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及其各時期之配角

今日推送《梅蘭芳及其各時期之配角》錄自《永安月刊》1947年第102期,作者張肖傖(1891-1978),字藜生,後改藜青。遍聽京華名角,常寫劇評、劇訊。民國四年著手撰《燕塵菊影錄》,書寫伶人小傳。民國十五年編《菊部叢談》,由大東書店出版,民國二十四年前後,主編《武進商報》“戲劇特刊”。在上海交通銀行任職期間,與張古愚等合編《戲劇旬刊》、《十日戲劇》等期刊,後又任上海《半月戲劇》、《戲劇旬刊》編輯。以肖傖、倩倩室主、玉泓、霜紅、天隱廬主人等筆名,為報刊撰寫劇評千餘篇。

 海內一致尊為梅王之梅蘭芳,正在秋風送爽時登場奏曲,為梅伶之輔者,有楊寶森、蕭長華、俞振飛、姜妙香、劉連榮、李多奎、楊盛春、王少亭、朱斌仙、魏蓮芳諸人,人才相當可觀。在最近七八年間之上海,梅氏所攜配角,當以此次為最整齊,惟天蟾此屆梅氏登場,最可異者,該臺所用裡子老生乃有五人之多,即王少亭、哈寶山、葉盛長、張盛利、宋遇春是也。

梅蘭芳及其各時期之配角

梅蘭芳、王少亭、楊盛春之《回荊州》

 以愚私見論之,梅得名丑角老伶工蕭長華為綠葉之助,自是生色不少,但朱斌仙尚不及班底中之梁次珊,又如欲演《樊江關》《御碑亭》諸劇,當乏一好花旦為配樊梨花與王淑英兩角,為美中不足耳,以意揣測,梅此次演本戲當仍以《鳳還巢》《生死恨》《太真外傳》《別姬》《西施》《洛神》,老戲當以《宇宙鋒》《女起解》《玉堂春》《二進宮》《探母》《武家坡》《汾河灣》《醉酒》《一捧雪》,吹腔及崑曲當以《奇雙會》《琴挑》《梳妝》《跪池》諸劇為號召,為期一個月,已足敷吸引座客矣。 

 近來梅之鬚生系用楊寶森,楊在臺上富書卷氣,實較馬連良、譚富英為勝,但身上臉上戲味不能充分表露,乃其缺點,有時唱來近瘟,遂貽海派聽客以不夠過癮之譏,即以事實論,與梅、蕭合作之《一捧雪》,成績不如馬連良,合唱《探母》,號召力亦不逮譚富英,此不足為寶森諱也,寶森系吾友,多年潦倒之後,居然亦有今日之紅,彼倘一思昔時不為荀慧生所重之情景,與此時得與梅氏並肩之鋒芒,寶森宜可吐氣而愚亦為之欣然已。

梅蘭芳及其各時期之配角

梅蘭芳、楊寶森之《武家坡》 

 上海各戲院對於各伶爭牌子—事,深感頭痛,乃想出一種以筆劃為序之應付辦法,相安無事者已久,此次梅王在天蟾,將楊寶森以次諸角,一一親自加以順序,其意主張復古,按照舊時戲院牌子名次,而初出茅廬之坤伶張美娟,乃得高居於劉連榮諸人之上,聞亦均由梅王御筆欽定者雲。 

 茲再將愚永不忘懷之梅蘭芳三個得意時期,其陣容之齊整,有非今日所可企及者,筆而出之,倘亦為同好者所樂聞歟。 

第一期

 當梅伶在民初,常年按日在其發祥地之天樂園演唱時(民國二年時,梅之年齡為十九),梅在臺上,正如奇花初胎,正是前程燦爛之時,丰姿綽約,秀美絕俗,與梅今日之—派富麗堂皇之扮相,實迥然不同。蓋彼時之梅,乃燕瘦而非環肥也。

