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为了开封百姓不被屠杀,才在金人胁迫下做了“伪楚”皇帝,为什么赵构还要杀他?

江东汪郎


张邦昌和赵构曾患难与共。后来,在金人的胁迫下,张邦昌曾做了一个月的“伪楚”皇帝。但张邦昌从不以皇帝自居,在金人撤离后,他马上还政于康王赵构。再说了,张邦昌本来已经逃出了汴京,只是为了避免金人屠城,才不得不返回来当这个“皇帝”。可为何赵构还是杀了他呢?

(张邦昌剧照)

一、金人为何选张邦昌做皇帝?

张邦昌是北宋末年大臣。

在金人围困东京(今开封)时,北宋朝廷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权臣王黼为首的主和派;一派是以太常少卿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张邦昌是王黼的党羽,自然极力主张议和。

金兵被围后,只懂艺术和美女的宋徽宗惶恐之下,将帝位禅让给了宋钦宗赵桓。由于王黼曾经反对立赵桓为太子,因此遭到宋钦宗的打击,不久便被“强盗所杀”。

站错队的张邦昌,也被指派到金营去和议。为了表示诚意,宋钦宗还让康王赵构做为人质与张邦昌同去。

就在张邦昌极力议和时,宋钦宗却默许了宋纲等人率军袭击了金营。

宋钦宗这一招,差点逼死了还在金人手中的张邦昌和赵构。

若不是张邦昌坚持说袭击金营的绝不是朝廷授意。再加上他在议和之事上,又积极又坚决,表现很让金人满意。只怕他和赵构的命,就交待在金营中了。因此,赵构对张邦昌很有革命感情。

宋钦宗的冒失很快就让他遭了报应。金人放了赵构和张邦昌,要求他本人到金营议和。面对金人狮子大开口的条件,吓破胆的宋钦宗无不答应。可悲的是,金人还是攻陷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宗和宗室人员400余人。

虽说北宋灭亡,但对金人而言,他们暂时还只想要更多的岁币钱财。再说他们也无心派人入驻汴京,于是他们决定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为他们筹措岁币。

一直极力议和的张邦昌,成了不二人选。

(金人的进攻,图取其意)

二、受胁迫登基不称朕。

张邦昌虽说软弱胆小,但他却是忠于宋朝的。因此他坚决地拒绝了金人的决定,逃离汴京。

金人没有做思想动员的习惯,他们粗暴地给张邦昌下了一道文,表示他3日内不上任,金人便要屠戮汴京。

消息传开后,汴京城内恐慌一片,汉人官员更是联名请求他出任皇帝之职,以救汴京城民。

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只得回来,接受了金人的册文。在金人的扶持下,登基称帝,国号大楚。

张邦昌做皇帝相当谨慎。第一,他不同意去皇帝该去的办公室——紫辰殿或者垂拱殿,他挑选了一处偏殿用来办公,办公桌亦不按皇帝向南摆放,而是向西放置。第二,他坚决制止朝臣向他行跪拜大礼,和朝臣们议事时他不称“朕”,而自称“予”。往来文书亦不称“圣旨”,而称“手书”。

一些人巴结讨好张邦昌,劝他做皇帝就该按皇帝的规格来。但张邦昌死活不同意。他深知自己只是金人的傀儡,皇帝的位子,早晚都要还给赵氏的。所以他一定要从行动上告诉人们,他依然是宋朝的臣子。

(赵构剧照)

三、还政被杀。

金人撤离汴京后,张邦昌第一时间便带着传国玉玺,找到在应天府的康王赵构,恭请这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登基继位。并请求在赵构到来之前,先由元佑皇后垂帘听政。

随后,张邦昌伏地恸哭请罪,终于得到了赵构的原谅。到此时为止,他做皇帝刚好一个月。

赵构能即位,张邦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功赎罪,依然官复原职。

但是,朝臣多不满张邦昌的举动,于是纷纷弹劾张邦昌,就连元佑皇后也对张邦昌做皇帝的事情,心怀愤恨。因此要求严惩张邦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迫于压力,赵构只得把张邦昌贬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做了一个小小的节度副使,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向官府汇报。

