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起義前後的重慶號巡洋艦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屆時將在中國山東青島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多國海軍活動。人民海軍誕生於戰火,靠炮艇、舢板起家,與共和國一同成長,篳路藍縷,走向深藍。憶70年光輝歷程,看今日兵強馬壯,小編作為軍迷一員,自豪感油然而生!這就與您一起回顧海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重慶號巡洋艦 主炮

海軍誕生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旗艦“重慶號”輕巡洋艦在吳淞口易幟,吹響了大規模易幟的號角。4月23日,國民黨海防第二艦司令林遵,率30艘軍艦1200人起義。為接收國民黨投誠艦隻,林遵起義當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在江蘇泰縣白馬廟鄉成立華東軍區海軍,中國人民海軍由此誕生。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101 鞍山號驅逐艦

第一艘驅逐艦

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中蘇進入長達10年的蜜月期。中國首先引進了4艘07型驅逐艦,首艦鞍山號1954年10月13日交付,隸屬北海艦隊。鞍山艦原舷號為201,1969年5月,改裝成導彈驅逐艦,1974年改舷號為101,1992年4月24日退役,服役38年。鞍山號連同其它3艘07型驅逐艦,被海軍官兵親切地稱為“四大金剛”。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新“四大金剛”

90年代,為應對臺海危機後的緊張局面,海軍又引進了4艘“現代”級驅逐艦,配屬東海艦隊三支隊,成為新的“四大金剛”。時光荏苒,如今“現代”級驅逐艦不再現代,海軍也著手對其進行改裝,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換裝海紅旗16、海紅旗10、鷹擊12導彈的“現代”級仍將馳騁海疆,貢獻餘熱。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海軍早期C級中型潛艇

第一艘常規潛艇

1951年4月,在戰火硝煙中組建不久的新中國人民海軍,選派275名官兵,成立潛艇學習隊,向前蘇聯海軍學習相關知識、技術。1954年6月19日,中央軍委批准成立海軍潛艇獨立大隊,任命傅繼澤為大隊長,人民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誕生。1954年6月24日,蘇聯海軍駐旅順第125潛艇支隊向中國海軍移交了2艘C級中型潛艇(排水量860噸),分別被命名為“新中國11號”(原蘇軍C-52艇)、“新中國12號”(原蘇軍C-53艇),另2艘M級小型潛艇(1934年開始建造,排水量大約200噸)隨後交付,分別被命名為“國防21號”和“國防22號”。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C級中型潛艇 注意甲板炮

1953年6月4日,中國和蘇聯簽訂關於海軍技術援助的《六四協定》,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里加級護衛艦、W級型常規魚雷潛艇等5種艦艇技術圖紙和成套器材設備,由中國船廠建造,並派專家來華指導。按照《六四協定》,在1956年3月26日,中國自行裝配製造的第一艘6603型W級潛艇下水,舷號115。1957年10月,該潛艇加入了共和國海軍的艦艇戰鬥序列中,交付海軍使用,並被命名為“新中國15號”。截止到1963年,中國共生產了21艘03型潛艇,這讓中國海軍的常規潛艇力量迅速壯大。1959年7月,414、425、426號潛艇進行中國海軍潛艇的第一次22天的遠航。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海軍早期M型潛艇

早年中國潛艇部隊也有教訓。1959年12月1日,在舟山海域參加反潛演習的418號潛艇(引進的M級小型潛艇)上浮過程中與衡陽號護衛艦相撞。當時,衡陽號在418艇正上方,艦首將潛艇艦橋切卡了一個長1.6米的大口子,3分鐘內3個艙室被淹,24名官兵當場遇難,餘下15人只有輪機長王發全成功逃生,成為全艇39人中唯一的倖存者。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418號潛艇

第一艘護衛艦

根據《六四協定》,50年代中國在蘇聯幫助下製造了01型護衛艦(即6601型里加級護衛艦,北約代號成都級)。生產工作由上海滬東造船廠承擔,蘇聯派出專家組指導。1955年4月15日開工,1957年5月30日完工交付海軍。同級艦共完工交付4艘,艦名分別為:昆明、成都、貴陽、衡陽。至1994年該型艦全部退出現役。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1型護衛艦後改造成為導彈護衛艦

