封功臣为异姓诸侯王,后来在“白马之盟”中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朝的诸侯王渐渐都成了姓刘的。朱元璋称帝之后也效仿刘邦的行为,将朱姓宗室分封全国,建立一个庞大的网络。

靖难之役地图

但是这一招学成了,也没学成——因为刘邦死后汉朝爆发了“七国之乱”,朱元璋死后明朝发生了“靖难之役”。

淮阴侯韩信

第四、杀功臣。刘邦称帝后彭越、韩信、臧荼、英布等人先后被杀,将皇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而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也制造了“明初四大案”,手段比刘邦更加残忍,十余万人在这场大清洗中丧命。

除了这些,刘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却留下了“大风起兮云飞扬”、“日月重开大宋天”等豪言壮语。并且,他们开创的朝代都空前强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史通论



周二狗执事


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却独独没有“荒淫皇帝”的骂名,令人称奇。

刘邦不同了,同样是开国之君,民间则认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这到底为何?对性生活的态度决定历史形象。

刘邦与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明显区别,也许还与他们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关,不过最终还是各人在对待女色、对待妻子(皇后)态度上的不同所致。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地位显赫的开国布衣皇帝:一是汉高祖刘邦,再是明太祖朱元璋,刘、朱二人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汉朝与明朝都成为中国的“大朝”、“盛朝”。朱元璋也为此自豪,称“惟公与我起布衣而有天下”,其中的“公”,即指汉高祖刘邦。

但他们两个皇帝在夫妻生活中,或者说后宫生活上面,在帝王史上却留下了截然不同的一面。这里,便来聊聊刘邦与朱元璋的故事,特别是在“夫妻生活”上的不同。

刘皇帝与朱皇帝是“哥们皇帝”

刘邦是朱元璋的偶像,这已为史学认同。

当年,朱元璋称帝后,拜祭历代帝王庙时,仅给刘邦敬了一杯酒,原因就在这句话里——“惟公与我起布衣而有天下”:两人一样都是从平头老百姓起家当上皇帝的。

从史书的记载上看,刘邦与朱元璋这两位“皇帝哥们”出身和经历有相似之处。都起于淮楚之地,刘邦是今天徐州人,朱元璋是凤阳人,两地相距并不很远,在历史上交流频繁,习俗相通。

在位时,都很有作为,在巩固政权的手段上,治国谋略是惊人的相似,就是初期杀尽出生入死的文武忠臣,刘邦身边的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他杀了。朱元璋也是,开国之臣李善长让他逼自杀了,大将军徐达让他赐发物蒸鹅给弄死了。

在休养生息政策上,刘邦和朱元璋都采取了不少有益于民众的措施,促进了当时社会稳定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刘皇帝在前,朱又视之为偶像,如果说明代的政策是承袭了汉制,似无不可,有一脉相承之迹象,当然说受到影响可能更恰当。

刘皇帝朱皇帝女色喜爱程序不同

但是,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对待女色上,在后宫生活中的反差相当大。

在性生活,在美色消费方面,刘邦是很滥的,性取向混乱。而因为汉皇在性事上的随便,史上有“烂汉脏唐”的说法。

秦汉时期从民间到宫里,纵欲之风盛行(目前出土有大量汉代性用具,就是一个佐证);很可能刘邦的性取向即受此淫风的影响,而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给刘邦的丰功伟绩上抹了一笔黑。

朱元璋在这方面的形象似乎很好。虽然滥杀了众多大臣,亦有众多嫔妃,但那是中国传统帝王专制制度造成的,比起刘邦,可以说朱元璋在性事方面规矩多了,特别钟情于妻子马秀英。

马氏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好皇后,她死后,朱元璋多年不册立新后,如果在民间,他们真的就是一对“模范夫妻”了。

假如要在帝王中评模范丈夫,刘邦自然就没有资格了,朱元璋倒是最佳人选。''

刘邦未当皇帝前的“性史”

