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欣賞不了書法?書法真的那麼高深嗎?

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請朋友們嘗試一下,下次在電視上看乒乓球比賽時,不妨把聲音關掉,只看畫面,看看你會有什麼感受。



我是試過的,雖說我也打了多年的球,但關掉聲音,感覺錯過了很多精彩之處。

乒乓球很多人都會打,但專業競技還是有很多不同,沒有職業球員的解說,很多地方我們是看不懂的。


書法與乒乓球比賽類似,我們都會寫字,但書法卻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藝術,沒有專業的學習,我們不太可能看清其傳承,瞭解其藝術風格,明白其筆法、字法、章法特徵。

正如維納斯,不懂藝術的人,以為其是一件沒有完成的像,只有懂藝術的人,才能看出她的美。

欣賞書法,欣賞者是主體,作品是客體,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欣賞者是不可能欣賞書法之美的。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其實不能說有些人欣賞不了書法,應該是很多人不懂得真正的欣賞書法。什麼叫真正的欣賞呢?我個人覺得就是,你看一幅作品時,你能有根有據的說出一些道道來,好它好在哪?不好它不好在哪?這才是真正的懂得欣賞。因此這就需要你自己多少練過一些,然後對這幅作品背後的知識累積要有一些。

舉個個人例子,就說說我自己吧。我是初中開始自學書法,那時住在農村,八十年代初家裡窮,也沒條件拜老師。因為老師要求暑假練書法,就買了根毛筆,買了瓶墨水,找了一堆廢報紙開始練起,結果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書法。練了很多年過去了,字寫的還不錯了,硬筆毛筆一起練的我是。但對於歷史傳下來的書法佳作並不是都能欣賞,我學的是柳體,那時就看不慣顏體胖嘟嘟的樣子。特別是看了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這寫的什麼啊,亂七八糟,跟胡寫亂畫一樣。我想初看這幅作品的網友們都會跟我有一樣的想法吧。

又經過好多年,自己能靜下心來去看看書法史,認真瞭解了這些書家背後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後,再去看一些作品時,看法就發生了改變。顏真卿的書法貢獻是他打破了二王一脈延續下來的一種風格,用篆籀的筆法寫出一種雄偉的氣勢,打破了二王一脈比較俊秀嫵媚的書風。另外就是顏真卿的書風中體現了他對國家對人民的忠心耿耿。古人對書品的評價往往跟人品聯繫緊密,顏真卿之所以被後世推崇,他的對皇帝的“忠”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而《祭侄文稿》的背後還隱藏著安史之亂時的一段英雄悲情故事,顏真卿寫文稿時是面對著侄子的頭顱寫下的。他的哥哥和侄子在安史之亂時,不畏叛軍的威逼利誘,誓死守城,最後“孤城圍逼,父陷子亡,巢傾卵覆”。過了很長時間後朝廷才剿滅叛軍,收復失地,這時才找到侄子的一顆頭顱和兄長的殘肢。顏真卿就是對著裝著侄子頭顱的匣子,揮淚下了流傳千古的《祭侄文稿》。

知道了這些之後我再去欣賞《祭侄文稿》,能從作品中感受到顏真卿當時的心情,感覺一下子就穿越到了唐代,就站在顏真卿的身旁,看他在痛苦和哽咽中寫的這篇草稿。

說了這麼多,您說書法高深嗎?這還沒從書寫的技法上說呢。技法上我們看作者的起筆、收筆、行筆,藏鋒還是露鋒,中鋒還是側鋒,行書的牽絲縈帶,筆畫之間的呼應、使轉等等。這些都是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我們可以去品位的元素。


翰墨今香


我們都知道書法的技法層面有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是我們老生常談的三個方面,即筆法、結構和章法。章法是這三個要素中最後一個要素,這樣的排序是按照初學者學習書法的角度而言的。

即,初學者首先要學筆法,把筆法學到手之後,再著手學習結構,最後,再學習章法。從書法的層次角度來說,筆法和結構是從單個字的角度來處理書法中的造型問題,章法則是上升到了字與字、行與行的維度上。

因此,對於初學書法的人而言,筆畫問題是首先要學習解決的問題。但是筆畫的學習絕對不是靠單獨的筆畫練習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把這一筆畫安排在具體的某一個字裡面,通過字的學習,來間接的學習筆畫。