这样轻描淡写的惩罚,让民间议论纷纷。都说赵构的皇帝之位,是张邦昌送的,所以他不敢把张邦昌怎么样。

就在赵构烦恼之际,金人得到了张邦昌被贬的消息。于是又集结人马打了过来。

面对金人的强势,赵构必须倚仗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然而李纲却表示,不严惩张邦昌,他便辞去宰相之位。

赵构无奈,只得下令赐死张邦昌。

当然了,赵构杀张邦昌,是否本来他就有这样的想法,却表面不同意,而采用半推半就的方式来处理。这就不得而知了。

(参考史料:《宋史》《三朝北盟会编》)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宋朝皇帝一般不杀大臣,尤其是不杀高级别的大臣。在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宰执大臣是被皇帝处死的,这两个人是张邦昌和岳飞,而杀他们的人,都是宋高宗赵构。并且赵构杀他们的理由也是一样的,都是那个著名的“莫须有”。

不过岳飞被杀,这是真正的冤案一件。而张邦昌死的冤不冤,那就不好说了。


靖康二年四月初一,这一天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北宋宣告灭亡。但当时南宋还没有建立。北宋和南宋中间,还夹着一个叫大楚的政权。而这个大楚国的皇帝,就是原北宋宰相张邦昌。

据史料记载,当金国废黜徽、钦二帝,逼迫张邦昌称帝时,这位张宰相当场就哭,死活都不接受帝位。后来金人以开封城百姓为要挟,声称张邦昌如果不登基继位,就屠杀老百姓。张邦昌被吓到了,于是才勉为其难的登基,成了大楚的皇帝。


张邦昌登基后,日子非常难熬。因为他就是个典型的胆小怕事,有贼心没贼胆的人。金国人立他为皇帝,取代赵家人统治中原,不是因为他有本事,而是因为他过于怯懦,易于被金国控制。

但是,易于被控制是一把双刃剑。张邦昌胆子小,易于被金人控制;他也同样有可能因为胆子小,被其它人控制。

当金军北返后,张邦昌这个傀儡的双刃剑效应就产生了。

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不愿意拥戴他。并且,当时一大部分宋朝旧臣也看不惯张邦昌。毕竟大家以前都是赵家的旧臣,一起给赵家磕头。而现在张邦昌是皇帝,他们居然要给张邦昌磕头。大伙心里的这道坎儿,一时间还弯不过来。

于是,张邦昌就在民愤和官员的挤兑下,请出了宋哲宗的孟皇后,并孟皇后的名义下诏,立康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

赵构登基之后,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就算是结束历史使命。



赵构登基之后,张邦昌一开始还没事。但是在赵构稳坐皇位,统帅三军后,张邦昌就倒了大霉。

虽然金人扶持他称帝,不是他的本意;虽然登基之后,张邦昌从不以皇帝自居,对赵氏非常恭敬;虽然张邦昌无心当皇帝,心甘情愿的还政于赵构。但是他曾经当过皇帝,就只凭这一点,赵构也不能容下他。

可是,张邦昌平时太能装了。赵构也一时找不到弄死他的把柄。于是,赵构也就只能像后来处死岳飞一样,找一个不靠谱的借口弄死张邦昌。

由于张邦昌当皇帝的时候,金人给他立了一个皇后。这个皇后若是平常人家的女子,倒还好说。可惜的是,被金人立为皇后的这名女子是宋徽宗的嫔妃。尽管归宋以后,张邦昌不认这个名分,但是张邦昌不认,不代表赵构不能拿这个作为搞他的理由。

毕竟,宋徽宗是赵构的亲爹,虽然徽宗当时被俘了,但徽宗并没死,他还尚在人间。张邦昌在自己亲爹还活着的时候,居然娶了自己的小妈。这哪里能忍?