第一艘純國產護衛艦

65型護衛艦(江南級),是中國自行設計、全部採用中國產設備、材料建造的的第一型護衛艦。1964年8月,上海江南造船廠的首艦(舷號209,後改為529)開工,1965年12月下水,1966年8月服役,歷時兩年。由於首艦在江南造船廠建造,故《簡氏艦艇年鑑》稱其為“江南”級。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江南造船廠生產的65型護衛艦首艦 海口艦

廣州造船廠從江南造船廠獲得全套技術資料,並派人到上海學習。1965年8月,廣州造船廠生產的首艘65型護衛艦501下關艦開工,1966年6月下水,1966年12月服役。為了適合在南海地區使用,65型護衛艦還成為了中國第一型安裝空調系統的護衛艦,空調設計過程中借鑑了上海的大光明、和平電影院的空調系統。空調的使用,極大改善了艦員居住條件,其他戰士看到酷熱時節65型護衛艦緊閉門窗先是奇怪,而後羨慕,最終大家都願意到65型艦上服役,成為一時美談。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501下關艦

501艦於90年代初退役,2016年501舷號再次復活,歸屬於056輕護信陽艦;2018年初,599號安陽艦(054A)現身,至此護衛艦5號段最末舷號用完,這幾年下餃子速度之快可見一斑!3號艦南充號(502)曾參加1988年“314海戰”,功勳卓著。502艦退役後,在青島海軍博物館展出。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彩旗招展迎賓客

第一款反艦導彈

中國最初引進的反艦導彈有兩款,蘇聯542型、544型。542型由米格15改進而來,544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冥河”。1960年初,542型與544型反艦導彈樣品運抵中國,經過打靶實驗驗證了反艦導彈戰鬥力,中國開始了反艦導彈仿製工作。1960年8、9月間,由於中蘇關係惡化,專家組陸續撤回,仿製工作陷入停頓,這對中國反艦導彈的發展打擊沉重。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上游-1號反艦導彈

1961年國防工業會議決定集中力量仿製544反艦導彈,掌握技術積蓄力量,此項目最終成果就是“上游-1號”。1966年11月,“上游-1號”進行海上定型試驗,試驗結果9發8中;1967年8月,“上游-1”量產,裝備同步研製的021和024型導彈艇,隨後用於07型驅逐艦(“四大金剛”)的導彈化改裝,以及裝備01型及053H型護衛艦。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改裝後的“四大金剛”

第一艘國產驅逐艦

1957年,在多方的努力下,中國獲得了部分56型 (“科特林”級)驅逐艦圖紙和技術資料。同時,海軍成立了研究機構,探討驅逐艦研製方案。1959年2月,海軍提出導彈驅逐艦構想,一機部船舶產品設計院於年末完成了草圖設計,據此海軍提出了技術要求。文革中驅逐艦研製進程受到影響,直到1971年12月31日,首艘051型(105濟南號)驅逐艦在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部隊,首任艦長為劉長庚。70、80年代恰逢中蘇對抗,與西方關係改善,133重慶艦還與蘇聯海軍巡洋艦對峙過,之後還有引進英國“海標槍”艦空導彈生產051S型的傳聞,但未能實現。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133重慶艦與蘇聯海軍巡洋艦對峙

第一艘核潛艇與導彈核潛艇

50年代中國就開始了核潛艇研製的準備工作,但受中蘇關係破裂和三年自然災害影響,核潛艇研製讓位於原子彈等其他工程。1965年3月20日,周總理主持中央專委第11次會議批准核潛艇工程二次“上馬”091型核潛艇研發提速。首艇(401)1968年在渤海造船廠開工,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服役(最初舷號1701、後改為401),中國自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91型核潛艇首艇下水

091型核潛艇共建5艘,艇號分別為401至405(長征1至5號),開始全部在北海艦隊服役,90年代2艘轉移到南海艦隊,以加強對南海和臺灣的海上作戰力量。10年前中國海軍成立60週年大閱兵上,403號艇公開亮相;2013年10月29日,國防部網站稱中國海軍第一艘核潛艇退役,將作為博物館展品,2017年401號艇在青島中國海軍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91型核潛艇歷經多次改進