先来聊聊刘邦的后宫。

多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的后宫是充满血腥味的。刘邦的正妻吕后,名雉,字娥姁,今山东单县人,迁居徐州沛县。吕后在中国众多的皇后中,算是心毒手狠、极有心计的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唐代的武则天,想来就数她最著名了。

刘邦是徐州市沛县阳里村人(一说今丰县城西),本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整日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无所不会,40岁时还是光棍一个。

这么大的人还没有老婆,怎么解决性需要?除了嫖娼,刘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找性伙伴,常年与一个姓曹的女人鬼混,还把曹肚子搞大,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肥。刘邦当了皇帝后,刘肥被立为齐王,这是后话。

虽然是个混混,但刘邦脑子好使,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后来,经人指点,给当地的官员跑腿,混上了泗水亭长。从此,他与县里一班官员有了来往,如萧何、曹参、夏侯婴。虽然已是个地方小官,但因为有劣迹在前,此时仍娶不到老婆,良家不愿把闺女嫁给这个“流氓”。

但贵人自有吉相,《汉书·高帝纪》(卷1)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据说吕雉的父亲会相面,觉得刘邦相貌不俗,有将王之相,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当时已是“大龄女青年”的闺女吕雉嫁给刘邦,刘邦这才有了老婆。

其实,在今天看来吕雉嫁给刘邦时并不算大,才25岁。当时乡亲们都嘲笑刘邦的老丈人嫁女行为很愚蠢,刘邦后来做了皇帝,村人才知道吕父的眼光是如何厉害。吕雉当年也觉得丈夫将来会有出息,据说她看到,刘邦到哪头顶上总有一团祥云跟着。

刘邦老婆是“偷情”高手

吕雉其实并非良家闺女,并不守妇道,还曾“红杏出墙”呢。

在刘邦与项羽南征北战,连性命都不保时,吕雉却在家里与同村的名叫审食其的男人勾搭成奸。本来刘邦考虑自己常年征战在外,家里无人照应,让审食其帮着照料自己妻小的,谁想性欲难忍的吕雉却与他眉来眼去,日久生情,在家过起了“夫妻生活”。

后来,项羽把他们作为人质扣留时,吕雉与审食其仍同食同宿,外人竟然发现不了,故有史学家称吕雉不只是“毒妇”,还是“偷情高手”。

刘邦称帝后,吕雉还提请封审食其为“辟阳侯”,为刘邦同意。此后,两人“偷情”时,审食其在床上更卖力了,答谢吕雉为自己的努力。刘邦虽然是战场上的大丈夫,但在情场上则是戴绿帽的皇帝,后宫失守啊。

可叹的是,他死时也不知此事啊(也许是故意装着不知)!

刘邦与戚夫人的“*”

吕雉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除了惠帝刘盈,还有鲁元公主。但吕雉好争风吃醋,在当了皇后后更做了许多“人做不出来”的事情,如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国历史上最毒“毒妇”的骂名。

刘邦是很有女人缘的,结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后一样走桃花运。在与项羽争夺江山期间,前期老吃败仗,但却收获到了一个年轻美貌、后来影响后宫的女人——戚夫人。

得到戚夫人的故事很浪漫,说是有一次败给项羽后,连饭也没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见一个老人。老人姓戚,带着18岁的闺女在此躲避战乱。一见带兵的刘邦,老人吓得连忙下拜,并带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给他吃。

刘邦见到老人的闺女,顿时动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后,心中窃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说相面先生讲他闺女有贵人之相,难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缘?于是要把闺女许给刘邦为妻。

虽然说刘邦心里暗喜,考虑家有妻室,已有吕雉,也客气了一番才应下。据说,刘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带作为定情之物,老人当晚便让闺女陪刘邦睡觉了,刘邦这第二位“老岳父”看来比今天的父母们还想得开呢。

但因为这次“*”,戚家闺女从此跟定了刘邦,后来成为刘邦后宫的宠妃。

到此,刘邦已有了三个女人,一个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吕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刘邦后宫女人争风吃醋隐情