于是,赵构就派人抓了那个妃嫔,令人严刑逼供,让她指认张邦昌的罪状。最后张邦昌得了一个比“莫须有”还“莫须有”的检举揭发。史书上对此的记载是“诏数邦昌罪”五字,也就是不知道是何罪。

最终,赵构便赐死了张邦昌。在张邦昌死后,金人还出兵替他报仇,吓得赵构第一次南逃。当然,这是后话了。



那么张邦昌的死,到底冤不冤呢?我个人觉得,说他冤枉,他确实很冤枉;说他不冤枉,他也确实不冤枉。

说他冤枉,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与秦桧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当过皇帝,就凭张邦昌跟秦桧一样的投降主张,他必然会得到赵构的重用。岳飞会死,是因为他主战,而张邦昌是主和的人,他居然也被杀了,你说他死的冤不冤枉?

说他不冤枉,是因为他太卖国,如果不是因为死的早,日后也必然是秦桧一样的人。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死了拉倒,也省得在日后沦落到秦桧一样的地步。


当赵构处死张邦昌时,他就像一个过街老鼠一样。主战派力主要杀他,而主和派也因为他当过皇帝,不想受他的牵连。最后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

这就是张邦昌的真实处境。没人搭理他,也没人关心他的死活。这样的一个人,赵构弄死他,有什么问题吗?


Mer86


张邦昌刚回到南宋的时候,其实没有被杀。当然,他的死和他当过皇帝不无关系,但是导火索却不是这个。

在金军走后,张邦昌的表现其实是可圈可点的,甚至可以说是功臣。他立马献上宋朝的国玺,还政康王。说实话,这个就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做的。毕竟放弃皇位,把性命交到别人手里,这个是值得表扬的。

也就是说,在赵构当上皇帝的过程中,张邦昌是出了大力气的。而且张邦昌本人在当上皇帝之后,对宋朝并没有什么大不敬的行为。本身也和赵构一起患过难(两人一起在金军中呆过),也算是有了点情分,所有赵构放了他一马。

只是贬了个官,去当了个副节度使。

说实话,这个时候他要是不跳,安享晚年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但是偏偏他是活腻了,居然留下了天大的把柄,让赵构轻而易举的可以杀了他。

当年金人为了让张邦昌死心塌地的当皇帝,把宋徽宗的小老婆李夫人和十几名宫人送给了张邦昌。(宋史里有原文,)

具体发生了啥,大家都不知道。张邦昌还政之后,李夫人自然是要重新回到皇族的。但是这个时候,他居然和李夫人还有往来(李夫人私下里去看张邦昌,两人还有接触)。

这下子问题就大了,公然给现任皇帝的老爹戴绿帽子,关键这个时候宋徽宗还没死。这就是公然在打皇室的连。赵构马上把李夫人抓了,让她指认张邦昌。

初,邦昌僣居内庭,华国靖恭夫人李氏数以果实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拥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赭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宁殿,夜饰养女陈氏以进。及邦昌还东府,李氏私送之,语斥乘舆。——《宋史》

随后,张邦昌被捕,被处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莫须有处死的,不是岳飞,而是张邦昌。因为处死张邦昌的时候,没有写任何理由。只有五个字:诏数邦昌罪。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张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 公元1126年,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三年南下攻宋,兵围汴梁城,宋徽宗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甩锅于宋钦宗。宋钦宗上位之后面对如此的危机,便把与金议和的差事交给了张邦昌。



出使之谋

出使金国这个差事往好了说是肩负着着大宋的未来,往坏了说基本就是去送命的,那这个差事怎么就交给张邦昌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伪皇帝?最后又是因为什么而必须得死呢? 张邦昌之所以被派去议和,其实是宋钦宗的一招借刀杀人。