 梅在民初,頭角嶄露,同園之名花旦王蕙芳亦正在盛時,故都群稱兩人為“蘭蕙齊芳”時代,鮮魚巷口,車水馬龍之盛,歷數年未嘗衰落,每當夕陽西下之際,戲園業已客散,而路人猶多鵠立,以待梅伶洗卻鉛華便裝出院,冀睹梅之廬山本來面目者,實大有人在,此情此境,至今猶存心目。

梅蘭芳及其各時期之配角

梅蘭芳、王蕙芳之《金山寺》

 當時天樂園之人才,有梅蘭芳、王蕙芳、孟小茹(正場鬚生)、賈洪林、謝寶雲、瑞德寶、李連仲、李壽山、胡素仙、張寶昆、陸杏林、劉景然、李敬山、高四保、高慶奎、吳堃芳諸伶,梅氏之《汾河灣》《女起解》《玉堂春》《綵樓配》《樊江關》《穆柯寨》最受人歡迎。 

第二期

 新民大戲院時代,梅以餘叔巖、王鳳卿兩名鬚生為輔,並得龔雲甫、陳德霖、王長林、錢金福、朱素雲、裘桂仙、朱桂芳、李壽山、劉景然、姜妙香、何佩亭之助,彼時荀慧生尚以白牡丹之伶名,唱前三齣戲也,梅在此一時期中,曾排八本《雁門關》,並時演崑曲及吹腔戲焉,又餘叔巖此時得梅之提攜,鋒芒已豁露,臺下人緣亦甚佳,叔巖之得與楊小樓、梅蘭芳稱故都三大賢,乃發祥於新明。 

第三期

 第一舞臺時期,與楊小樓分任大軸,梅有朱素雲、姜妙香、李連仲、王鳳卿、郝壽臣、李壽山、羅福山、李順亭等為配,楊小樓亦有錢金福、李連仲、王長林、遲月亭、劉硯亭、許德義、傅小山為助,此時梅、楊之《霸王別姬》《長板坡》,轟動故都,每演必滿。

 以上三個時期,愚昔以供職故都,得時時欣賞梅、楊、餘等之佳奏,此後三人分道,各據一方,形成鼎足,遂有開明、真光諸局,人才因之分散而不能集中,漸有今不如昔之感,故都梨園盛況,乃不得不寄之於盛大義演或堂會之中,此亦故都梨園滄桑之實情也。 

梅蘭芳在滬上

 梅伶來滬,乃在民國二年秋冬之交,歷次到滬,無不震鑠一時,其間當以與楊小樓同蒞老天蟾舞臺,及大舞臺改建後大門設在二馬路時之陣容最為齊整,茲述之如次。

 老天蟾舞臺時,除楊小樓、梅蘭芳外,有王鳳卿、郝壽臣、吳彩霞、德仁趾、姜妙香、張春彥、姚玉芙、王長林、王蕙芳、計硯芬、李壽山、許德義、劉硯亭、遲月亭、傅小山及蓋叫天、林樹森、三麻子、董俊峰諸伶,彼時梅、楊之《別姬》,梅、楊、郝及三麻子等之《長板坡》帶《漢津口》,以及楊之《安天會》《落馬湖》,楊、郝之《盜御馬》,梅與鳳卿之《探母》《汾河灣》《武家坡》,梅之《起解》《玉堂春》皆極叫座。

梅蘭芳及其各時期之配角

梅蘭芳之《玉堂春》 

 大舞臺改造後第一次開幕時,梅與馬連良合作,有蕭長華、程繼仙、葉盛蘭、金少山、劉連榮、茹富慧、林樹森、王少亭、曹連孝諸伶,如梅、馬、蕭之《一捧雪》,梅、金之《別姬》,蕭、程之《連升店》,馬、蕭、葉、金、劉諸人之《群英會》,梅、馬、金、葉、劉諸伶之《甘露寺》,均為內行所稱。

(《永安月刊》1947年第10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