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环结草”有什么典故吗?

紫色枫林乐


衔环结草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成语结草衔环。

结草就是把草打结,衔环就是一只鸟叼着一个环。

这两个看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词组在了一起,却组成了一个成语,它的意思就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而现在呢这个成语也就演变成了报恩的意思。

衔环结草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呢,别着急,有书君带大家看两个典故就知道了为什么了。

一、 衔环的典故

这是一个略带有神话色彩 的故事,请大家跟有书君一起来看看。

据说,东汉年间,有个九岁的小孩叫杨宝,他心地很善良。

有一天,他来到华阴山玩耍,看到了一只满身是伤的黄雀坠落在树下,并且被一群蚂蚁团团地围住了。杨宝觉得小黄雀很可怜,赶紧上前去把小黄雀捧在手心里,抱回了家。

他回到家后,把小黄雀放到一个铺了草的小箱子里,这样它的窝就会温暖一点。

并且杨宝还每天都用黄花去精心地喂养着小黄雀。在杨宝的精心照料下,小黄雀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它的羽毛长全了,又恢复到之前有生机的样子了。

可就在有一天的夜里,杨宝正在读书,忽然一个穿着黄衣的童子向他走了过来。

他说:“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奉西王母的使命前往蓬莱仙岛。可是在半路上,我不幸地被鹞鹰所伤,多亏你救了我,在这我非常地感谢你。”

这时这个小仙童从身上拿出了四枚晶莹洁白的玉环,把它送给了杨宝说,“我又要奉命到南海去了。

现在我把这四枚玉环送给你,它可以让你的子孙四代人品高洁,并且可以登上朝廷的高官位置,享尽荣华富贵。“说完,黄衣小仙童就不见了。

而我们的主人公杨宝,后来果然做了高官,而且十分受人景仰。而他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后来确实都位居高官,并且公正廉洁。

这就是衔环的故事典故,是一只带有神话色彩的黄雀感恩回报的故事。好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结草的典故吧。

二、 结草的典故

结草的典故也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它发生在晋国。

话说晋国有一个大将军叫魏颗,他的父亲魏武子也是一位大将。这时的魏武子年迈多病,并且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他有一个爱妾很年轻,但是还没有生过孩子。所以他躺在床上嘱托魏颗说:“我死后,你就把我的这个爱妾给找个好人家,嫁出去。让她能有个安定的生活,千万不要为难她,听到了吗?”

魏颗记住了父亲说的话。没过多久魏武子的病情加重了,他却改了注意。

有一天他突然把魏颗叫到床前,有气无力地说:“魏颗你记住,我死后你一定要把我的爱妾给我殉葬啊。”

这话说了,没过多久魏武子就病死了。他的那个爱妾却害怕极了,因为殉葬可是让人活生生地去死啊。

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魏颗在送葬的那天,并没有让她去殉葬。葬礼过后,魏颗把她叫了过来对她说:“我已经给你找了户好人家,你现在还年轻,嫁过去要好好地生活啊。”

这个爱妾听到了魏颗说的话很惊讶,也很感动。

她问:“您父亲临终前不是让我去给他陪葬吗?为什么你没有按照他的遗嘱做呢?”魏颗说:“人在病重时,神志是不清的。我父亲清醒的时候嘱托过我,要让你有个安定的生活。

而陪葬是他昏迷时所说的。你说我该听他什么时候说的话呢?”

这个爱妾听后对魏颗是十分地感激,从此就把魏颗当做救命恩人来看待。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下面的内容更精彩。

后来秦桓公发兵攻打晋国,晋王就派魏颗前去抵抗。而秦军有个叫杜回的大力士是特别的厉害。

当时魏颗和杜回斗的是难解难分,好久也不见输赢。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奇特的事。

只见突然出现了一个老人,他用草打了许多的结,然后用草绳把杜回给绊倒了。

而在这个时候,魏颗才有了机会捉住了杜回。当他捉住杜回后发现老人不见了。在当天夜里,魏颗梦见了那位老人。

老人对他说:“我是你嫁出去那个女子的父亲,很感激你听从了你父亲清醒时所说的话,救了我女儿一命。

所以我这时特地来报答你的。”说完这话,老人就不见了。此时魏颗才明白,白天战场上的事情,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善心所成。