张邦昌当初在立嗣问题上与宋钦宗站在了对立面,于是宋钦宗即位后就想除掉当年与自己作对的张邦昌等人,于是这个很有可能有去无回的差事就交给了张邦昌,为防金国奉行“两国交战 不斩来使”的原则,关键时刻钦宗下令突袭金营,进一步将张邦昌逼进死路。

张邦昌能够在历史留名也并非是庸碌之辈,他在金营一口咬定偷袭金营并不是宋朝政府的意思,金人居然也“相信了他”。不过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是金人认为杀不杀他意义不大,留下他以后可能会有用处。因为在“偷袭金营”这件事之后,金朝便不再议和,于1127年攻破东京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如果金确实相信了张邦昌,那之后还是以议和为主啊,怎么会直接就进攻了呢? 金人数次进攻大宋,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宋朝,最起码现在没有灭宋的想法,只是为了逼迫宋朝年年进贡,岁岁称臣。

伪楚建立



金人攻下汴梁之后,建立一个伪政府——“楚国”。金人无意亲手来治理汉人的地方,也许不文化的差异,但是他们确实需要一个在汉人地界的代理人,替他们收取岁贡,这个主和派的张邦昌就派上用处了。金人进入开封城后怎样的胡作非为都不会因为张邦昌有任何的改变,因为此时张邦昌并没有任何资本和金讲条件,所以我认为张邦昌被胁迫做伪皇帝和开封的百姓背部被屠杀没有什么关系。

甘做傀儡

苟全性命于乱世。张邦昌在开封城破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他的一条命根本无足轻重,他张邦昌不做这个皇帝,还有“李邦昌、王邦昌……”会做这个皇帝,与其就这么丢了性命,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金国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来促劝进,取推戴状,众人泣劝再三方从,留守司遂以推戴状申,欲以初七日行册命之礼。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遂止。”

心系百姓。张邦昌是进士出身,深受传统思想熏陶,忠君爱民的思想深入骨髓。从后来的还政于赵氏来看,张邦昌多次拒绝做这个伪皇帝是真诚的,但念及开封无数百姓,贡献自己一条命值了。



心系大宋。他做了这个伪皇帝之后,将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皇帝的办公地点为紫辰殿和垂拱殿),将办公桌椅西向放置(皇帝的座位是南向放置的)。他坚决制止朝廷官员向他跪拜行大礼,当有的官员为了巴结讨好而对其跪拜时,他必定"东面拱立"。他与朝廷官员开会聊天时自称为"予"而不是"朕",公文往来时用"手书"而不是"圣旨"。凡此种种,都充分证明了他始终是与朝廷官员们以同事和平级关系相处的。

“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张邦昌

后来金国大军准备返回北国,已经身为"皇帝"的他却身服缟素,率领满朝文武,亲自向其时已身陷金军牢笼的徽、钦二宗遥拜送行,并且伤心欲绝,涕泪俱下,完全是为人臣子的礼仪。 金军撤后,张邦昌不顾心腹的劝阻,毅然还政于赵氏康王赵构。此时宋朝皇室基本已被掳掠一空,张邦昌完全可以靠着金国的势力来做他的皇帝,可他却还政于赵氏,怎么看都是一个忠臣,如果换做他人赵氏江山很有可能就此结束。



张邦昌其实已经仁至义尽,奈何一山不容二虎,张邦昌的存在始终是赵氏家族的耻辱,虽有还位之恩,但是在封建传统社会,等级森严的思想禁锢下,张邦昌的这种行为是不可能被文人士大夫阶层所接受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才是身为臣子应该做的,张邦昌的行为已经是犯了僭越、亦或是谋反的重罪。他的死是当时的传统思想所逼迫的,社会舆论的必然结果。


棍哥观史


张邦昌其人。

一、对金主和派的张邦昌

张邦昌是宰相王黼的党羽,王黼是蔡京提拔到宰相位置的,这一派别的大臣是对金主和派,相对应的主战派是以李纲为代表。宋徽宗禅让帝位给宋钦宗后,李纲派人暗杀了王黼,童貫也同时被杀,张邦昌因为不在主要岗位上,才没有处死。(张邦昌剧照)