刘邦与吕雉的感情本来是不错的,她毕竟是打光棍时的发妻。

但在夺了天下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吕雉比戚夫人大多了,戚与刘邦“*”时,是才18岁的黄花大闺女,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之一;而吕当年是有嫁不出去之嫌的女人。年龄一大,吕雉自然就成了“豆腐渣”,年老色衰敌不过戚氏。两人分别当了刘邦的皇后和爱妃(夫人)后,就开始明争暗斗起来了。

起先戚夫人占上风,刘邦每次外出都由戚夫人陪侍,而把吕后丢在后宫。戚夫人长得漂亮,歌舞也好。乐得刘邦天天把美人搂在怀里,而冷落了吕后,渐渐刘邦与吕后之间的情感就出了问题。

本来已定下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戚夫人却希望让自己10岁的儿子如意继位。刘邦也不看好刘盈,觉得性格不像自己,而如意却很聪明,有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当刘邦把自己废太子的想法拿到朝中商议时,如果不是有口吃的大臣周昌冒死力谏,戚夫人的阴谋差点就成了。

后来,戚夫人又多次向刘邦提出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事情,但年老的刘邦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在吕后的精心策划下,太子的势力已形成,没有办法废了。年幼的如意被迫离开京城到三千里外的封地为王。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史称惠帝。贵为太后的吕雉卷土重来,“恶毒妇人心”显露了出来。她第一件事情是把“情敌”戚夫人罚为奴隶,让人用钳子把她的一头秀发统统拔光,搞成了秃子,罚她去舂米劳动,限每天要舂一石,如果少半升则要打她一百棍。

据《汉书》记载,自知命运不济的戚夫人悲从心中来: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隔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吕后闻讯,心生毒计,把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诱进京城,暗暗把他毒死了。如意死时是七窍出血,连已称帝的刘盈也于心不忍,大哭了一场,用王的礼仪将同父异母的如意葬了,谥号隐王。

但就这样还不解恨,吕雉最后用“人彘”之刑把戚夫人活活给弄死了。自己的兄弟死后,刘盈很悲伤的,但吕后竟然让他去看“人彘”表演。刘盈也不知“人彘”为何物,便跟着太监去看了,七弯八绕到一间厕所里,看到一个血人,四肢全被砍了,眼珠被挖了,剩下两个血窟窿,人还没有死,身子还能动,嘴一张一张的。

刘盈便问太监这是什么,一听是戚夫人,他差点被吓晕了。原来,吕雉对戚夫人下了毒手,施了酷刑后,又给她硬灌了药,让她听不见,不能语,半死不活地扔到了厕所里。惠帝因为受此惊吓,从此也不敢“治天下”了,终日饮酒作乐,仅做了七年皇帝就死了。

吕后的恶毒其实与刘邦有直接关系:他没有处理好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特别是在称帝后十分好色,纵欲,把宠爱全给了年轻美貌的戚夫人,让结发之妻吕后独守冷宫,从常理上讲,吕后对戚夫人怀有不满是可以理解的。戚夫人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也是感到刘邦死后自己的日子会很难过的,所以才希望刘邦废了刘盈。

刘邦在历史上是个十足的淫乱皇帝,他不仅十分好女色,性取向也十分混乱,还是个同性恋,或者说“双性恋”。他的男宠据说叫籍孺,刘邦经常与他同寝共枕。

刘邦的同性恋取向,可能与汉代人相信“美男破老”的习俗有关。道家养生有一种说法,年老男人与年轻的美少男同房可以延年益寿。

从这性事上可以看出,在女色节制方面,刘邦确实是不能与朱元璋相比的。

新媳妇为救朱元璋烫伤乳房

再聊聊朱元璋的后宫。

刘邦没有一个好的皇后,朱元璋的后宫却很幸福,自然是因为皇后马秀英的仁慈。因为马皇后的出现,中国帝王的后宫里才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

在与马秀英认识前,朱元璋不像刘邦那样有前科,既无情人,也不游手好闲。他放过牛,做过和尚。因为瘟疫,家里的人全死光了。因为贫穷,父母哥兄死后只能用草席埋了了事。朱元璋成了孤儿,可以说家境比当年的刘邦差多了。