因此,這個時候我們選擇字例,就要選擇那些筆畫比較少、結構比較簡單的字來進行臨摹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之所以要選擇筆畫少的字來學習,其道理還在於筆畫少的字特別鍛鍊筆畫。假設每一個漢字的“能量”都是均衡的,那就意味著,在筆畫少的字中,它們每一個筆畫要分擔的能量也是最多的,相反的,筆畫多的字,每一個筆畫要分擔的能量也是最小的。初學書法的人只有多寫這些筆畫“能量”多的字,才能鍛鍊筆畫的書寫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欣賞者欣賞書法作品的角度而言,順序則完全相反,對於欣賞者來說,他們所關注的重點首先是在章法上,章法佈局是第一印象,是比較關鍵的整體感知。

接著是結構,這個時候就會深入到某一個字如何,其結構搭配如何,筆畫布局安排是否合理等問題上。

最後才是筆法,筆法是最後關注的內容。這實際上也和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思維習慣有很大關係。我們觀察一個事物,並不擅長以小見大,而是從大處著手,最後落實到細節問題上。因此,對於一幅書法作品的欣賞來說,自然也是這樣。

其實這一點也可以用小楷作為範例來論述這件事情。對於小楷和其他楷書作品來說,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字形大小上的區別。寫過小楷的人都知道,寫一個小楷字是很簡單的,但是寫好一篇小楷就難了。

原因就在於小楷一個字寫起來不難,但是寫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幾千個字,這個時候關係到字與字之間的安排佈局等問題了。所以小楷真正的難點在於章法上。

而章法才是小楷的生命力。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小楷作品,單個字看起來並不好看,但是一旦寫成長卷,寫多了,氣勢自然就上來了。

唐代孫過庭曾經在《書譜》中說過一句話:

任筆為體,聚墨成形。

實際上,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雖然當時孫過庭是在批評這種行為,但是用來解釋小楷作品還是比較貼切的。很多書法作品也是靠“章法”上的巧妙安排佈局,遮蓋住了他們單個字的醜。

總之,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筆法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攻克了筆法,書法的學習才能算是入門。但是當我們在進行作品的學習,要上升到作品的書寫這一階段的時候,筆法則是次要的東西,章法佔據了絕對重要的地位。

因為涉及到藝術作品,它就必然關涉到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即書法作品必須要有一個欣賞的對象,即欣賞書法的人,如果我們按照上面,對於欣賞者來說比較重要的因素來排序的話,章法絕對是第一位。


松風閣書法日講


為什麼說有些人欣賞不了書法,書法真有那麼高深嗎?

對於沒有真正接觸過軟筆書寫者,雖有不寫書法,卻有的很懂書法藝術,從中能夠看出門道,看出藝術的真正內涵,因為讀書的緣故,文化高深,學養高,有藝術文化修養,故有藝術細胞,有藝術感悟,有藝術欣賞能力。

而不具有藝術修養,無藝術靈感,僅僅有文化,雖然很高的學識,倘若對於藝術不感興趣,則有沒有藝術細胞,更沒有藝術天分,不具有藝術鑑賞力。




隨遇書法人,懂得不是很全面,有的僅僅停留在楷書,或某種書體,並不全面,同時有一種偏愛,對書法史的瞭解少,缺失一種全方面瞭解,在藝術理解上有侷限性,因為寡聞鮮見,對於欣賞與看法就有具差異性,由此可見在學書法人群中,存有良莠不齊的鑑賞力。

雖然學書,而又固執己見者,也存在一種保守自己對書法獨有的看法,例如正楷才是書法的真正最優秀,以此為 標準來衡量某書者的書藝水準。有的認為書法正統乃楷脈,其他都是沒有功夫的書寫。因而誤導了對書法內涵的理解。應該是書法藝術無論那種書體都是相互依存,不可孤立的,有聯繫有旁通,有轉化,從漢字演變歷史就可以端倪,其中書體的轉變,都有其演變過程之規律。