二、张邦昌和康王赵构的情义

宋钦宗在金围困都城之时派张邦昌议和,后有派康王赵构议和。这段时期张邦昌和赵构有了那么一段共患难的情义。宋钦宗在议和中,表面答应,私下里却不同意议和条款,这明摆着不想让张邦昌回来的。

张邦昌的33天大楚皇帝

金攻破开封后,张邦昌被金国胁迫做了伪楚的皇帝,一共33天。张邦昌做皇帝期间,一直担心将来自己的身家性命,处处提防,小心行事,不敢以皇帝自称。(金军掳走宋朝后宫剧照)

金军撤走后,有大臣劝他还政给康王赵构,同时也有人劝他不要还政,还政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张邦昌还是毫不犹豫的还政给了赵构,献了玉玺,拥立康王为帝。

张邦昌之死

一、张邦昌降级使用

康王赵构登基后,为了南宋的安全,启用了主战派的李纲。张邦昌背负卖国的骂名,很多人弹劾他,但是赵构并没有处死他,而是把张邦昌从宰相的位置上降级为副节度使,算是对他拥立的报答了。(赵构剧照)

二、红颜祸水

在做33天的皇帝期间,金军给张邦昌配置了后宫,是宋徽宗的嫔妃李春燕和十几个女眷,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回到南宋后这个李氏和张邦昌仍旧勾勾搭搭的。《宋史.张邦昌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初,邦昌僣居内庭,华国靖恭夫人李氏数以果实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拥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赭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宁殿,夜饰养女陈氏以进。及邦昌还东府,李氏私送之,语斥乘舆

这还了得,居然给宋徽宗戴绿帽子,此事越传越广,赵家皇室的脸都丢尽了。

三、秋后算账,赵构处死张邦昌

为了赵家皇室宗族的脸面,赵构对张邦昌以及拥立他为帝的人进行秋后算账。

帝闻,下李氏狱,词服。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李氏杖脊配车营务。时雍、秉哲、开、俦等先已远窜,至是,并诛时雍

连什么罪名都没有罗列,只是“诏数邦昌罪”被赐死了。大概宋高宗对张邦昌和宋徽宗嫔妃李氏之间的私通难于启齿才做出这样的罪名。不过张邦昌和李氏的养女私通是肯定的事实了。


穿越再现彼岸


从张邦昌不愿叛宋,又不愿看到开封百姓被金人屠戮,无奈之下才登上了“伪楚”的帝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奈之举,说明张邦昌内心不坏,只不过他是个老实人,胆小,他是一个主和派。这一点后来的宋高宗赵构心里是知道的。一开始,赵构并没想要置张邦昌于死地,而是赦免了他。但是,朝中一帮大臣不依不饶,因为他是金人册封的“皇帝”。所以,都在搜罗他的罪证,赵构后来终于顶不住压力,赐死了张邦昌。



金国军队第一次围攻开封时,由于大宋一心想要议和,金人便要求钦宗找亲王到金营做人质。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就以人质的身份出使金营,陪同人员里就有张邦昌。张邦昌在金营里的表现就是很胆小,他虽然胆小却不是汉奸。他的这个特点赵构比谁都清楚,金人也正是抓住了他这个特点,才逼他当傀儡皇帝。


金人要册封张邦昌为皇帝,张邦昌当然是不愿意的。当时也有很多大臣也反对张邦昌成为皇帝。其中,后来成为大奸臣的秦桧反对就十分激烈。当金人一放狠话,很多人就害怕了,态度一转,又求张邦昌当皇帝。

张邦昌成为“皇帝”之后,无论是在说话、做事、礼仪、穿着还是称呼,都很谨慎小心,生怕一不注意就越过雷池。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都在给自己找退位的机会。