但就是这样,《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

“奋起淮甸,仗剑渡江,英贤云集,平伪汉,伐伪昊,定关中,廓清中原,遂平元都,混一海宇,不十年而成大业。”

与刘邦一样,朱元璋的妻室也是人家“送”的。不同的地方是,刘邦是名声不好,娶不到,朱元璋则因家里贫寒,娶不起。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其时还是一个穷和尚。郭子兴是安徽定远县有名的土财主,因无法忍受元人的欺侮,在濠州发动起义。

收了朱元璋后,郭子兴常带他在身边,当亲兵用。

在智慧上,朱元璋与刘邦都有过人的地方。因为有勇有谋,才受到郭子兴的信任和器重,投奔两个月后,郭子兴与夫人张氏做主,将义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这样也好拴住朱元璋的野心,让他忠心效劳。

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亲名字不详,史书上只称“马公”,母亲叫郑媪,在马秀英很小的时候就死了。马秀英的父亲因为杀了人,从宿州逃到定远,把闺女托付给有交情的郭子兴,这样马秀英成了郭子兴的义女,寄养郭家。

后来,马父客死他乡,郭子兴待马秀英更如亲生闺女,据说亲自教她读书写字。马氏长大后,端庄秀丽,但天生一双大足,时人称天足,未缠过脚。因为这双脚,民间戏称马秀英为“马大脚”。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后,很是疼爱自己这位小和尚出身的丈夫。据说有一次因为伤了郭子兴的面子,郭一气之下将他关了禁闭,也不给吃的。还是新媳妇的马秀英一听急了,从伙房偷了一个刚出锅的馒头送给朱元璋,路上碰巧碰到了义母张氏,便慌忙把馒头往怀里藏,结果把乳房都烫伤了,可见朱元璋与马秀英之间的恩爱程度。

朱元璋不再另立皇后之谜

正因为这样,朱元璋当皇帝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皇后马娘娘,生怕马秀英不高兴。而马氏因为恪守妇道,人品好,后宫嫔妃没有人不服,史学家称马氏是一个称职贤惠宽厚仁慈的正宫娘娘。

史书上对马皇后多有褒言,《明通鉴》称:

后,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佐上定天下,恒劝以不嗜杀人为本。及册为皇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妃嫔、宫人皆厚待之。命妇入朝,如家人礼。爱诵《小学》,尝求上表章。上决事或震怒,辄随事微谏。虽上性严,为缓刑,戮者数矣。

从这段记载上可见,吕雉与马秀英是两个完全不能相比同论的皇后,一个恶毒,一个仁慈;一个不守妇道,搞乱后宫,一个恪守女道,稳定后宫;一个烦神,一个省心。

在这一点上,刘邦确实是不幸的,而朱元璋则是幸运的。马皇后为他生育了不少儿子,《历代陵寝备考》称,“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注,有史书称马皇后不能生育,朱棣非其亲生),还为他的政事操心。

马皇后多次劝朱元璋:“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欲得贤人,共理天下。”如果不是马皇后,朱元璋还不知要滥杀多少人呢。而刘邦的皇后吕雉呢,则嫉贤妒能,为了坐稳自己的皇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朱元璋也深知自己妻子的贤能,在马皇后生病后,朱元璋为她请来了良医,还亲自送饭,亲手喂药,大臣也为她祷祀。《明通鉴》载,马皇后告诉朱元璋:

“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诸医乎?”