这就是结草的典故了。

从这两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主人公都是很有善心的人,而且受了他们恩惠的人也很懂得报恩。当然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也有许多“结草衔环”的事例,这种不失祖先的仁德之心,的确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所以,希望人人都能继续发扬结草衔环故事中行善和报恩的精神,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安定,而我们的日子也会更加地美好。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很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衔环结草,我们先说结草。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做魏颗。

他的父亲叫做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

不过魏武子的年龄很大,而小妾正直妙龄。没几年,魏武子因年迈患上绝症,很快病死。

死前,魏武子根据习俗,让儿子魏颗安葬他时,一定要将小妾一通殉葬。

春秋时期,还没有正经的礼法。

当时贵族没有生育的妾,一般都会殉葬。但如果贵族的儿子法外开恩,也可以将这些妾放走。

魏颗是个心善的老实人,不愿意看到自己妙龄的庶母如此死去。

犹豫再三,魏颗顶住压力,仍由这个庶母改嫁,没有让他给父亲殉葬。

为此,魏颗成为当时的笑柄,都说他烂老实无用。

没多久,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

魏颗的军队和秦国大军对战,被打的大败,士兵纷纷溃逃。

秦将杜回发现晋军已经溃败,立即亲自率兵去活捉魏颗。

魏颗无处可逃,眼见就要成为俘虏。谁知道,此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白胡子老人。

这个老人冒死冲入秦军中,用草打成的结,绊倒了杜回。杜回被摔成重伤,秦军顿时失去主帅,出现混乱。魏颗乘势出击,活捉了杜回,晋军最终胜利,魏颗和保住了性命。

但这个白胡子老人是谁呢?为什么不顾性命帮助魏颗呢?

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这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父亲小妾的爸爸,已经去世多年。感谢你没有让我女儿殉葬,所以我的魂灵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这就是结草。

那么什么是衔环呢?

《后汉书·杨震衔环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有个人叫做杨宝。杨宝是孩子的时候,在树林中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黄雀。杨宝见他可怜,就将小黄雀带到家里精心照顾。小黄雀的伤养好了以后,就将小麻雀放了。

当天,杨宝做了个梦,梦见有一个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祝愿杨宝子孙四代都做大官。

后来杨宝成年后,他自己、儿子、孙子甚至曾孙都做了大官。

杨宝认为,这是黄雀衔环报恩,这就是衔环。

所谓结草衔环用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其实,做人本来就应该这样。

对别人的恩惠,要尽量报答,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

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通常也不是什么好人。


萨沙


其实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衔环结草」典故的来历,其他人已经回答了,我就不重复了,只谈一下这两个典故的历史背景。

「结草」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

《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结草」的典故的背景反应了「人殉」在春秋战国时代依然存在。这是考古发现也是不谋而合,秦代以后,人殉基本就很少见。

鼎鼎大名的曾侯乙大哥,又名「土豪乙」,跟魏武子一样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他的墓中出土了十几吨的青铜器,殉葬的小妾有21名,最小的只有13岁,甩秦缪公十八条街:

引自,谭维四(2001,文物出版社),页80-81

这是陪葬女孩的棺材:

陪葬女孩的尸骨:


这是其中以为一位陪葬女孩的陪葬品:装「胭脂」等化妆用品的鸭子漆器盒,这可能是将要踏上黄泉路的小姑娘的心爱之物:引自:社科院考古所,曾侯乙墓,下册(1989,文物出版社),图版13-16

《左传》的原文把这种殉葬的小老婆叫「嬖妾」,这是「嬖」字始见于甲骨文,很多古代文献记载「嬖妾殉葬」。

《玉篇·女部》:嬖,春秋傳曰:賤而獲幸曰嬖。

在甲骨文中,「嬖」也很频繁的用作人祭的人牲。合集《32161》就是将「嬖」当做人牲,沉到何种祭祀河神,这也就是殷人的「沈祭」: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所以,「嬖」在先秦时代地位是很卑贱的。

魏武子(魏犨)的儿子魏颗,没有将父亲的「嬖」殉葬,认为父亲是生病得胡言乱语。

我觉得魏颗只是托词吧,因为在那个时代「嬖」殉葬是很正常的事情,反应魏颗是很开明的,也很善良。

因此,「嬖」的父亲在战场上用结草的办法困住敌人,报答魏颗。

史书有时候的不公平,曾国的土豪乙是汉阳诸姬,魏武子也是姬姓宗亲,他们是周室老牌贵族,文明的标杆,他们以小姑娘殉葬,为何没有留下骂名?