后来,公元1127年4月,张邦昌得到赵构即将继位的消息时,马上把传国玉玺献给了赵构,5月,赵构在应天府登基,成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张邦昌本人也及时从开封赶到应天府,当面向宋高宗赔罪,并说明自己也是被逼无奈等。宋高宗并没有怪罪他,还加封他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等。


但是,这让朝廷里很多人很不爽。他们说张邦昌接受了金人的册封就是谋大逆,赵构从这样的人手里接过传国玉玺继承大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还有人说,张邦昌曾和先帝的宫女有关系,罪不容诛。宋高宗由于刚刚继位,民心未稳,只有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赐死了张邦昌。自古以来,老实人都备受欺辱,尤其是在战火不断的乱世。张邦昌终不能幸免,为老实人做出了牺牲。


秦野雁


确实张邦昌被杀很冤,他不应该被扣上“汉奸”的帽子,尽管这么说容易得罪愤青。张邦昌被逼挂了皇帝的头衔,其实从头到尾就没享受过一天的皇帝待遇,他自己更不敢把自己当皇帝,为了汉臣及国民免受屠杀,可以说他是忍辱负重。张邦昌之所以遭到清算被处死,其实就是大臣们为北宋的灭亡胡乱找替罪羊,把对金国人的恨,不负责任地发泄在一个无辜的同胞身上!

一、张邦昌的伪皇生涯

靖康元年,金国人发兵攻宋。面对金人金兵泰山压顶之势,宋徽宗匆匆忙忙禅位给宋钦宗,自己以募兵为由准备逃跑。朝中的大臣,明显分裂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宋钦宗表面主和,实际上主战,他一面派张邦昌为割地使,去金国大营议和,一面又派兵偷袭金人的营地。

宋钦宗的两面三刀,让张邦昌的这次议和充满凶险,他实际上仅仅获得了宋钦宗的口头承诺,没有任何字面上的授权和承诺,说白了,就是被宋钦宗派去,拿命忽悠金国人,实施的拖延战术。

显然,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达成结果。议和没结果,张邦昌人还被金国人扣留了,一同被扣留的还有肃王赵枢,他很倒霉,本来来的是赵构,但金国人认为赵构是假的,硬换成了赵枢。达不成协议,金国人干脆也不跟宋钦宗废话了,直接率兵攻破了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宣告灭亡。

北宋灭亡后,金国人根本没打算直接吞并大宋,就准备扶持一个伪政权,作为他们的代言人,统治中原汉地。张邦昌不幸被选中,成为“伪楚”皇帝。

金国人为什么选中张邦昌,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张邦昌是主和派,立场更温和,而且被金国人扣留了一年左右时间,有过近距离考察;二是王时雍等真汉奸的大力推荐。

张邦昌这个皇帝当的很憋屈,当他得知“被皇帝”后,坚决不干,被金国人以屠杀大臣和血洗开封为要挟,不得已接受了。接受皇位后,他从来不敢僭越,不敢穿龙袍坐龙椅,也不敢面南背北接受朝贺,连办公桌的方向都放在西边,以示自己的臣子之位。

当金国人逼他搜刮钱财时,他据理力争,让汉地老百姓免受了灭顶之灾。金国人撤退前,准备派驻军队帮他维护统治,被他一口拒绝。金国人一走,他立刻献上玉玺,向赵构称臣谢罪。

赵构倒也没为难他,还升了他的官,封了王爵。但不久,在主战派李纲及孟太后等人的强烈要求下,赵构不得已下令赐死了张邦昌。

二、张邦昌是汉奸吗?

虽然长期以来主流史观认为张邦昌就是汉奸,但很多史学家认为,张邦昌是冤枉的,无论从主观愿望,还是客观行为,他都没有汉奸之实。

当初赐死张邦昌的理由很蹊跷:“淫乱后宫”。很显然有点欲加之罪,张邦昌都小心成什么样了,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金国人皇位都给了,还差给他几个女人,非得要宋钦宗留下的二手货?