《国榷》也称:

后微时,依郭子兴家,事上备极艰苦。每佐征讨大策,补缝行间,虽贵极,谦素不渝。上或谴怒,辄婉辞。朝夕尚食,手剂之,其谨微类此。疾笃,不复饮药。曰:“药无益,徒为医者累”。

临死时,朱元璋问她有什么话留下,她说,“愿陛下求贤纳才,慎终如始。”洪武十五年,马皇后死了,时年51岁。当时朱元璋是泪如雨下,至死也没有再立一个皇后。

死后,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嘉靖十七年,加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明史·后妃传》)。

朱元璋到底碰过多少女人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

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

《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40名。

具体见《国榷》中记载,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贵妃孙氏、淑妃李氏、安妃郑氏、庄清安荣惠妃崔氏、安妃达氏、碽妃、宁妃郭氏、惠妃郭氏、顺妃胡氏、郜氏、韩氏、余氏、杨氏、周氏、贵妃赵氏、贤妃李氏、惠妃刘氏、丽妃万氏,等等。

朱元璋对女人管理很严,甚至很残酷。一旦发现身边的女人对他不忠,或如刘邦的老婆吕雉那样有“红杏出墙”之嫌,那必死无疑。民间有一种说法,朱棣非马皇后所生,其母亲是碽妃。但生下朱棣后,碽妃便受铁裙之刑惨死。

“铁裙刑”是中国古代男人惩罚不忠女人的一种酷刑:将铁片做成刑具,形如裙子,逼犯人穿到身上,然后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刑具受热,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铁烙,其惨状不言而喻,结果可想而知。

碽妃怀孕不足月便产子,受铁裙之酷刑。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早产的女人?原来朱元璋怀疑她与人私通怀孕。当然,朱棣生母之死是一种民间传说,并不真实。但是,从中透露出朱元璋对待不忠女人的态度,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性生活态度决定历史形象

汉、明两朝的帝王们,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两朝都出了很多风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汉武帝“金屋藏娇”、汉成帝“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纵欲”、明世宗“炼丹恋色”。

但是,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却独独没有“荒淫皇帝”的骂名,令人称奇。

刘邦不同了,同样是开国之君,民间则认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这到底为何?对性生活的态度决定历史形象。

刘邦与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明显区别,也许还与他们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关,不过最终还是各人在对待女色、对待妻子(皇后)态度上的不同所致。

刘邦一见吕后年老色衰,就拿结发妻子不当妻子了,而独宠戚夫人。朱元璋则不同,虽然马皇后生的是一双大脚,这在过去是很丑的女人,但朱元璋一直视之如贤妻。马皇后病了,他是“朝夕尚食,手剂之”。这种只能在寻常夫妻中才能看到的情形,出现在朱元璋的后宫中,实在是难得啊。

马皇后在朱元璋的女色消费上,也不是不管不问的,还是有节制的。但马皇后对朱元璋并不采取性控制的手段,让他专宠她一人(事实上也不可能),而是允许、甚至鼓励朱元璋纳妃子,包括前朝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有人称是朱棣生母,后文会说此事)、朝鲜女人李氏、对手陈友谅的小老婆。如果是吕后,这些女人恐怕早给折磨死了。但马皇后却很好地理顺了这么多女人之间的关系,宽厚仁慈,同样难得!

家有贤妻旺夫啊。对于帝王来说,这道理是一样的。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在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评价,我想与两人皇后的优劣不无关系。但归根到底,还是与两人对性生活态度的不同造成的。

如果刘邦如朱元璋那样,性生活讲点规矩,对老婆善待一点,吕雉的行为或许也会收敛一些的。可能吕雉当年真的就是这样想的——你刘邦能乱搞女人,我为什么不能养汉?!

文章摘自 《另类历史:帝王秘事》 作者:倪方六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历史地图帝


二人可以说都是从草根做起,一步步爬上最高的皇位的,他们两个人也同样有很多相似之处:


1.出身卑微,刘邦只是个泗水亭长,虽说也是一个公务员吧,但是地位也是够低的,朱元璋就更惨了,当过和尚,也做过乞丐,可以说是饱尝人间的疾苦,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出自社会底层,所以知道百姓的苦,非常体恤民情。

