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起义前后的重庆号巡洋舰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届时将在中国山东青岛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人民海军诞生于战火,靠炮艇、舢板起家,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筚路蓝缕,走向深蓝。忆70年光辉历程,看今日兵强马壮,小编作为军迷一员,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与您一起回顾海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重庆号巡洋舰 主炮

海军诞生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旗舰“重庆号”轻巡洋舰在吴淞口易帜,吹响了大规模易帜的号角。4月23日,国民党海防第二舰司令林遵,率30艘军舰1200人起义。为接收国民党投诚舰只,林遵起义当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江苏泰县白马庙乡成立华东军区海军,中国人民海军由此诞生。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101 鞍山号驱逐舰

第一艘驱逐舰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进入长达10年的蜜月期。中国首先引进了4艘07型驱逐舰,首舰鞍山号1954年10月13日交付,隶属北海舰队。鞍山舰原舷号为201,1969年5月,改装成导弹驱逐舰,1974年改舷号为101,1992年4月24日退役,服役38年。鞍山号连同其它3艘07型驱逐舰,被海军官兵亲切地称为“四大金刚”。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新“四大金刚”

90年代,为应对台海危机后的紧张局面,海军又引进了4艘“现代”级驱逐舰,配属东海舰队三支队,成为新的“四大金刚”。时光荏苒,如今“现代”级驱逐舰不再现代,海军也着手对其进行改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换装海红旗16、海红旗10、鹰击12导弹的“现代”级仍将驰骋海疆,贡献余热。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海军早期C级中型潜艇

第一艘常规潜艇

1951年4月,在战火硝烟中组建不久的新中国人民海军,选派275名官兵,成立潜艇学习队,向前苏联海军学习相关知识、技术。1954年6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海军潜艇独立大队,任命傅继泽为大队长,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诞生。1954年6月24日,苏联海军驻旅顺第125潜艇支队向中国海军移交了2艘C级中型潜艇(排水量860吨),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11号”(原苏军C-52艇)、“新中国12号”(原苏军C-53艇),另2艘M级小型潜艇(1934年开始建造,排水量大约200吨)随后交付,分别被命名为“国防21号”和“国防22号”。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C级中型潜艇 注意甲板炮

1953年6月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关于海军技术援助的《六四协定》,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里加级护卫舰、W级型常规鱼雷潜艇等5种舰艇技术图纸和成套器材设备,由中国船厂建造,并派专家来华指导。按照《六四协定》,在1956年3月26日,中国自行装配制造的第一艘6603型W级潜艇下水,舷号115。1957年10月,该潜艇加入了共和国海军的舰艇战斗序列中,交付海军使用,并被命名为“新中国15号”。截止到1963年,中国共生产了21艘03型潜艇,这让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力量迅速壮大。1959年7月,414、425、426号潜艇进行中国海军潜艇的第一次22天的远航。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海军早期M型潜艇

早年中国潜艇部队也有教训。1959年12月1日,在舟山海域参加反潜演习的418号潜艇(引进的M级小型潜艇)上浮过程中与衡阳号护卫舰相撞。当时,衡阳号在418艇正上方,舰首将潜艇舰桥切卡了一个长1.6米的大口子,3分钟内3个舱室被淹,24名官兵当场遇难,余下15人只有轮机长王发全成功逃生,成为全艇39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418号潜艇

第一艘护卫舰

根据《六四协定》,50年代中国在苏联帮助下制造了01型护卫舰(即6601型里加级护卫舰,北约代号成都级)。生产工作由上海沪东造船厂承担,苏联派出专家组指导。1955年4月15日开工,1957年5月30日完工交付海军。同级舰共完工交付4艘,舰名分别为:昆明、成都、贵阳、衡阳。至1994年该型舰全部退出现役。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1型护卫舰后改造成为导弹护卫舰

第一艘纯国产护卫舰

65型护卫舰(江南级),是中国自行设计、全部采用中国产设备、材料建造的的第一型护卫舰。1964年8月,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首舰(舷号209,后改为529)开工,1965年12月下水,1966年8月服役,历时两年。由于首舰在江南造船厂建造,故《简氏舰艇年鉴》称其为“江南”级。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江南造船厂生产的65型护卫舰首舰 海口舰

广州造船厂从江南造船厂获得全套技术资料,并派人到上海学习。1965年8月,广州造船厂生产的首艘65型护卫舰501下关舰开工,1966年6月下水,1966年12月服役。为了适合在南海地区使用,65型护卫舰还成为了中国第一型安装空调系统的护卫舰,空调设计过程中借鉴了上海的大光明、和平电影院的空调系统。空调的使用,极大改善了舰员居住条件,其他战士看到酷热时节65型护卫舰紧闭门窗先是奇怪,而后羡慕,最终大家都愿意到65型舰上服役,成为一时美谈。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501下关舰

501舰于90年代初退役,2016年501舷号再次复活,归属于056轻护信阳舰;2018年初,599号安阳舰(054A)现身,至此护卫舰5号段最末舷号用完,这几年下饺子速度之快可见一斑!3号舰南充号(502)曾参加1988年“314海战”,功勋卓著。502舰退役后,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展出。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彩旗招展迎宾客

第一款反舰导弹

中国最初引进的反舰导弹有两款,苏联542型、544型。542型由米格15改进而来,544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冥河”。1960年初,542型与544型反舰导弹样品运抵中国,经过打靶实验验证了反舰导弹战斗力,中国开始了反舰导弹仿制工作。1960年8、9月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专家组陆续撤回,仿制工作陷入停顿,这对中国反舰导弹的发展打击沉重。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上游-1号反舰导弹