以笔者个人观点认为,张邦昌绝对不能算汉奸,相反还是一名英雄,一名为大义不顾个人名节的民族英雄。国人有一种很不好的“爱国情结”——愤青,凡事不顾实情,一味讲气节,结果误国害民!

靖康之难不就是以典型的例子吗?事实表明,当时议和才是最好的出路,主战就是误国。金国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灭掉北宋,否则就不会立伪楚政权,他们要的就是钱财岁贡。虽然让人难以接受,可总比国破家亡要好吧?不顾实情的盲目对抗,不懂韬光养晦,说轻了是愚昧,说重了就是拿民族利益换个人名节!

《赵氏孤儿》里的公孙杵臼,对程婴说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他说:我老了,选择了比较容易做的事——去死,拜托你做难做的事,忍辱负重把主人的孩子养大。老人家多明白,他知道死其实不是难事,真正的难事是为了达成目的,不惜玷污自己的名节,忍辱负重!

难道张邦昌不是这样的人吗?他主和,被人骂做汉奸,事实证明他没错,他为了民族不遭受灭顶之灾,甘愿戴上汉奸之名,这些有几人能做到?事实上,张邦昌在得知自己“被皇帝”后,曾经试图自杀,但最终他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难道不是儒家精神中的“义”吗?

三、张邦昌悲剧的根源

在封建礼教顶峰期的宋朝,张邦昌的结局一点不让人奇怪。造成他悲剧的根源就三点:一是亡国的替罪羊;二是金人的替身;三是道义的替死鬼。

亡国的替罪羊:国家灭亡,国民遭殃,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罪责,这个人不可能是身在北国的徽钦二帝,张邦昌这个伪皇帝,个头大,承担罪责正合适,谁管你是不是忍辱负重!

金人的替身:大宋灭亡,毫无疑问金国人是债主。但打不过人家,那就打他的奴才,拿张邦昌泄愤就顺理成章,理想的出气筒!

道义的替死鬼:说实话,封建礼教打着儒学的旗号,早已经变了味,所谓的道义,已经变成蛮不讲理的屠刀。在北宋灭亡的责任上,“伪道义”比“伪皇帝”要可恶得多,悲剧的是,世人选择了让张邦昌做“道义”的替死鬼!

张邦昌之后,金国人又扶立了一个“伪齐”政权,铁杆汉奸刘豫做了皇帝。赵构曾经几次联络刘豫,希望他反正,刘豫不客气地回了句:没见到张邦昌吗!他算看明白了,连张邦昌这样的都被杀了,我这个铁杆汉奸,还不得被你活剐了?少忽悠我!

瞧见没,报应来了吧!


寻根拜祖


张邦昌确实挺可怜的,虽然是主和派,但他对宋朝绝对是忠心耿耿,做皇帝也是被迫的,是为了保护开封百姓不被屠戮,继位后小心谨慎,不敢用"朕",下命令也不敢称"圣旨"。但历史就是这么残忍,不管他是因为什么当的皇帝,结果都是他当了皇帝,他的传记被列入了《宋史叛臣传》,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至于他为什么会被赐死,主要由于两个原因。



1,李纲坚决要求除掉他。

赵构继位后,一开始对张邦昌非常好,不仅没有怪罪,还封他为同安郡王,但当时的宰相李纲坚决要求杀掉张邦昌。李纲给赵构提的十条治国大计,其中一条就是必须杀掉僭逆者,也就是张邦昌,李纲认为,张邦昌不仅没有为国死难,还借金国人的手以异姓身份改国号当皇帝,等金国人撤军才还政于康王,是乱臣贼子,必须处死。

李纲言辞激烈的说:"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意思是说,把他留在朝廷,是为了让天下人看看谁是旧天子吗?宋高宗没办法,只好听取李纲的建议,但高宗皇帝念及张邦昌实在是出于胁迫才当的皇帝,并没有同意李纲"宜正典刑"的要求,只是下诏书贬了他的官,诏书原文是:"邦昌僭逆,理合诛夷,原其初心,出于迫胁,可特与免贷,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2,张邦昌与前朝嫔妃有染