1967年12月,092型導彈核潛艇開始研製,092型核潛艇與091型技術相通。1970年9月25日,406號艇在遼寧葫蘆島造船廠開工建造,原計劃1973年下水,但由於技術和建造進度因素而嚴重滯後,直至1981年4月30日,092型戰略核潛艇首艇下水。1981年7月,092型戰略核潛艇首艇開始繫泊試驗,主要測試艇上的反應堆、電氣設備及電子系統。1983年1月,開始進行航海試驗。1983年8月25日,406艇正式服役,即長征6號。092型潛艇建造數量西方有爭議,公開可見的只有406號艇一艘,也有3艘和4艘之說。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接受檢閱的092型核潛艇

第一次出訪

1985年11月16日,由132導彈驅逐艦和X615號綜合補給艦(905型現名鄱陽湖艦)組成的出訪編隊,從上海吳淞軍港起航,首次出訪。他們沿著5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航跡,訪問了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途經5個海區,穿越7個海峽,總航程1萬多海里,歷時65天。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首次出訪的艦艇編隊

在返程的孟加拉灣-安達曼海海域,出訪艦艇編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惡劣海況。回國對132合肥艦檢修後發現,甲板和煙囪部已經被海浪撕開了9處裂縫,後艙也明顯有進水情況,桅杆上的天線更是被浪打得不知所蹤。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返航途中經歷大浪考驗

第一艘搭載直升機的戰艦

80年代,中國與西方進入蜜月期,中國引進了法國海豚、超黃蜂直升機與相應的直升機著艦技術。1984至1987年,海軍對105“濟南”號(051型)驅逐艦進行改裝,拆除後主炮、副炮、深彈發射器等,加裝直升機起降平臺、機庫、航空油料艙、油料泵倉、洗滌水倉等設施。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濟南艦改裝示意圖

1987年7月21日改裝工程完工,1987年12月24日105艦首次直升機著艦試驗成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裝備直升機的驅逐艦。105艦還進行了艦載作戰指揮系統(引進法國技術)試驗,還曾經短時間承擔海紅旗-7導彈試驗,發射裝置就固定在直升機起降甲板。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首次降落 翹起大拇指

與此同時,海軍544“四平”艦(後改名“旅順”艦)也承擔了很多試驗任務,“四平”艦裝備了法國引進的100毫米主炮、意大利進口A244反潛魚雷、直升機庫和起降平臺、新款37毫米副炮、聲吶等,甚至被成為“反潛第一艦”,進入21世紀後,又成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訓練艦,為海軍現代化立下汗馬功勞。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544四平號也是一艘功勳卓著的試驗性艦艇

第一型艦空導彈

1966年,海軍正式提出053K型護衛艦計劃,K即空,定位為防空護衛艦。1970年,首艦開工建造,1971年10月建成下水;第二艘1971年10月開工,1973年6月建成下水。053K屬於老“江湖”的首制艦,因其設計特殊,北約專門稱其為"江東"級護衛艦。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53K型護衛艦 531鷹潭號

053K型護衛艦的主要武器是紅旗-61艦空導彈。受當時薄弱的技術和工業基礎限制,60年代就開始研製,1976年12月開始上艦發射實驗,直到10年後才試驗成功,1988年11月批准定型,1992年批量列裝中國海軍053H2G型護衛艦。長期053K型護衛艦都處於裸奔狀態,甚至未趕上531艦參加的88年314海戰。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紅旗61性能一般 彈翼不能摺疊

紅旗-61性能只能說差強人意,加上同期引進法國技術的“海響尾蛇”/紅旗-7的衝擊,053H2G型護衛艦隻造了4艘就改為建造裝備紅旗-7的053H3型。90年代隨著“現代”級一同到來的9M38“施基利”艦空導彈系統讓中國海軍首次具備現代意義上的區域防空能力。紅旗-61很快消失在歷史長河,但其作為我國艦空導彈發展先行者的意義是不容磨滅的。

逐浪海疆70年 海軍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上)

053H3型巨大的6聯裝紅旗61發射裝置 一度被誤認為反潛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