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洱茶饼要制成357克?

FZGlove


既然是文化相关的答题,就得多查查史料文献,再加上合理的推断,从而得出可能的结果。

先看七子是怎么来的。明朝一代,自明太祖开始“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所以整个大明朝都是喝散茶,讲究的就是方便,抓一把散茶就泡茶。一直到了清雍正十三年,“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翻译一下,一个七个圆茶,做成一筒,三十二筒,就是一百斤,一百斤收税三钱二分。清朝的时候还没有饼茶,而叫圆茶,所以早年间存世的普洱茶,基本都是圆茶,饼茶是后来的概念。

清朝时候的,一斤为十六两,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7.4克,所以,七两一饼的重量是261.8克,可见清朝的时候,并没有357克的概念。

到清末民初,每七个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主流一般不超过七两一饼,基本也都是不到300克一饼。

再看民国时期,按照1929年颁布的度量衡法,开始采用了标准的公制,并保存了曰市用制,简称市制,公斤的二分之一为市斤,一斤就是500克,一斤还是十六两,一担是100斤。

这段时期,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一位叫李拂一,一位叫范和钧,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一下,这里就不展开了。在1939年李拂一先生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中,有关于圆茶的一段话,“每七圆以糯笋叶包作一团曰“筒”,七子圆之名即源于此。每篮装十二筒,南洋呼为一打装;两篮为一担,约共重旧衡一百二十斤。此项圆茶每年销售暹罗者约二百担,销售于缅甸者约八百担至一千五百担。”

按照这种描述,十二筒的重量就是六十斤,一筒的重量就是五斤,五斤除以七饼,就是357克左右,说明在这一时期,已经有357克的概念了,只是并没有官方的来讲这个概念。我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圆茶的出现,早年间主要是外销茶,既然是外销,就得和当地的度量衡匹配,一百二十斤,就是60公斤,既保持了传统,又可以增加出口销量;还有一些说法是当时出口的一些要求所致,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顺带提一句,收藏界赫赫有名的红印圆茶、绿印圆茶,上面的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其实是建国后出现的,八中茶的商标也是1951年注册的,所以这个在断代上也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这个时期的茶饼基本已经到了350克上下,说明圆茶进入357克七子饼茶的条件已经具备了,需要只是市场和需求了。

再往后,进入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推出的云南七子饼茶包装横空出世,迅速取代了绿印圆茶,云南七子茶饼357克每饼就成了标配,到现在也成了大小茶商的主流包装形态。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普洱茶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市场需求开始多样化,随着传统国营茶厂的衰落和民营私营茶厂的崛起,各种各样新式的茶叶包装开始出现,这就是后话了。

写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非常感谢!


星掠残阳AYR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

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各位茶友,大家好!

我是国家高级评茶师、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湖北分会会长、“普洱藏家”创始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鲁文锋。

我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一直在研究普洱茶!还逐渐收集了清末向质卿、宋聘号、红印、88青饼等珍品老茶。

现携手师父“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及“中国普洱茶第一人”、普洱圣经《普洱茶》作者邓时海先生,把多年研究普洱茶的心得,发表在薇信工号:普洱藏家,与众多茶友分享。敬请关注~

为什么普洱茶饼要制成357克?下面且听我娓娓道来:

▲普洱藏家一饼357克的03棕昌泰号

一、古代为了方便管理和运输

普洱茶兴于两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时期的皇族,普洱茶饼,其实一开始普洱茶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普洱茶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

云南的茶叶在古代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西藏等地方,长途跋涉,为了运送方便同时能多运送茶叶,所以就有了砖、饼、沱等形状。

同时,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古代称茶饼为圆茶(即七子饼),每桶7圆5斤重,所以每圆平分得357克。

因此,历史上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

二、建国之后方便厂家进销管理

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则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如“一筒重7片×357克/片约等于2.5公斤;一篮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约等于30公斤。

这样一来,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进销管理。所以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普洱藏家一饼357克的08红印熟茶

三、从易经的角度来解读

首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阳数之和为25,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