本来宋高宗只是想贬了他的官就算了,没想杀他,但得知一件事情后,宋高宗果断下令赐死了张邦昌。

原来,虽然张邦昌在做皇帝期间千小心万小心,但还是没能逃过女色这一关。他在酒后与前朝嫔妃华国靖恭夫人李氏有染,这是淫乱后宫的死罪,高宗皇帝得知此事后,才下令赐死了张邦昌。

在宋史叛臣传的所有人物里,张邦昌应该是最可怜的一个了。


用户3278175866


《宋史》和《大金国志》都对张邦昌被迫称帝一事有记载,而《大金国志·楚国张邦昌录》的记载尤其清楚:

靖康二年三月一日,邦昌入居尚书省听令,百官班迎南薰门……金帅令劝进于尚书省,邦昌卧病不食者四日……次日,金国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来促劝进,取推戴状,众人泣劝再三方从,留守司遂以推戴状申,欲以初七日行册命之礼。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遂止。

意思是靖康之变发生后,金国人和北宋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立张邦昌为帝,但是张邦昌先是绝食四天,随后又要自杀,最终是在北宋遗臣的逼迫下黄袍加身的。这些大臣虽然以全城百姓的生命为借口,实则是害怕自己的富贵乃至性命不保。在这种情况下,张邦昌被逼为皇帝。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行使皇帝的特权,甚至从未称“朕”,从未亲政,而是找到了宋哲宗的废皇后,把她尊为太后并垂帘听政。

三十多天之后,张邦昌宣誓效忠康王赵构,自己退位,成了赵构的大臣,但是不久之后便被赐死了。

赵构赐死张邦昌是必然的。首先,这是南宋政府危机公关的需求——宋朝亡国了,又没有实力找金国复仇,这国仇家恨得有地方发泄啊,于是,张邦昌便成了卖国贼,一个投靠金国、接受金国册封以求个人荣华富贵的奸贼。是因为他的卖国行为,北宋才灭亡了;是因为他的卖国行为,二圣才无法回国;是因为他的卖国行为,北方遗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不死不足以平民愤啊!

其次,不论过程怎样,张邦昌都有过称帝的行为,这是大逆不道的第一等死罪。如果赵构放过他,那不就是默认了除他之外的人称帝无罪了吗?所以,张邦昌必须死。

在我们看来,张邦昌确实挺冤,但是有些冤就是无处可申的。


国史通论


赵构是不得不杀了对方。因为皇权的之上无法心慈手软。

1、为了加强其南宋王朝的法理性。中华王朝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讲求名分。金朝攻陷汴梁,北宋在法理上已经灭亡。而金朝作为胜者,取得了中华的法理。之后其扶持傀儡张邦昌作为中原的皇帝。张邦昌可以说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统继承者。而其投降后,赵构杀之顺便就获得了正统,南宋王朝便是正统王朝。

2、国无二君,不杀不足以震慑宵小。无论怎么说张邦昌都是投降了金国,并坐上了皇帝。而当时处以乱世,野心家不少。如果连这样的投降份子,更是做了皇帝的家伙安然生活,南宋朝廷威严何在,对于其他的野心家而言,他们行事会更加无所顾忌。这样严重的事情朝廷都不在乎,他们听调不听宣又有什么的。而杀了便能让这些人心存畏惧。



3、张邦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张邦昌无论怎么说都是当过皇帝的人。如果处于盛世也许还能妥善安排,但是当时兵荒马乱。作为新皇帝的赵构不得不担心,有人用张邦昌本人做文章,威胁到其统治地位。不算这些,金朝再来了索要张邦昌是交不交,交了有辱国体,不交在当时南宋谈“金”色变,赵构不愿轻易与金交恶,毕竟赵构一心只想偏安。


所以说赵构不得不杀了张邦昌,即使他明白张邦昌是身不由己,也不得不杀了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