2.知人善任,他们二人都非常会笼络人才,并且委以重任,刘邦手下的张良,韩信,萧何等,朱元璋手下的刘伯温,常遇春,徐达等,也正是这些人帮助他们打江山,不过他们俩同样有一个特点就是大杀功臣,杀他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威胁到了统治地位,这些功臣要么是掌握兵权,要么是骄横跋扈,这些如果他们两个皇帝年轻还好,能镇住这些人,但是他们登基的时候,年数已大,一旦百年之后,他们的子孙就坐不稳了。



3.都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做助手,吕雉的计谋大家都有所耳闻,韩信就是她一手策划的,并且她做事心狠手辣;朱元璋的马皇后,是分贤惠,知情达理,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对朱元璋打天下,可以说是助力非常大的。


司生闲谈


他们两个的相同之处在于:

1都是平民出身

朱元璋做过和尚做过乞丐,刘邦是秦朝的下级官吏。

2都是以弱胜强取天下的

3起步时都能纳谏容人,上位后都惧怕部下夺位而诛杀权臣。



4都是政治婚姻

刘邦娶了吕雉,朱元璋娶了马秀英,这两个女人都很不一般,吕雉嫁给刘邦,是因为吕雉的爹发现刘邦有帝王之相,能成大器。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是因为郭子兴发现朱元璋是个人才,出于笼络人心考虑,将养女许配给他。他们的婚姻都具备有政治因素。

5两个人的老婆都是强人,只不过一个是霸道妇人,一个是贤良内助。


舌尖的创想


小编用满清民间抹黑朱元璋的画像,实在让人恼火。刘邦和朱元章都是我华夏汉族英雄。刘邦建立的汉朝,让华夏统一,国号更是成了一个民族的代称。秦朝虽然统一天下,但却没能解决六国之间的矛盾,而刘邦的汉朝却做到了。至于朱元璋更是再造华夏的英雄,得国最正的,朱元璋绝对是第一,他的国家是从异族手上夺回来的,不过两人出身太低,一些自愈高尚的文人,却喜欢大肆抹黑,说两人诛杀功臣。却不问那些功臣该不该杀。韩信确实功比天高,可他威胁刘邦封王,这岂是为臣之道?为了功劳不惜害死刘邦的论客谋士。而且到了后面态度摇摆不定,总是徘徊反还是不反,不杀他难道要刘邦用整个天下去赌他的忠臣度?而朱元璋杀的功臣大多是违法乱纪祸害百姓之徒,更是被文人骂成狗了。文人最喜欢的是赵匡胤这样的仁君,什么刑不上大夫,不杀文人功臣。然而赵匡胤的天下却是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赵匡胤对功臣仁慈,可对百姓却远没有朱元璋仁慈,举个例子,赵匡胤手下一功臣,强暴民女,受害人告到皇帝跟前,赵匡胤不但不惩罚功臣,还干脆把那民女,送给功臣当妾。相比之下,朱元璋建立养老院,救济院,让孤老和穷人有房子住,还颁布法律,百姓只要看到官史贪污,可自行把官员扭到京城。朱元璋的时代,官员苦百姓幸福。然而两人却是被文人抹黑最多的英雄。


