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谁?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还精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

虽然王勃的《滕王阁序》广为流传,但后人却似乎总是沉醉于王勃的精彩词章,反而很少去关心这位所谓的“滕王”。这个滕王究竟是谁呢?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谁?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还精彩

(滕王阁实景)

其实,这个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惊险。

当时的唐朝国内,总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阁的建筑。其中有两座分别修建在四川阆中和山东滕州。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则坐落于唐朝洪州的赣江河畔,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境内。

这三座建筑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是李渊在65岁时所生,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李渊之所以在花甲之年,还要生育后代,和李世民是脱不了干系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李渊悲痛万分,伤透了心的李渊传位给李世民,不再掺和朝廷政事。

由于损失了几位宠爱的儿子,再加上李渊退位后落得清闲,李元婴就被生了下来。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谁?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还精彩

(李元婴剧照)

贞观十三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后,这位小王爷决定替自己修建一座专属于自己的亭台行宫。为此他大兴土木,搞得当地乌烟瘴气。虽然李元婴只有9岁,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诗画、音乐、舞蹈方面都颇有造诣,因此修建的滕王阁虽然铺张浪费,但却颇有一番风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婴长期纠集手下观赏歌舞杂技表演。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间关闭城门,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李元婴还尤其喜欢亲自下乡,美其名曰“体察民情”。每次下乡他都带着猎狗和弹弓,见人就射。看到农民们四处逃窜的狼狈景象,他觉得非常过瘾。

对于李元婴的纨绔行径,李世民一向主张宽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后的服丧时期,李元婴依然在行宫中夜夜笙歌,丝毫不将哥哥的死放在心上。这一点,最终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对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贬到了苏州。没过多久,又把他贬到了南昌。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究竟是谁?他本身的故事,比文章还精彩

(李治剧照)

虽然被贬,但李元婴却丝毫不气馁,相反他还颇有雅兴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阁,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赏景观花。

除此之外,李元婴在南昌还多次强抢下属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从,李元婴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脸,闹得满城风雨,丢尽了皇家的名誉。

李元婴在南昌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到了李治的耳朵里。李治对于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恼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将他贬到了更远的滁州。之后又将他追贬到四川阆中。

到了阆中后,李元婴觉得此处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阁。

到了武则天时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儿子都被判处了叛国谋反的罪名。李元婴因为纨绔了一辈子,武则天反而放过了他,还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婴死后,还被获追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684年,李元婴在临死之际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他终身不行正当之事,但他却是李唐子弟中极少数能安然度过一生的人,这算不算一种大智若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