为何独独秦缪公用人殉葬,留下了骂名呢?

「衔环」典出南朝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一个叫做杨宝的儿童,在华阴山挽救了一只黄雀的性命,后来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自己是「西王母使者」,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故事的主人公杨宝是谁呢?

古籍《续齐谐记》原文是「弘农杨宝」:

引自:《四库全书·续齐谐记·第三》

可见之所以说「杨宝在华阴山上见到受伤的黄雀」,因为杨宝就是汉代弘农郡的华阴人,也就是今天陕西华阴。

杨宝之所以在历史留名,是因为和他儿子杨震都是著名的经学家。

他们两人都精于《尚书》,属于「今文学派」。

今文《尚书》也就是用当时汉隶写成的尚书,是秦代博士伏生传下来的二十八篇《尚书》。

伏生传授给欧阳生,也就是所谓的「欧阳尚书学派」。

杨宝、杨震父子就是专攻《欧阳尚书学》,造诣很高,特别是儿子杨震是弘农名儒,有「关西孔子」之称。

所谓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的典故就是来自杨震不接受贿赂时的名言。

《后汉书》中记载杨震「爵(雀)衔鳣」的典故,大致意思是:鸟雀衔了三个象征官职的「蛇鳣」,也就是今天的「鳝鱼」,寓意杨震要做大官了:

《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有没有发现,这个典故几乎是杨宝「雀衔环」的翻版。

所以,杨宝的「衔环」神话,极有可能是儿子杨震「爵(雀)衔鳣」的附会和讹变。

「爵(雀)衔鳣」又衍生出一个「鳣堂」的称谓:

「鳣堂」也就是讲学之所,后世文人的化用诗句如:

  • 宋朱熹《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鱣堂偶休闲,鸡黍聊从容。

  • 宋 楼钥《通交代徐教授启》:典鱣堂之教,获与交承。”
  •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校罢诗书延爱日,鱣堂春酒颂三多。

那「蛇鳣」也就是【鳝鱼】,为什么是「卿大夫服之象」呢?

因为汉代卿大夫官服是「黄地黑文」:黄底色,黑色花纹,跟鳝鱼颜色相同。

大致上如下图,跟黄鳝颜色很相似:

「三蛇鳣」象征什么大官?

杨震最高官职为「太尉」,汉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太尉」是三公之一,官职是很高的。

所以,「三蛇鳣」有「位列三公」的隐喻。

杨宝的「黄雀衔四环」中,黄雀化身「王母使者」要保佑杨宝一家世代「位登三事」。

果然,他儿子杨震又碰到「雀衔三蛇鳣」,当上「三公」之一的太尉。

所以,这个故事附会痕迹简直太明显了。

由于杨震在历史的名气大过杨宝,所以,汉代以后的南北朝志怪小说家,可能是从杨震「雀衔三蛇鳣」的故事中,杜撰出他父亲「黄雀衔四环」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作者可能以宣扬一种「因果报应,祖上积德」之类的价值观。


小汉字见大历史


谢谢紫色枫林乐君的盛情邀请。由于长期致力于近体诗词的写作(因为出版个人诗集多卷本的需要),未关注悟空问答,以此迟复,特致歉意。

关于“衔环结草”,我认为首先必须搞清楚这个词语的基本意义。

据我所知,相关资料对这个词语的经典解释是,“结草”意即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而“衔环”的意思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从这个词语的起源来看,结草与衔环是古代两个有关报恩的传说。前者讲的是春秋时期发生的故事。大致内容是:晋国有一个叫魏颗的大夫,他父亲临死时留下遗嘱让爱妾殉葬。魏颗认为这样做违反上天的好生之德,就让父亲的爱妾改嫁给了他人。后来魏颗在与秦国的战斗中,因为力气不支,看看就要败坏秦将杜回的手下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老人用草绳将杜回绊倒在地,魏颗趁机把杜回活捉了过来。晚上小老婆的父亲托梦,说是他在战场上把地上的野草打成乱结,绊倒了秦国大将杜回,从而帮助魏颗战胜了杜回。他这样做,只是想报答魏颗未让他女儿殉葬的恩德。