尤其於草書與篆書,應該說還是普遍存在一種難以辨認識讀,其欣賞更有不得其要領,對於初學者更是有難度,就是對於學習書法若干年,若是未涉入這個領域,也與初學一樣,作為愛好者,一般也是侷限在一個方面,沒有讀過書史,對於古典書法作品,也是瞭解不多。更不不要說典籍作者的歷史背景,以及書寫特徵,與書路如何,因此欣賞書法不僅僅是一種心有靈犀,更重要有歷史學,文學,哲學,藝術美學原理。還有書外的諸多學問,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的感知感悟。當然常識性的欣賞習慣,可略知一二,也可意會,而系統把握藝術的靈,與之高度深度還有一定的距離。

那麼書法藝術是否高深?,答案是深厚的藝術文化,確切無疑,但是並不是高不可測,深不可學,並不是宗教那般神秘,因為漢字是人類所創,並不是神話,故有其規律可循,只有遵循書之道,書之法,有人文,有人之情性,生機盎然,表達的形式雖然是書墨,而是人的精神面貌所在,其屬性是人的能動而達及的一種藝術,載體是漢字,標書的是人之情懷與風雅。



由此,走進書法領域,不可畏難發愁,也不可簡單化的理解,書法乃小技,只有辯證的對待書學,一則不可迷信其高度,又不可忽視其真實的一定的技術含量。因為藝術無止境,那麼作為書法藝術也同樣無止境,因此人書俱老,充分說明了藝術的至境。


狂喜淡墨a


有些人欣賞不了書法,那是因為缺乏書法理論或者書法實踐。毫無疑問,書法的確真的很高深。

如果書法不高深的話,那麼現在滿大街上都是書法家了,整個書壇裡都是書法大師了,今天誰誰誰又成了“書聖”,明天誰誰誰又成了“草聖”了,對吧。


書法是隨著文字的誕生而產生的,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書法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徵,古人造字時就量身定製了書法,文字是神聖不可隨意更改的,所以“用筆、結體、章法”成了書法的重中之中的三大要素,書法的“法”寓意深遠,小到“筆墨”文化,大到“人與自然、哲學倫理”,這就是書法的高深之處,

因為書法的魅力無窮無盡,所以愛好學習書法的人很多很多,同樣喜歡欣賞書法的人也很多很多,之所以有些人欣賞不了書法,那是因為他沒有任何一點的書法實踐,只要拿起筆練習一天的書法,就知道只有完美的運筆技巧才能把字寫好,或者只要稍微瞭解一些書法理論知識,就大概明白,書法精髓的重要性,



確切的說,書法是一種抒情的視覺藝術,不論你有文化還是沒文化,只要認真用心的去欣賞,就會感受到書法呈現給自己的視覺效果感受如何,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你可以說不出它好在哪裡,但是卻願意多盯著看幾眼,反之,那些“偽書法”,看了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


對於一個欣賞不懂書法的人來說,一定要多看古代名家的書法作品,視野開拓了,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書法,如果總是把眼光侷限於當代的書法作品中,那麼審美認知是沒辦法提高的,欣賞書法就好比外出旅遊一樣,路走的越多,才更能感受什麼叫風景,僅此而已。


詩夜城主


目前來說,對於書法解釋最重要的有兩點∶

第一,大多數人審美性一致導致的書寫認可。

第二,即使真正的高手在整個篇幅書寫中也有其個別字的弱項,能做到最少的同時,而又被大多數(寫手)認可,即為高手。

我加一點,書法必須入古,但也不能盲從。(蘭亭序)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個別字寫的也不好,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就是不好。

書法並不是小眾的,說到底,書法就是寫字。看起來舒服是最重要的。

王羲之為什麼重要?書寫界的孔子也!後人對於文字的審美皆來於此。

江湖體為什麼總被嗤之以鼻?是書寫審美觀念的根深蒂固所造就。

還是那句話,能夠愚弄群眾的,或是自身深陷的,或是表彰古法書寫藝術的,皆不為法。

勢無定勢,法無定法也!