而阴为月,;阴为月,阴数为(2.4.6.8.10),阴数之和3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玄机,月就是这么来的,为水,凝静,水平。

易经包含的天文历法,中国传统文华博大精深!取3、5、7为中阳,吉数。

顺便给各位茶友分享一点如何判断普洱熟茶年份的技巧吧!欢迎关注工号“普洱藏家”,上面有更多关于普洱茶的知识讲解~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随口问上一句:这茶放了几年了?普洱生茶还可以从茶汤颜色大致判断茶叶年份,普洱熟茶就比较困难了。

1、判断普洱熟茶的年份的方法是一到三年的普洱熟茶,通常被称为新茶期。

这个阶段的普洱熟茶,品质浮动较大,品饮的感受较差;主要是因为,普洱熟茶经过渥堆工艺而成,压制成饼后,茶汤颜色容易浑浊、滋味不够清晰,依然会带有比较明显的气息,这就是老茶客们常说的“堆子味”。

除了堆味以外,有的普洱熟茶在新茶期还会带有一定的异杂味,有时候是因为新茶的燥感所带来的,通常在新茶期过后便会褪去。

2、三年以上的普洱熟茶,品质逐渐趋于稳定,品饮感受较好。

▲如图上【普洱藏家】的由邓时海先生亲自监制并题名的09鸿运熟茶砖——茶面栗红,金毫油润,条索肥壮

这个时期的普洱熟茶,茶叶基本的味道特征会比较明显,个性开始凸显,汤色开始从浑浊转为透亮、香气由燥感转为甜香或焦糖香、滋味开始清晰呈现。

这个时期的普洱熟茶比较适合饮用,这也是普洱熟茶开始被大量消耗的阶段。

3、十年以上的普洱熟茶,在正常仓储条件下,品质较为圆融饱满。

▲如图上【普洱藏家】的08红印熟茶条索清晰紧实,芽头肥壮,金毫显现

这个时期的普洱熟茶,色泽乌褐显金毫,汤色橙红透亮,陈香馥郁,滋味醇厚饱满,甜度尤其彰显,饮之宜人。这就是岁月赋予普洱熟茶的神奇变化。

普洱熟茶与普洱生茶的转化过程中,通过老茶客分享的一些技巧,依然能够分辨普洱熟茶的不同年份。实际上,对于茶叶外形、香气、滋味、叶底的不断总结学习,通过对不同年份普洱熟茶的不断对比,是能够获得这样的能力的,也是乐在其中的过程。

欢迎爱茶的茶友关注工号【普洱藏家】,上面有“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及“中国普洱茶第一人”、普洱圣经《普洱茶》作者邓时海先生分享的多年研究普洱茶的心得,敬请关注~


普洱藏家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从其中“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可知当时的圆茶(饼茶)确实是一饼七两。

很多人就开始算了:一筒七饼,7*357=2499克,每筒5斤。这不就是为了方便交易时候的计算嘛。更有甚者,还将术数命理引入,从易经的角度分析了357这个数字的阴阳五行……

可是在雍正十三年,一两真的是50克么?

秦始皇制定度量衡时,就设十六两为一斤。以后的两千多年,这个度量方式就被一直沿用。直到195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十两为一斤”。才将一两的重量改为50克。

可见, 从“每圆七两”推出一饼茶重357克,只能发生在1959年以后,更别提能和术数命理扯上关系。

而按照我国度量衡制度的演变,在雍正十三年的时候,一个圆茶七两,应该约等于现在的261.3克。

现代的“357克”,应该就是在采用公制之后,一筒7饼*357=2499克约等于2.5公斤,一件12筒*2499=29988克约等于30公斤。为了便于计算而创。


knife名刀志



星辰219468597


但凡喝过普洱茶饼的人都很清楚,每个普洱茶饼都是357克,那么是为什么都这么统一呢?不是358,也不是359,偏偏就是357克?其实这要从中国历史中去追寻答案,普洱茶兴于两千年前。

盛于清朝时期,普洱茶饼也称七子茶饼,每饼重357克,古代涉边交易,为了减少度量衡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标准;其目的在于方便统计,便于征税,也便于交易。每桶7圆5斤重,所以每圆平分得357克。