这个故事的出处可以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十九)中找到。该小说云,《左传·宣公十五年》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后者讲的是东汉时的故事。当时有个叫杨宝的儿童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伤愈后,衔来四枚白环,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孙身居高位,但操守贞洁。

具体的出处可以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找到。该处文字下有李贤的注释。李贤引用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的记载,也许这是“衔环"这一典故的最早来源。该注释称。宝(杨宝,系杨震之父)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合成一个成语,叫做“衔环结草”,用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也有人把这个成语说成“结草衔环”的,虽然形式变了,但其引申意义却没有变化。

总之,“衔环结草”是一个有关感恩报德的典故,常用于诗词创作和骈文中。我们在理解这个成语时,一定要弄清其来源,才能落实其意义。(参考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资料,在此鸣谢!)


壮图山人


我们今天使用的成语,其实背后都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只是后来的人,把故事给忘了,只是记住了成语的意思,有的成语,甚至连意思也改变了。“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其实讲了两个故事,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应该是先有“结草”这个故事,“衔环”这个故事,发生得相对晚一些。所以这个成语其实应该写成“结草衔环”,而不是“衔环结草”。

什么是“结草”的故事?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什么意思呢?大概讲一下:

这一年秋天的七月,秦桓公带领大队人马入侵晋国,驻扎在辅氏这个地方。这时候,晋国的国君居然不在都城,跑到稷下这个地方去和入侵边境的北方鞑子打仗了。听说秦国入侵,留下黎侯,自己快速回师抵御秦军,人还没到前线呢,就听说手下的魏侯魏颗在秦军驻扎的地方打了胜仗,赶跑了秦军,还生擒了一个秦国的大力士杜回。

那么魏颗是怎么抓住大力士杜回的呢?毕竟杜回天生神力,好歹是入侵部队的先锋,抓他哪有那么容易。于是魏颗讲了一个故事——

之前啊,魏颗他爹魏武子生病在床,快死了,脑袋时而清晰时而糊涂。魏武子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妾,还没生孩子。清醒的时候,魏武子对儿子说:等我死了,你把她找个好人嫁了吧。后来病糊涂了,又对儿子说:我要反悔,我死了你得把她给我殉葬。后来魏武子一命呜呼,魏颗把老爹的这个小妾找个好人嫁了。

这个小妾捡了一条命,还要问个为什么。魏颗就说,他爹生病时说的糊涂话,不算数。说完,魏颗带领手下的部队赶往前线去抗击秦国的侵略者了。到了战场上,一个叫杜回的猛人骑马冲了过来,跑到一半,突然马失前蹄滑倒在地,被魏军生擒活捉,秦军一看先锋都被人俘虏了,因此大败。

晚上,魏颗做了一个梦。一个老人对他说,我就是那个小妾的父亲啊,为了感谢你救了我女儿,没让她去死。我在战场上,把草地上的草都打了结,让那个杜回绊倒了,以此报答。

这就是那个关于“结草”的故事。

<strong>什么是“衔环”的故事?

如果上上面一个故事还有一点历史根据的话,这个故事,就完全是古人瞎编的了。但是就是一个瞎编的故事,也还是能够找到出处。“衔环”的故事出自《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

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在东汉时期,所以比上一个故事晚了几百年,应该排在后面。上面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大概讲一下:

一个叫杨宝的小孩儿,大概是杨震的祖先,九岁的时候,到华阴山上去玩,看到一只小黄雀被老鹰啄上了,从树上掉到了地上,周围爬满了蚂蚁。杨宝把小黄雀带回了家里,放到了木箱子里面,养了起来,每天用黄花喂它,一百多天之后小黄雀伤愈,羽毛也长好了,然后就飞走了。

过了几天,一天晚上有一个黄衣童子来到了杨宝的梦里,对杨宝拜了一拜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你这么善良救了我一命,实在是感激不尽。于是拿出四个白环给了杨宝,说道:这四个白环能够保佑你的子孙志向高远,以后当上大官,出将入相,就像这白环一样。后来杨宝的子孙杨震,果然当了大官。

这就是那个关于“衔环”的故事。

结草衔环,虽然两个故事都是古人编的,但是用意是好的,就是劝人向善。生而为人,务必善良。也许你只是做了一件善意的事情,在以后却能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如果做善事只是为了得到好处,那么善意就变味了。我想说的是,善良,是发自内心的。有时候虽然你的做了善事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你因此而获得内心的快乐,不也是很好的吗?