不跳梁的小丑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5年,享年61岁,字季,沛县丰邑人,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是杰出的政治家,早年游手好闲,30岁当了泗水亭长,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九月起兵造反,后与项羽""争天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亥下一战打败项羽。在评价用人得失时有人说:"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项羽宽仁,但陛下使人攻城,每得一城即作丰赏,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封功,得地不封利,人心懈怠乃失天下,这便是得失的区别"。刘邦自我评价:"公等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据我想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千里馈粮不绝于道,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委心能用,故得天下,项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他被我灭了"。又说:此三人乃人杰耳是为功人,诸君为功犬也!\n后世评价刘邦,""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戊卒,见之如旧,取咸阳还军壩上与秦国父老约法三章"一杀人者死。二伤人及盗者罪。三悉除秦法暴政"。\n保境安民大得人心。未得势之时忍辱负重得封关中用满天过海之计焚战道以除项羽防备之心,后与项羽划鸿沟为界以待时机,用萧何使张良,任韩信而得天下,天下既定命萧何作次律令,韩信用兵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作到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匾,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n刘邦以布衣取天下,用群臣,使良相,任能\n将诛项羽,平诸侯,置功臣,定礼数,然后杀异性王,粗定天下,驾群雄而称皇帝,势也。当时天下人疲惫,秦王,项羽残暴,人心思安,刘邦能顺势而为智者也。\n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生于1328年卒于1398年)享年七十岁濠州人(今安微凤阳)明朝下开国皇帝即明太祖,他虽出身低微,但极富韬略和胆识。朱元璋出口口佃农,因生活所迫到皇觉寺当了和尚,当时元朝吏治腐败堕落,濒临崩溃,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赋税徭役极其沉重,连年自然灾害,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民众不堪忍受,纷纷起义暴动,(1351年)24岁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很快把他调到身边为亲兵,任九夫长,并将养女马氏许配为妻后被提升到镇抚,总管,总兵。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逝朱元璋并统其军,翌年三月朱元璋率部攻占集庆(今南京)以此为中心江南建立根据地,釆纳儒士什策:"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策略,积粮训兵,待时而动,皤阳湖一战定乾坤,他剿灭群雄,击溃北元,拓地千里,收服民心,建立大明王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年,后世评价朱元璋,太祖出身贫贱,颇有胆略,英武豪杰率聚帏下相与聚欢,每次出征身先士卒,从不辟敌,好急智,善纳谏,使能臣,任良将,得战利品分与大家,自己分文不取,重军纪,爱百姓,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于军,当政后与民生息其措施颁布于众:一任由百姓开垦土地,永为已业,免除徭役3年。二移民屯田,奖励开垦。三实行军屯,解决军饷减少民间负担。四普查户口,丈量土地。五兴修水利防备旱涝,六抑制豪強,惩办贪吏,迁徙富民。这些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从洪武初年到朱元璋去世前全国人口,增加粮食产量比元朝未年增加一倍以上。改革吏治,元朝的中书省是总管一省的行政,军事,司法的地方行政机构,职权很大,俨然一个独立王国,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宣布废除中书省,将其一分为三,即三权分立,又相护监督设立承宣布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三机构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都归朝廷指挥,废宰相制相应提高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事改革: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分立左,中,右\n前,后五军都督府,平时分别统辖所属部队,战时由皇帝指派将帅。这就从根夲上解决了主弱臣强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n总之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从民间人士做到皇帝的第二人,其雄才大略非常人可比!\n至于刘邦与朱元璋的共同点我认为:一同是出身布衣没有靠山,全凭自己亲历亲为开创局面。二同处一个朝代未期,局势混乱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同是参加义军成为一方诸侯。四同是忍耐待机乘势而起。五同是任将而不加约束。六同用文士而引为心腹。七同是粗定天下与民生息。八同是剪除异姓王分封诸子。九同是用谪长子继位而引起政局动荡。十同是杀戮太重引人侧目遭后人垢病。十一同是汉族持政开创几百年基业的创始人!\n二人的不同之处:一刘邦是基层小官僚,朱元璋是一袭布衣。二刘邦是在奴隶制刚灭亡封建制粗创刚定时代,朱元璋则是在封建制运行上千后政治制度日瑧完善的年代,有正反方面的经验教训。三刘邦是本民族内的阶级与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相互斗争的历史,而朱元璋更增加了民族矛盾这个重要历史课题!四刘邦注意力是政权外部的斗争,而朱元璋更加注重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改革!\n


狼烟一九三一


1,他们都是人,2,都是男人,3,都爱贪色贪杯无赖之辈,4,都是草根屌丝,5,背后都有人跟随支持,6,当上皇帝后都大杀功臣,过河拆桥,7,他们死后朝政都落入内宫或者太监手里,8,都搞文字狱,9,他们的儿孙都不得善终,一个被吕后执政残杀刘姓儿孙,一个被叔叔起兵造反,10,因果报应,他们当年残杀有功大臣以及大兴文字狱的,后来子孙后代遭报应,他们都是造反成功开国的,到最后一样被后人造反成功推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