而在后来建国以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这样一来每桶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如一桶重7片x357克/片约等于2.5公斤,一篮重12桶x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约等于30公斤。这样一来原本零碎的数字在整合到一起后,就便于了普洱茶生产厂家的进销管理,所以357克重量也是这样被定下来的。


茶女神小薇


有不少朋友在问为什么普洱茶每饼要制成357克?357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357克便于计量与管理:

普洱茶兴于两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时期的皇族,普洱茶饼,也有称七子饼茶的,每饼重357克。

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古代称茶饼为圆茶(即七子饼),每桶7圆5斤重,所以每圆平分得357克。

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则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如“一筒重7片×357克/片约等于2.5公斤;一篮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约等于30公斤。

这样一来,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进销管理。所以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从易经的角度来解读:

首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阳数之和为25,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为月,阴数为(2.4.6.8.10),阴数之和3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玄机,月就是这么来的,为水,凝静,水平。易经包含的天文历法,中国传统文华多么伟大啊!取3、5、7为中阳,吉数。

还有数字本身的意义:

3为三才:天、地、人,天地人之合。

5为五行:金、水、木、火土,中国文化之发源。

7为少阳:为震为雷为龙。

七者,少阳,为龙,变动不居,普洱茶变化多端,收藏品饮丰富多彩。

五者五行,变化之规律,五味,普洱茶五味调合为最高境界。

三者天地人,三生万物,品茗收藏需天时地利人和。


云朵


克在中国的出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事情,克的使用是“五四”以后的事情,克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推广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日常生活中用克计量与中国历史任何朝代皇帝都扯不上关系。七子饼是子357克一饼确是与方便普洱茶计量有关,更与方便馬帮运输有关。骡马长途䭾运均量120市斤,分左右二筐(件),每筐装12提(筒)60市斤,每提5市斤,分七饼。上世纪五九年前我国市斤是十六两制,五九年后才改为十两制。十六两制五斤合80两。制茶饼时秤11两茶,七饼就是七十七两,习惯上每饼还要抓一小把洒面,七饼抓七把控制在三两茶左右茶工是有准的。不管十两制还是十六两制五斤都是2500克。套在七饼茶上就是约357克。历代皇帝是不知“克”的,在电子称使用以前老百姓也不用“克”计量的。七子饼茶每饼357克就是为便于运输习惯上把5斤茶做成七饼包成一提而来的。


淡定谈


不邀自来!

号称357g一饼承古制的都是扯淡!先把中国度量衡发展熟读了再来解释是承的哪个朝代的古制!都是为了炒作普洱茶源远流长!

普洱357g一饼是1929年后的事情!!!具体是哪一年无从考证!这重量规定是为了税收方便!

鄙人喝过号称珍藏超过八十年市价过百万的所谓宫廷普洱!一群所谓大师和炒家鼓吹所谓“陈香”如何独特。。。我们几个茶友笑而不语!


老张不老


普饵茶又称园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普饵茶的比喻,很形象,很生动。

普饵茶,一饼茶的直径21厘米,中心厚2.5厘米,边厚1厘米,每个净重357克,因为每七饼茶包装为一筒,故又称七子饼茶。

那么为什么每饼茶为357克呢?这和当时茶马古道的远输方式有关。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x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正好可以负重前行,以前茶马古道主要是靠马匹驮运,所以古人早己算好了。



宽平杂谈


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可能对普洱茶饼茶的这个重量觉得有些奇怪,‘357克’,可能会想为什么是357克,为何不是400克,500克,或者是其他的重量,却偏偏是357,并且还不整数。其实这个重量的规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那我们这样来想,大多数普洱茶是整提装了以后整件装的,整提是7片,也就是一筒,整件传统的包装是84片,357×7=2499(约295公斤),那整件就约2.5×12提(84片)≈30公斤。而这个重量在茶马古道的时候,由于路途遥远,古道难行,也就刚好符合用马来运输,一匹马可以驮两件,一边30公斤刚好。其实事实也是如此。也确实是因为运输的需要而做成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