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本组图文作者为岛城文史爱好者王国健先生,通过一组德占时期的老明信片,在同一地点拍摄了一组同样的照片。尽量选取了老照片中同样的位置和角度,与老照片作对比,带大家更清晰的看看青岛百年的发展变化。


青岛建置虽仅有120余年的历史,但城市百年变迁却可谓是沧桑巨变。所幸的是,青岛建置初期就有照片可寻。笔者偶然获得一套翻印1913年德占时期老照片的明信片,现今所谓的“老建筑”在百年前拍摄时也是刚刚落成的“新建筑”,“新建筑”以及其当年周围的景物跃然明信片之上。拿着明信片来到百年前拍摄同一地点,不禁感叹百年的时代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胶澳总督府

胶澳总督府始建于1904年5月,1906年4月竣工。德占时作为总督府机关使用,1914年日占青岛,成为日军驻青岛守备司令部,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于此,1929年,南京政府设青岛特别市政府于此,1938年,日本再次占领青岛,这里成为日伪“青岛特别市公署”,1945年,抗日胜利成为国名党政府青岛市政府,1949年至1992年为青岛市人民政府,1992年至今为人大、政协办公地。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城市的百年发展变迁,这座古典的建筑几乎一直是这座城市的最高权力机关,逝去的历史里,顶部变换的“大王旗”也仿佛在诉说着城市多舛的命运。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青岛原德国海军士兵俱乐部

位于湖北路17号的这栋主体建筑于1902年建成,开始作为德国海军士兵俱乐部,日本侵占青岛后,成为日本俱乐部,在国民政府期间作为驻青美国海军俱乐部。如今这座德式老建筑被改造成了集电影院、博物馆、展览馆、咖啡馆于一体的文化场所。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对比于百年前的老建筑,现在俱乐部周围多了的是一些建筑和网点。老照片里,车水马龙的中山路与湖北路交叉口在百年前只是个宁静的路口,路口上的车夫拉着黄包车不知要载着客人奔向哪里。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中山路17号

中山路17号,始建于1908年,是德占时期私人宅第,建筑造型典雅,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明信片中的建筑与远处的德国海军俱乐部(高耸塔楼)两座典型德国风格建筑招相呼应,成为当年中山路标志性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向人们诉说着它沧桑的历史,也与今天经过多次改造的中山路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明信片中两个留着辫子的男人在现在车站的位置向拍摄者这边张望,真是一眼望去,已过百年。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巴特曼商厦

巴特曼商厦又称亨利王子街理发厅,这座拱顶红色建筑建于1905年,是当年理发修面的场所,百年前的“洗剪吹”。与其相隔数十米的邻居是医药商店旧址,两座百年老建筑也一起见证广西路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不断而起的高楼大厦,衬托着这些年迈的老建筑,曾经的繁华慢慢沉落于历史长河中。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山东铁路矿物公司总部

山东铁路矿务公司旧址原是德华矿物公司,位于太平路与江苏路交叉口,约建于1902年。1898年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规定德方拥有铁路修建权以及铁路沿线30公里开采矿山权,所以由德国14家银行投资兴办德华山东矿物公司,设立公司经理处于此。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建筑前原来人烟稀少的海边土路,如今也成为了岛城旅游旺季最繁忙的太平路。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二提督楼

“二提督楼”(图中右一)位于江苏路12号,建于1908年。之所以叫“二提督楼”是因为这座建筑据说是胶澳总督副手的私人官邸。抗日胜利后,此楼为高芳先住所。现为市交通稽查支队办公场所。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江苏路德占时期名为俾斯麦大街,其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大,骑车走这条路,人们戏称“下坡人骑车,上坡车骑人”。

青岛城市记忆:风雨百年,德式老建筑见证岛城变迁

明信片中的小树现在已经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树,原来的拍摄位置已经拍不到当年的角度,只好到附近高楼拍出一张近似角度照片。

1897年11月14日德军借“巨野教案”之由强入胶州湾,强占青岛。1898年随着《胶澳租借条约》的签订,青岛进入德国殖民时代。回望百年历史,殖民时代是一段屈辱的记忆,但不得不承认德占时期遗留下来的德式老建筑作为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也成为岛城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

老建筑是青岛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生生不息的象征,青岛虽是座年轻城市,但老城区的德式老建筑已成为构成青岛影像、传承城市文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们是记忆的载体,是城市成长的最好见证。(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