END.


博书


结草的典故:

故事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

晋国的魏颗的父亲有一爱妾,其父病重时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结果其父死后,魏颗没有将父亲的爱妾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后来,魏颗在一次和秦人的战斗中,看到一位老人用草结绳绊倒了敌人,从而使魏颗取得了胜利。

夜里睡觉梦到老人对他说:我就是你父亲小妾的父亲,感谢你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绊倒了你的敌人来报答你!

衔环典故:

说的是东汉杨宝九岁时,看见一只黄雀被老鹰所伤,落在树下,杨宝可怜它,就将其带回家帮它治伤并喂养,之后黄雀伤愈康复振翅飞走了。当天夜里,有一身着黄衣的童子前来向杨宝拜谢,告诉他,说他原来是西王母的使者,感于杨宝的仁义相助,将四只白环赠送与杨宝,并告诉他说,它可保佑杨宝的子孙位列三公,并且为官清政廉明,品格有如这玉环一样纯洁无瑕。后来果然如黄衣童子所说,杨宝的后代都当上了大官,并且个个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谢谢🙏🙏


东湖笨翁


一般我们怎么说报恩呢?比如说:大恩不言谢,也就是说这样大的恩情,靠说感激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记在心里,等到有机会的时候,一定会报答这个恩情的。

还有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也就说,这个恩情虽小,但是雪中送炭,等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就会百倍的奉还,所以韩信用千两黄金报答了当初赠他饭的涤母。

其实有一个成语就是指报恩,那就是“衔环结草”,而且这是两个故事。

第一个,结草报恩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公元前594年,秦军攻打晋国,秦将杜回与晋将魏颗打在一起,两个势均力敌,难解难分,这个时候一个老人用一个草结成的绳子套住了杜回,杜回就摔倒在地,就被魏颗给俘虏了,晋军打败了秦军。

魏颗的父亲叫魏武子,有一个爱妾叫祖姬,有一天,魏武子生病了,他对魏颗说,等我死了,你就让祖姬再嫁吧,魏武子病重,他对魏颗说,你要让祖姬殉葬,让她在九泉之下陪我。

魏武子病死之后,魏颗不顾弟弟们的反对,把祖姬嫁给了别人,而没有让她殉葬。魏颗回师之后,梦见了那个老人,那个老人说他是祖姬的父亲,魏颗没让祖姬殉葬,他是来结草报恩的。

第二个,衔环报恩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续齐谐记》,东汉时期,杨震的父亲叫杨宝,九岁的时候在华阴山里,看到一只黄雀被一只老鹰咬伤了,然后坠落在地,被蚂蚁包围着。

杨宝同情这只黄雀,就把它带回了家,一百天之后,黄雀伤好了,就飞走了。这天夜里,有一个黄衣小童来找杨宝,他说他是西王母的使者,是来报恩的,然后就给了杨宝四个白环,可保杨宝四代子孙位列三公。

果不其然,杨宝的子孙们,杨震、杨秉、杨赐、杨彪(杨修之父)都当上了三公之首的太尉,这个比袁家的四世三公还要厉害。


历史简单说


结草和衔环是两个报恩的故事。衔环讲的春秋,晋大夫魏颗的父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父交代子,死后要小妾殉葬,父死后子未按父遗嘱,让小妾改嫁,在后来作战中小妾之父灵魂打草结住使敌拌草墜马被杀。

衔环是杨震父扬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只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树下被蝼蚁所困,杨宝救回家中养着后放飞,黄雀乃西工母使者,为报救命之恩以白环四枚相赠,并讲,日后位登三事,当如此环为政清廉,洁白无暇。


抒心语


先祝友元旦快乐!

结草衔环乃古人报恩的两个传说。

一,结草:春秋时晋大夫魏颗之父有一美妾,其父临终命魏颗将妾陪葬。颗不忍,放妾另嫁。妾己故的父亲为报颗恩,协助颗战场上结草拌敌获胜。

二,衔环:

东汉时,九岁童杨宝在林中救下受困黄雀,此鸟乃王母宠使。一日,衔四玉环赠与杨宝。令其享尽荣华富贵。

后人把这两个故事合并为结草衔环,教人知恩图报。


大海1228797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