審美是需要文化氛圍的薰陶,否則不可能找到那個欣賞書法的適合角度。

首先書法需要欣賞他的基本技巧。也就是基本概念的灌輸,筆法,結構,章法,甚至最好去親自實踐經常寫幾年。

其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趣是最好的老師,多聽相關的故事,多看展覽,多交書法家朋友,陶冶其中,學習他的文化。

然後便是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了,多讀書,多在實踐的基礎上在書中尋找值得參考的經驗。

最後說書法核心規律性我們管他叫做——道,也就是陰陽,追求自然,順應形勢,道器合一,象數合一,字如其人。











法永禪師


單人錄音(1)

一個人對一個書法的欣賞,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小時候,認為規整、清楚那就是好字,稍長,會覺得會寫連筆字的很帥,很多也會模仿嘗試寫連筆字。如果是有志於書法的人,他會接觸到歐陽詢、顏真卿、王羲之等大書法家的字,就會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美學思想,歐陽詢、顏真卿、王羲之,各有自己的美學特點,期間需要一些專業的書法鑑賞一類的書,去做指導,通過揣摩去不斷地加深自己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美學思想。所以說。要想欣賞美,首先得有一雙欣賞美的眼睛,只有有了欣賞美的眼睛,我們也才能寫出美好的字。我很反對現在的一些教學,拿起一本字帖就讓學生去練。其實你應該先從美學思想去入手。教育學生去怎麼欣賞這個字,從而提高他的美學思想。只有提高了他的美學思想,他才有興趣,才會不確不斷的去琢磨怎麼把這個字寫好。所以說。書法教學應該伴隨著書法鑑賞、書法歷史去進行,單純的練字帖是很狹窄的,學生也會覺得枯燥,失去興趣,中斷學習。當然。中國的這個美學思想,也是一個不斷豐富的過程。原來認為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好。後來顏真卿,把它突破了。出現了一種雄強剛正之風,對中國書法的美學思想是一個極大的豐富提升。到了宋代,又有所突破,出現了宋四家,提出來文人書法這個美學思想,代表人物就是蘇東坡。明代清代,美學思想也在不斷豐富前進。所以中國書法的進行史同時也是美學思想的進行史,看到各朝代的書法就會看到各朝代的人文思想。書法當然有基本的書寫規律,但同時也要看到美學思想的變遷,當碑學極盛之時,連王羲之的字都被評為“惡札”,當然這並不是說王的字寫得有問題,而是他的美學思想不符合時代要求。另一方面,中國人口眾多,各種美學思想都有自己的市場,沒有哪一種思想能做到一統全體,就看誰更有話語權有號召力了,形成一時風尚。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字,從而令王羲之成為了千古一人。蘇軾提倡文人書法文人情懷,從而也坐定了自己的書法地位。傅山、鄭板橋都曾提出自己的美學思想,但影響有限。現代書法界還沒有出現全新的美學思想,只是一些“醜書”蹦來蹦去,可惜也蹦不出名堂,不被大眾認可。


中流10


書法畢竟是專門的學問、專門的藝術。就像奧運會上的體操、跳水,看著都覺得好看,如果沒有專業的解說,有幾個能看懂?音樂廳裡的交響樂、芭蕾舞,畫廊裡的油畫、版畫,甚至大學裡的數學、物理,如果不是下功夫學過,哪個能說清楚美在哪裡?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可是書法又是和中國人最接近的藝術,凡是上過學的中國人都會寫漢字,每天幾乎無時無刻都會接觸到漢字,寫漢字寫了那麼多年,還能不會分辨什麼字是好,什麼是不好?

正是因為寫字和每個人太接近,很多人才會把基於寫字的書法藝術與一般的寫字混為一談,把好的書法與好看的字混為一談。就像有人說的,老百姓喜歡的就是好書法。

書法是門高級的藝術,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大量的練習,就無法真正理解什麼是好的書法作品。這個道理是和其他藝術一樣的,只不過很多人不自知。

寫漢字和書法藝術確實是兩回事。漢字不是看著好看就是書法。印刷體、美術體漢字都不難看,可那根本不是書法。


Guyang1


書法畢竟是少數人的藝術。最起碼在大陸是,臺灣應該是很重視,從小孩子就寫。咱大陸也寫,但也是糊弄。我寫書法已經三十多年了。真心的講,也就是最近,才感覺對書法有點了解了。感覺自己才剛剛悟到了一點點的東西。才能真正的欣賞書法了。以前看大爨,小爨。如孩童所寫,毫無美感,現在愛不釋手。當然,我個人悟性有限。有侷限性。但我敢說,沒幾十年的功夫,不要談自己懂書法。更不要說自己是狗屁書法家了。個人意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