1961年国防工业会议决定集中力量仿制544反舰导弹,掌握技术积蓄力量,此项目最终成果就是“上游-1号”。1966年11月,“上游-1号”进行海上定型试验,试验结果9发8中;1967年8月,“上游-1”量产,装备同步研制的021和024型导弹艇,随后用于07型驱逐舰(“四大金刚”)的导弹化改装,以及装备01型及053H型护卫舰。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改装后的“四大金刚”

第一艘国产驱逐舰

1957年,在多方的努力下,中国获得了部分56型 (“科特林”级)驱逐舰图纸和技术资料。同时,海军成立了研究机构,探讨驱逐舰研制方案。1959年2月,海军提出导弹驱逐舰构想,一机部船舶产品设计院于年末完成了草图设计,据此海军提出了技术要求。文革中驱逐舰研制进程受到影响,直到1971年12月31日,首艘051型(105济南号)驱逐舰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部队,首任舰长为刘长庚。70、80年代恰逢中苏对抗,与西方关系改善,133重庆舰还与苏联海军巡洋舰对峙过,之后还有引进英国“海标枪”舰空导弹生产051S型的传闻,但未能实现。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133重庆舰与苏联海军巡洋舰对峙

第一艘核潜艇与导弹核潜艇

5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核潜艇研制的准备工作,但受中苏关系破裂和三年自然灾害影响,核潜艇研制让位于原子弹等其他工程。1965年3月20日,周总理主持中央专委第11次会议批准核潜艇工程二次“上马”091型核潜艇研发提速。首艇(401)1968年在渤海造船厂开工,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服役(最初舷号1701、后改为401),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91型核潜艇首艇下水

091型核潜艇共建5艘,艇号分别为401至405(长征1至5号),开始全部在北海舰队服役,90年代2艘转移到南海舰队,以加强对南海和台湾的海上作战力量。10年前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大阅兵上,403号艇公开亮相;2013年10月29日,国防部网站称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退役,将作为博物馆展品,2017年401号艇在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91型核潜艇历经多次改进

1967年12月,092型导弹核潜艇开始研制,092型核潜艇与091型技术相通。1970年9月25日,406号艇在辽宁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原计划1973年下水,但由于技术和建造进度因素而严重滞后,直至1981年4月30日,092型战略核潜艇首艇下水。1981年7月,092型战略核潜艇首艇开始系泊试验,主要测试艇上的反应堆、电气设备及电子系统。1983年1月,开始进行航海试验。1983年8月25日,406艇正式服役,即长征6号。092型潜艇建造数量西方有争议,公开可见的只有406号艇一艘,也有3艘和4艘之说。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接受检阅的092型核潜艇

第一次出访

1985年11月16日,由132导弹驱逐舰和X615号综合补给舰(905型现名鄱阳湖舰)组成的出访编队,从上海吴淞军港起航,首次出访。他们沿着5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航迹,访问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途经5个海区,穿越7个海峡,总航程1万多海里,历时65天。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首次出访的舰艇编队

在返程的孟加拉湾-安达曼海海域,出访舰艇编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恶劣海况。回国对132合肥舰检修后发现,甲板和烟囱部已经被海浪撕开了9处裂缝,后舱也明显有进水情况,桅杆上的天线更是被浪打得不知所踪。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返航途中经历大浪考验

第一艘搭载直升机的战舰

80年代,中国与西方进入蜜月期,中国引进了法国海豚、超黄蜂直升机与相应的直升机着舰技术。1984至1987年,海军对105“济南”号(051型)驱逐舰进行改装,拆除后主炮、副炮、深弹发射器等,加装直升机起降平台、机库、航空油料舱、油料泵仓、洗涤水仓等设施。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济南舰改装示意图

1987年7月21日改装工程完工,1987年12月24日105舰首次直升机着舰试验成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装备直升机的驱逐舰。105舰还进行了舰载作战指挥系统(引进法国技术)试验,还曾经短时间承担海红旗-7导弹试验,发射装置就固定在直升机起降甲板。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首次降落 翘起大拇指

与此同时,海军544“四平”舰(后改名“旅顺”舰)也承担了很多试验任务,“四平”舰装备了法国引进的100毫米主炮、意大利进口A244反潜鱼雷、直升机库和起降平台、新款37毫米副炮、声呐等,甚至被成为“反潜第一舰”,进入21世纪后,又成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训练舰,为海军现代化立下汗马功劳。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544四平号也是一艘功勋卓著的试验性舰艇

第一型舰空导弹

1966年,海军正式提出053K型护卫舰计划,K即空,定位为防空护卫舰。1970年,首舰开工建造,1971年10月建成下水;第二艘1971年10月开工,1973年6月建成下水。053K属于老“江湖”的首制舰,因其设计特殊,北约专门称其为"江东"级护卫舰。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53K型护卫舰 531鹰潭号

053K型护卫舰的主要武器是红旗-61舰空导弹。受当时薄弱的技术和工业基础限制,60年代就开始研制,1976年12月开始上舰发射实验,直到10年后才试验成功,1988年11月批准定型,1992年批量列装中国海军053H2G型护卫舰。长期053K型护卫舰都处于裸奔状态,甚至未赶上531舰参加的88年314海战。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红旗61性能一般 弹翼不能折叠

红旗-61性能只能说差强人意,加上同期引进法国技术的“海响尾蛇”/红旗-7的冲击,053H2G型护卫舰只造了4艘就改为建造装备红旗-7的053H3型。90年代随着“现代”级一同到来的9M38“施基利”舰空导弹系统让中国海军首次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区域防空能力。红旗-61很快消失在历史长河,但其作为我国舰空导弹发展先行者的意义是不容磨灭的。

逐浪海疆70年 海军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53H3型巨大的6联装红旗61发射装置 一度被误认为反潜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